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必要性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其规划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自然资源保护1.1 合理规划景区边界:通过科学研究和实地勘察,确定景区的自然边界,合理划定保护区域,保护珍稀植物、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2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景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水体管理等,以恢复自然景观的原貌和生态平衡。
1.3 引导游客环保旅游:设置环保宣传牌、设施和导游解说,引导游客遵守旅游规则,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旅游设施建设2.1 交通便利化:规划和建设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路线,方便游客到达景区,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2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购票、导览等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2.3 住宿和餐饮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酒店、民宿和餐饮设施,满足游客的住宿和用餐需求,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文化遗产保护3.1 修复和保护古建造:对于景区内的古建造,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2 文物展示和解说:建设文物展示馆和解说中心,通过展览和解说,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传承和宏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四、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4.1 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景区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材,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4.2 就业机会创造:景区规划中注重就业机会的创造,提供多样化的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4.3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在景区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平衡旅游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自然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绿色旅游 毕业论文

绿色旅游毕业论文绿色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言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本文将探讨绿色旅游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绿色旅游的概念绿色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为目标的旅游形式。
它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社区的参与。
绿色旅游的意义1. 保护自然环境:传统旅游业往往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绿色旅游通过限制游客数量、采用环保交通工具等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2. 促进经济发展:绿色旅游注重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和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例如,开发农家乐、民宿等形式的旅游产品,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 传承文化遗产:绿色旅游强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组织传统节日等方式,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
推动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 政府角色:政府应加强对绿色旅游的政策和法规制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规范旅游企业的发展,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监督。
2. 旅游企业角色:旅游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推行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 游客角色:游客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遵守旅游景区的规定,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同时,选择环保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对当地社区友好交往。
4. 社区参与:绿色旅游强调社区的参与和共享。
当地社区应积极参与旅游发展,制定旅游规划,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分享旅游业的红利。
结语绿色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它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传承文化遗产,促进社区的参与。
政府、旅游企业、游客和社区都应共同努力,推动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和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众多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作为一种休心养性、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人生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从而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意境里,心底上滋生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得到享受。
从而可见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
反之,则会使游客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滞与最终的封闭。
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尤其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更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环境包括范围和内容两方面:从前者来说,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本文就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天台本地的旅游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几点的看法。
一、正确的旅游环境开发能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各地的旅游资源中,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业务内容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它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有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却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的经济效益很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滚滚财源;有的却效益低下,甚至到了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在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价值上存在着差别。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也会导致生态破坏。
03
CHAPTER
环境保护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维持自然风貌
保护历史遗迹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环境保护可以确保旅游景区内的自然风貌得到良好的维持,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原始、自然的美景,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对于包含历史遗迹的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有助于保护这些遗迹免受破坏,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历史文化,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保护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能够促进旅游景区内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垃圾产生
环境保护能够限制旅游景区内的噪音污染,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安静、舒适的环境。
降低噪音污染
04
CHAPTER
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
针对旅游景区的特点和问题,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严格限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环境保护能够确保旅游景区内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和恢复,从而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提供优质环境
环境保护可以确保旅游景区提供清洁、优美的环境,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舒适、愉悦的体验。
提升游客安全
环境保护能够确保旅游景区内的安全措施得到加强,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提高服务质量
环境保护能够促进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环境保护能够确保旅游景区内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避免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能够保护旅游景区内的生物多样性,避免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现在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现在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我作为一个普通游客,也曾有幸游览新景点、品尝各地美食、结交异域朋友。
但同时,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旅游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旅游体验,甚至会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
本文将对现有旅游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有问题1. 环境污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增加,游客大量涌入,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往往会在景区随手扔垃圾、损坏树木景观;旅游车辆的尾气排放也会污染空气,破坏环境。
2. 旅游服务质量低在旅行中,旅游服务的质量是游客的基本需求之一。
许多小旅行社或自由行无法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服务,或为了降低成本,会忽略游客的各种需求。
3. 不合理的旅游价格一些不正规的旅游公司和旅游景区,常常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这样旅游服务质量会有所降低,常常赚取游客多余的消费。
4. 地方旅游政策滞后对于旅游业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一部分地方的政府并不重视,导致游客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存在新景点被挤占既有旅游资源的情况。
二、对策1. 制定旅游管理规定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的旅游管理规定,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
对于那些严重违反规定的旅游公司和景区,应当严惩。
2.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政府应该尽可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增加人口流动性监测,同时加强对旅游人群的教育,以遏制不当行为的发生。
3. 提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政府应该与旅游公司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供志愿者学习机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
4. 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应该加大对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带病出游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语旅游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旅游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需要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从政府与社会的多方面角度来共同推动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让旅游文化更好地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噪音污染
交通噪音污染
旅游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污染,如汽车、飞机等,影响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正常休 息和生活。
景区内噪音污染
景区内的娱乐设施、餐饮场所等产生的噪音污染,影响游客体验和当地居民的生 活质量。
土壤污染
旅游活动导致土壤污染
旅游活动中的乱扔垃圾、过度开发等问题,导致土壤中的污 染物增加,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
3
建立环保监督机制,对景区管理单位和游客的 不环保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加强景区环保宣传
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如电视、广播、 报纸等,宣传环保知识和景区环保规 定。
在景区内外设置环保宣传标识,增强游客 的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引导游客文明 旅游,重视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景区游客数量
01
根据景区的承载能力,制定合理的游客接待计划,限制游客数 量。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对于维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是实现旅游景区长期发展的关键,有利 于保护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促进景区的科学 管理和规划。
环境保护能够提高旅游景区的品质和吸引力,促 进景区内的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
环境保护能够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游客对 景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成效与影响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九寨沟景区的生态环境, 提高了景区的生态质量和旅游体验,对国内其他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黄山景区环境保护案例
黄山景区概述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措施
成效与影响
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其雄伟壮丽 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而闻 名于世。
由于游客大量涌入和旅游活动的 影响,黄山景区出现了严重的环 境问题,如固体垃圾污染、水体 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成为了影响游客体验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不仅是为了让游客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传承文化遗产以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至关重要。
许多旅游景区都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的,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比如,一些山区景区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这些景区的环境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
以森林景区为例,如果游客过度砍伐树木、乱丢垃圾,或者景区开发者过度开发,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就会影响到森林的蓄水能力、土壤保持能力,进而引发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
而且,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就很难恢复。
其次,良好的环境是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地方。
一个脏乱差的景区很难吸引游客的目光,更别提让游客流连忘返了。
比如,一个海滨景区,如果海滩上布满垃圾,海水受到污染,那么即使它拥有再美丽的海岸线,也无法让游客感受到度假的愉悦。
相反,如果景区环境优美,游客能够在青山绿水之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放松心情,这样的景区必然会受到游客的青睐,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持景区的吸引力,维护良好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保护环境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
很多旅游景区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智慧。
然而,如果景区环境恶化,这些文化遗产也会受到威胁。
比如,古建筑可能会因为潮湿、污染等原因而受损,历史遗迹可能会因为人为破坏而失去原有的风貌。
只有保护好景区的环境,才能为这些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让后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先人的智慧和成就。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资源,具有较高旅游欣赏价值和开辟利用潜力的地区。
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开辟利用的基础,旨在保护和提升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部份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实施和规划效果。
一、规划的重要性1.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
规划将合理规划遨游路线,避免过度开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1.2 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要保护这些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历史建造、文物等资源,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
1.3 促进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不仅要保护环境和文化,还要兼顾经济发展。
规划可以引导合理的旅游开辟,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规划的内容2.1 景区整体布局:规划要考虑景区的整体布局,包括遨游路线、交通设施、停车场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遨游效果。
2.2 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2.3 设施建设:规划要考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的规划。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规划的原则3.1 可持续发展: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统一起来。
规划要考虑长期发展,避免短期利益对景区造成的伤害。
3.2 公众参预: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公众参预的方式制定规划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综合协调:规划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景区内外的利益关系。
规划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四、规划的实施4.1 制定详细规划方案:规划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摘要】对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旅游景区的环境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针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的系列措施。
【关键词】旅游;景区环境;环境保护
一、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代化的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需要,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人将旅游作为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旅游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在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却随着旅游人员的增加而破坏日益严重,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旅游景区破坏的自然因素
1.由于自然灾害给旅游景区带来的破坏
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海啸、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会突然直接改变一个地区的自然面貌,毁掉部分或全部的旅游资源和环境。
例如: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目前,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总收入的一半。
据四川省旅游
局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
四川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都江堰景区二王庙等大部分古建筑倒塌,而通往卧龙景区的所有道路全部断裂受阻,彭州银厂沟、什邡欢乐谷、平武猿王洞、北川小寨子沟和安县千佛山等景区在地震中均受到不同成都的破坏。
2.景区的风化腐蚀、生物变化等自然原因也给旅游景区带来了破坏
自然界的风化侵蚀,生物变化会慢慢地改变景观的形态,严重的破坏景区的环境。
如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在内的中国岩石雕像都在不同程度地受
到风化和渗水作用的严重困扰。
由于长期风化,许多雕像已经“面目全非”,有的石像脸部五官残缺,有的四肢脱落,上面留下被水侵蚀的印痕。
而洞窟顶部的裂缝处也明显有渗水的痕迹。
如稀世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塑,频受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正遭受酸雨的侵蚀;又如秦始皇陵,据说它高约120米,底边周长约2167米,这座由人工用黄土堆积的陵墓,经过2000年的风化侵蚀,目前高度已降到64.97米。
兵马俑也正在缓慢风化,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老古董开始地面生活后,出现“水土不服”症状。
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兵马俑一直面对氧化、水侵的威胁。
(二)旅游景区破坏的人为因素
1.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
2008年网上报道:“黄金周鸟巢惨变垃圾场、后奥运拷问国民素质”一文。
文中指出随着2008年8月24日,“祥云”圣火缓缓熄灭,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赞叹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如今,奥运已经过去两年多,国人心中的“奥运激情”却没有丝毫的降低。
十一“黄金周”,鸟巢想当然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观光地,然而,一组曝光的鸟巢“黄金周”照片,令所有人遗憾、震惊!那个开幕式上美轮美奂,比赛期间干干净净的“鸟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肮脏不堪的“鸟巢”。
这种因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的现象在旅游景区屡见不鲜。
2.水景污染和建设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环境
世界自然遗产著称的张家界自然景区,五一“黄金周”期间,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都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加大52%;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然而这些生活垃圾却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些污染使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美丽的国家旅游度假区银滩,当年的那片海“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因而冠之以“天下第一滩”的美名。
而如今,那里的沙子已经不再洁白,海水也很有“味道”。
大量的农民涌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南石林采石,将造型优美的高石芽截去半截,用于烧石灰或水泥,使石林伤痕累累。
西岳华山风景区当年为建设一条进山路,毁千年绝壁,埋溪流泉水,把六千米长的山道上
的树木连同千年古树一起砍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如何保护好我们旅游景区的环境?这是值得我们全国人民思考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提高景区旅游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
旅游景区是人们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圣地,优美环境,既能使人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又可使人精神和生活上的满足。
所以应通过绿化环境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同时旅游景区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具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的景区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科学搞好环境规划,在合理开发新旅游资源时,注重落实环保措施,实施林木和绿化建设,确保景区生态平衡,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
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
(一)控制旅游景区旺季时游客的数量
自2000年5月1日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开始实行以来,,国
内游客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各大景区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从车站到码头,从市区公园到郊外景点,从商场到酒店,无一处不贯彻着“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这八字“方针”。
在旅行的路上,游客们可以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除了污染物,还是污染物。
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金周”期间由于游客增多而产生的供不应求往往会导致质次价高。
从近年来全国假日办所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旅行社服务不到位以及商店欺客宰客的现象比较严重,航班晚点、后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时有发生,景区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宾馆饭店服务缺失的问题也不断增多,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实行调整门票价格和限制游览人数的作法,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二)环保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环保部门要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对旅游景区排放污水、粪便和其它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要限期进行治理,经治理仍末达标的要进行关闭。
同时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例如旅游景区把环保责任纳入企业规范,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导游及司乘人员,将环保责任纳入企业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与工作业绩挂钩,严格考核。
同时杜绝游客在公路沿线随意抛弃垃圾,禁止游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旅游汽
车和客运车辆内必须设置垃圾箱,并在车内和旅游景区醒目的位置张贴和悬挂有关环境保护、杜绝白色污染、回收垃圾等告示牌。
(三)提倡文明旅游,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下,外出旅游已是人们度假的首选,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和参观景点,“乱刻乱画、乱丢乱扔、乱攀乱爬、乱嚷乱哗、乱摘乱采、乱拥乱挤、乱拍乱摄。
”被媒体称为游客中的常见的“八大丑”陋习随处可见。
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在全国实施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将其提升到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
文明旅游不仅仅是游客的责任,旅游地同样需要提高文明意识。
文明出游对保护旅游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氛围有着重要意义,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无不是展现良好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要求。
自然美景、和煦春光,再加上旅游参与营造的良好氛围、文明的环境,才能构成真正的美。
参考文献:
[1]张艳红.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冯海燕.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
报,2005(10).
[3]林越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
社,2008.
[4]维君.环境保护基础[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雪松(1978-),男,黑龙江虎林人,毕业于哈尔
滨师范大学旅游饭店管理专业,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饭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