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019著名旅游点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篇

合集下载

介绍沈阳导游词

介绍沈阳导游词

介绍沈阳导游词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介绍沈阳导游词(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介绍沈阳导游词1各位伴侣,欢迎大家去到沈阳,我是您们的导游,沈梦,大家可以或许叫我沈导游,也可以叫我梦导,我更喜欢您们加我梦导,好了,先简答给大家介绍一下,在繁华的沈阳今乡中央,有一座巍峨庄宽的清代宫殿修建群。

等于我们古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修建光阴以及布局,沈阳故宫的修建可分为三全数,它们星散是东路、中路、西路。

古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

首先观光东路修建。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修建艺术以及特殊的汗青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修建群中,最今老,最具特色的等于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初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以及入行庆典行为的次要场所之一。

做为最早使用以及最为首要的宫殿之一。

许多重大汗青事宜都以大政殿为舞台演出。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之处。

它便是演义小说中雅称的“午朝门”。

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管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表现了满族对故城山林的深薄眷念。

从而形成了区分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南望便是崇政殿。

崇政殿雅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入行普通朝会之处。

各位伴侣,今代宫殿修建布局讲究“前朝后寝”。

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往观光帝后的寝宫。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乡的最高修建,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非常贴切。

登上凤凰楼仰瞰四周,万般景物一览无余,可饱览盛京齐景,也可观赏日出。

“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各位伴侣,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叙后,我们就入进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

台上五官是清宁宫、闭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沈阳福陵导游词(4篇)

沈阳福陵导游词(4篇)

沈阳福陵导游词(4篇)沈阳福陵导游词(通用4篇)沈阳福陵导游词篇1福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浑河北岸的天柱山上。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为位于盛京的东边,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之一。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创业君主,他最初是明朝的建州左卫指挥使,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开始统一女真族各部落。

到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20__年)正式称汗自立,创建了后金政权,成为与明王朝对立的地方政权。

以后其力量逐渐壮大,开始不断往外发展,与明朝中央争夺政权。

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0__年)正月,在宁远战役中,努尔哈赤负了重伤,8月11日,死于离沈阳四十里的瑷鸡堡,终年68岁。

天聪三年(公元1620__年)三月,才选中浑河北岸的天柱山,开始在这里营建陵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竣工。

以后又经过康熙、乾隆等朝的增建,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组完整的陵寝建筑群。

陵园的总面积约为19.48万平方米。

南向,四周围以红墙,正中是正红门,自南而北地势逐渐升高,门外的两旁对立着石狮、华表、石牌坊和刻有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的下马碑。

正红门是很长的一段神路,路的两侧有坐狮、立马、卧驼、坐虎等四对石兽。

尽头是利用天然山势修筑的一百零八级砖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砖阶之上是碑楼,楼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内立康熙帝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再向北便是城堡式的方城。

南面的正中是隆恩门,上建三层歇山式的门楼建筑。

方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城内正中是坐落在须弥座式大台基上的隆恩殿,是单檐歇山式,殿内供奉着木主神牌,殿前有焚帛楼,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五楹。

殿的后边有洞门,洞门之上建有重檐歇山式的大明楼,中间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

方城内的建筑,屋顶都铺有黄琉璃瓦,廊柱是朱红地仗,梁枋间都是和玺壁画。

方城之后是月牙城。

前壁的正中有琉璃一座照壁,其后是圆形的宝城。

沈阳东陵导游词(2篇)

沈阳东陵导游词(2篇)

沈阳东陵导游词沈阳东陵,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距市区约十八公里。

后金天聪三年(____年)二月,选好陵址于沈阳城东的石嘴头山,开工建设,到顺治八年(1651)基本建成,并从东京(现辽阳)迁孝慈的梓宫迁此与努尔哈赤合葬,遂将石嘴山改称天柱山。

____年,奉天政府将福陵开辟成公园。

因位于市区东部,改称东陵。

东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____万平方米,具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传统和满族”"文化”"风格。

____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___年____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___年____月____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____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东陵公园景区介绍图片(____张),来源于百度地图,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

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

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____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____年基本建成。

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

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

崇德元年(公元____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____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____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____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

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

辽宁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_065文档

辽宁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_065文档

2020辽宁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_065文档EDUCATION WORD辽宁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_065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

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

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

“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

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

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沈阳东陵导游词(精选20篇)

沈阳东陵导游词(精选20篇)

沈阳东陵导游词(精选20篇)沈阳东陵篇1十一长假,爸爸妈妈带我到清东陵游览参观。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

我们此行主要游览了三个陵墓,首先参见的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如今地宫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参观了地上的建筑,则南向北分别建有功碑亭、拱桥、石像生、下马碑及各种牌楼,错落有致、恢宏壮观。

特别是功碑亭,亭内竖立了两块石碑,分别镌刻满文、汉字,用以记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

然后我们驱车向西大约行驶了十几分钟来了裕陵,它是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陵寝,导游介绍说孝陵共修建了9年,耗银170多万两。

这也正说明当时的清王朝正处于太平盛世,国富民强时期,所以裕陵的修建极期奢华。

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建有三座拱桥,龙凤柱头的栏杆,雕刻精美,在清东陵中仅最为雄美。

裕陵的地宫遍选天下最好的石材木料,广招四海精工。

内部墙壁四周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好似一座石雕艺术宝库。

地宫现存放三个棺椁,中间为乾隆皇帝,左右分别是两位贵妃。

裕陵的这些特征反映了乾隆皇帝笃信佛教、同时也是处于鼎盛时期的清王朝综合国力的反映。

最后我们参观了慈禧陵,慈安太后驾崩后,慈禧大权独揽,下令拆除三大殿重建,重修工程持续了13年。

重修后的慈禧陵墓是清代皇陵中最豪华的一座陵寝。

慈禧陵三大殿64根柱上都缠绕一条立体鎏金的盘龙,龙首向下,龙尾向上,在龙须上有弹簧,随着空气流动,龙须自行摆动,美妙无比。

白玉石栏的栏板上用雕刻成凤在前“飞”,龙在后“追”的图案。

殿前的龙凤丹壁石是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采用浮雕加透雕的工艺,凤舞龙飞,栩栩如生。

慈禧陵墓地宫,由二道门组成,地宫正中汉白玉棺床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椁,慈禧把自己的陵寝建得富丽堂皇,她的葬礼竭尽奢华,她企盼到了阴间能继续过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

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在她死后仅仅20年的1928年,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案”。

关于沈阳昭陵导游词介绍5篇

关于沈阳昭陵导游词介绍5篇

关于沈阳昭陵导游词介绍5篇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位于盛京(沈阳)北部,因此也称北陵。

下面搜集的关于沈阳昭陵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沈阳昭陵介绍1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沈阳由于坐落在浑河(古沈水)之北而得名,是中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人文景观。

它是多民族共同开发的历史名城,至今已有7200年的文明历史、2300年建城史的塞外名城。

是清朝的发祥地,所谓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宫两陵更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朝的建立)那么,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大清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呢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

世事沧桑,朝代更迭。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朝政腐败,明军涣散,再加上当时整个中国发生严重的旱灾,良田颗粒无收。

然而,在这严重的饥荒之年,苛捐杂税有增无减。

于是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出现了以李自成等几十只农民起义军。

可是,虽然李自成起义军斗争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大顺政权,但由于没有重视建筑巩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入关的清军摘取了胜利果实。

就这样,清朝在起义军的推波助澜下,取代了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76年的明朝,座殿紫禁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皇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从此,拉开了清朝统治中国296年(1616-1911),比明朝整整多了20年的漫长序幕。

(陵主人概况)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

管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

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

今年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

参考2019著名旅游点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篇

参考2019著名旅游点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篇

参考2019著名旅游点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篇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沈阳福陵导游词,仅供参考。

沈阳福陵导游词(一)各位朋友,你们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

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

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

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

清福陵导游词

清福陵导游词

清福陵导游词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

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清福陵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清福陵导游词篇一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

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

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

“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

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

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势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尽头是108级台阶,俗称“108磴”。

这台阶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在中间有一处平台,好让人歇歇脚。

108是个非常圆满的数字,到处都能碰到,在沈阳的饭馆吃了几次饭,有两次都不约而同地支付了这个数目的饭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2019著名旅游点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篇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沈阳福陵导游词,仅供参考。

沈阳福陵导游词(一)各位朋友,你们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

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

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

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

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

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

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

为此。

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风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

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

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

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

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

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称“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就是这些星宿“下凡”,“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

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另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佛家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为去掉这些烦恼,念佛要108遍。

晓钟要叩108下,佛珠要用108颗,所以佛教建筑多与此数有关。

据专家考证一百单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上的菩萨顶。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

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

碑楼内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每到阴雨天,漩涡内会蓄满水,其实这就是古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现象。

碑楼东为茶膳房、果房。

面为涤器房、宰牲亭等,这都是祭祀时用来工作的建筑物。

沈阳福陵导游词(二)福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浑河北岸的天柱山上。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为位于盛京的东边,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之一。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创业君主,他最初是明朝的建州左卫指挥使,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开始统一女真族各部落。

到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式称汗自立,创建了“后金”政权,成为与明王朝对立的地方政权。

以后其力量逐渐壮大,开始不断往外发展,与明朝中央争夺政权。

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正月,在宁远战役中,努尔哈赤负了重伤,8月11日,死于离沈阳四十里的瑷鸡堡,终年68岁。

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三月,才选中浑河北岸的天柱山,开始在这里营建陵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竣工。

以后又经过康熙、乾隆等朝的增建,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组完整的陵寝建筑群。

陵园的总面积约为19.48万平方米。

南向,四周围以红墙,正中是正红门,自南而北地势逐渐升高,门外的两旁对立着石狮、华表、石牌坊和刻有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的下马碑。

正红门是很长的一段神路,路的两侧有坐狮、立马、卧驼、坐虎等四对石兽。

尽头是利用天然山势修筑的一百零八级砖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砖阶之上是碑楼,楼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内立康熙帝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再向北便是城堡式的方城。

南面的正中是隆恩门,上建三层歇山式的门楼建筑。

方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城内正中是坐落在须弥座式大台基上的隆恩殿,是单檐歇山式,殿内供奉着木主神牌,殿前有焚帛楼,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五楹。

殿的后边有洞门,洞门之上建有重檐歇山式的大明楼,中间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

方城内的建筑,屋顶都铺有黄琉璃瓦,廊柱是朱红地仗,梁枋间都是“和玺”壁画。

方城之后是月牙城。

前壁的正中有琉璃一座照壁,其后是圆形的宝城。

宝城的正中是圆形的宝顶,下面就是埋葬灵枢的地宫。

福陵的周围,河流环绕,山岗拱卫,望去气势宏伟,景色幽雅,风景优胜。

清人高士奇曾有诗云:“回瞻苍霭合,俯瞰曲流通。

地是排云上,天因列柱崇。

”正是这里风光的具体写照。

“天柱排青”是著名的沈阳八景之一。

沈阳福陵导游词(三)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17年,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

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

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

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

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

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

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首先是第一部分。

沈阳福陵导游词(四)月牙城以北便是宝城,这是一座半圆形的“城”,高了丈七尺一寸,周围五十九丈五尺,相传修宝城要用“童子夯”,就是修夯打衬上时,用十岁左右的男童踩踏,不用木夯或石夯,因为在古代人心中,童男童女是圣洁、吉祥的象征,宝城中间高大的土丘就是“宝顶”,“宝顶”之下就是福陵的“心脏”部位——地宫。

努尔哈赤及皇后就长眠在这里。

宝顶之上有棵榆树是附会新宾永陵的神榆。

福陵建筑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保护,虽几经战火仍保存完好,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陵区附近又开发了一批景区、景点,今天的福陵已成为一座具有历史文物,园林风光,旅游度假等多功能的观光旅游中心,正以其独特的睦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朋友们,当你在闲暇之余,不妨来看看这一代开国皇帝的长眠之地,聆听松涛阵阵,静静的的体味一下那古老的传说,感受一下春观杏林春晓;夏看隆楼烟雨;秋望芳草云天;冬赏西山晴雪的乐趣,福陵,着昔日的帝王陵寝,正以一种古老而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您,若老汗王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慨万千吧!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

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福陵公园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

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

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9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

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

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

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

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相关文章:1.沈阳福陵旅游导游词范文2.辽宁沈阳故宫的导游词范文5篇3.沈阳北陵公园导游词4.辽宁北陵公园导游词5篇5.关于辽宁北陵公园的导游词5篇6.5篇介绍辽宁北陵公园的导游词范文7.辽宁昭陵导游词5篇8.关于辽宁昭陵的导游词5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