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学爱情故事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之我见在我看来,中西方爱情文学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各有各的魅力,差异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

咱先说说咱中国的爱情文学。

中国爱情文学透着一股含蓄劲儿。

就像我奶奶给我讲的她和爷爷的故事,那时候男女之间可不像现在这么开放。

奶奶年轻的时候在村子里算是长得标致的,爷爷对奶奶有好感,也不直接说。

每次爷爷从自家田里摘了新鲜的果蔬,就会故意路过奶奶家门口,大声跟旁人说些自家收成好的话,眼睛却时不时往院子里瞅着奶奶。

要是看到奶奶在院子里晾衣服或者做针线活,爷爷就会有点紧张,把手里的东西握得紧紧的。

然后把果蔬的一部分分给周围的邻居,再很“随意”地给奶奶家也留一点。

奶奶当时心里也明白爷爷的心思,但是她可不会表现出来,只是红着脸接过东西说声谢谢,转身就进屋里去了。

这在中国爱情文学里那就是含蓄情感的体现啦。

古代那些爱情诗词小说里的爱情,大多也是这种欲说还休。

就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之间的感情全在眉眼之间、举手投足之中。

黛玉呢,心里对宝玉是有万般情谊,可就是不直接说出口,总是借着诗呀、一些小情绪呀来表达。

宝玉对黛玉也是,含含糊糊的。

两人老是互相试探,今儿个使个小性子,明儿个闹个小别扭,这感情就像在云雾里一样。

像王熙凤那样直爽泼辣的风格在中国爱情文学里是比较少见的作为爱情主人公的。

西方的爱情文学就不一样啦。

西方人的爱情就像汹涌的潮水,热烈奔放得很。

我有一个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认识的朋友,他在学校参加一个聚会时,看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孩。

男孩完全不含蓄啊,直接上去就跟女孩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夸赞女孩漂亮、气质好。

在聊天过程中,男孩还邀请女孩当场跳一支舞,跳舞的时候两人的距离很近,眼神里都是浓浓的热情。

这之后,男孩对女孩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每天送花,写信,还会在女孩的必经之路上等着她,见到就大胆地表白自己的爱意。

西方文学里的爱情也是这种风格。

你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一见到朱丽叶就被迷得神魂颠倒,立马就诉衷肠。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摘要: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看待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

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大不相同。

本文将浅谈中西方在爱情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西方、柏拉图、爱情观、等级制度、束缚爱情是人类世界最为美好的感情,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舍生忘死!古代陆游与唐婉的悲情故事,范蠡与西施的悲惨爱情,苏东坡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近代的罗丝与杰克,他们的爱情令人向往。

同样的爱情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国家不同、文化范围不同、对事物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对待爱情也是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一、中国的爱情观(一)历史上,中国人对待爱情的观念与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绝句,充分表明了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期盼与执着。

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极大的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在古代,中国的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是私定终身,是会被当时的人所唾弃的。

男女双方没有自主选择对方的权利,在结合之前甚至都没有见面的机会,就更别说他们之间存在爱情了。

古代的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妻子和丈夫的关系没有亲密和互助而言,而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从属关系,女子出嫁到夫家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机器,一个工具,没有自由,更何谈爱情。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令人向往的经典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爱情至今使人赞不绝口,曾有诗写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爱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蝶,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在古代,美好的爱情总是被无情的拆散,因为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受低级制度的制约,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牧丹亭》为例摘要:中西方传统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在东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这两个文本渗透了东西方爱情观差异。

比较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别是爱情观。

关键词:东西方爱情观差异文化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情况的不同,东西方爱情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虽同为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但却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不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更凄美,也不能说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更动听。

因为两对年轻人都是爱情的执著追求者。

只是他们在爱情观上有一定的差异。

一、热情自由与含蓄委婉1.1主题表达《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作品。

反映的是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时代主题,表现人性的光辉。

所以,莎士比亚在主题的表达上直接而有力。

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表现了爱情的伟大与神圣。

“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击进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这是罗密欧义无返顾地走向死亡前,所表述的最后的心声。

莎士比亚运用“爱情的悲诗”,使文中结尾部分的死闪耀着人性的灵光,回响着浪漫的旋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改造了现实生活的定式,产生了摧枯拉朽的作用,使未来生活在两个世仇家庭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他们的命运。

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罗密欧与朱丽叶》无愧于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牡丹亭》则完全不同。

中国的传统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比起罗密欧和朱丽叶则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从生到死,然后起死回生。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研究——浅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王秀丽(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250022)摘要: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中西悲剧的比较在近代的文学研究中特别引人注目。

文章着眼爱情悲剧观,选取《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中西方经典爱情悲剧,从两部作品的内容入手,探究两部作品的内在差异性,以此来分析中西方爱情悲剧观的差异及成因。

关键词: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成因自古以来,爱情便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中西方的爱情悲剧观,我们从作品的异同来进行研究。

一、相同点(一)、主题思想首先,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描写和赞美。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描写了两个年轻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互殉情的过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这种纯洁、美好爱情的坚持不解的追求。

正是这种有魅力的爱情,才使两部作品源远流长。

其次,两部作品都从不同的方面提到了对女性的同情和赞美。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是美丽、善良、善良并且忠贞的女子形象化身,但是面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即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无计可施。

虽然真心相爱,但最后只能死后团圆。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个大胆、热情并且忠于爱情的女子,对于两人的爱情,她大胆的去追求,守护。

但是两个家族的仇恨却使两人的爱情化为泡影,突如其来的失误使朱丽叶不得不殉情而去。

最后,两部作品都展现了反封建的进步主题。

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门阀制度森严。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恋情,尤其是最后的化蝶,便是反封建礼教的最好的证明。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作品,当时是西方封建制度瓦解的时期。

故事中,面对两个家族的仇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追求以及后来的殉情结合,都是对封建制度抹杀人的意愿的一种反抗。

因此,造成悲剧的不是两个家族,而是两种道德力量:一种是残忍、报负和复仇;另一种是爱情、友谊和和谐的文艺复兴精神。

中西爱情悲剧意识比较——以《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为例

中西爱情悲剧意识比较——以《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为例

085爱情是人类最为强烈的一种感情,爱情悲剧这种艺术对人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中外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悲剧的有很多,比如大众比较熟悉的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很多学者对这两部作品研究较多。

今天我们从悲剧意识方面来研究另外两部中西方的爱情悲剧作品《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

这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社会在婚姻方面的狭隘思想给年轻人带来的伤害。

但是中西方文学作品在表达爱情悲剧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这些不同体现在各个方面。

一、关于《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的简介《孔雀东南飞》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诗歌的形式、简短的篇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同时它作为乐府诗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部文学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作者,但是内容却取材于现实的婚姻悲剧。

全诗仅用1700余字就为读者呈现了多个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节内容。

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人的被迫分离以及双双自杀的悲剧,还可以看到焦母的顽固不化和刘兄的蛮横无理。

文章结尾为我们呈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蝶的画面,通过这种神话形式寄托了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1]。

《阴谋与爱情》这部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费迪南和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之间的爱情悲剧而写。

作者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场景。

从中我们发现这部西方爱情悲剧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又具有地域特征。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除了当事人费迪南和露易丝外,还有两类人参与其中,一种是与当事人有感情联系的,比如米尔佛特夫人和伍而牧;一种是与这场爱情有利益关系的,比如宰相瓦尔特和平民乐师米勒夫妇 。

费迪南和露易丝在外界的种种干扰之下最终双双赴死,选择这种方式在一起。

二、《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这两部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出于对爱情的执着而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去反抗当时的社会。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摘要】爱情悲剧的认知和欣赏古今同理,中外同心,但是在中西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对汉乐府民歌的《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寻找作为爱情悲剧的文化共同因素,也探讨分析中外对爱情悲剧成因和人物性格认知偏向的不同。

【关键词】爱情悲剧文化差异比较一、两部作品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原名为The Most Excellent and Lamentabl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另一说法是改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马泰奥·班戴洛(1480?-1561)创作的一部真实故事小说。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D婚姻悲剧。

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都是基于人口传诵的爱情悲剧创作出的文学作品,非常适合用来探讨中外对爱情悲剧的文化认同和差异,以下比较为了表达方便,两部作品将简称为《罗》和《孔》。

二、中外爱情悲剧认知的相同点(一)双方殉情。

这是中外爱情悲剧文化的共同基础,美满的一对无法结合而选择共同死亡。

《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

《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

(二)广泛同情和惋惜,两部作品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

《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罗密欧的父亲蒙太古说:“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一尊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对比看中西方爱情观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对比看中西方爱情观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流传久远的两部爱情悲剧,一部出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之手,一部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学四大悲剧,分别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生根并开枝散叶,以它们独特的魅力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当我们仔细考量中西这两部享誉世界文苑的悲剧之时,即可发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异同之处。

第一个交叉点:爱情国度的自由追求爱情是幸福的起点,是生命的延续,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

两部作品故事的发生就都是因为男女主人公的自由恋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作为世仇家族双方的子女,结合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为零,再加上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可谓仇上加仇。

两人的爱情虽面临层层的阻碍,双方的爱情却没有因此停止蔓延。

相反,面对罗密欧被放逐,父母的反对逼迫和乳媪的态度转变,朱丽叶先是痛骂乳媪,然后喝“毒药”拒婚,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经受住了可怕的考验,并通过朱丽叶窗下的互诉衷肠、劳伦斯神父寺院里的秘密婚礼、朱丽叶喝毒药装死和双方一起殉情等种种途径去跨越这些障碍,来实现自己对爱情的追求。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经过草桥结拜、书馆谈心、十八相送、楼台会,双方的爱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当爱情面对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传统、祝父的反对、马家的财势和官官相护的现实等诸多因素阻挠的情况下,通过玉扇坠两人私定终生,祝英台的避婚、骂媒、哭坟,梁山伯相思病亡到最后的哭坟合葬,自由恋爱的两人最终也在“化蝶”这一神话情节中追求到自己渴望的爱情。

情之所起是一往而深。

通过比照,两部作品为爱情而进行,为爱情而抛开一切、不懈追求努力追求的情节,可以说完全是在同一条轨道上活动,并以此形成了二者的第一个交叉点。

第二个交叉点:青春生命的绝唱如果说作为两部作品的第一个交叉点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故事进行的话,那么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作为两部作品的共同结果,则形成中西这两部著名悲剧的第二个交叉点。

当罗密欧看着“死去”的朱丽叶而喝下毒药倒在她身边后,“复活”的朱丽叶也毅然用短剑来结束自己年轻生命,和罗密欧拥抱着爱情一起升入天国。

中外爱情文学异同

中外爱情文学异同

中外爱情文学异同之我见众所周知,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

在西方人眼中,爱情是人生的至乐。

人生如果没有了爱情,那就失去了无限的趣味。

爱情构成了西方人整个生活和生命的全部。

他们认为爱情就是一切,追求一次真正的爱情,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道德得以升华。

我们中国人也追求爱情,但是我们的爱情永远显得那么含蓄,那么安静。

中国人不会很刻意地去轰动地追求爱情,中国人总是相信着爱情是缘分牵引着的,总是含情脉脉地给彼此厮守终身的承诺。

这种爱情让人觉得婉约,让人有淡淡的感动。

正是因为爱情是时代不变的主题,所以古今中外也诞生了一位位爱情的诗人,他们用美丽的语言来诠释爱情的真谛,向世人表达爱情的美丽。

西方的费尔巴哈说过:“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

”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的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样陷入爱情温柔的怀抱。

”歌德更是说过:“在爱情中,最宝贵的不是占有,而是彼此的尊重与爱慕。

”中国的孟子说:“食色,性也”。

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的情妇就是妻子”。

傅雷也说过:“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

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部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的痛苦”。

老舍也感慨到:“爱情要是没有苦味。

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

没有错,在中西方人们的爱情文学宝典里,爱情都是神秘的,宝贵的,必要的。

没有它,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

人们得不到恋爱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爱情是上天赋予的最好的礼物。

当然中西方的各自文学对爱情的诠释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差异。

首先,西方文学对于爱情的描述,习惯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而我们中国则不然,喜欢采用“浪漫主义”的完美方式谢幕。

具体的说,在文学史上值得称颂的坚贞爱情在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西方就数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fe at Lowood
Jane immediately makes friend with a girl called Helen Burns. • As a consequence of bad conditions, typhus breaks out. Many girls die, including Helen, Jane’s best friend • Jane stays at Lowood eight years as a pupil and then two years as a teacher.

But zhu's parents have already arranged for her to marry a man from a rich family called Ma Wencai. Liang is heartbroken when he hears the news and his health gradually deteriorates. Then he dies in office later as a county magistrate.
Comparion
The other hand, the West love story is main about cinderella (灰姑娘) married prince. the actor is better than actress.such as "Butterfly Dream," "Jane Eyre," "Gone with the Wind" and so on.the actress is beautiful and kind personality, but social status is not high.

Thornfield Hall
After posting an advertisement in a local paper, Jane becomes the private governess at Thornfield Hall. Her pupil is a young French girl named Adele. Thornfield Hall belongs to a Mr.Rochester,where she falls love with her empolyer,Edward Rochester.

One day, Zhu’s father asked her to return home as soon as possible. Liang accompanies his "sworn brother" for 18 miles to see her off. During the journey, Zhu hints to Liang that she is actually a woman. Before they part, Zhu reminds Liang to visit her residence later so he can propose to marry her "sister." Months later, when Liang visits Zhu, he discovers that she is actually a woman. They make a vow of "till death do us part"

On the day of Ma and Zhu's marriage, mysterious whirlwinds prevent the wedding procession from escorting the bride beyond Liang's grave. She cried loudly and sadly in front of the tomb.Yingtai who loved Liang deeply jumped into the tomb with smile before others could realize it. Zhu left the procession to pay her respects for Liang.

Jane Eyre: Introduction
Then,her time with the Rivers family at Marsh’s End(or Moor House)and Morton,where her cold clergyman---cousin St John Rivers proposes to her.
They study together for the next three years in school and Zhu gradually falls in love with Liang. Although Liang studys with Zhu every day, he is still a bookworm and fails to notice the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exhibited by his classmate.
But,she didn’t love her cousin. Her reunion with her lover and marriage to her beloved Rochester at his house of Ferndean
Comparion
In Chinese love story the actress is better than actor.Besides, the actress is very dedicated to protect the love. General,the actor’s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bad, and not very strong.But he is honest and capable person, such as Liang Shangbo in "Butterfly Lovers", Dong Yong in "Angel Matches’’,Xu Xian in "White Snake" and Zhang Sheng in "The West Chamber" etc. They are not rich and powerful people.
Comparion
Chinese is stubborn.They expressed love in subtly(微妙的) words, Mainl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plot .
However, west is romance, they expressed love in bluntly (直率的) words. Besides, they promoted the story by characters emotional vividly.
During her journey to Hangzhou, she meets Liang Shanbo, a scholar from Kuaiji (Kuàijī, present-day Shaoxing). They chat and feel a strong affinity for each other at their first meeting.

Jane’s parents died of typhus (斑疹伤寒)when she was a baby.
Jane Eyre: Introduction
When Jane tries to stand up for herself, her aunt is furious.
She calls Jane an ungrateful child and sends her away to a boarding school called Lowood.
Comparison of love story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literature
By:ZuoMing(左铭)
Content
1.Tow love stories in literature
2. Comparison of love between East and West
Ou beautiful and intelligent young woman. Although traditions of that era discourage females from going to school, Zhu manages to convince her father to allow her to attend classes in disguise as a young man.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Introduction

Jane Eyre is an orphan in 1800s England.

Mrs. Reed, her aunt, has agreed to raise her, but she and her three children treat Jane cruelly. Yet, Mrs. Reed expects Jane to be thankful.
Liang’s tomb split apart, and Zhu dived into it to join him. A pair of butterflies emerged from the tomb and flew awa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