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是两条在某一点相遇的直线。
两条相交的直线会在交点处形成锐角和钝角。
在相交线中,如果一个角是锐角,那么它的补角就是钝角;如果一个角是钝角,那么它的补角就是锐角。
这是相交线的性质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二、对顶角与邻补角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相对的两个角。
它们的度数总和为180度。
而邻补角则是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90度。
这些关系对于解决一些几何问题非常有用。
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是指两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从而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四、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这些性质都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例如计算角度、证明线段相等等等。
五、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综合应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相交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或者利用这些性质来计算角度和线段长度等。
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在三维空间中,我们也可以定义平行关系。
例如,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可以被定义为平行的,如果它们在三个方向上都相等或成比例。
此外,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也可以被定义为垂直的,如果它们在三个方向上都相交于90度的角度。
这些关系在解决一些空间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七、命题与证明在几何学中,一个命题是由一个或多个已知事实和一个结论所组成。
如果命题的结论是由已知事实经过推理而得出的,那么这个命题就被称为定理。
证明一个命题就是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是正确的。
证明的方法通常包括使用定义、公理、定理和已知事实等。
通过证明,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命题是否为真,从而提高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八、互逆命题互逆命题是一种特殊的命题形式,它指的是两个命题中的每一个都是另一个的逆命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1.直线的定义:直线是平面上的一组点,这些点的任意两个点都可以用直线上的一段有向线段连接起来。
直线也可以看作没有端点的线段。
2.相交线的性质:(1)相交线:两条直线在平面上的交点。
两条相交的直线不可能平行。
(2)轴:两条相交线的交点称为轴。
(3)垂直交线:两条相交线互相垂直,即交角为90度。
(4)垂线: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称为垂线。
(5)垂直平分线: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到两条直线距离相等的直线,称为垂直平分线。
3.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称为平行线。
(2)平行符号:在直线上标记一对箭头表示平行关系。
(3)平行线定理:-同位角定理:两条平行线与同一条横截线相交,所得相对应的内角相等,相对应的外角相等。
-平行线之间的任意一对同位角互相相等。
(4)平行线判定定理:-直线与直线平行判定定理:直线与一条直线平行,则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所有直线都平行。
-同位角平行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使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线判定定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直线。
(5)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两条平行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平行线的夹角: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截断所得的内角和为180度。
-平行线的斜率:两条平行线的斜率相等或者其中一条线的斜率不存在。
4.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对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同位角:平行四边形的同位角互相相等。
5.直线的倾斜角:(1)倾斜角定义:一条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等于该直线的斜率。
(2)平行线的倾斜角:平行线具有相同的倾斜角。
(3)垂直线的倾斜角:垂直线的倾斜角之和等于90度。
6.平行线与欧几里得公设:(1)欧几里得公设五:经过点外的一条直线上至少有两条平行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在几何学中,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基础概念。
它们在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一、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相交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交于一点或多个点的两条或多条线段。
我们来看一下相交线的性质。
1. 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线段在平面内交于一点或多个点。
2. 相交线的种类:根据其相交方式,相交线可以分为垂直相交线和斜交线两种。
垂直相交线是指交于一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斜交线是指交于一点但不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
3. 相交线上的角:相交线会形成一些特殊的角,主要包括相邻角、对顶角、内错角和外错角。
相邻角是指在同一侧的相交线上,且共享一个端点的两个角;对顶角是指在相交线的对立面上,且互相垂直的两个角;内错角是指在同一侧的相交线上,且不相邻的两个角;外错角是指在同一侧的相交线上,且与内错角互补的两个角。
4. 直线的平分线: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处的角被称为直线的平分线。
平分线将原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二、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平行线的性质。
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如果不相交,则它们是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常用方法有欧几里得假设、对角线法、平行线法则等。
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相互平行;平行线与同一条直线的交线上的对应角相等;平行线与同一平行线的交线上的对应角相等;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4. 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测量、建筑、地理等领域。
通过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位置、角度、距离等有关的问题。
三、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相交线和平行线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性质可以相互应用。
1. 垂直相交线与平行线: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垂直相交线所截,那么所截得的对应角互为互补角。
2. 斜交线与平行线: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斜交线所截,那么所截得的对应角互为相等角或互为互补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详细知识整理。
一、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1.相交线的定义:当两条线或两条线段在空间中共有一个交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线或线段为相交的。
2.相交线的性质:(1)两条相交线必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相交线的交点在两条相交线上。
(3)相交线可以分割平面为两个部分。
(4)相交线可以交换位置,即线的交点不变。
(5)相交线的角度和弧度可以相互转化。
二、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两条直线如果没有交点,则称这两条直线为平行线。
2.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永不相交。
(2)平行线的夹角为0度。
(3)平行线在任何一点上的垂直线也是平行线。
(4)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条直线相交,且对应的内角或同旁内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5)平行线与一个截线相交,对应角相等。
三、相交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1.两条相交线切割出的平行线性质:(1)两条相交线切割出的平行线长度相等。
(2)两条相交线切割出的平行线夹角相等。
(3)两条相交线切割出的平行线互相垂直。
2.平行线夹角关系:(1)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对应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两条截线交叉切割,对应角互补。
四、平行线的判断方法:1.距离判定法:两条直线上一点到另一直线上的距离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角度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线段比较法:两条平行线上两对相交线段的比值相等。
五、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应用:1.在建筑设计中,平行线用于调整房屋结构的直角度量。
2.在交通规划中,相交线和平行线用于规划道路的交叉口和分隔带。
3.在地理学中,相交线和平行线用于绘制地图上的经纬线和等高线。
4.在数学教学中,相交线和平行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并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点、直线、平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1)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2)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4)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1和∠3,∠2和∠4是对顶角.(5)邻补角: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图:∠1和∠2,∠2和∠3是邻补角.(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3,∠2=∠4)(7)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如图∠1+∠2=180°)(8)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
二、垂线(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OD⊥AB,垂足为O(2)、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过一点”的点在直线上或直线外都可以。
(3)、垂线段: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4)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正确理解此性质,垂线段最短,指的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它是相对于这点与直线上其他各点的连线而言.(如图,PA,PB,PC等线段中,PO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PO的长)(1)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长度,而不是一个图形,也就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它只能量出或求出,而不能说画出,画出的是垂线段这个图形.三、平行线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①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②对于线段或射线来说,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图,过点P只有直线a 与直线 b平行(4)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5)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图,如果a∥c,b∥c,那么a∥c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例如∠1和∠5,∠3和∠7,∠4和∠8,∠2和∠6.(2)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内错角.例如∠3和∠5,∠4和∠6.(3)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一、相交线。
1. 邻补角。
- 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 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
例如,∠AOC和∠BOC是邻补角,那么∠AOC+∠BOC = 180°。
2. 对顶角。
- 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AOC和∠BOD是对顶角,则∠AOC = ∠BOD。
3. 垂直。
- 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 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平行线。
1. 平行线的定义。
-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用符号“∥”表示平行关系,如直线a平行于直线b,记作a∥b。
2. 平行公理及推论。
-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a∥b,b∥c,那么a∥c。
3. 平行线的判定。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如,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1 = ∠2(∠1和∠2是同位角),那么a∥b。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2 = ∠3(∠2是内错角,∠3是同位角),则a∥b。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当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2+∠4 = 180°(∠2和∠4是同旁内角),那么a∥b。
4. 平行线的性质。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若a∥b,则∠1 = ∠2(∠1和∠2是同位角)。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结构图相交线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命题、定理二、知识定义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结构图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二、知识定义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第5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总结与测验

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复习知识要点一.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8、“三线八角”的识别: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规”;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如图,直线ba,被直线l所截①∠1与∠5在截线l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a,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②∠5与∠3在截线l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a,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③∠5与∠4在截线l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a,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9、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5.1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⑵如果αβ∠∠与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β∠∠与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β∠∠与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180αβ∠+∠=︒;反之如果180αβ∠+∠=︒,则αβ∠∠与不一定是邻补角。
⑷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
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
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直线,垂足,直角记号
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 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
(垂直的性质)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
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
距离。
⑶线段与距离 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
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5.2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读作:a 平行于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P
A B O A B C D O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
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左图所示,∵b ∥a ,c ∥a
∴b ∥c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
两条直线都平行。
5、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 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
同位角是“F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
6、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几何符号语言:
解:∵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2=180° ∴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注意: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或互补,然后写平行。
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
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
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解答:⑴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
⑵正确
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
因为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
典型例题: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 a b c a b
l
1 2 3 4 5 6 7 8 A B C D
E 1 2 3 4
解答:⑴∵∠2=∠B , ∴AB ∥D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⑵∵∠1=∠D , ∴AC ∥D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⑶∵∠3+∠F =180°,∴AC ∥D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5.3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命题:
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典型例题:已知∠1=∠B ,求证:∠2=∠C
证明:∵∠1=∠B (已知) ∴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注意:在了DE ∥BC ,不需要再写一次了,得到了DE ∥BC ,这可以把它当作条件来用了。
A B C D E F 1 2 3 4 几何符号语言: 解 :∵AB ∥CD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典型例题:如图,AB ∥DF ,DE ∥BC ,∠1=65°,求∠2、∠3的度数
解答:∵DE ∥BC (已知)
∴∠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DF (已知) ∴AB ∥DF (已知)
∴∠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180°-∠2=180°-65°=115° 5.4平移
1、平移变换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
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典型例题:如图,△ABC 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 ,那么:
⑴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⑵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⑶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 ;⑷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
⑸线段BC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⑹∠A 的对应角是______。
⑺____的对应角是∠F 。
解答:
⑴D ;⑵E ;⑶C ;⑷DE ;⑸EF ;⑹∠D ;⑺∠ACB 。
思维方式:利用平移特征: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解答。
A
D F B
E C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