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练习题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附答案解析考试时间: 90 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 30 分)一、单选题(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30 分)1、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已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乘客坐在行驶的复兴号车厢里,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车厢座位 C.房屋 D.路边的树2、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 ~ 2s 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B.0 ~ 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C.2s ~ 5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5s ~ 7s 内,小车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3、下图为广州市的地标工程——广州塔,你认为它的总高度(塔身+天线桅杆)是( )A.600km B.600m C.600cm D.600mm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乙和丁5、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们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动”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是( )A.墙 B.窗户 C.井 D.树6、在某次直线短跑训练中,小明和小华同时从起点向终点冲刺,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 2s 内,小明跑得较快C.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华一直跑得比小明快7、如图是摄影师抓拍到的乌鸦骑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蹭飞”的情景。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运动的世界1.会进行长度和时间的估测,会选用恰当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1m= dm= cm= mm= μm = nm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符号 ;1h(时)= min= s .3.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 .公式:v = ,由此可得:s = , t = .5.1m/s= km/h ,72 km/h = m/s ,5m/s= km/h .6.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方向 ;速度 .②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方向 ;速度 .【例1】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尺不正确.该木块的边长为: cm .【方法显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一般都要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或量程的最小数值).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需要估读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除了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注上单位.【例2】小明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以小明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 的.【方法显屏】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则以乙为参照物,甲肯定是运动的.同样,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则以乙为参照物,甲肯定也是静止的.【变式练习】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 .迎面走来的行人B .路旁的树木C .小红骑的自行车D .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B.在直线运动中,只要每秒内通过的路程均相等,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C.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方法显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在每一时间段内的速度相同,而且在任一瞬间、任意时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变式练习】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 内通过20m 的路程,那么它在第1s 内的速度是 m/s ,它在后3s 内通过的路程是 m .【例4】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s/t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v 与路程s 成正比B.速度v 与时间t 成反比C.当t 一定时,v 与s 成正比D.速度v 不随路程s 和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方法显屏】 由公式ts v 可知:①t 相同时,v 与s 成正比;②s 相同时,v 与t 成反比.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其速度是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 与s 和t 无关,但s 与t 成正比.【变式练习】 3.一物体沿直线运动,根据图像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请写出一条.(例如:物体在第4秒至第6秒处于静止状态.)1.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A .2微米B .8.2毫米C .2厘米D .2分米2.一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s 内行驶了10m ,在第2s 内行驶了20m ,在第3s 内行驶了30m ,则这辆小车( )A .在第1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3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这3s 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 .只有在第2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____cm4.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看到车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运动,小明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填“自己”或“地面”).若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km,乘车时间为0.1h,那么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5.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了2 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 km路程需要___ ___h.6.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比为3:2,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1/3,则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7.(2015临沂)长江大桥正桥1600m求一列长250m的火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正桥的时间为多少?。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选择题1.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路灯B. 路边的树木C. 小明D. 驶来的校车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 )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3.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 山B. 船C. 房屋D. 河岸4.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方法是()A. 看速度大小B. 选定参照物C. 看路程长远D. 看地面5.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行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剑主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 船夫B. 其它行驶的船C. 流水D. 河岸上的树木6.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选项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 B. C. D.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 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8.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12-3-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图12-3-5A. 不变B. 逐渐变大C. 逐渐变小D. 先减小再变大9.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A. 每秒10米B. 10米每秒C. 10每秒米D. 10米秒10.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A. 天平B. 温度计C. 刻度尺D. 钟表11.如图所示为“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C.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D.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12.如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 AB<t BCB. t AB=t BCC. v AB>v BCD. v AB<v BC二、填空题13.南京到北京的特快列车,第一天21:30从南京出发,第二天7:30到达北京,共经历了________h.14.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物体长度时的情景,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选题1.我国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如图所示为“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B.月球C.太阳D. “天宫二号”2.由如图中轮船和码头上的红旗飘扬,可以判定轮船是()A.靠近码头C.远离码头B.可能静止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蜂蜜飘香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B.一节课的时间是45min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 5mm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 2m/s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kg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2. 2mD.教室的长度约200m6.下列所估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普通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B.课桌的高度约是120dmC.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为8sD.两个鸡蛋的质量是1000g7.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C.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8.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2. 10cm、2. 13cm、2. 12cm、2. 15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A. 2.125cmB. 2.13cmC. 2. 14cmD. 2.12cm9. 2019年世乒赛激战正酣,中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上抛起的乒乓球会下落是因为乒乓球受到重力B.乒乓球拍手柄做的十分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力,使球员能更舒适的握拍C.以飞行的乒乓球做为参照物,场上的运动员是静止的D.球拍击打乒乓球时,球拍发生了塑性形变10.下列实例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刘翔正在跨栏比赛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驰D.飞机正在空中飞行二、多选题11,下列记录的数据与实际不符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6. 5°CB.教室门的高度约是2mC.中学生正常的步速是5m/sD.一个正常中学生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Is12,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计,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家庭用电压力锅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A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大约为6gC.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30cmD.正常人心跳一次时间大约是Is13.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一下列估测与实际不相符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 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 5 m14.放假期间,小李乘坐客机由北京去桂林旅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飞滑行时,小李看见地面上的建筑向后运动,是以飞机作为参照物B.飞机飞行时,相对机翼下表面,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更快,受到的压强更小C.飞机从起飞到落地的过程中,飞机的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不变D.当降落停稳后,飞机的惯性将消失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C.秋叶随风飘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三、填空题16. 5岁的小刚和妈妈正在乘自动扶梯下楼,小刚想跑下去,妈妈拉住他说:“这样很危险,下楼时要站着不动” .这里的“下楼”是以为参照物来说的,“站着不动”是以为参照物来说的.17.端午节组织龙舟赛.正在激烈比赛的龙舟,相对于岸上站立的观众,龙舟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沪科版含答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1所示为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
某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图1A.顾客本身B.扶梯C.大楼地面D.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PM”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mm的细颗粒物2.5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大可达约40km/h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s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dm4.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中单位是mm的是()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C.2.35cm D.2.4cm7.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2所示,其中能说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2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s与时间t关系图像的是()图3图49.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
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
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5A .0~t 1 时间段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的B .t 1~t 3 时间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t 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 .t 2~t 4 时间段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 .0~t 4 时间段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11.在百米短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起跑时的速度为 6 m /s ,中途的速度为 9 m /s ,最后冲刺时的速度为 10 m /s ,如果他的成绩为 12.5 s ,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9.67 m /sB .12 m /sC .8 m /sD .9 m /s12.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 ),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 0.5 s ,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 0.5 s 刹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是()A.铁锅生锈B.田里的玉米长高C.水蒸发D.地球绕太阳公转2 .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某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是以地面为参照物3 .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的体温是22℃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D.家用灯泡工作电流约为2A4 . 一天中午,小华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华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对于“小华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B.猜想与假设C.提出问题D.交流与合作5 . 某中学生步行通过5km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约为()A.60 min B.600 minC.20 min D.200 min6 .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运动员“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①“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屏幕为参照物,“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跑道为参照物②运动员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而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③“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跑道为参照物,“他们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④运动员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而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 . 很多同学都有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示数为10:00: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关于两次观察的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h 1 min 2 s B.1 min 1 sC.1 h 1 min 1 s D.11 h 1 min8 . 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B.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C.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惯性增大D.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9 . 根据生活经验,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50℃B.拇指的宽度约为10cm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0m/sD.中学生的平均体重约为45kg10 . 新学期每逢周一上午,十堰外国语全体师生将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关于升国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国旗时校园环境温度为50℃B.国歌演奏时间大约为50sC.国旗杆的高度约为100mD.整个升旗仪式持续时间为20h11 .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细玻璃管紧密地插入橡皮塞,再将橡皮塞紧盖在装满水的椭圆形玻璃瓶上。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是176.4________;一本书的厚度大约为1________;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5__________;光年是__________的单位。
【答案】cm;cm;km/h;长度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对一木条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3.34 cm、3.23 cm、3.24 cm、3.25 cm,该木条的长度记为________cm。
【解析】4次测量中第1次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把后三次的测量值相加求平均值可得3.24cm。
3.如图所示,我国先后发射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中自行交会对接,之后,它们一起绕着地球高速飞行。
此时,它们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运动【解析】“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两个飞行器以地面为参照物来讲,它们和地球的方位在不断发生变化,故相对于地球,它们是运动的。
4.小黄测得自己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脉搏跳动的次数是140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________秒。
【答案】120【解析】小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70次,当小黄脉搏跳动的次数为140次时,他用的时间约为t=n′n=×60 s=14070×60 s=120 s。
5.为了能较准确地测量出小球的直径,请用作辅助线的方式在图中画出测量方法,并读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 。
【解析】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示刻度尺1 cm 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 mm ;末端刻度值为3.10 cm ,则小球的直径为3.10 cm 。
6.随着中国高铁铁路的飞速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和谐号”列车从合肥南站出发行驶到北京南站全程为980 km ,行驶时间只需约4 h ,则列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本章练习1. 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 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2.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4m/sB. 5m/sC. 4.2m/sD. 3m/s3. 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A. 10.2m/sB. 10m/sC. 9.6m/sD. 9m/s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用ts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ts越小,表示运动越快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5. 甲车沿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它的速度是米/秒,在行驶过程中,以甲为参照物,地面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6. 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m/s。
7.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行驶的路程之比为5:1,则在行驶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如果甲、乙的路程之比是3:2,则对应的甲、乙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8. 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cm,秒表的读数为s。
9. 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对接后一起运动,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B.天宫二号C.天舟一号D.地球
2 .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A.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B.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
C.洗澡水的温度约60℃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 50cm
3 . 宣城距南宁220km,一轿车从宣城出发行驶2h后,进服务区休息30min继续出发,又过3h到达南宁,则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平均速度是
A.110km/h B.48.89km/h
C.40km/h D.44km/h
4 . 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米,第二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也为米,在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路程还为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物体必然是作匀速直线运动B.这个物体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C.不能肯定物体是否作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 . 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实例中,采用同样探究方法的是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压保持不变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探究“水沸腾的规律”时,通过实验对比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D.探究“磁场的性质”时,通过对小磁针和通电导体的作用效果,了解磁场分布、强度及方向
6 . 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C.初中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 m/s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米高空飞行时的时候,发现脸边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着,飞行员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他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件事发生的条件是: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航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航向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快慢与飞机差不多
D.不能判定
8 .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的物理概念是()
A.速度B.时间C.路程D.机械运动
9 .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已占据世界航天领域一席之地。
当宇航员驾驶飞船进入太空中时,下列实验不能在太空舱中失重环境下进行的是
A.测量平均速度B.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C.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D.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 .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孟津县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6℃
C.人眨眼睛所用的时间是0.1s D.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
11 . 如图是某汽车的仪表盘,当该汽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时,其显示速度的指针所指的数值是
A.15B.20C.30D.54
12 . 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步行10m D.人打一个哈欠
二、填空题
13 . 相对于行驶的汽车,路旁的树木是_____(填“运动”或“静止”);汽车燃烧汽油获得动力的同时,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_____能,并污染环境;大型载重汽车都安装了很多的车轮,是为_____,轮胎上刻有花纹,其目的是_____;试举一例(不解释)汽车超载行驶带来的危害_____。
14 . 如图所示,张晓用他自己的直尺(零刻线已磨损)测一木块的长度,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cm,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cm。
15 .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cm;
16 . 速度是反映物体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公式为______,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______作单位.
17 . 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 ,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 。
18 . 合肥地铁“3号线”将于2019年12月26号开通运营。
“3号线”全程37.2km,列车运营平均速度40km/h,若列车以此速度跑完全程,需_____min,若以行驶的“3号线”地铁列车为参照物,站台上的广告牌是______的(选填
“运动”或“静止”)。
19 .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A.2mm B.2cm C.2dm D.2m
20 .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5m,则它在后2秒内的速度是m/s,合km/h.
21 .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6.32cm、26.33cm、26.32cm、26.325cm、26.82 cm.则该长度的值为____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2 . 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阳同学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测量:
①用刻度尺测出AC、AB间距离s1、s2.
②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C的时间t1.
③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B的时间t2.
④将小车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BC的时间t3.
据以上实验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23 . 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木块长为______cm.如图乙所示,两物体A和B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A重8N,放在地面上,B重5N,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重,A对地面的
压力为______N.
24 . 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四、计算题
25 . 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五、综合题
26 . “五一”期间,小强一家开小车到牡丹江市旅游,接近牡丹江市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此后小车用1min匀速通过一段长为600m的路段.求:
(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小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
(3)请写出一句相关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要按交通法规安全驾驶.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实验题1、
2、
3、
四、计算题1、
五、综合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