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3.5《其它简单机械》教案(第1课时)(人教版九年级)

合集下载

精选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5其他简单机械

精选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5其他简单机械

精选资料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5其他简单机械----e12d7028-6eb9-11ec-a3b8-7cb59b590d7d精选资料-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5其他简单机械最新数据!仅供参考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5其他简单机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可以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索了解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滑轮组教学法的应用: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讲述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引入新课程从教材中的科学漫画说起,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让学生观察二者胖瘦的对比,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节课的内容上来。

-1-/3thesmileonherfacewasquitesweet.i_47_upthehilltoseewhereshewasgoing.最新整理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三、新课程教学1。

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升旗时,在旗杆顶上的滑轮就立了大功,可以想像如果旗杆顶没有安装滑轮,升旗将是多么困难。

在窗帘盒两端的滑轮,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使用这些滑轮时,轴是固定的。

这种滑轮称为固定滑轮。

在起重机下端突出滑轮。

与投影解释进行比较。

起重机工作时,下端滑轮及其轴随货物移动。

这样的滑轮叫做滑轮。

2、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探究活动,发现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必须移动多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二者结合就是一种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方向的机械。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5 其他简单机械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5 其他简单机械

§13—5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会根据要求组装和使用滑轮组。

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教具准备: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

分析讨论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

再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即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时可以使用滑轮组。

了解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杠杆之外,滑轮、轮轴、斜面等也是常用的简单机械。

看课本图13.5---1中的科学漫画。

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

说明:左图说的是一个瘦子,看到一个胖子正在用定滑轮把重物拉上楼去;中图表示胖子让瘦子替自己拉着重物,自己上楼去取重物;右图表示胖子到了楼上,看到瘦子没有拉住重物,反而被重物拉上了楼。

这个故事是讽刺两个不懂得定滑轮作用的人在使用定滑轮时闹出的笑话。

那么,到底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有什么作用呢?(二)新课教学:⒈定滑轮和动滑轮: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同学们一定注意过红旗在徐徐上升的过程中,旗手是如何拉绳子的?是向下拉绳子的,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会使旗子升上旗杆呢?是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

九年级物理《13.5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13.5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1) 新人教版

《13.5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两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若干细绳,一些钩码。

学生准备:两人一组一个滑轮,一根细绳,两三个钩码,一个弹簧秤。

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这幅笑话图,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

这个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它。

二、新课学习(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找出滑轮。

然后,让学生拿起手边的滑轮进行仔细观察,说出滑轮的共同特征。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

你能不能用滑轮来组装设备?大家试一试,利用滑轮、绳子、钩码组装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观察,看学生是否能够利用这些器材组转出定滑轮或动滑轮。

当看到学生的组装后,对于装成定滑轮的同学提出:你能提升货物吗?找学生到讲台上去组装。

对于动滑轮的组装我要进行提示:“还是这些器材,我们组装出与刚才效果不一样装备来,你会不会,再试一试。

发现有这个组装,立刻让他向大家演示一下,让学生们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他到讲台上将他的成果展示。

2、定滑轮和动滑轮在讲台上有两种组装都可以提升货物。

学生会看到:一个滑轮只转,位置不移动。

一个滑轮的位置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教师这时给出: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滑轮也是简单机械,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3、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教师提出简单机械讨论力、移动的距离,所以我们实验中需要那些器材,测力需要什么工具?测物体或绳子移动的距离需要什么工具?在这样的提问下,学生就能独立进行探究了。

教育教案其他简单机械

教育教案其他简单机械

教育教案其他简单机械其他简单机械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简单机械原理。

2.学习并掌握其他简单机械的组成、原理和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其他简单机械简介。

2.其他简单机械的组成、原理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习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学习(1)其他简单机械简介教师展示其他简单机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

(2)其他简单机械的组成、原理和作用(1)斜面斜面是一种能够将做功力的方向转换的机械,其作用是减小需要施加的力,增加力的距离,以便完成一定的功。

主要组成:斜坡,物体。

原理:斜面受物体压力的大小决定了斜面做功的多少,斜面的倾斜度也决定了所施加的力。

作用:减小力的大小。

(2)楔子楔子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机械,常常由一个三角形或梯形体组成,其作用是组成物块并将其保持在一定的位置。

主要组成:楔子,物块。

原理:楔子的形状决定了它的作用,楔子的力是由其细小面积所体现的,力的大小是由斜坡的倾斜度和楔子的长度所决定的。

作用:挤压物块。

(3)固定滑轮固定滑轮是一种以固定在支架上的方式使用的简单机械,其作用是改变施力方向,使得需要施加的力比原来的力更小。

主要组成:滑轮,轴承,支架。

原理:施力方向所需施加的力决定了滑轮所需的施力大小。

作用:改变施力方向,减小力的大小。

(4)移动滑轮移动滑轮组成较为复杂,常常应用于其他机械中。

主要组成:滑轮,轴承,支架,绳索等。

原理:移动滑轮的组成原理与固定滑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其在移动绳索的同时,也改变了施力方向,使得既能够减少施力的大小,也能够改变施力的方向。

作用:改变施力方向,减小力的大小。

(5)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种绕着中心轴线旋转的器械,它以其自身形状的特殊性质而存在,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力和抓力。

主要组成:螺旋体。

原理:由于螺旋的形状决定了其在应用于机械中时的作用,螺旋的细目决定了摩擦力的大小。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他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组:认识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学会滑轮组的安装和拆卸。

2. 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学会应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3. 螺旋:认识螺旋的形状和特点,了解螺旋的计算方法,掌握螺旋的应用。

4. 齿轮:认识齿轮的类型和特点,学会齿轮的安装和维护,了解齿轮的应用。

5. 联轴器:了解联轴器的结构和作用,学会联轴器的选用和安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组、杠杆、螺旋、齿轮和联轴器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齿轮的安装和维护、联轴器的选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实验设备,直观展示各种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组、杠杆、螺旋、齿轮和联轴器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3. 动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模型操作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滑轮组、杠杆、螺旋、齿轮和联轴器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2. 动手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模型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物理 13.5其他简单机械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13.5其他简单机械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 题其他简单机械课 型 新 授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过程 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初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滑轮、斜面和轮轴特点的探究。

教学用具 滑轮组一套、滑轮、钩码、测力计等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1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漫画中的情景。

问题:小轮子在图中起了什么作用?合作探究下面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想办法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

器材:一个滑轮、细线、一个钩码、铁架台用图形画出你所采取的方法(找两名学生画到黑板上)。

你能找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观察图思考图中发生的事情。

学生分组实验探讨提起钩码的方法并用图形表示。

学生观察图形找不同,在提起钩码时,(1)滑轮的运动状态不同.(2)同学用力的方向不同。

通过故事讽刺不懂科学而闹出的笑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兴趣开始学习滑轮。

让学生从事实及平常观察到的定滑轮、动滑轮,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 1、定滑轮:在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叫做定滑轮。

2、动滑轮:在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再给同学一个测力计,能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总结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的特性: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特性: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举出生活中用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例子。

学生继续实验,观察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测力计的示数与所提钩码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举出生产、生活中见到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地方。

会描述、总结事物特征。

能分辨出定滑轮与动滑轮。

通过进一步实验,得到其各自用力的特点。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5其他简单机械 (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5其他简单机械 (教案)

参考资料学习帮手1 2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教学目标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⒊认识滑轮的实质。

⒋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课本图13.5-1的漫画,激发学生学习滑轮这种简单机械的兴趣。

问题: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这里利用到的机械叫做滑轮。

观察课本漫画。

小组间相互展示你所看出的“门道”。

漫画中的滑轮,也像杠杆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节课我们就学习除杠杆之外的简单机械----滑轮、轮轴、斜面。

新课教学(一)定滑轮⒈构造:带有凹槽的轮、转轴、外框;⒉定义: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看课本图,分辨哪个是定滑轮。

⒊定滑轮的特点:演示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要求进行。

参照课本图装置进行。

1FF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⒋定滑轮实质:支点在转轴,力臂为轮子半径的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⒈定义: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⒉动滑轮的特点:演示实验:参照图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

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

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1人教版实用教案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1人教版实用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其余简单机械》(滑轮)教课方案一、基本说明、教课内容)所用教材第一版单位:人民教育第一版社)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所属的章节:第十三章第五节) 教课时间:分钟)教课地址:实验室二、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依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色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察看、对照来研究问题的方法;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关怀生产、生活中相关滑轮的本质使用;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色拥有好奇心;拥有利用简单机械改良劳动条件的梦想;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经过研究活动,培育学生踊跃参加和相互当合的协作精神。

、教材剖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经过察看和对照的方法研究滑轮和滑轮组的特色、作用,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激发学生持续研究各样简单机械的兴趣,产生利用简单机械改良劳动条件的梦想。

教课要点: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差别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是学习滑轮组的基础。

新教材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研究,因此本节教课的要点是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课难点: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关于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学生难于掌握,绳索段数的判断及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难以理解,因此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则是教课的难点。

、学情剖析从学生角度看,经过前方的学习研究,已经认识了杠杆及其分类,知道了杠杆的均衡条件及其作用;具备了必定的察看、着手能力,认识了研究的基本过程,愿意参加研究活动。

本节研究的是此外一种简单机械——滑轮,多半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滑轮,但没有认真察看和研究。

本节的研究,能够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差别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学会组装滑轮组,激发学生对实践中的简单机械的产生好奇心,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其它简单机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及其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了解轮轴与斜面
2、过程和方法
经过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具有在生产、生活中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P69讨论:
你是如何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
二、定滑轮
1、定义:固定不动(不随重物上下移动)
2、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演示实验)
(1)提出问题:滑轮也是简单机械,使用定滑轮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什么好处?
(2)猜想:可能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
(3)设计实验:1、安装定滑轮,2、记录数据在表中
(4)进行实验:①、拉重物沿不同方向上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测出重物上升高度与弹簧测力计的下降高度
③、改变重物的重再做二次。

分析与结论(1)定滑轮不省,不省,也不费。

(2)定滑轮可以改变的方向,给我们工作带来方便。

(3)定滑轮的实质:杠杆。

三、动滑轮
1、定义: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

2、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1)提出问题:使用动滑轮可以给我们工作带来什么好处。

(2)猜想:可能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
(3)设计实验:1、安装动滑轮,2、记录数据在表中
(4)进行实验:①拉重物上升,记录测力计的示数,重物、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②改变重物的重再做二次
分析与结论(1)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费距离。

(2)动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上升的二倍。

(3)动滑轮的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反馈练习:课堂作业T1、2、4、5、7、8、10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并完成路线图中的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强调了动滑轮和滑轮组省力时费距离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动定滑轮的实质,进一步加深对动定滑轮特点的理解,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