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历史脉络图
第五课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续表 王朝 时间 建立者 东晋的统治 (2)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 上总称南朝 420— 589 年 北朝 / (1)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439 年, 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2)6 世纪前期,北魏内乱不止,分裂为东魏、西魏, 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这五个 朝代称为北朝 (3)5 世纪初到 6 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 为南北朝 重大事件 (1)420 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 南朝 南 北 朝 /
第5课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 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 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
考点 15 对应课后练习本 P20
一、我国古代王朝的更替顺序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 ( 包括春秋和战国时期 ) →秦朝→汉朝→三国、 两晋、 南北朝→隋朝→唐朝→五 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2. 历史上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重新统一的封建王 朝有: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3. 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国家有:元朝(蒙 古族)、清朝(满族)。
4. 大一统时期: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5. 分裂时期:①春秋战国;②魏、蜀、吴三国鼎立; ③南北朝对峙;④宋、辽、金、西夏分立。
特别注意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禹 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知识拓展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 青铜器种类繁多, 司母戊大方鼎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还出现了 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夏朝 ① 西周 东周 ② 西汉 东汉 ③(魏蜀吴) 西晋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494 年
位置偏北,不宜控制整个中国北方地区 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
洛阳:著名古都,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利于对汉族文化的学习 迁都洛阳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 周围地区农业发达
汉化政策
• 一律改穿汉族服装、改说汉话;改汉姓,
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
• 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飞昔乌朱 入日衣雀 寻王巷桥 常谢口边 百堂夕野 姓前阳草 家燕斜花
刘乌 禹衣 锡巷
第一篇章
五胡内迁,民族汇聚
氐有 华 在 等匈 大 我 民奴 家 们 族 、 庭 56 ?鲜 中 个 卑,民 、还族 羯有的 、没中
鲜
卑 匈 奴 羯
羌
氐
看图学史
鲜 卑 羯 阅读课本113页—114 页内容,回答下列问 题: 1、“五胡”是指哪 些少数民族? 2、“五胡”内迁的 原因? 3、他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与汉族一样吗?
北魏建立和统一北
方 建立民族: 鲜卑族的拓拔部
建立时间:386年 定都:
平城
统一黄河 439年 流域的时 间: 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 意义: 面,民族融合已经成为发
二 、 北 魏 孝 文 帝 促 进 民 族 大 融 合
1、背景 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 2、直接原因
适应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课后练习
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C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 国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1.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一、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火耕)石器锄耕(耜耕)。
2、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文化:原始文字起源于“文字图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画等。
(二)奴隶社会1、夏:2、商:手工业:原始瓷器产生,青铜器铸造繁荣,丝织业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商人、商业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文化: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周:公元前1046武王建立,分西周和东周时期,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时期。
政治:(1)分封制、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1)土地制度:井田制,后期逐渐瓦解,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3)手工业:官府垄断局面打破;西周晚期有铁器;春秋晚期能炼钢;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商业: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思想文化:(1)出现百家争鸣。
(2)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3)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帛画,人物画。
(4)春秋的《诗经》(现实主义)、战国的《楚辞》(浪漫主义)。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封建社会(战国至清1840年)1、秦:政治:(1)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3)暴政而亡(失于政而非失于制)。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1)法家思想治国。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专制(3)统一文字(小篆)2、西汉:政治:(1)国家统一,但有王国问题、边境问题、阶级矛盾问题,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3)选官制度:察举制:地方向中央举荐,重品行(孝廉)。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关系图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关系图
黄种:
一、阿尔泰系
_契丹
/_奚
//
_匈奴 _乌桓——室韦——蒙古
/ /
蒙古属——东胡——鲜卑——柔然
\_ \_
夫余——高句丽吐谷浑
\\_沃沮
\_秽
_黠戈斯 _突骑施
/ /
突厥属——丁零——敕勒——突厥——沙陀
\\_回纥——畏兀儿
\_薛延陀
_渤海
/
满-通古斯属——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通古斯系
契丹
——室韦——蒙古
/
/ 吐谷浑(鲜卑人和羌人的融合)通古斯属——东胡----乌桓——鲜卑
\_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_ 渤海
二、汉藏系
西戎——氐
\_
羌——党项
吐蕃
白种:
塞种
乌孙
大宛
月氏——大月氏
\_
小月氏——羯
大夏
康居
注:对夫余系、黠戈斯的族属尚存疑,对白种的考证比较简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演变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演变一:匈奴部分:以匈奴为代表二: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三:突厥部分:以突厥为代表四: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东胡: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乌桓:被曹魏消灭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蒙古: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
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使今天的维吾尔族。
女真:来自肃慎,后为女真,为满洲,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
党项:羌族的一部分。
后被蒙古人灭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纪被汉人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
少数民族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在分布、人口数量、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历史、演变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由于他们都共同生活在我国广阔的国土上,都受到汉民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在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方面,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在族源方面。
每一个当代的民族都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古老部族演变发展而来的,都可以追溯出自己的民族起源。
不同民族的族源主要有以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民族都是来源于在国内土生土长的古代部族,但也有少部分民族的渊源产生在我国以外的地区,根据他们移入的不同情况,又可分出几种类型。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 民族关系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知识梳理一、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1)先秦时期:①炎黄融合,形成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族。
②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的融合。
(2)秦汉时期:①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移民戍边。
促进边疆开发。
②西汉加强同匈奴关系,在西域、西南、百越地区设置机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冲垮胡汉界限。
②少数民族开始封建化,促进自身进步。
(4)隋唐时期:①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许多政权,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②由于交通发达,汉族和少数民族加强联系。
③中央政府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机构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①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
②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
③元朝统一后,逐渐形成族融合高潮,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明清时期: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民族构成相对固定下来。
②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
③版图最终奠定。
④各民族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7)新中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二、历代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南方凤凰台P15)三、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南方凤凰台P16)四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概况(1)秦朝:迁内地人民与越族杂居,中原铁器和先进技术传入越族地区,开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
(2)两汉:西汉初年,汉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
X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族与汉族互相学习对方的生产技术;鲜卑政权学习汉族文化,采用汉族地主阶级统治制度。
中国民族史专题ppt课件

其次,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都是相对的,绝没有与今 天疆域一致的绝对统一;统一和分裂又相互渗透,统一之 中也可以出现小的、暂时的分裂割据(如明代北方的鞑靼、 瓦剌等),分裂之中也有局部的统一(如南北朝等)。” “确定某一地方或民族是否属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认为, 只能用一个国际上也通行的标准,即行政管辖,只有历史 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的地方和民族,才能是历史 上中国的地方和民族。如果否认这个标准,用今天中国行 政管辖范围内的民族和地方去套历史上中国的民族和地方, 那就等于取消了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发展为今天的历史 上的中国。当然,历史上的行政管辖与近现代的行政管辖 应该是有区别的。”(周伟洲《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学术座谈会”;《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 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多民族共同活动范围说】 翁独健(1981年)
“关于疆域问题,我们是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我们国家的历史是各族人民
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的历史,不管他们
在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也不论处于什么
情况,属于中原王朝一部分也好,独立于
划分疆域板块的:于逢春《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 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 年第2期;
侧重疆域管理体制关系的:李大龙。
社科院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是一个重要阵地, 可以查看相关文章。
个人认同:
“历史上的中国应指历史上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 历史上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着统一和分裂的情况。 因此,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于统一时期,历史上的中国 就是当时的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即由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 所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处于 分裂时期,则由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的民族或地区出 现的政权,都应是当时中国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 如何看待历史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分裂问题时, 应首先将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不能割 断历史,抽出其中一段来孤立的分析,这样做势必对分裂 时期的中国各政权做出片面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