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期末重点总结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供热工程基础知识1. 供热系统概述供热系统是指利用燃烧、电能或其他能源将热能转化为热水或蒸汽,通过管道输送至各用户的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系统包括锅炉系统、换热器系统、管道系统、热力站系统等。

2. 供热方式常见的供热方式有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两种,集中供热是指通过热力站将热能集中供应给多个用户,而分户供热是指在每个用户处设立独立的采暖装置,自行供热。

3. 供热水质量要求供热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对供热水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包括水质检测、水质处理、水质监测等方面。

二、供热工程设备1. 锅炉锅炉是供热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作用是将能源转化为热能,供给热水或蒸汽。

锅炉的种类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等。

2. 热力站热力站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锅炉产生的热能通过热力泵、换热器等设备输送至用户,同时对供热水进行循环加热。

3. 换热器换热器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能从热源输送至用户处,同时将用户产生的冷凝水的热能回收到供热系统中。

4. 泵泵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供热水进行循环输送至用户处,同时对供热系统进行水力平衡控制。

5. 控制阀控制阀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对供热水的流量、温度进行调节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供热管道1. 管道材料供热管道选用的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耐高温、耐压力、耐腐蚀等特性,常见的管道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塑料、玻璃钢等。

2. 管道安装供热管道的安装需要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包括管道的走向、支吊架的设置、管道的连接方式等。

3. 管道维护供热管道的维护包括防腐保温、漏水检修、管道清洗等工作,以确保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供热系统监控与管理1. 监控系统供热系统需要安装相应的监控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以实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2. 系统管理供热系统的管理包括日常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供热工程重点整理教程文件

供热工程重点整理教程文件

供热工程重点整理1.什么是供热工程?P1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热能工程。

生产、输配和应用中、低品位热能的工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2.供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P1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

所有供暖系统都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供热管网)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3.供暖系统热负荷和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它随着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变化而变化。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tw’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它是设计供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

4. 建筑物或房间的得失热量:失热量有: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2,称冷风渗透耗热量;3.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3,称冷风侵入耗热量;4.水分蒸发的耗热量Q4;5.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Q5;6.通风耗热量,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带走的热量Q6;得热量有:7.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7;8.非供暖通风系统的其他管道和热表面的散热量Q8;9.热物料的散热量Q9;10.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Q10.5.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基本耗热量、附加耗热量: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是指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通过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

基本耗热量是指在设计条件下,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墙、地板、屋顶等)从室内传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

附加(修正)耗热量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发生变化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的耗热量。

附加(修正)耗热量包括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和朝向修正等耗热量。

6.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如何确定:选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方法,两种:一是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二是根据不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建环)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建环)

《供热工程》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和阐述以热水为热媒的建筑物供热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供热工程的设计能力,掌握供热工程有关施工、运行管理的基础知识。

了解供热工程的新技术、新设备和发展趋势,并具有供热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This is one of main selective courses for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which introduces architectural heating system and centralized heat-supply system using hot-water as heating medium. After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hold systematically basical theory and designing method for all kinds of heating systems. They will be of ability to design for heat-supply engineering and learn basical acknowledge about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adjustment. Students will know the new technology, new equipments and trend of heat-supply engineering. They will be of preliminary ability of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to heat-supply system.《供热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绪论0.1供热工程课程的研究对象0.2供热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0.3集中供热工程的发展概况。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11175《供热工程》课程教学大纲学时:40 学分: 2.5一、教学大纲的说明1、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2、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类必修课3、任务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常用的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的室内供暖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能力;了解供暖与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管理的基础知识。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流体力学传热学流体输配与管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后续课:暖通空调计算机应用二、教学大纲1、课程内容(1)绪论(2)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及附加耗热量计算;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传热阻;高层建筑热负荷计算特点。

(3)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散热器构造,性能、布置及计算;钢制辐射板及暖风机构造特点。

(4)热水供暖系统: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型式及特点;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路布置和主要设备及附件。

(5)室内蒸汽供热系统:蒸汽作为供热系统热媒的的特点;室内蒸汽供暖系统;疏水器及附属设备。

(6)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热负荷概算、特征和热负荷图(7)集中供热系统:热水、蒸汽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型式与热媒的选择;热网系统型式。

(8)热水供暖系统的供热调节:调节的任务,基本原理,种类和方法。

(9)室外管网系统的设计:供热管网布置原则;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供热管道及附件;供热管道保温及热力计算;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管道支座的跨距确定、热伸长及其补偿;直埋管道的设计方法。

(10)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2、重点与难点重点: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计算;热水供暖系统的型式及特点;供暖系统中各种附属设备的构造及选用计算;热水供暖系统的供热调节;室外管网系统的设计。

难点: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计算;热水供暖系统的供热调节;室外管网系统的设计。

3、实验与实践环节课内实验项目:(1)散热器性能实验2学时(2)热水供暖系统模拟示范教学2学时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第七学期集中一周半课程设计4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供热工程》贺平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考书:《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大纲批准:大纲审定:大纲制定:李建强。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免费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免费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免费一、供热系统概述供热系统是为了解决建筑物内部空间和热水的供热问题。

它包括采暖热源、输热介质、传热设备和热网络等组成部分。

常用的供热系统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地热能和太阳能等。

二、供热源1. 燃煤锅炉:是通过燃烧煤炭产生热能,利用热能加热水或空气,然后传输到建筑物内部空间,用于供暖。

2. 燃气锅炉:利用燃气进行燃烧,产生热能,然后通过管道传输到建筑物内部,实现供暖和热水供应。

3. 地热能:通过地下热源采集热能,利用热泵将热能传递到建筑物内部,实现供暖和热水供应。

4.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进行热能采集,通过集热器和储热设备将热能传递到建筑物内部,实现供暖和热水供应。

三、输热介质输热介质是供热系统中用于传递热能的介质,常见的输热介质包括热水、蒸汽和热油等。

其中热水是最常用的输热介质,它具有热容量大、传热效率高、操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

四、传热设备1. 锅炉:是供热系统中重要的传热设备,用于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输热介质,产生蒸汽或热水,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部。

2. 热交换器:用于将热能从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提取出来,传递给输热介质,实现烟气余热回收,提高利用效率。

3. 热泵:利用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用于供暖和热水供应。

4. 锅炉辅助设备:包括给水设备、空气预热器、除氧器等设备,用于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五、热网络热网络是供热系统中用于传输热能的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和室内配管等组成部分,用于将热能从供热源传输到建筑物内部各个空间。

六、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1. 设计原则:供热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热负荷、供热源选择、输热介质选用、传热设备布置、热网络规划等方面。

2. 运行管理: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应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热损失情况、节能措施、安全排查等,确保供热系统正常运行。

七、供热系统的维护与保养1. 设备保养:供热系统的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包括清洗、润滑、更换易损件等,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故障发生。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1. 供热系统的分类供热系统根据热源类型和传热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户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是将热源设备集中在一处,通过管道将热能传递到各个用户处。

分户供热系统则是将热源设备设置在用户处,每个用户拥有独立的热源设备。

2. 热源设备常见的热源设备包括锅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在选择热源设备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热负荷、运行成本、环保要求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的热源设备。

3. 供热系统设计供热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热负荷、管道的敷设、热力站的设置、换热器的选型等多个方面。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确保供热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的室内温度要求。

4. 管道敷设供热系统的管道敷设是供热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管道敷设可以降低能耗、减少能源损失。

在管道敷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管道的绝热、防腐、排水等要求,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5. 热力站热力站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源设备提供的热能转化为建筑所需的热能。

热力站通常包括换热器、泵、阀门等设备,通过热力站可以实现不同用户的热能分配。

6. 换热器换热器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源设备提供的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的传热介质。

常见的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通过换热器可以实现热能的高效传递。

7. 控制系统供热系统的控制系统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控制系统需要实现对热源设备、热力站、泵、阀门等设备的智能控制,实现对供热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8. 温度调节供热系统需要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保持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

温度调节可以通过控制热源设备的运行模式、调节阀门的开度等方式实现。

9. 节能与环保在供热工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节能与环保的要求,通过优化供热系统设计、合理选型热源设备、使用高效的换热器等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供热工程知识点涉及到热源设备、供热系统设计、管道敷设、热力站、换热器、控制系统、温度调节、节能与环保等多个方面。

供热工程复习要点整理

供热工程复习要点整理

供热工程复习要点整理前言与第一章点集合基本概念1、供热工程:是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为用热系统提供热能的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

2、供暖系统:是以人工技术把热源的热量通过热媒输送管道送到热用户的散热设备,为建筑物供给所要求的热量,以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环境。

3、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热网、热用户):是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热用户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它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个部分组成。

4、热电联产:是利用燃料的高品位热能发电后,将其低品位热能供热的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

5、季节性负荷: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热负荷属于季节性热负荷。

6、常年性热负荷:生活用热和生产工艺系统用热属于常年性热负荷。

7、热负荷图:是用来表示整个热源或热用户系统热负荷随室外温度或时间变化图。

问题:供暖系统与集中供热系统的区别?热水供热系统基本概念1、当量长度法:将管段的局部损失折合成相当长度的直管段2、主干线:热水网路中平均比摩阻最小的一条管线。

经济比摩阻:保证在规定的计算年限内总费用喂最小时的比摩阻3、不平衡率:4、动水压线:表示供热系统在运行状态下的压力分布。

5、静水压线:表示供热系统在停止运行时的压力分布。

6、回水压线:描述回水管的水压线。

7、供水压线:描述供水管的水压线。

8、动水压曲线:是指系统在运行时,网路中各点的压力分布情况,它是一条曲线,高度等于系统各对应点运行时的测压管水头。

9、静水压曲线:是指系统停止运行时,网路中各点的压力分布情况,它是一条水平直线,高度等于定点的压力。

10、水力工况:11、水力失调:热水供热系统中各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要求流量之间的不一致性,称为该热用户的水力失调。

12、一致失调:当网路中各热用户的水力失调度都大于1或都小于1时,称为一致失调。

13、不一致失调:当网路中各热用户的水力失调度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时,称为不一致失调。

14、等比失调:在一致失调中,所有用户的水力失调度都相等的水力失调状况,称为等比失调。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供热工程是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供热行业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2、掌握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了解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3、掌握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能,了解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供热工程领域的认识和兴趣。

三、课程内容1、供热工程概述:供热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分类;2、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热源选择、热水锅炉及蒸汽锅炉的选择与计算、散热器及地暖系统的设计与选型、热力管道的设计与布置等;3、供热系统施工:施工工艺流程、管道及设备的安装、系统调试与验收等;4、供热系统运行管理:运行管理流程、设备维护与保养、常见故障处理等;5、供热系统节能减排:节能技术应用、能源管理、污染物排放控制等。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2个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个学时,实践环节8个学时。

理论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实践环节主要安排学生参观供热公司、了解实际供热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和维护实验。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掌握供热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践环节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供热工程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践环节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简介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工程》期末重点总结1.热能工程: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的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

2.供暖系统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供热工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节能减排,创建和谐社会2)采用绿色能源3)加强供热系统的科学化管理。

第一章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1.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它随着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变化而变化。

2.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

它是设计供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3.失热量: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冷风侵透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

3、基本耗热量:是指在设计条件下,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墙、地板、屋顶等)从室内传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

4.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是指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通过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

5.附加耗热量: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发生变化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的耗热量。

包括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和朝向修正等耗热量。

6.室内计算温度tn:是指距地面2m以内人们活动地区的平均温度,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可以用其房间无冷暖热源影响的几何中心处的温度来代表。

许多国家所规定的冬季室内温度标准,大致在16~22摄氏度范围内。

7.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选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方法分为:一根据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二是根据不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

8. 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要按50年中最冷的八个季节里最冷的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9.不保证天数的原则:认为允许有几天时间可以低于规定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直亦即容许这几天室内温度可能稍低于室内计算温度tn值。

10.温差修正系数值:作用:计算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外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为统一计算公式。

采用该系数。

其值的大小取决于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状况。

对于保温性能差和易于室外空气流通的状况,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空气温度更接近于室外温度,则a值更接近于1.如两个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摄氏度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的传热量。

11.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传统的实心砖墙的传热系数K值较高。

12.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常用的方法有:缝隙法、换气次数法和百分数法冷风渗透耗热量的影响因素:房屋高度不高时,主要是风压的作用;对于高层建筑,主要是风压和热压的作用。

13.根据散热设备表面温度不同,辐射供暖分为:1)低温辐射供暖(小于等于60C)2)中温辐射供暖(80~200)3)高温辐射供暖(大于等于200C)。

14.与对流供暖相比,地板辐射供暖的好处:1)舒适度高,节能。

2)节约建筑面积,无散热器片与外露的管道。

15.经济传热阻:在一个规定年限内,使建筑物的建造费用和经营费用之和最小的围护结构传热阻,称为围护结构的经济传热阻。

16.热压:建筑物的内外温度不同,由于空气的密度差而引起空气流动的压力称为热压。

17.高层建筑由于建筑物高度增加,热压不能忽视,冷风士透露量受到风压和热压的综合作用。

18.节能建筑的相关节能指标:1)建筑的耗热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荷2)采暖的耗煤量指标。

建筑的耗热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指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或其他供热设备供给的热量。

采暖的耗煤量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一个采暖期消耗的标准煤量。

19.减少供暖热负荷的方法:1)最大限度的减少失热2)最大限度地争取得热。

20.建筑节能设计的步鄹主要是;校核建筑物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是否符合节能标准要求。

1)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E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0的比值。

2)窗墙面积比:是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

21.空气间层传热,当间层达到一定厚度后,热阻的大小几乎不随厚度增加而变化,传热系数不会再减小。

第二章室内供暖系统的末端装置1.散热器:是最常见的室内供暖系统末端装置,其功能是将供暖系统的热媒所携带的热量,通过散热器壁面传给房间。

2.钢制散热器与铸铁散热器相比具有的特点:①金属耗量少②耐压强度高③外形美观整洁、占地小、便于布置④除钢制柱型散热器外,钢制散热器的水容量较少,热稳定性差些⑤钢制散热器的最主要缺点是容易被腐蚀,使用寿命比铸铁散热器短3.选择散热器的基本要求:1)热工性能方面的要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越高,说明其散热性越好(增大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方法:1增大外壁散热面积,在外壁上加肋片2提高散热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和增加散热器向外辐射强度)2)经济方面的要求:(金属热强度:是指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差1C时,每千克质量散热器单位时间所散出的热量。

)3)安装、使用和生产工艺方面的要求4)卫生和美观方面的要求5)使用寿命的要求。

4.散热器的选用:①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当以热水为热媒时,不得超过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②在民用建筑中,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③在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生产厂房,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④在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生产厂房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耐腐蚀性的散热器⑤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得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⑥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⑦安装热量表换热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

5.tpj为散热器进出口水温的算术平均值。

对双管热水供暖系统,散热器的进、出口温度分别按系统的设计供、回水温度计算;对单管热水供热供暖系统,所以每组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必须逐一分别计算。

6.几个修正系数: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1值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β2值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β3值考虑到整个散热量的修正β4 7.地面式辐射采暖的常用形式: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加热盘管在耗热量较大的房间按最小间距100mm。

耗热量较小的,按最大间距300mm。

加热盘管敷设方式原则:一尽可能使室内的温度场分布均匀,二简单便于施工。

常用的布设方式有回折型和平行型)2)低温发热电缆地板辐射3)低温电热膜辐射采暖8.散热器的布置:1)散热器一般应安装在外墙的窗台下2)为防止冻裂散热器,两道外门之间,不准设置散热器3)散热器一般应明装,布置简单。

4)在垂直单管或双管热水系统中,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以串联连接。

5)在楼梯间布置散热器时,考虑楼梯间热流上升的特点,应尽量布置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布在下部各层。

6)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不易超过下列数值:粗柱形——20片、西柱形(四柱)——25片、长翼型——7片9.暖风机:是由通风机、电动机和空气加热器组合而成的联合机组。

分为轴流式和离心式,常称为小型暖风机和大型暖风机。

常见的小型暖风机布置方案有:直吹、斜吹和顺吹。

第三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1.室内供暖系统末端装置使用的热媒主要有:热水、蒸气和热风。

2.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分类①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水供暖系统和高温水供暖系统②按系统循环动力的不同,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③按系统管道敷设方式的不同,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④按散热器供、回水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3.系统垂直失调:在供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室温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均的现象,通常称作系统垂直失调4.重力循环系统上供下回式管道布置的特点:系统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的流向。

在重力循环系统中,水的流速较低,水平干管中流速小于0.2m/s;而在干管中空气泡的浮升速度为0.1~0.2m/s,而在立管中约为0.25m/s。

5.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双管系统的特点:1)在地下室布置供水干管,管路直接散热给地下室,无效热损失小2)在施工中,每安装好一层散热器即可开始供暖,给冬季施工带来方便3)排除系统中的空气较困难。

6.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系统排除空气的两种方式:1)通过顶层散热器的冷风阀手动分散排气2)通过专设的空气管手动或自动集中排气。

7.系统的水平失调:在远近立管处出现流量失调而引起在水平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称为系统的水平失调。

8.水平系统与垂直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系统的总价一般要比垂直式系统低2)管路简单,无穿过各层楼板的立管,施工简单。

3)有可能利用最高层的辅助空间,架设膨胀水箱,不必在顶棚上专设安装膨胀水箱的房间。

9.同程式系统的特点:通过各个立管的循环环路的总长度都相等。

10.室内分户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满足热用户用热需求的户内水平采暖系统{户内系统}2)向各个用户输送热媒的单元立管采暖系统,即用户的公共立管,可设于楼梯间或专用的采暖管井内{ 单元立管系统}3)向各个单元公共立管输送热媒的水平采暖系统{水平干管系统}。

11.户内水平水平采暖管道连接形式:水平单管串联式、水平单管跨越式、水平双管同程式、水平双管异程式和水平网程式。

因为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同程式立管无法克服重力循环压力的影响,因此单元立管采暖系统应采用异程式立管。

12.分户采暖内系统包括:水平管道、散热装置、温控调节装置、系统的入户装置13.建筑热力入户装置的位置:1)新建住宅建筑应设置在住宅内部:⑴无地下室的住宅宜设置在采暖管道竖井下部,首间楼递间下部设热力小室或热力箱。

⑵有地下室的住宅建筑,热力入口应设置在地下室专用的房间。

2)对于既有建筑的新建与改造采暖工程,热力入口可参照新建住宅设置,若无位置,可设于单元雨篷上或建筑外,但要做好防雨、防冻与防盗的措施。

14.膨胀水箱的作用:用来储存热水供暖系统加热的膨胀水量。

在重力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中,还起着排气作用。

其另一个作用是恒定供暖系统的压力。

15.膨胀水箱上连有膨胀管、溢流管、信号管、排水管、循环管等管路。

当系统冲水水位超过溢流管口时,通过溢流管将水自动溢流排出。

信号管用来检查膨胀水箱是否存水,一般应引到管理人员容易观察到的地方。

排水管用来清洗水箱时放空存水和污垢。

16.在膨胀管、循环管、溢流管上严禁安装阀门,以防止系统超压,水箱水结或水从水箱溢出。

17.热水供暖系统排除空气的设备有:集气罐、自动排气阀、冷风阀。

第四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1.局部阻力法的基本原理:将管段的沿程损失转变为局部损失来计算。

ζd =λl/d2.当量长度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管段的局部损失折合为管段的沿程损失来计算ld = ∑ζd/λ 3.在串联管路中,管路的总阻力数为各串联管路阻力数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