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中西文学比较

中西文学比较中西文化比较之文学诗歌比较(一)不同的历史传统大致的说,西方重叙事诗,但有向抒情诗发展的趋势;中国诗歌重抒情,但也有叙事诗。
西:叙事诗——荷马史诗—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英雄史诗—弥尔顿、拜伦、雪莱、抒情诗——萨福、品达、维吉尔、奥维德中:《诗经》《楚辞》“劳者歌其事”“诗缘情”“愤怒出诗人”“诗言志”抒情小诗居多弱化叙事重表现论以抒情诗为主的中国诗歌,也不乏叙事诗的作品叙事文学诗化《诗经·大雅》“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象西方“英雄史诗”那样大规模的叙事诗呢?丰华瞻①与中国哲学有关。
孔子、老子②中国文学歌颂英雄,不是用诗而是用历史、小说来歌颂。
③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诗的功能在于抒情,陶情冶性,而不在于叙事。
①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浅薄。
②西方民族生性好动,其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国民族个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
(二)田园诗1.中:兴起于魏末西晋,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
盛唐时期的王孟诗派2.西:又称牧歌,创始人是古希腊的忒俄克里托斯维吉尔《牧歌》十首、《田园诗》四卷,其地位远不如中国诗歌中那么重要,这与《圣经》的极大影响有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才有了改变,锡德尼《阿卡迪亚》、斯宾塞《牧人月历》19C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露西》拜伦雪莱济慈3.山水田园诗主要产生于退隐生活的基础上。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人大多是中小地主知识分子中较为软弱的一群。
中西隐逸诗人,都有不满现状,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自寻乐趣的倾向,中西山水田园诗,都表现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赞美,表现了中西诗人向往自然,反朴归真的思想。
4.不同:①西方田园诗多写牧民生活,中国侧重农民生活。
②西方田园诗多写爱情主题,中国的田园诗往往涉及政治。
③不同的宗教观念:西方诗人受基督教影响,置身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感到上帝的存在。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课后作业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一)1【单选题】哪一项不是张岱年在《中国思维偏向》中指出的中国传统思维特征:· A、分析· B、整体· C、综合· D、直觉我的答案:A2【单选题】哪一项不是西方文学的性格特点:· A、理据性· B、确定性· C、逻辑性· D、朦胧性我的答案:D3【单选题】“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于哪一部古代经典?· A、《庄子》· B、《易传》· C、《道德经》· D、《中庸》我的答案:B4【判断题】一般来说,中国文化性格偏于阴柔,西方文化性格偏于阳刚。
我的答案:√5【判断题】鲁迅先生一贯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他曾经对西方文化的阳刚进行过深刻的抨击。
我的答案:×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二)1【单选题】阴历是出于对什么的观察:· A、太阳· B、月亮· C、星星· D、地球我的答案:B2【单选题】以下思维倾向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中和· B、协调· C、逻辑· D、忍让我的答案:C3【单选题】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民族的文化性格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神话想象? · A、弗洛姆· B、荣格· C、弗洛伊德· D、华生我的答案:B4【判断题】武则天在上位后排斥道教,推崇佛教。
我的答案:√5【判断题】从四书五经的文化倾向上来看,中国的月亮文化也非常讲究功利和权力。
我的答案:×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三)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B、克己奉公· C、清心寡欲· D、顺其自然我的答案:B2【单选题】哪一项是中国的性格特征:· A、进取性· B、攻击性· C、安宁性· D、冒险性我的答案:C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儒家的三不朽的是?· A、立德· B、立功· C、立言· D、立行我的答案:D4【判断题】孔子反对刚勇,反对尚武,这与中国文化的阴柔是一脉相承的。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答案

1道家的美学是让艺术和合到()中。
(1.0分)1.0 分A、风俗B、人伦C、礼数D、自然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2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按()来划分对立双方。
(1.0分)1.0 分A、种族B、地域C、阶级D、文明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3西方文学的发展上,主观的浪漫抒情可以追溯到()。
(1.0分)0.0 分A、柏拉图B、卢梭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4运用大量排比是()的文章的特点。
(1.0分)1.0 分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5关于西方哲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 分A、是从形而上学的纯粹理论探讨转向实用哲学、实证哲学和生命哲学B、从本体论、认识论探讨转向人学本题的探讨C、从切中实质、为人处事的道德训条转向关于万物本源的探讨D、从具有浓重虚构性的类似神学的哲学到摆脱虚构的科学哲学和人本哲学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6中西审美与科学的思维差异,表现为()的差异。
(1.0分)1.0 分A、概念B、形式C、文字D、审美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7尼采认为自己是酒神艺术家,而酒神艺术家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1.0分)1.0 分A、政治B、文学C、音乐D、美术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8六经中属于史书的是()。
(1.0分)1.0 分A、《易经》B、《诗经》C、《尚书》D、《礼记》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9儒家伦理执着于()。
(1.0分)1.0 分A、彼岸B、前世C、来世D、现世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0中国文化认为,天下大德曰()。
(1.0分)1.0 分A、真B、死C、生D、和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1()认为德性就是力量。
(1.0分)1.0 分A、尼采B、黑格尔C、康德D、歌德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2雨果的()序言中已经要求艺术不要避开丑。
(1.0分)1.0 分A、《笑面人》B、《死囚之末日》C、《爱尔那尼》D、《克伦威尔》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3《抵抗力》的作者是()。
比较文学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传承

比较文学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传承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传承,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
中西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这些差异反映在语言、文学、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方面。
本文将从文学视角出发,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传承。
首先,中西文化在文学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中文文学强调意境和修辞手法,崇尚诗画之美,雅俗共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红楼梦》等,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深度表达。
而西方文学则更注重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经典的西方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以人物形象和情节为主线,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冲突。
其次,中西文化在主题和价值观上也有区别。
中文文学常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家庭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儒家理念为基础,强调道德规范和中庸之道。
而西方文学则更多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个体的自由意志。
西方文学作品通常探讨人类的存在意义、道德选择和社会不公等主题。
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可以从文学形式和技巧上进行比较。
中文文学多以韵文为主,注重韵律和音韵的和谐,以及象征意义的运用。
而西方文学则多以散文和戏剧形式为主,注重故事的叙述和角色的刻画。
中西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翻译、改编和创新等方式实现。
翻译作品是中西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如《堂吉诃德》、《小王子》等都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
同时,中国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也通过翻译和改编得以传播到西方世界。
此外,中西文化也可以通过创新将其传承给后代。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正在成为当下的趋势。
一些当代作家如莫言、余华等,将西方文学的技巧和意识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
总之,中西文化在文学视角下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文学形式、主题和价值观上。
然而,中西文化之间也有相互影响和借鉴。
中西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翻译、改编和创新等方式实现。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分析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分析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学体系,各自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本文将从主题、文学设备、价值观以及风格上对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文化背景、哲学观念以及创作手法上的差异与互补。
一、主题中国文学注重表达和弘扬传统文化、历史意识以及中国人的情感体验。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主题大多与国家命运、伦理道德、家庭观念等紧密相关。
其中,国家命运类的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描述了帝国衰落与兴起的故事,强调天命与人力的辩证关系。
而家庭观念类的作品如《红高粱家族》、《家》则探讨了家庭关系的纠葛、亲情的力量。
而西方文学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便注重个人的抒情、自由等主题,如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归来故事,探讨了追求自由和控制命运的主题。
到了现代,西方文学也逐渐关注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冲突,如《1984》、《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
二、文学设备中国文学倾向于用诗人的语言去象征和抒发情感,如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及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若以情感为基点,中国文学则注重通过美感的传递来表达情感。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更加注重于剧情和角色的刻画,以及对细节和语言的描绘。
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通过人物的对白和个人独白,展示了矛盾的内心、命运的无奈以及智慧的探讨。
同时,西方文学也借助叙述者的视角创造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以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三、价值观中西方文学在价值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文学强调家国情怀、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美德,如孝顺、忠诚、礼义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深入的表达与传承。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更多关注自由、平等、个人追求等价值观。
例如,《美国的全民底层》中描述了社会阶级的困境和人权的争取,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同时,西方文学也注重探索个体的心理和身份,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揭示了人性的荒诞与恐怖。
中西文化概论:中西文学比较

三、中西文学的差异
中西方神话及其人物的比较 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骑士传奇 中西方戏剧的比较
(一)中西方神话及其人物的比较
不同的民族文学也总是表现出不同的文化 精神意识
《圣经·旧约》:挪亚方舟 方人的原罪意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
女娲炼石补天 、大禹治水 东方神的无私奉献精神
——
——中西方神话人物比较
中国神话人物自律 性极强,完全服从 于社会公益。体现 出很浓的社会性特 点。 希腊神话人物则个 人意气泛滥情欲极 强,并为此互相争 夺惹是生非。
《西游记》和“伊戈尔远征”的故 事
两支队伍的目标的不同 ; 伊阿宋夺取金羊毛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 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 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 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 散文、戏剧三大类。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 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人物的一切活动事实上必须以人性为 依据。
作 品
体现人性的作品
贺拉斯的《诗艺》、朗加纳斯的《论崇高》 20世纪80年代的的秘鲁影片《旋风》 美国影片《人猿泰山》、法国影片《熊》 1981年的日本影片《车站》 、《人证》 ……
马克思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 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荷马史诗》----“神人合一”
《神曲》则全面展示了中世纪社会与 人类灵魂痛苦的挣扎
中西文学比较
➢ 文学是什么
目录
➢ “文学是人学”—人性是文学之核心
➢ 中西文学的差异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题答案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题答案1以下不属于儒家的三不朽的是?(1.0分)A、立德B、立功C、立言D、立行正确答案: D2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A、中国写日的诗歌主要是写夕阳。
B、中国与月亮意象有关的诗歌比比皆是。
C、郭沫若《女神之再生》中多次歌颂太阳。
D、自唐代起,中国的民族性格偏于内向、封闭、阴柔。
正确答案: D3下列属于文艺复兴的特征的是?(1.0分)A、强调女性地位B、强调哲学家的地位C、强调世俗文化D、强调基督教禁欲文化正确答案:4中国哲学偏向(),西方哲学偏向()。
(1.0分)A、科学伦理B、伦理审美C、审美科学D、伦理科学正确答案: C5不能概况中国文学特点的是:(1.0分)A、客观描绘B、和谐宁静C、主观意会D、粉饰太平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D6在《周易》中,中国文化的时间观是?(1.0分)A、螺旋上升的B、螺旋浮沉,没有终点C、收尾相连的圆圈D、末世论式的正确答案: C7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尼采最推崇的是?(1.0分)A、文学B、绘画C、雕塑D、音乐正确答案: D8哪一项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1.0分)A、局部B、直觉C、推理D、阳性正确答案: B9哪一时期的文学在歌德看来“通体都是美的”?(1.0分)A、当代文学B、17世纪文学C、古希腊D、文艺复兴正确答案: C10既是哲学又是诗的著作是:(1.0分)A、尼采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B、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C、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D、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正确答案: A11在属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而不属于“四大奇书”的是?(1.0分)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正确答案: C12以下对中西方戏剧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A、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伟大的悲剧喜剧著作。
B、西方的悲剧喜剧有着严格的区分。
C、中国的戏剧中往往呈现悲喜因素交织的情况。
D、戏剧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文学类型。
比较文学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传承

比较文学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传承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历史、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习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是人类共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因为中西方在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文学创作、审美观念、文艺批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中方思维方式注重整体与群体,西方思维方式注重个体与个性。
在文学创作中,中方重视描述旁白,接受客观存在,西方则重视描绘情感,在刻画人物时注重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另外,中方的思维方式注重理性思考、文化传承、兼收并蓄,而西方则更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文化多元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它们对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理解和表现上。
中方文学注重透过表象直接描绘实物,如《红楼梦》所言:“运用笔墨,从而致富。
”而西方则强调独特的表达方式,更注重个体主观性和内在体验的表述,如笑话、小说、电影等表现方式更多元化、有趣化。
中方文学注重表现面、情节,而西方更会强调独特的表达方式、人生智慧和生命哲学,如莎士比亚、雨果等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优美深刻的哲理性表述。
三、文学差异中西方文学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上,中方注重继承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而西方则注重探索新的文化思想和新的题材。
中方的传统文学如《诗经》、《楚辞》等,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作品中贯穿着民间习俗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另外,近现代中文文学作品也大量涵盖了政治、社会议题、文学批评等众多领域。
而西方文学则不断创新思想、内容、结构、技巧等方面,体现出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和深刻的人性思考,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罗曼康滋和巴尔扎克等作家,以及近代的卡夫卡、卢梭等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结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反映,中方文化重视集体利益和群体认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价值和个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伦理性与宗教性(一)1【单选题】西方文明主要是以(C)来重构古希腊罗马文明。A埃及文明B伊斯兰文明C希伯来文明D阿拉伯文明2【单选题】克尔凯戈尔把人类文化性的生存方式分为三种,其中最低级的是(B)。A政治的B审美的C伦理的D宗教的3【判断题】相较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审美性。(×)4【判断题】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相似的文学现象在不同文化结构当中尽管位置不同,它的价值和作用是类似的。(×)伦理性与宗教性(二)1【单选题】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儒家的仁强调区分(B)。A地域联结B等级秩序C信仰对象D经济阶层2【单选题】(C)认为德性就是力量。A尼采B黑格尔C康德D歌德3【判断题】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上层社会主要受审美和伦理的影响,宗教的因素很少。(√)4【判断题】墨家的伦理强调爱人若爱其身。(×)伦理性与宗教性(三)1【单选题】与基督教相比,儒家最大的特点是(C)。A阶级性与整体性B阶级性与独立性C合群性与整体性D合群性与独立性2【单选题】下列思想中,强调安于现实的富乐的是(C)。A基督教B佛教C儒家思想D伊斯兰教3【单选题】宗教最大的功能是(A)。A超越死亡B慰藉个体的孤独情怀C寻找希望D提供帮助4【判断题】儒家的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宗教的作用。(√)伦理性与宗教性(三)1【单选题】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C)文化。A神曲D荷马史诗2【单选题】(D)将中国文化中反对不知餍足的追求极端化了。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3【单选题】儒家经典如《尚书》中出现的“上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与西方的概念类似B是无限绝对的主宰C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表现D指代人间实际的统治者4【判断题】西方文化中“天”主要指代自然,而中国文化中“天”主要指代主宰。(×)伦理性与宗教性(五)1【单选题】(B)认为尼采是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A萨特B海德格尔C胡塞尔D德里达2【单选题】下列任务中,对基督教进行了更为严厉批判的是(D)。A拜伦B雪莱C雨果D尼采3【单选题】尼采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基督徒,即为(D)。A尼采自己B教皇C马丁·路德D耶稣4【判断题】夏志清认为,中国的文学理念缺乏一种宗教信仰的阐释,使中国文学缺乏深度。(×)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一)1【单选题】庄子哲学的伦理趋向是(C)。A礼B法C合D分2【单选题】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A)。A中国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B西方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C中国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D西方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3【单选题】儒家的伦理体系构建是由(A)开始的。A诗B书C礼D乐4【判断题】法国哲学家、美学家鮑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二)D理性2【单选题】黑格尔的历史观是从(A)的角度来重视历史的。A认知B实用C理论D逻辑3【判断题】托马斯·阿奎那主要用柏拉图的哲学来解释宗教。(×)4【判断题】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哲学与科学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三)1【单选题】学习理学的人需要首先弄清楚的概念是(A)。A理、气B理、神C道、气D道、神2【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精气神”,其中(B)是构成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A精B气C神D以上都不正确3【单选题】孔子认为管仲(C)。A不知仁B不知善C不知礼D不知德4【判断题】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是所有六书的基础。(√)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四)1【单选题】孟德斯鸠认为法是真正(D)的产物。A逻辑B抽象C感性D理性2【单选题】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具有(C)。A科学的特征、鲜明的品格B科学的特征、严格的论证C诗化的特征、鲜明的品格D诗化的特征、严格的论证3【判断题】儒家构建了中国的伦理框架,而人的具体的言行与理论实践在很大意义上是老子教育出来的。(√) 4【判断题】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提出一个中国法官并不能把法律看作一个可变通的量,而一定要把它看作一个抽象体。(×)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五)1【单选题】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文学批评是(D)。A语义分析式的批评B抽象概括式的批评C逻辑推演式的批评D印象感悟式的批评D仁道3【判断题】《文心雕龙》、《文赋》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采用了大量以诗论诗的方法。(×)4【判断题】西方每个时代的文学批评特色都受到同时代科学取得的成绩或对世界的认知水平的影响。(√)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六)1【单选题】(C)之后,西方文化分裂为科学哲学与人本的艺术哲学两个部分。A维特根斯坦B尼采C黑格尔D康德2【单选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写(C)比写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A科学著作B逻辑著作C诗D政治著作3【单选题】西方的文学批评一般不强调(D)。A理性B真理的价值C认识性D模糊性4【判断题】中国古人并不关注美的本质问题。(√)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一)1【单选题】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提到,不存在缺憾的文明是(D)。A中国文明B西方文明C古代文明D不存在的2【单选题】关于和与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可以产生新事物,同不可以B同可以产生新事物,和不可以C和与同都可以产生新事物D和与同都不能产生新事物3【判断题】孔子认为使千差万别的事物达到中和的方法就是中庸之道。(√)4【判断题】任何一种文明都包含了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二)1【单选题】西方的辩证法其实强调了事物的(D)。A平衡B失衡C静态D动态2【单选题】中西最鲜明的文化差别在于(C)。A多元中和与二元对立B多元中和与一元独大C二元中和与二元对立D二元中和与一元独大3【单选题】根据《周易》,有(C)然后有万物。4【判断题】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三)1【单选题】西方文化中,关于人、神和自然的地位关系为(D)。A人高于神,神高于自然B人高于自然,自然高于神C神高于自然,自然高于人D神高于人,人高于自然2【单选题】关于矛盾的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孔子承认矛盾的两端,老子和庄子不承认B孔子和老子承认矛盾的两端,庄子不承认C孔子和庄子承认矛盾的两端,老子不承认D老子和庄子承认矛盾的两端,孔子不承认3【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承认完全脱离肉体的灵魂的。(√)4【判断题】儒家和道家认为人和神或圣人是没有绝对的区别的,任何人都可以称为神或圣人。(√)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四)1【单选题】中国文化注重感性与理性的(A)。A合一B对立C相吸D相斥2【单选题】孟德斯鸠提出,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C)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A德B人C法D理3【单选题】中国的理性是一种具有(B)的伦理理性。A理论特征B实用特征C分析特征D逻辑特征4【判断题】尼采将希腊人感性与理性的分化称为梦与罪的对立统一。(×)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五)1【单选题】鲁迅将官僚文学分成两派,即(C)。A正统文学与山林文学B正统文学与朝野文学C廊庙文学与山林文学D廊庙文学与朝野文学2【单选题】人伦上的和合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的分工(B)。A非常发达B非常不发达C进步迅速D退步迅速3【判断题】在中国的戏曲中,悲怆与欢乐的情感混沌在一起,悲和喜没有截然的分化。(√)4【判断题】中国文化综合性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也是综合性的,并没有很具体的分科。(√)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六)本中(A)的。A激烈对立B强烈融合C逐渐弱化D逐渐强化2【单选题】儒家的中和之美就是把艺术和合到(B)之中。A政治教化、礼数、理性本体B政治教化、礼数、道德C二元对立、礼数、理性本体D二元对立、礼数、道德3【单选题】中国古代戏剧是(C)。A悲剧B喜剧C悲喜和合局D混合剧4【判断题】道家希望将艺术和合到自然之中。(√)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七)1【单选题】萨缪尔·亨廷顿认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际的主要冲突类型不包括(A)。A政治B民族C文化D语言2【单选题】下列流派中,(D)更注重文本。A解释学B接受美学C读者反映批评D现象学批评3【判断题】中国的中和精神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4【判断题】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和谐相处正是中国中和精神的反映。(√)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一)1【单选题】(B)的形象更能代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A太阳B月亮C北斗星D银河2【单选题】(C)不适合用于形容西方文化。A逻辑性B确定性C含蓄性D体系性3【单选题】从已有的文化成果来看,中国文化偏于(A)的性格。A阴柔B阳刚C刚柔并济D刚柔之间4【判断题】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提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单一而抽象的。(×)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二)1【单选题】根据《淮南子·外八篇》,(C)派羿去射日。D舜2【单选题】汤因比认为中国的国教是(D)。A孔教B道教C伊斯兰教D佛教3【判断题】鲁迅的《奔月》中,羿是被自己的弟子逢蒙射死的。(×)4【判断题】古本《山海经》中记载了后羿射日的传说。(√)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三)1【单选题】以下人物中,思想更为阴柔的是(D)。A墨子B孔子C孟子D老子2【单选题】黑格尔以后西方哲学分裂为两部分。以下哲学中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部分的是(C)。A人本哲学B存在哲学C科学哲学D生命哲学3【判断题】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认为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舌端,下士杀人怀石盘。(×)4【判断题】老子认为动优于静。(×)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四)1【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D)体现了大量的民主的因素。A《论语》B《庄子》C《道德经》D《孟子》2【单选题】中国古代诗人用闺怨、春怨等主题中的怨郁的女子反应自身同样的遭遇与情怀的情节自(C)开始。A诗经B淮南子C屈原D道德经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老子关于战争的看法的是(D)。A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B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C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D足食,足兵,民信之矣。4【判断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哲学家、战士和艺术家持肯定态度。(×)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五)1【单选题】相较于西方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不包括(D)。A力度较弱B较为阴柔C乐器简单D合奏较多2【单选题】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平和宁静在(B)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A儒家3【单选题】尼采认为自己是酒神艺术家,而酒神艺术家最高的表现形式是(C)。A政治B文学C音乐D美术4【判断题】西方文学是在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对立中发展起来的。(√)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六)1【单选题】关于中国戏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虚拟的B弹性C严谨性D模糊性2【单选题】关于中国文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特别讲究形式美B理性和情感内容一般不突破感性形式C长于直抒胸臆D将情感积淀在景物上3【单选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中国月亮文学最典型的代表是(C)。A《西游记》B《水浒传》C《红楼梦》D《三国演义》4【判断题】中国传统英雄以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美德。(√)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七)1【单选题】中国描写太阳的诗歌更多重于描写(D)。A朝阳B烈日C冬天的太阳D夕阳2【单选题】中国吟咏太阳的诗歌大量出现于(D)以后。A宋词兴起B满清入关C鸦片战争D五四运动3【单选题】鲁迅批评屈原(D)。A没有鲜明的语言风格B没有典型的文学意向C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D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4【判断题】从世界文化视野着眼,阴柔与阳刚并不代表价值的优劣。(√)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一)1【单选题】(D)接受了《进化论》和重演律的思想,将复演说推向心理学和教育。A杰罗姆·布鲁纳B保罗·艾克曼C罗伯特·罗森塔尔D卡尔文·霍尔A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B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C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宗教文化D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其他文化3【判断题】恩格斯将生物重演律转化到思维和文化层面上。(√)4【判断题】斯宾格勒将西方文化分为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和浮士德文化。(×)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二)1【单选题】下列人物中,(D)不是孟子最为推崇的人物。A尧B禹C周文王D周武王2【单选题】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C)的标志。A萌芽B进步C成熟D衰落3【单选题】关于西方哲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是从形而上学的纯粹理论探讨转向实用哲学、实证哲学和生命哲学B从本体论、认识论探讨转向人学本题的探讨C从切中实质、为人处事的道德训条转向关于万物本源的探讨D从具有浓重虚构性的类似神学的哲学到摆脱虚构的科学哲学和人本哲学4【判断题】西方文化早在希伯来文明时期就意识到文化的成熟,并竭力防止其衰亡,使得文化果然没有衰亡,并且达到了超稳定的状态。(×)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三)1【单选题】关于柏拉图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D)。A理念是世界的本体B现象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C艺术是对现象世界的模仿D艺术具有理性和认识价值2【单选题】贺拉斯认为,诗应该描写出人的(C)。A理性B感性C普遍性D特殊性3【单选题】达芬奇认为诗是理性哲学,(B)是自然哲学。A音乐B绘画C散文D建筑4【判断题】亚里士多德在感性中看到了理性,从而肯定了艺术。(√)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四)1【单选题】西方的诗作的转变是(B)。A抒情诗转向史诗B史诗转向抒情诗C格律诗转向自由诗D自由诗转向格律诗2【单选题】西方的绘画可以体现出西方诗作的转向,其中转折点是出现了(C)。B写实主义C印象主义D抽象主义3【判断题】西方传统派小说注重物理性的时空,现代派小说注重主观心灵。(√)4【判断题】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中的史诗。(√)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五)1【单选题】(A)将审美放到介于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桥梁位置,以情感、自由和创造界定艺术。A康德B黑格尔C海德格尔D笛卡尔2【单选题】(C)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A康斯坦斯·劳埃德B爱伦·坡C奥斯卡·王尔德D洛德·艾尔弗雷德·道格拉斯3【单选题】(D)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了一个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后,孔子道德战胜野蛮的故事。A雨果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4【判断题】古代希腊人所强调的理性,正是希腊诗学作为人类童年的标志性特征。(×)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六)1【单选题】在崇尚文学典范、强调服从权威上,中国文学与西方新古典主义是(B)的。A相同B相似C相反D无关2【单选题】中国文学侧重于在(C)当中求发展。A批判与否定B批判与肯定C继承与复古D继承与创新3【判断题】明朝出现的公安派与西方近代的现实主义思想有很大的类似之处。(×)4【判断题】中国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模糊。(√)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七)1【单选题】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提出社会的黄金时代是(A)。A尧B周C汉D未来2【单选题】(C)提出世界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A海德格尔B笛卡尔C黑格尔D康德3【判断题】鲁迅笔下的阿Q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力维护者。(√)4【判断题】鲁迅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是一个直线型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