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ppt课件

统计表的分类
按照数据的性质和目的,统计表可分为分类统计表、时序统计表和 比率统计表等。
统计表的制作
制作统计表需要确定数据来源、选择合适的表格形式、按照数据呈 现的顺序排列,并注意表格的标题和说明。
概率
1 2 3
概率的定义
概率是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以 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其中0表示事件不可能发 生,1表示事件一定会发生。
03
图形与几何
平面图形
01
02
03
定义
平面图形是指存在于一 平面的图形,包括直线、 曲线、圆、多边形等。
性质
平面图形具有一些共同的 性质,如平移、旋转、对 称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 几何定理和证明来探究。
面积和周长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 长是常见的几何问题,需 要掌握相应的公式和方法 。
立体图形
小数
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来读,小数 点就读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 每个数字
数的写法
整数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即在 相对应的数位上面写数字
小数
整数部分按整数写法来写,小数点就 写点,小数部分要顺次写出每个数字
02
数的运算
加法
总结词
基础运算、数的合并
详细描述
加法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它涉及到数的合并。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 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他们将学习如何将 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总和,并解决与加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立体图形复习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性 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方法。
图形与测量复习
复习长度、角度、面积、 体积等测量方法,掌握常 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
按照数据的性质和目的,统计表可分为分类统计表、时序统计表和 比率统计表等。
统计表的制作
制作统计表需要确定数据来源、选择合适的表格形式、按照数据呈 现的顺序排列,并注意表格的标题和说明。
概率
1 2 3
概率的定义
概率是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以 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其中0表示事件不可能发 生,1表示事件一定会发生。
03
图形与几何
平面图形
01
02
03
定义
平面图形是指存在于一 平面的图形,包括直线、 曲线、圆、多边形等。
性质
平面图形具有一些共同的 性质,如平移、旋转、对 称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 几何定理和证明来探究。
面积和周长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 长是常见的几何问题,需 要掌握相应的公式和方法 。
立体图形
小数
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来读,小数 点就读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 每个数字
数的写法
整数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即在 相对应的数位上面写数字
小数
整数部分按整数写法来写,小数点就 写点,小数部分要顺次写出每个数字
02
数的运算
加法
总结词
基础运算、数的合并
详细描述
加法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它涉及到数的合并。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 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他们将学习如何将 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总和,并解决与加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立体图形复习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性 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方法。
图形与测量复习
复习长度、角度、面积、 体积等测量方法,掌握常 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和比较 人教版 (共35张PPT)

)。
(3)0.013表示( )分之( ),写成分数是(
)。
11
填一填
(1)0.3表示( 十 )分之( 三 ),写成分数是( 3
10
)。
(2)0.17表示( 百 )分之( 十七 ),写成分数是( 17 )。
100
(3)0.013表示(
千
)分之(
十三
),写成分数是(
13 1000
)。
12
填空题
1.循环小数是指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循环小数0.123 232 3…的循环节是 (),用简便方法写作 :_____ 3.一个分数总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 _______ 4.将小数0.12化为最简分数是 ______.
3
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1
2
7
4
5
11
23
100
25
30
9
6
50
20
4
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1
2
100
25
31 100 =0.31
7 30 ≈0.23
5 6 ≈ 0.83
7
4
5
11
23
30
9
6
50
20
2 25 =0.08
4 9
≈0.44
23 20 = 1.15
20
22=3.142…
7
157=3.14
50
因为3.14<3.141…<3.242…<3.15 所以:15507< π<272<3230
五年级数学下册ppt课件

05
CHAPTER
整理与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基本性质
解释了如何进行数的四则运算,如何将小数、分数和百 分数进行转换,以及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介绍了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理解代数方程的 基本概念。
总结:回顾了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概 念和性质。
代数方程
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解释了解代数 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 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乘法分配律
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能够 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 计算。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 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减法的性质
理解减法的性质,能够运用减 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估算与近似计算
01
02
03
04
估算方法
详细描述: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时,应先将其转换为 相同的形式,然后按照数轴上的位置进行比较。
详细描述: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 法和除法,运算时应注意进位和退位。
分数与百分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理解概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百分数则是将小 数转换为百分比形式。
数学游戏与活动
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进行这些数学游戏和活动,并鼓励 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与这些活动,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
THANKS
谢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比较大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比较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时,可以将分数化为 同分母的形式,或将百分数化为小数后进行比较。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人教版(共48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一个分数的分母扩大2倍,分子缩小2倍,这个分数( )
扩大4倍
(B)缩小4倍
大小不变
(D)大小无法确定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小明做作业的时候不小心在作业本上滴上了墨水(如图),现在知道A点表 示的数是 ,那么B点表示的数是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长方体的认识(共19张PPT)人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一、情境导入
平面图形
立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梯形
圆柱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那长方体
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 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长方形。 =160+120+120+120
三、巩固练习
1.(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 同的面是哪个?
它的右面是长方形。 长是12 cm,宽是9 cm。 和它相同的面是左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三、巩固练习
1.(3)哪几个面的长是24 cm,宽是12 cm?
上面和下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二、探究新知
高
高
宽
长
长宽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
1.(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 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长方形。 长是24 cm,宽是9 cm。 和它相同的面是后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80×2+60×2+30×4+120 =160+120+120+120 =520(cm) 答:这条彩带的长度是520厘米。
四、课堂小结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一、情境导入
平面图形
立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梯形
圆柱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那长方体
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 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长方形。 =160+120+120+120
三、巩固练习
1.(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 同的面是哪个?
它的右面是长方形。 长是12 cm,宽是9 cm。 和它相同的面是左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三、巩固练习
1.(3)哪几个面的长是24 cm,宽是12 cm?
上面和下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二、探究新知
高
高
宽
长
长宽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
1.(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 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长方形。 长是24 cm,宽是9 cm。 和它相同的面是后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80×2+60×2+30×4+120 =160+120+120+120 =520(cm) 答:这条彩带的长度是520厘米。
四、课堂小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完全数 (共19张PPT) 人教版

完全数
数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哇! 好漂亮啊!
我们一起去 看看吧!
数学宝库中的一颗璀 璨的明珠—完全数(也叫 完美数)
完全数?数还有 “完全”和“不
完全” ?
入口1: 什么是完全数?
入口2: 有不完全数吗?
欢迎来到“完全数的世界”!
入口3: 完全数有多少?
入口4: 完全数的特性?
一 什么是完全数?
神秘的完全数
完美数这颗数学宝库中的璀璨明 珠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有 志者去探寻和研究。
神秘的完全数
人无完人,但数有完美数,它就 在那里静静等着我们去发现,你能发 现下一个完美数吗?
未来已来,让我 们一起努力!
谢谢观看!
主题:《完全数》 教材:人教版教材 年段:五年级下册
亏数:“4”这个数,它的因数有1, 2,4。而1+2<4,像这样的自然数叫做亏数;
所以,完全数就是既不盈余,也不亏 欠的自然数。
三 完全数知多少?
28也是完全数。
入口3: 完全数有多少?
1+2+4+7+14=28
公元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 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就是完 全数。在中国文化里有:六谷、六畜、六 国、六常、二十八星宿等,6和28在中国历 史长河中,之所以熠熠生辉,是因为它们 是完全数。可见,中国发现完全数比西方 还早呢。
请输入6的因数!
咦, 还要输入密码?
入口1: 什么是完全数?
6的因数有: 1 ,2 ,3 ,6。
完全数(Perfect number), 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 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数(小于 它本身的因数)的和,恰好等于它 本身。这样的数称为“完全数”。
数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哇! 好漂亮啊!
我们一起去 看看吧!
数学宝库中的一颗璀 璨的明珠—完全数(也叫 完美数)
完全数?数还有 “完全”和“不
完全” ?
入口1: 什么是完全数?
入口2: 有不完全数吗?
欢迎来到“完全数的世界”!
入口3: 完全数有多少?
入口4: 完全数的特性?
一 什么是完全数?
神秘的完全数
完美数这颗数学宝库中的璀璨明 珠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有 志者去探寻和研究。
神秘的完全数
人无完人,但数有完美数,它就 在那里静静等着我们去发现,你能发 现下一个完美数吗?
未来已来,让我 们一起努力!
谢谢观看!
主题:《完全数》 教材:人教版教材 年段:五年级下册
亏数:“4”这个数,它的因数有1, 2,4。而1+2<4,像这样的自然数叫做亏数;
所以,完全数就是既不盈余,也不亏 欠的自然数。
三 完全数知多少?
28也是完全数。
入口3: 完全数有多少?
1+2+4+7+14=28
公元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 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就是完 全数。在中国文化里有:六谷、六畜、六 国、六常、二十八星宿等,6和28在中国历 史长河中,之所以熠熠生辉,是因为它们 是完全数。可见,中国发现完全数比西方 还早呢。
请输入6的因数!
咦, 还要输入密码?
入口1: 什么是完全数?
6的因数有: 1 ,2 ,3 ,6。
完全数(Perfect number), 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 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数(小于 它本身的因数)的和,恰好等于它 本身。这样的数称为“完全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因数和倍数 课件(共36张PPT)

6÷3=2(行)
6÷2=3(行)
6÷6=1(行)
6÷1=6(行)
可以排成4行方阵吗?
6÷4=1……2
12÷2=6
30÷6=5
19÷7=2……5
26÷8=3……2
21÷21=1
20÷10=2
8÷3=2……2
63÷9=7
9÷5=1……4
你可以将下列算式分类吗?并说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你可以将下列算式分类吗?并说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4,6,8,10,…
2的倍数: 4,6,8,10...
2,
2的倍数有哪些?
你能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吗?5的倍数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能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吗?5的倍数呢?
3的倍数有:
3,
6,
9,
12...
也可以表示成:
3,6,9,12,15,18,21,…
5的倍数有:
5,
10,
25...
15,
20,
也可以表示成:
总结与收获
本节课你还收获了哪些?
谈谈你的收获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都是这个数本身。没有最大倍数,最小的因数是1。
因数和倍数出现在整数乘除算式中,是相互依存的。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4 和24 26 和13 75 和 25 81 和9
下面的4 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4 和24 26 和13 75 和 25 81 和9
因为25×3=75,所以75是25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 因为9×9=81,所以81是倍数,9是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共38张PPT)

8x12=96(厘米)
3、有一根150cm的铁丝,用这根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 体框150-6)÷12 =144÷12 =12(厘米)
4、小明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 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 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0+20+10)x4
=(长+宽+高)X 4
随堂练习
1、长方体有( 6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长方形 ), 也有可能有( 2 )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 叫做( 相对面),他们相对的面积( 相等 )。 3、长方体有( 12)条棱,每相对的( 4 )条棱算作一 组,可以分成( 3 )组。
正方体棱长=棱长总和÷12
例3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12分米,
宽是8分米,高是4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
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12+8+4)x4 =24x4 =96(分米) 96÷12=8(分米)
随堂练习
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若把它改成一个长10分
米,宽5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分
100÷4-(8+12) =25-20 =5(厘米) 12x5=60(平方厘米)
例3 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 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30+20)x2+20x4 =100+80 =180(厘米) 180+10=190(厘米)
例4 用一根长28厘米的铁丝做一个棱长是整厘米数的 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可能是多少 厘米?想一想,填一填。
4、相较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 ( 长)、( 宽)、( 高)。
3、有一根150cm的铁丝,用这根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 体框150-6)÷12 =144÷12 =12(厘米)
4、小明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 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 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0+20+10)x4
=(长+宽+高)X 4
随堂练习
1、长方体有( 6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长方形 ), 也有可能有( 2 )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 叫做( 相对面),他们相对的面积( 相等 )。 3、长方体有( 12)条棱,每相对的( 4 )条棱算作一 组,可以分成( 3 )组。
正方体棱长=棱长总和÷12
例3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12分米,
宽是8分米,高是4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
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12+8+4)x4 =24x4 =96(分米) 96÷12=8(分米)
随堂练习
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若把它改成一个长10分
米,宽5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分
100÷4-(8+12) =25-20 =5(厘米) 12x5=60(平方厘米)
例3 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 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30+20)x2+20x4 =100+80 =180(厘米) 180+10=190(厘米)
例4 用一根长28厘米的铁丝做一个棱长是整厘米数的 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可能是多少 厘米?想一想,填一填。
4、相较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 ( 长)、( 宽)、(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同九义,适当调整。 例如,加入“最大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删去“把整数或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等。
3. 数的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基本同九义。
.
3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旋转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统计
众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思想方法
逻辑推理
.
4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
5
一、教学内容
.
20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 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 和倍数的概念。
• 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 进行介绍。
•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 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
32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 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
.
7
三、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
(1)全等变换(合同变换)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
8
A′
B′
C′
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图形重 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了讨论的方便,区分为两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 学:五年级下册
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
1
.
2
(一)数与代数
1.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
九义:六年制十册“约数和倍数” 实验:进行适当精简。
例如:删去“整除”、“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把“最 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别移至“通分”“约分” 前面。
2.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5
四、具体编排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轴对称的性质(例1)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另一半(例2) 旋转的性质(例3) 根据要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例4)
.
16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探究,以利于培养空间 观念。
2.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把握阶段性目标。 3.注意有关概念的数学性。
.
21
四、具体编排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例1)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例2)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2、5、3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找100以内的质数
.
22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 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 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 换叫做旋转。
❖ 形状、大小不变。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夹角等于旋转角。
.
13
旋转两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
改变旋转角
改变旋转中心
设计图案
.
14
(2)相似变换
形状不变,大小改变(图形的放大、缩小)
.
.
26
三、与九义教材相比
1.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去理解表面积、体积 等概念。
周长、面积、体积
2.更强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 过程。
.
27
四、具体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 长方体 识
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例1) 长、宽、高(例2)
正方体
正方体的面和棱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 数学概念与生活概念的区分。
.
17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
18
一、教学内容
• 因数和倍数 • 2、5、3的倍数的特征 • 质数和合数
.
19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 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例1)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例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 体积和体积 体积概念
积
单位
体积单位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例1)
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例2)
体积单位间 体积单位间的常用进率
的进率
体积单位间的直接换算(例3)
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例4)
容积和容积 容积概念和常用的容积单位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23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
24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25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
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 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 1ml的实际意义。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 轴对称(反射变换) • 旋转 • 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图案设计
.
6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 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 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 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单位
容积的计算(例5)
利.用容积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例6)
28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
建构新知。
.
29
.
30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31
一、教学内容
•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真分数与假分数 • 分数的基本性质 •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
9
A
A’
C
C’
B
A’
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且被对称轴平分。
.
10
平移
❖ 形状、大小不变。 ❖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
11
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或垂直的。
小学阶段:直观认识平移现象。
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移动,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
.
12
旋转
3. 数的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基本同九义。
.
3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旋转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统计
众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思想方法
逻辑推理
.
4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
5
一、教学内容
.
20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 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 和倍数的概念。
• 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 进行介绍。
•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 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
32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 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
.
7
三、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
(1)全等变换(合同变换)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
8
A′
B′
C′
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图形重 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了讨论的方便,区分为两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 学:五年级下册
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
1
.
2
(一)数与代数
1.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
九义:六年制十册“约数和倍数” 实验:进行适当精简。
例如:删去“整除”、“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把“最 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别移至“通分”“约分” 前面。
2.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5
四、具体编排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轴对称的性质(例1)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另一半(例2) 旋转的性质(例3) 根据要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例4)
.
16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探究,以利于培养空间 观念。
2.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把握阶段性目标。 3.注意有关概念的数学性。
.
21
四、具体编排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例1)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例2)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2、5、3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找100以内的质数
.
22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 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 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 换叫做旋转。
❖ 形状、大小不变。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夹角等于旋转角。
.
13
旋转两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
改变旋转角
改变旋转中心
设计图案
.
14
(2)相似变换
形状不变,大小改变(图形的放大、缩小)
.
.
26
三、与九义教材相比
1.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去理解表面积、体积 等概念。
周长、面积、体积
2.更强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 过程。
.
27
四、具体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 长方体 识
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例1) 长、宽、高(例2)
正方体
正方体的面和棱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 数学概念与生活概念的区分。
.
17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
18
一、教学内容
• 因数和倍数 • 2、5、3的倍数的特征 • 质数和合数
.
19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 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例1)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例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 体积和体积 体积概念
积
单位
体积单位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例1)
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例2)
体积单位间 体积单位间的常用进率
的进率
体积单位间的直接换算(例3)
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例4)
容积和容积 容积概念和常用的容积单位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23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
24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25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
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 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 1ml的实际意义。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 轴对称(反射变换) • 旋转 • 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图案设计
.
6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 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 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 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单位
容积的计算(例5)
利.用容积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例6)
28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
建构新知。
.
29
.
30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31
一、教学内容
•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真分数与假分数 • 分数的基本性质 •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
9
A
A’
C
C’
B
A’
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且被对称轴平分。
.
10
平移
❖ 形状、大小不变。 ❖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
11
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或垂直的。
小学阶段:直观认识平移现象。
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移动,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
.
12
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