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写作指导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2.学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种情景。
3.学会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4.欣赏颜真卿的“颜筋”,掌握楷书的书写要点,并多加练习,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5.积累有关做人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1.学会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2.学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种情景。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体会其在表达上的效果。
2.词句段运用通过品读,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再仿照例句,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运用。
3.书写提示颜真卿的《勤礼碑》(局部)是颜真卿“颜体”楷书代表作之一,对其书法的欣赏有利于学生掌握书写楷书的方法,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4.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选了古书中有关做人的名人名言,通过朗读练习和讨论交流,体会名人名言的深刻含义,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2.学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种情景。
3.学会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板块一自主交流,总结方法1.谈话导入。
本单元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对话很巧妙,有的叙述很风趣,令人深思。
2.回顾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1)请大家回到课文中,找出语言很有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每篇课文的语言特点。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中语言很有特点的句子。
课件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写作点拨及范文3篇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训练点拨及范文3篇
习作主题:漫画的启示
点拨:看图作文首先要看懂图片所描述的内容,然后抓住图片想表达的寓意。
在阅读漫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漫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语言。
漫画作文一般都是和当代一些比较常见的社会问题相关联的,有时候可能一幅漫画反映好几个问题。
看完漫画后,先立意,确定出发点,再写作文。
例文目录:
1、成长的牢笼
2、“啃老”,谁之过
3、拒绝利己主义
成长的牢笼
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人才引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看那张名叫“大学毕业证”的含金量。
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接受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此从底子里赶超他人,脱颖而出。
因此,从九十年代开始,一个新兴行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这就是——补习班。
中国有句古话叫“艺多不压身”,这基本被中国家长奉为至理名言。
因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家长安排诸如钢琴班、围棋班、舞蹈班之类的艺术性辅导班。
可是,我们毕竟只是一群四五岁的孩子们,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玩。
我们应该像小鸟一样,在广阔的世界里自由自在,享受着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天空。
要说幼儿园补习班只是小部分,那进出小学、初中,可就是普遍现象了。
中国家长认为要想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就必须从小学就上重点学校。
为了这个目标,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接踵而至。
过重的课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沉默,我们渴望外面的蓝天白云,渴望教室外绿草茵茵的操场,渴望外面世界的欢笑,渴。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优秀设计

语文园地教材分析: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和别人有效地沟通,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书时,经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经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建议:1.要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2.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单元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2.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3.交流搜集、积累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会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在活动中,体会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2.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教学重点: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杨氏之子》《手指》和《童年的发现》,体会文中语言的精妙。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推荐说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含教学反思)

法和想法 , 叙述自己自己的思考。
由于是初次在教材中接触漫画,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挖掘出漫画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实
意义,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
一起分享习作成功地快乐。
(2)互相评价:从哪里受到了启示,受到了什么样的启
示。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 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3 )分钟
3. 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七、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大家学会了看漫画作文的方法。但是文无定法, 你还可以去尝试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你的作文符合了写 作要求,只要你写出了真情实感,就是一篇好文章。
舆论导向。
找习作的“亮点” 。这
4.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
样的鉴赏评价,既肯定
作。
了习作者的长处, 又使
(1)学生自由阅读。
欣赏者本身从中得到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潜意识的启发。让讲台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 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
针对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的不文明行为,你
欣赏与评价例文,
有何感想?当不少旅客纷纷指责这种不良行为时,你有什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前
么看法和想法?在简略地记叙事情之后,生活中有这样的 面所学的经验学会赏
假文盲吗?可以把这些看法和想法以议论的形式写下来。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具备感悟生活的能力, 能从生活中广泛的取材, 写出来的作文才会 充实,才能生动感人,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充实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修改习作,提高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 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对照写作要求对初稿进行修改, 可自改,高声诵读, 边读边修改; 可同学互改,取长补短;可请教老师,指导修改;可对比范文,比中修改。在反复修改的 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鉴赏评价,张扬个性: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站在欣赏的 角度阅读, 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习作的 “亮点”。这样的鉴赏评价, 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 又使欣赏者本身从中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了习作者的个性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 独特感受。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成功,张扬个性的场所,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十 分积极的意义。体现了“新课标”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和审美鉴赏能 力的要求。
第八单元(导学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学导引1.单元编排意图及教学重点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手指》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描述“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悄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侃调令人忍俊不禁。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
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解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围绕语文要素,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有侧重:《杨氏之子》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手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交流感受。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
“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选编了华君武的两幅画:一幅是一人正给小树苗浇水,另一人坐在小树苗下等着乘凉,讽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不良思想和不顾事物发展规律的荒唐行为;另一幅识刺了社会上无視规则、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与之前的看图写话相比,本次习作对学生的思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不仅要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更要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来体会作品的风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整体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语言的智慧”,围绕这样主题编排组织单元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风趣、幽默的语言所带来的魅力,体会言语思维的智慧。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丰子恺的《手指》;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
选编这三篇文章,一是落实单元人文主题,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了解不同的表达形式和风格,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获得初步的阅读审美体验;二是体会语言表达的智慧,学生能够尝试仿照例文的语言形式和风格进行创造性表达。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不同体裁、不同作家的文章语言风格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
提取关键词“感受”、“风趣”,如何“感受”?追溯统编版教材,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线——可见,对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是不断提升的,感受文章的语言,除了常见的朗读,部编版在各段各册教材中还多次提到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运用想象体会以及积累优美的语句等方法。
同时,通过研读课后思考题和交流平台,我们都能发现教材其实也提供了相应的方法路径的。
21课《杨氏之子》可以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人物之间巧妙的对话,很明显本课是采用了“谐音“梗,让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
22课《手指》一课主要借助“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
23课《童年的发现》课前导语,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再联系生活实际,聊一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发明与发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
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都是对本单元阅读要素的一个回应,提供了实施路径。
汪清县四小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2《手指》说课稿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手指》说课稿一、说教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
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
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
《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夹竹桃》、《答记者问》、《只有一个地球》。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描绘事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自然段、句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阅读理解和写作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三篇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标题和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收集学生总结的方法,并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与文章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理解和写作方法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
习作写什么——审题意,明要求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漫画的启示”,要求我们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可以从上面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来写,也可以写其他漫画。
这样来解读——明主旨,巧拟题
本次习作是漫画作文。
写的是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我们在写的时候,要先写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再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
获得启示。
拟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以漫画的题目为题,如《假文盲》《如此竞争》等。
也可以以漫画的内容为基础进行拟题,如《<假文盲>的启示》《由<假文盲>想到的》《车站上的一幕——看漫画<假文盲>有感》等。
名师讲方法——理思路,学技巧
1.仔细观察,读懂图意。
写漫画作文应建立在对漫画内容以及对画家作图意图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读懂漫画主要做到三看:一看漫画所展示的环境;二看漫画中的主要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看漫画题目以及画中的文字,这些文字对理解漫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即景生情,发表感言。
写漫画作文不仅要写清楚漫画内容,还应针对漫画所反映的主题,结合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写下来。
3.修改习作。
习作完成后,先自己校对字词是否正确,修辞是否恰当,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否写清楚。
然后和同学交换习作,再根据同学的建议,反复修改。
车站上的一幕
——看漫画《假文盲》有感
“文盲”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少年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生活中却有一些人宁愿当“文盲,今天,我看到了一幅叫“假文盲”的漫画,我陷入了沉思。
①
寒冷的早晨,北风呼啸,在公交车站的站点,有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母子上车处”,五个大字格外耀眼,可在牌子下面上车的通道上,有四个身体强壮的大男人站在那里,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地在哪儿等车。
他们穿着很讲究,第一个人看上去应该是个有知识的人,可他眯着眼睛。
第二个人把两手插进兜里,也眯着眼睛,毫不在意那牌子上的几个字。
第三个人更像一个知识分子,鼻子上驾着一副宽边眼镜。
第四个人戴着口罩,可他的眼睛里却掩饰不住内心的不安。
②
“母子上车处”是个优先上车的位置,这是社会关爱妇女儿童的具体表现,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这是看漫画的感受。
②这一段对“假文盲”的描写非常细致、具体,这样更能突出他们丑陋的心灵。
而有的人却借这个地方给自己方便。
他们看上去像个绅士,但是他们的内心是无比的丑陋。
他们看上去很有文化,但他们根本不懂“尊老爱幼”这个词语的
真正含义。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坏风气,但人们似乎对这些坏风气已经见怪不怪,屡见不鲜了。
③在大街小巷,有许多垃圾桶,上面都有分类装的标志,可是人们不是把垃圾扔在垃圾桶旁,就是仍在不对应的垃圾桶里。
还有在草地旁大多有“不要践踏草坪”的评语,可人们还是当做没看见,仍旧去践踏草坪……他们都是“假文盲”。
现在,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要做“假文盲”了,要做一个文明,有素质的人。
④③过渡自然,由漫画联想到生活中的“假文盲”。
④号召式结尾,让他闷闷行动起来,做真正的有素质的人。
这篇习作是在认真观察漫画的基础上进行描写的。
作者观察仔细,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把图画上的人物准确地再现在我们的面前。
通过对比,写出了“假文盲”的丑陋,再由图画联想到现实生活,整个主题就深刻了,读来让人深思。
好词
笑逐颜开笑容可掬愁肠百结忧心忡忡恩重如山深情厚谊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日积月累奋勇当先赴汤蹈火临危不惧力挽狂澜光明磊落义无反顾坚贞不屈温故知新勤能补拙勇于创造不懈努力百折不挠长年累月惊心动魄万马奔腾势如破竹无懈可击
佳句
1.文盲是什么?文盲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少年来说是很陌生的。
可是就在生活中,有人为了一己之利而去充当“文盲”。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关于“文盲”的漫画。
2.但愿那些“假文盲”们能快快找回那一颗颗失落的爱心与公德心,让我们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3.作者画这幅画的用意很明显,有力地抨击了那些不遵守社会道德,不文明的现象。
妇女的无奈与四位男士的视而不见构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试问那几位男士,你们难道没有一点公德吗?你们也有妻子孩子,假若那个妇女孩子是你们的亲人,你们还会这样做吗?
4.由此我想到,社会类似的现象还真是屡见不鲜:草坪上明明立着“禁止践踏”的牌子,可偏偏有人上去踩;公共场所明明写着“禁止吸烟”,可偏偏有人大大方方地吞云吐雾……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因为这些人都是假文盲,不遵守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