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宋元时期》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宋元时期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宋——赵匡胤——澶渊之盟
B、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
C、南宋——毕昇——雕版印刷术
D、清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与“精忠报国”“直捣黄龙”的成语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韩世忠
B、岳飞
C、秦桧
D、王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错误的一幅(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课后练习三十五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课后练习三十五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宋元时期课后练习三十五
第1题【单选题】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

下图文字的文学体裁是(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瓦子、勾栏的出现
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北宋时期,对济南城市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王安石
B、苏轼
C、曾巩
D、苏洵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

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

这反映出宋元时期A.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2. 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总是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他的“佳节”诗文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以上诗句最有可能写于()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中秋节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

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4. 岳麓书院位于A.益阳B.衡阳C.郴州D.长沙5. 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

这反映了宋朝()A.社会风气开放B.科学技术领先C.都市商业繁荣D.民族交融加强6.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 隋文帝注重学识科举制正式确立B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朝进入鼎盛时期C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导致地方藩镇割据D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A.A B.B C.C D.D7. 现代人们有专门的娱乐场所“KTV”、“娱乐城”等,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是()A.瓦子B.茶馆C.酒楼D.客栈8. 下列文物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宋代蹴鞠纹铜镜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A.绘画艺术的精美B.铸造技术的高超C.雕塑技艺的精湛D.社会生活的丰富9.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它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可以反映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名称是A.元旦B.中秋C.除夕D.元宵10. 2022年虎年除夕央视春晚,一幅《千里江山图》,一舞《只此青绿》,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China”为“中国”和“瓷器”的英译名。

宋代以后被称为“瓷都”的是()A.景德镇B.朱仙镇C.汉口镇D.佛山镇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顾恺之B.展子虔C.吴道子D.张择端3.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的棉花种植最早出现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4.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券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卷被称为“交子”。

由此推知,北宋时期成都地区()A.货币制度完善B.商品经济繁荣C.造纸技术发达D.商人恪守信用5.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宋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在宋代发生了许多重要变革,表现在交通、商业、城市等多个方面。

下列选项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形成坊市制度B.出现商业中心C.夜市更加普遍D.四川出现纸币6.大约700多年前,一艘满载龙泉窑瓷器的船只在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沉没。

2022年圣杯屿海船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发掘出的瓷器主要为龙泉窑青瓷,很多是适应市场化大量销售而生产且外销比例高。

对该船贸易活动表述正确的是()A.出口瓷器以白瓷和青花瓷为主B.海上丝绸之路已远至中东和非洲C.携带玉米、甘薯和烟草等作物D.折射出当年海上丝路的繁盛景象7.读下表。

表格内容可用于佐证()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户数增减变化表A.国家疆域的开拓B.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治制度的沿革D.社会控制的强化8.《金史》中记载,榷场,互市之所也。

(金)熙宗皇统二年,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

泗州场,大定间,岁获五万三千四百六十七贯,承安元年,增为十万七千八百九十三贯六百五十三文。

宋亦岁得课四万三千贯。

可见榷场的设立()A.加剧了北宋的积贫积弱B.增加宋金两国财政收入C.促进宋金之间和平共处D.颠覆了传统的华夷秩序9.宋高宗指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时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

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①开封②兴庆③临安④大都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2、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A. 诗、杂剧B. 乐府、散曲C. 词、散曲D. 杂剧、散曲3、宋元时期,世界上的著名大都市不包括...( )A.北宋时的开封B.金时的中都C.南宋时的临安D.元朝时的大都4、《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等。

那么他们最有可能走到了当时的( )A.瓦厂B.早市C.瓦子D.集贸市场5、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主要原因()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6、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史记》 B.《西游记》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春节8、下列反映宋朝电视剧中出现以下场景,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 夜市有小吃B. “瓦肆”上演《红楼梦》C. 百姓中秋赏月D. 朋友一起饮茶喝酒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

其作者是( )A.苏轼B.辛弃疾C.白居易D.李清照10、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现。

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①关汉卿②马志远③郑光祖④白朴⑤司马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11、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B.出现在宋朝时期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D.散布于广大农村12、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市民文化生活的繁荣。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课后练习题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课后练习题

高中历史《宋元期间》课后练习题1.(2019 ·辽宁大石桥二中月考 )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财产作为保证主持刊行。

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葛,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收,“私造者禁之”,交子也此后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钱币。

这反应出当时()A.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愈来愈大B.富户大贾操控商业流通与互换C.宋朝地方有相当独立的钱币刊行权D.政府官办专营能完全防止纠葛【答案】 A【分析】从资料能够看出,纸币最先是在民间富豪之间使用流通,以后政府参加管理,最后成为了法定的钱币。

这说明纸币在流通领域的作用愈来愈大,地位重要,应选 A 项。

资猜中明确说明最先是为了交易方便而进行的开创,随后管理权交予政府,而不是由富户大贾操控, B 项错误;资料并未波及地方刊行钱币的权利, C 项错误; D 项“ 完全防止纠葛”说法绝对化,故清除。

2.(2018 ·石家庄一中期末 )宋初,内陆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锻造成兵器扰乱内陆。

为此,政府严禁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互换方式。

这一变化()A.说明边疆贸易影响政局稳固B.表现了宋朝商品贸易有所退化C.使得宋朝商品市场获得拓展D.表现宋朝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答案】 C【分析】资猜中主要阐释的是互换方式的变化,而“边疆贸易影响政局稳定”不可以全面归纳变化,故 A 项清除;据所学可知宋朝商品贸易高度繁华,而不是有所退化,且在资猜中无表现,故 B 项清除;由“宋初,内陆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到“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互换方式”的互换方式及内容的变化可得出宋朝商品市场获得了拓展,故 C 项正确;经过贸易方式的变化没法表现出宋朝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故 D 项清除。

3.(2018 ·河北正定中学期末 )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一定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课后练习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课后练习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宋元时期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政权,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A、寇准B、宋真宗C、李纲D、宋钦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B、宋军收复建康C、宋金达成和议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未农民起义D、唐未以来藩镇割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享有“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之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红楼梦》B、《本草纲目》C、《史记》D、《资治通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袁腾飞在《百家讲坛》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它们分别是( )A、辽、西夏、清B、大理、金、元C、金、西夏、元D、辽、西夏、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宋朝时,市民聘选的交通工具不包括( )A、船B、牛、骡、驴、马拉的畜力车C、人力鬼魂的独轮车D、轿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小明编写了一部关于北宋的影视剧,下面是场景之一(东京汴河沿岸),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道路两傍的瓦顶平房错落有致B、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他们大多穿着棉布做的衣服C、不时有乘轿者、骑马者从街中穿过D、河中有轻舟荡漾【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 )A、澶渊之盟B、靖康之变C、安史之乱D、绍兴和议【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评,我国使用货币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货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交子②秦半两钱③五铢钱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郾城大捷B、澶渊之盟C、宋金和议达成D、南宋建立【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哪幅错误?( )A、B、C、D、【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高中历史 宋元部分练习题

高中历史 宋元部分练习题

宋元部分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图中Ⅱ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

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3.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 .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4.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5.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6.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

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

笔画密集繁复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7.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A.8世纪中期B.11世纪中期C.14世纪中期D.15世纪中期8.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B.行中书省C.宣政院D.理藩院9.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 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B. 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 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D. 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10.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课后练习题
1.(2019·辽宁大石桥二中月考)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

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

这反映出当时()
A.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D.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纸币最初是在民间富商之间使用流通,后来政府参与管理,最终成为了法定的货币。

这说明纸币在流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重要,故选A项。

材料中明确说明最初是为了交易方便而进行的首创,随后管理权交予政府,而不是由富户大贾操纵,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地方发行货币的权力,C项错误;D项“彻底避免纠纷”说法绝对化,故排除。

2.(2018·石家庄一中期末)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

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

这一变化()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
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
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
D.体现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主要阐释的是交换方式的变化,而“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不能全面概括变化,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宋代商品贸易高度繁荣,而不是有所退化,且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由“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到“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的交换方式及内容的变化可得出宋代商品市场得到了拓展,故C项正确;通过贸易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出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故D项排除。

3.(2018·河北正定中学期末)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反映出()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一般家庭,购置农庄田地,招募佃农,本来是希望租地课税,而并不是为了行仁义。

但是遇到洪涝灾害,必须减免课税,贷种子给佃农种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内心害怕佃农因灾不租种后导致田地荒芜,日后的损失一定会比现在(减免租税)严重得多。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故选C项。

A、B两项与题干意思不符;D项不符合史实,租佃关系此前已经出现。

4.(2019·太原模拟)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答案】A
【解析】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反映了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