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城市跨河桥梁工程防洪综合评价及管理措施

城市跨河桥梁工程防洪综合评价及管理措施摘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出于城市美化等角度考虑,往往存在着河流从城市中穿过的现象,致使区域城市防洪工作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
为提升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加强河流两岸的交通衔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跨河桥梁的建设尤为重要。
城市涉河建筑物必然与城市防洪问题紧密相连,因此,城市跨河桥梁建设对于区域城市防洪的影响逐渐成为热点话题。
综合分析某区域城市防洪特点,结合桥梁所在河段情况及设计方案本文对城市跨河桥梁工程进行防洪综合评价及并提出合理可行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防洪综合评价;管理引言跨河桥梁建设对河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的桥墩束窄了河道过水断面,水流过桥墩时需克服桥墩阻力,造成局部能量的损失,从而在桥墩前形成一定水位壅高和水头损失,增加了防洪压力。
1概述拟建铧山大桥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窟野河中游干流上,左岸为神木老城区滨河大道,右岸为铧西区铧山小区。
本次设计拆除既有窟野河铧山桥,在原址新建一座桥梁,新铧山大桥全长595m,孔跨布设从左岸至右岸为(3×25)m+(3×30)m+(2×67.6)m+(104+152)m+(25)m,主桥横跨窟野河,左侧引桥上跨滨河大道下接铧山路,右侧引桥上跨既有辅道,涉河桥长323.6m,主桥以全桥跨方式跨越窟野河,1#桥墩位于右岸基岩山体上,4#桥墩位于河道左岸滨河大道东,在河道内布设桥墩两组,分别为2#和3#桥墩,2#桥墩宽6m,3#桥墩宽3m。
河道内梁底最低高程948.29m,大桥跨左岸河堤为67.6m连续箱梁,桥梁轴线方向与左岸河堤夹角约90°,左岸现状堤顶高程为931.80m,桥梁左岸堤防处最低下弦高程为948.17m,现状梁底净空为16.37m。
堤防临水侧桥墩承台距堤脚5.29m,距离桥墩墩柱7.7m,背水侧距离人行梯道墩柱1.62m。
该桥为城市主干路上的特大桥,设计防洪标准为300年一遇。
跨潮河桥梁防洪影响评价

跨潮河桥梁防洪影响评价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洪涝灾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防洪工作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重要桥梁防洪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以跨潮河桥梁为例,详细介绍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过程。
一、跨潮河桥梁简介跨潮河桥梁,是指跨越潮河的公路、铁路桥梁,是连接城市不同区域的重要枢纽。
二、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桥梁防洪影响评价是指对新建或改建的桥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使其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发挥较好的作用,并尽可能地减小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
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桥梁防洪影响评价能够充分了解桥梁所处区域的洪涝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洪措施,以确保桥梁建设对洪涝区域的影响最小化。
2、桥梁防洪影响评价能够使得桥梁建设的工程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为社会经济带来更多的贡献。
3、桥梁防洪影响评价能够通过提供科学数据,来促进桥梁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科学决策,进而提高桥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和依据在实施桥梁防洪影响评价时,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和依据。
评价目标应根据桥梁所处区域的洪涝情况和建设的规模,确定出桥梁的抗洪设计目标。
评价依据主要包括《建筑抗洪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及建议。
其次还应制定评价指标和方法,如建筑物地下室排涝方案、道路排涝方案、桥梁一级水文模型分析等。
2、开展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重要步骤之一,它能够了解建设地点的洪涝情况、环境条件和建设历史等,为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在进行现场勘查时,需要注意安全、考虑可行性、细致入微等问题,以保证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洪水模拟和仿真分析洪水模拟和仿真分析是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准确预测不同洪涝情况下桥梁所能承受的最大洪水流量,为防洪工程提供科学数据。
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报告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XXX办公厅办建管[2004]109号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XXX、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XXX《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部组织制订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1 总则1.1 根据XXX、XXX《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
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概述、基本情况、河道演变、防洪评价计算、防洪综合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等主要内容。
1.5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
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参考资料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项评价。
某某跨河大桥改扩建防洪评价报告

某某跨河大桥改扩建防洪评价报告一、背景介绍跨河大桥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市心脏地带,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由于市所在地气候多雨,且周边山区众多,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增加,跨河大桥洪水威胁日益严重。
为了确保大桥的安全运营与使用,市政府决定对跨河大桥进行改扩建防洪工程。
二、改扩建防洪工程方案1.技术改进方案:a.提高桥墩高度:通过加高桥墩,使桥梁距离洪水位更远,在洪水泛滥时可以减少涌水对桥梁造成的压力,增强桥梁的抗洪能力。
b.施工桥面排水系统:在新建桥面时,将排水系统纳入设计考虑范围。
采用较大的排水管道,确保短时间内大量雨水顺利排出,避免对桥梁构件造成损坏。
c.设置液压式涵洞:在桥头两侧设置液压式涵洞,可以调节流量和水位,减少洪水对桥体的迫水力,降低洪灾风险。
2.系统规划方案:a.梳理加固桥墩体系,改善桥梁结构:对旧有桥墩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损坏和老化严重的桥墩进行加固和替换,提高桥墩的性能和稳定性。
b.制定应急管理计划:建立跨河大桥的应急管理预案,明确灾害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警、疏散和救援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评价内容1.效果评价通过改扩建防洪工程后,跨河大桥的抗洪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提高桥墩高度、建设排水系统和液压式涵洞等技术改进方案,可以更好地应对洪水泛滥时的挑战,减少对桥梁的损害。
系统规划方案的实施,增强了桥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大桥的安全运营和使用提供了保障。
2.经济效益评价改扩建防洪工程的实施,有效降低了跨河大桥遭受洪灾的风险,减少了洪灾事件对桥体的破坏。
这不仅保障了大桥的安全使用,减少了维修和修复成本,还避免了桥梁因洪水破坏而导致的长期交通中断,对于城市交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社会效益评价改扩建防洪工程的实施,提升了跨河大桥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了人员、车辆和物资的安全通行。
在洪灾发生时,桥面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除雨水,防止道路积水,减少交通阻塞和事故发生的概率,提供了全天候可靠的交通通道。
安全防洪评价报告范文

安全防洪评价报告范文
根据洪灾防治需求,对某地区进行了安全防洪评价,评估其洪水风险和洪水防御能力,以便制定适当的洪水防控措施。
评价结果如下:
一、洪水风险评估:
1.1 气象数据分析: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分析该地区在洪水季节的降雨量和频率。
发现该地区降雨量较大、频率较高,易受洪水风险影响。
1.2 地势分析:该地区地势平缓,水流不易迅速排出,增加了洪水聚集和滞留的可能性,加大了洪水风险。
二、洪水防御能力评估:
2.1 河流水位监测:该地区配备有河流水位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河流水位,提供早期预警和预测信息。
2.2 堤防完好程度:对现有堤防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堤防均保持较好完好状态,能够有效承受洪水侵袭。
2.3 排水系统状况:评估了该地区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管道、泵站等。
发现排水系统完善,能够快速将洪水排出。
三、改进建议:
3.1 增加洪水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加强对堤防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持续的防洪功能。
3.3 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疏通,确保其畅通有效,有助于快速排除洪水。
综上所述,该地区洪水风险较高,但其现有的洪水防御能力相对较好。
通过进一步完善洪水预警系统、堤防维护和排水系统疏通,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洪水防御能力,减少洪灾风险。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范本模板】

XXX桥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XXXX二0一七年七月XXX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批准:XXX审定:XXX审查:XXX校核:XXX报告编写:XXX目录1 概述 01.1 项目背景 01.2 评价依据 (2)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4)1。
4 其它 (5)1。
5 评价范围 (5)1.6 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 (6)2 基本情况 (7)2。
1 建设项目概况 (7)2.2 河道基本情况 (9)2。
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4)2。
4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14)3 河道演变 (17)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7)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9)3。
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24)4 防洪评价计算 (26)4。
1 水文分析计算 (26)4。
2 壅水高度及壅水范围 (36)4。
3 桥梁下弦高程的复核 (39)4。
4 冲刷计算 (39)5 防洪综合评价 (45)5。
1 建设项目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45)5。
2 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45)5.3 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45)5。
4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7)5.5 项目建设对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 . 475。
6 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7)5。
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47)5.8 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及水质的影响 (48)5。
9 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48)6 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49)6。
1 降低对河道岸坡影响的措施 (49)6。
2 降低对环境、水质影响的措施 (49)6.3 桥梁汛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50)7 结论与建议 (51)7。
1 结论 (51)7.2 建议 (51)附图:1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通运输发展的快慢、优劣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桥梁跨越河流防洪综合评价

e v e n t h o u s a n d s o f k i l o me t e r s a b o v e . i t i S i n e v i t a b l e t o c r o s s t h e i r v e r s a n d v a l l e y s .T a k i n g t h e J i n c h i
Tr a i n Br id g e a c r o s s t h e Xi a o l i n g Ri v e r a s a n e x a mp l e,f l o o d c o n t r o l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s c o n d u c t e d f r o m lo f o d d i s c h a r g e s a f e t y, t h e i mp a c t s o n r iv e r r e g i me,f l o o d c o n t r o l a n d d a n g e r r e l i e f , e x i s t i n g 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f a c i l i t i e s a n d r e l e v a n t pl a n n i n g .I t i s n o t o n l y a n e s s e n t i a l p r o c e d u r e
LI S h o u— - z ho n g a n d XI E Da - - y o ng
(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J i n z h o u H y d r o l o y g B u r e a u , J i n z h o u 1 2 1 0 0 0, C h i n a )
溢洪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项目背景 (1)第二节评价依据 (2)第三节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第四节对桥梁过河方式的一般规定 (4)第二章基本情况 (6)第一节建设项目概况 (6)第二节河道基本情况 (6)第三节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9)第四节桥位处河道断面情况 (9)第三章河道演变 (12)第一节河道演变概述 (12)第二节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3)第三节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13)第四章防洪评价计算 (15)第一节水文分析计算 (15)第二节壅水分析计算 (18)第三节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20)第五章防洪综合评价 (24)第一节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24)第二节与现有防洪标准的适应性分析 (24)第三节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分析 (25)第四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25)第五节对堤防和其它水利工程设施影响分析 (26)第六节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26)第七节对第三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27)第六章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28)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30)第一节防洪评价成果汇总 (30)第二节结论与建议 (31)附图:1.S320线东营市东城至垦利改线工程路线平纵面图2.溢洪河大桥桥型布置图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项目背景拟建的S320线东营市东城至垦利改线工程,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县境内,起于省道320与省道228线交叉口,向东利用省道228至东三路,向北跨过东营河,与省道315相交。
该项目是东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路线全长14.764km,全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24.50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
项目估算投资为24858万元。
2012年8月6~7日,S320线东营市东城至垦利改线工程申请报告通过了省工程咨询院组织的评估。
S320线东营境内先后与S230线、S315线多条省道共线,其中新博路口至永馆路段(与S230线共线)为东营市东城连接垦利县城的重要通道,也是过境车辆通过胜利黄河大桥、荣乌高速公路的必经之路,现为二级公路,路面宽度15m,双向二车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1.1项目背景为了加快新市区建设,**市市委、市政府通过了《**河新市区明珠文化公园周边大型公建项目规划》、《机场北路改造工程、明珠东路延伸工程、机场南路延伸工程及纵十路道路规划》等6个规划。
依据规划,**市市建设局坚持以新市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并重的原则,先后实施“两湖一河”园林景观二期工程等9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打造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新市区,进一步加快“两湖一河”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现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市市机场南路工程是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市市沿**河两岸新区和老城区重要交通要道,是连接**河南岸**市新火车站和老城区的重要公路之一,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是该条道路上的重要建筑物,新火车站通往市区的咽喉工程。
也是**市市近年开工建设的重点市政工程之一。
1.1.1防洪评价项目的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等有关法规、规范,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非涉水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定,不得妨碍正常的生产、生活、生态引水,不得影响河道行洪,泄洪、分洪。
并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为此,**市市建设局委托我院开展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防洪评价工作,评价跨河桥建设后对河道防洪产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桥梁设计采用防洪标准的合理性,设计洪水洪峰流量的可靠性、准确性,洪水对跨**河桥梁产生的影响,对区域河床稳定的影响,对第三者的影响等。
受委托后,我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实地查勘、收集有关资料、河床质取样分析、区域情况调查、设计洪水等各类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省**市市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跨**河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
1.1.2河道管理法律、条例专款(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防洪标准,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第十一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机关。
第十二条,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
设计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机关根据防洪规划确定。
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
第十七条,河道岸线的利用和建设,应当服从河道整治规划和航道整治规划。
计划部门在审批利用河道岸线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
河道岸线的界限,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交通等有关部门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第三十六条,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清障计划的实施方案,由防汛指挥部责令设障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部组织强行清除,并由设障者负担全部清障费用。
第三十七条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并报经人民政府批准,责成原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改建或者拆除,汛期影响防洪安全的,必须服从防汛指挥部的紧急处理决定。
1.1.3机场南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新建**市火车站交通需要随着新##双线高速铁路工程的建设实施,**市市作为该铁路线上交通枢纽和重要客源城市之一,新客运火车站的建设势在必行,现有火车站既不在新铁路线上,也无拓宽空间。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市市新火车站站址选择在**河南岸新区内,建设的机场南路是连接老城区和新客运火车站的通道。
本工程属城市市政工程中的交通桥梁,主要满足**市市新区交通的需要,为新市区打造便捷畅通的交通环境,对于改善文殊镇、新建**市火车站交通具有重要作用。
(2)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市市是一座新型工业城市,也是国际旅游名城、文化名城、园林化城市,按照**市市委市政府发展规划,建设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工业核心发展区,**河北岸将发展为集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行政办公、休闲娱乐、现代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河南岸将发展为集生态观光农业、都市农业、高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精品种植与珍品养殖基地、新农村建设与新市镇基地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各项设施的完善,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新市区的建设势在必行,作为新市区交通要道,机场南路建设是必然的。
(3)##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按照是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必须要加快交通通道建设,机场南路是连接**市市新火车站和嘉酒物流工业园区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是连接**市与##市的重要交通道路之一,机场南路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建成后,减少##交通枢纽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加快经济协调发展,为##经济一体化建设铺平道路,提高区域人民的生活质量。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主席令第8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二次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年第120号令);(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253号令);(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1988年6月);1.2.2部委规章(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水利部水建管[2001]618号;(3)《河道管理范围内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1.2.3规范规程(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4)《防洪标准》(GB50201—94);(5)《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1.2.4其他资料(1)《省暴雨洪水图集》;(2)《省水文图集》;(3)《省水文统计》;(4)《**市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省**市市**河(公路—村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电勘测设计院,2006年6月)。
(6)《机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10年01月)(7)**市市气象资料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1.3.1技术路线(1)基本资料本项目防洪评价报告河道洪水资料采用**河冰沟水文站实测资料和**市站实测洪水资料,气象资料采用**市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统计数据,堤防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省**市市**河(嘉文公路—安远沟村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设计最终成果及##省水利厅对该项目的批复,桥梁设计资料采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的《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路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
(2)分析计算方法防洪评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结合跨河桥梁工程与河道防洪的关系进行分项论证,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内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极其相关规定编制报告;洪水频率复核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等资料中洪水分析计算方法分析。
1.3.2工作内容(1)**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暴雨洪水分布特征、近年来汛期暴雨洪水变化特点、主要防洪条件和人为条件对暴雨洪水的影响;(2)河道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滞洪条件、植被覆盖度、水文地质条件等调查、评价,与流域上游水文地质条件、降雨条件,洪水特点的异同点;(3)项目区河道上的暴雨洪水特性、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分析、暴雨历时调查、成洪条件和洪水流速、泥沙含量特点,洪水在现状沟道上的冲淤特点。
(4)本项目实施后对河道泄洪影响,河道洪水对项目区设施的影响,项目建设后对河道上下游泄洪影响。
1.3.3分析重点跨**河桥址处设计频率下的洪水流量、相应水位、设计流速、桥梁的过水能力复核;不同频率下暴雨洪水峰、量、历时、洪水排泄条件和滞洪、分洪、导洪建筑物分布特征,预测本项目实施后对河道泄洪影响根据河道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洪水成果,分析桥址处河道建桥前后洪水对河道冲刷变化;分析天然河道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提出工程防洪措施;根据该河段基本情况及河道变化趋势,做出河道演变分析;根据河道现有设施及近期治理规划,针对跨**河桥设计方案,评价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凌)、河水水质、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施工期对河道防洪、行洪等方面影响,并相应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依据分析,提出洪水影响评价意见,评价建设项目对河道防洪、堤防安全、防洪管理、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等方面影响,并相应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1.4主体工程基本情况**市市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二期)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Ⅱ级,道路全长3.88km,设计红线宽度60m,双向6车道,设计车时速50km/h,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道路起点位于文新公路,终点位于**河南岸新火车站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