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recht Dürer(丢勒)

合集下载

阿尔布雷特·丢勒——德国最伟大的画家

阿尔布雷特·丢勒——德国最伟大的画家

阿尔布雷特·丢勒——德国最伟大的画家
阿尔布雷特·丢勒介绍
中文名称:阿尔布雷特·丢勒
外文名称:Albrecht Dürer
别名:阿尔布雷希特·杜勒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人
出生地:纽伦堡
出生日期:公元1471年5月21日
逝世日期:公元1528年4月6日
职业:画家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杰出画家
代表作品:《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祈祷之手》,著有《人体比例研究》四卷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
以及素描作品。

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

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

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祈祷之手》、《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和《骑士、死亡与恶魔》等。

丢勒——版画之父

丢勒——版画之父

欧洲版画艺术的第一人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Dürer,1471-1528)是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乃至德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丢勒的自画像数量虽然寥寥,却举世瞩目,他本人更是被誉为“欧洲自画像之父”。

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

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

自画像是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肖像画,它表达的是一位艺术家对“自我”的再认识,单纯地是画家本人对自身的审视,不会被他人左右,无论是审美角度、画面布局、色彩搭配以及绘画风格皆忠于画家本心。

圣母七苦,丟勒柏林绘画陈列馆&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丢勒的家庭来自匈牙利,他的祖父与父亲在那里是金银器手工艺人,后来丟勒一家来到荷兰定居。

我们有理由相信丟勒对于艺术的最初教育便是来自他父亲,而且他父亲似乎也曾尝试着将他塑造成金银器手工艺人。

不过在丟勒自己的坚持下,他终于说服父亲并成功进入米凯尔·沃尔格穆特的画室中开始学习油画。

在当时意大利文艺复兴只不过被视为一个纯意大利式的运动,最多只向德国艺术家们提供一些向古代借鉴来的绘画题材。

相反,丢勒却认为在那里出现了对思想与艺术视野的真正革新。

他开始了对意大利艺术的狂热学习,曼坦那、克雷迪、波拉约洛、卡尔帕乔、贝利尼等人的作品都为他带来了不同的灵感。

26岁的自画像,丟勒,普拉多美术馆纽伦堡纪事,丟勒,美国国家美术馆第一次意大利之旅终于,在荷兰学习了足够多内容后,丟勒决定远赴意大利继续提高自己。

他的这趟旅行所受到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对大多数跟丢勒同时代的人来说,艺术的唯一源泉便是布鲁日或根特。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意大利之旅后,丟勒回到纽伦堡,并在萨克斯的选帝侯、贤者弗雷德里克的大力资助下,开始了一个创作丰富的时期。

从风格角度来看,此时的丢勒已经成功地将融合了从意大利学到的新观念与他原先接受的传统的日尔曼-佛兰德斯绘画的内容相融合;从图像内容的角度来看,他也显示出兼容并蓄的倾向,无论是肖像还是历史、神话,都可以信手拈来。

浅析丢勒的艺术生平

浅析丢勒的艺术生平

浅析丢勒的艺术生平弗里德里希·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被誉为“北方文艺复兴之父”。

丢勒的作品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描绘了当时欧洲社会的面貌,表现了德国文化的独特特点,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来浅析丢勒的艺术生平,探寻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

丢勒出生在德国纽伦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金匠,母亲也很有文化。

从小,丢勒就展现出了对美术的天赋和热爱。

他在学习画画的还学习了数学、几何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知识,这使他的艺术作品在构图和比例上更加严谨和准确。

15岁时,丢勒进入纽伦堡的一家画家工作室学艺,开始了他的绘画之路。

在青年时期,丢勒游历了意大利和荷兰等地。

他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对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意大利期间结识了许多艺术家,吸收了他们的技法和思想,对自己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到德国后,丢勒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自然和宗教的探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丢勒的艺术创作涉及绘画、雕塑和版画等各个方面,其中以版画成就最为卓越。

他在版画方面的创作,不仅技法精湛,而且题材广泛,作品数量众多。

丢勒运用线条和阴影的对比来表现形态和立体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他的版画作品《马希诺拉和小死神》、《大头像传教士》和《耶稣受难图》等被誉为世界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艺术家。

丢勒的绘画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绘画风格受到了日耳曼传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双重影响。

他的画作构图严谨、线条明快,擅长用明暗对比来表现光影效果,绘画技法极富特色。

他的代表作品《自画像》、《亚当与夏娃》、《洗礼者施洗》等,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展现了丢勒在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上的独特才华。

Albrecht Dürer 丢勒简介

Albrecht Dürer 丢勒简介

• 同达芬奇一样,丢勒也具有科学的 头脑,因而曾深研数学和透视学并 写下了大量笔记和论著,在透视法 和人体解剖学方面,他创作了许多 反映社会现实的绘画作品。他同时 还研究建筑学,发明了一种建筑学 体系。丢勒还是位美术理论家,著 有《绘画概论》和《人体解剖学原 理》。他使德国艺术摆脱哥特式艺 术的影响和束缚,走向以人文主义 思想为指导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 他把当时幼稚的版画艺术推向完美 的新阶段。
Albrecht ຫໍສະໝຸດ ürer• Albrecht Dürer
(21 May 1471 – 6 April
1528) was a German
painter, engraver and
mathematician.
• He is best known as a maker of old master prints. His prints were often in a series, so that there is a group of different prints about a subject. • Dürer's best known individual engravings .He painted a number of religious works in oils and made many brilliant watercolours and drawings, which through modern reproductions are now perhaps his best known works.
• Dürer's prints made him famous across Europe before he was 30, and many people say he is the greatest artist of the Renaissance in Northern Europe.

丢勒

丢勒

承上
• 《圣.哲罗妈在他的书房里》。圣哲罗姆是一个大主教,是他把《圣经》译 成拉丁文,是神学的代表。这幅画把他表现成一个学者,在宁静的书房中, 阳光从右面射进来,前面是一只狮子在守卫着他。相传他曾为这只狮子拔去 掌上的荆刺,因而成为朋友。 《梅伦可利亚》(Melencolia) 。西方中世纪生物学者认为人体可分为“粘 液质” “多血质” “胆汁质” “忧郁质”四种不同气质。这些气质各有某 种特定的元素、星宿象征和动物象征来代表。“忧郁质”的代表“元素”是 土,星宿象征是大地之神的女儿,动物象征是狗。文艺复兴时期认为“忧郁 质”艺术家、哲学家、神学家所特有的。因此许多艺术家对这个题材很有兴 趣,常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在丢勒这幅画中的梅伦可利亚是一个有两只翅 膀的恬静的少女,支颐而坐,面部表情好似沉思又如忧愁。其周围列臵的东 西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如多面几何体和圆规象征几何学,锯、刨、锤等工具 代表木匠。计量工具的天平和计时工具沙漏等代表科学。在神话传说中,几 何学、木匠、科学都属于大地之神来统管的,而这个内藏智慧外露深沉的人 则是思想家、文艺家的化身。对绘画细节一丝不苟地精确表现是丢勒作品的 风格特点,在这幅画中尤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曾被后人誉为有铜版画以 来最为优美的画作。 1512年,奥格斯堡(德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的马克西米连皇帝委托丢 勒为他设计两件歌颂他的木刻。由丢勒任总设计,领导许多画家和刻工通力 合作。一件是设计一座凯旋门的建筑模型图,于1519年完成,共由192块木版 拼成长宽各3米的巨形木版画。这个凯旋门有三个拱门,墙上刻着表现皇帝的 家世和一生业绩的画,并点缀着大量的装饰图案,极为富丽堂皇。另一件是 设计一个凯旋游行的仪仗队伍,这是一幅木刻长卷,仪仗的中心当然是皇帝, 这部分由丢勒亲自设计,皇帝盛装坐在一辆布满豪华的饮品和古玩的轿车里, 车的驾驶者名为“理智”,她握着“权力”和“贵族”的缰绳。奔驰的车轮 是由“豪华”“荣誉”和“繁荣”组成,充分显示了不可一世的奢侈的皇族 排场。可惜的是在1519年这二件耗费丢勒很大精力的作品完成之日,正是这 位皇帝归天之时。凯旋门的建造和凯旋游行当然都化为泡影,便却使丢勒

Albrecht Dürer(丢勒)

Albrecht Dürer(丢勒)

B
4
个人生平
• 《启示录》刊行后,丢勒名列于当代大艺术家的行 列,腓特烈又邀请他绘制第二幅祭坛画。1498年丢 勒以充沛的活力和初得声望的信心,画了一幅身穿 华贵服装的自画像。1514年3月19日,丢勒在他母 亲去世的前两个月,给母亲画了一幅木炭画肖像, 这就是传到现在的唯一的一幅丢勒母亲的肖像,也 是丢勒一生中最活泼动人的一幅作品。当他母亲于 5月17日逝世后,他在画上题了几句话:“这就是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母亲,1514年祈祷周前的星 期二夜间二时逝世,享年63岁。”由此可见他对母 亲的尊敬和热爱。
的一幅人物杰作《伊司马斯·范·鹿特丹》 。

1527年,丢勒第二部科学著作《筑城原理》出版。
1928年,《人体解剖学原理》脱稿,这是他二十七年来
对人体解剖学研究的结晶。可惜,他没有看到这部著作
的巨大影响。五十七岁的丢勒,从荷兰归来后便屡为病
魔侵扰,这颗灿烂的文化巨星于1528年4月6日陨落。
B
7
代表作品——版画
B
3
个人生平
•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丢勒对人物结构和绘 画法则产生了很大兴趣,因此,他请求父亲允 许他做一个画家。父亲依从了儿子的愿望,送 他到纽伦堡附近的画家迈克尔·瓦尔盖默特画 室,按照契约规定做了三年的学徒。丢勒临摹 了老师的作品,逐渐学会了多种绘画技巧,并 以大自然,人体以及植物为对象开始进行开始 尝试创作。二十三岁的丢勒成家立业后,在离 家不远的地方正式成立了画室,开始画肖像画。 后来,丢勒完成了第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启示录》的木刻组画。
B
2
个人生平
• 1485年,德国教育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处于即将进 行改革的前夕,丢勒进入了纽伦堡的一所公立小学。 依照家里的传统,父亲让丢勒在自己作坊里当学徒, 想把他培养成一个首饰工人。丢勒在作坊里初次获 得了绘画训练,并且很快精通此道,这就成为他从 事艺术活动的基础,丢勒为学会首饰工艺所必需的 装饰艺术,进一步开始临摹艺术家们的人物画,这 为他想做一个艺术家创造了条件。丢勒十三岁就用 银针刻了第一幅自画像,并在画上写道:“1484年 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照着镜子画了自己。” 他第二年的钢笔画《宝座上的圣母玛丽亚和天使》 被保存至今。

阿尔布雷特·丢勒作品赏析

阿尔布雷特·丢勒作品赏析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才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

丢勒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现实与人文特点。

就其艺术风格而言,保留了中世纪的哥特式遗风,同时又率先展现出些巴洛克特征。

艺术表现技法,运用了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风格和技法上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自画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正三角形犹豫其对称的形势而与新柏拉图主义相结合,从而被赋予了理性主义的神学含义。

研究者也常以此为基础,指出丢勒在正三角形构图背后的理性诉求。

不过一般人往往忽略(或有意忽略)的是,画面中存在的题词定位出来,并以衣领和眉骨进行强化。

两个方向相反的正三角形相互叠合,形成了一个大卫之星的形状。

在丢勒的时代,这是一种神秘信仰的符号。

大卫之星被画家的手指支撑着,这种手势曾经在丢勒一副未完成的话中出现过,那是耶稣的手。

这已不在是理性的几何学了,画家强烈的神秘注意倾向浮现出来。

不仅如此,画中的众多尺度同样具有复杂的含义,这幅画高67.1cm,相当于28法兰克寸,那一年丢勒正好28岁,画宽48.7cm,相当于1.5法国尺,而1.5在此象征了1500年。

再看画布的比例,67.1:48.7≈11:8。

在这里,其中1+1=2,11:8这个比例再次与28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将这幅画是为一个边长11与8的矩形,那么他的对角线恰好是13.6。

136这个数字同样是丢勒习惯使用的一个数字,因为,在拉丁字母与数字的对应之中Albrecht Durer这个名字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12、2、18、5等等,将这个字母所对应的数字相加,所得之和为136,因此,136是丢勒常用的数字签名,这样,从政幅画的高、宽以及对角线正好象征了画家的名字、年龄以及创作的年份。

三位一体崇拜(万圣图)这一幅人物众多的宗教题材类似意大利的教堂壁画,构图采取严格的对称形式。

奉献之美 丢勒《祈祷的手》赏析

奉献之美 丢勒《祈祷的手》赏析

奉献之美丢勒《祈祷的手》赏析丢勒(AlbrechtDü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画家、版画家、数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见长,被誉为欧洲艺术史上的巨匠之一。

其中,他的代表作之一《祈祷的手》(Praying Hands)更是被广泛地传颂和赞美。

《祈祷的手》是一幅铅笔画,创作于1508年,原名为《两只手》(Two Hands)。

作品的主题是宗教信仰,描绘了两只双手交叉在一起,充满虔诚地祈祷着。

这幅画作的背景故事是,丢勒的朋友和同事,一位叫做安德烈亚斯的木匠,因为家中经济拮据,不得不把自己的绘画梦想放弃,转而从事木匠手艺来维持生计。

丢勒深感安德烈亚斯的坚韧和奉献精神,于是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幅画作中的双手,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这幅作品的表现手法非常细腻,每一根指头、每一道皱纹都被描绘得非常逼真。

两只手交叉在一起,充满了虔诚和敬畏之情,仿佛在诉说着人类对神的敬仰和信仰。

画作的构图简洁明快,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和繁琐的背景,使得观者的目光更加聚焦在双手上,更能够感受到画作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祈祷的手》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传承。

这幅画作所表达的奉献精神和信仰力量,不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观者,也影响着整个社会。

它启示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丢勒的《祈祷的手》是一幅充满敬意和感悟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展现了画家的精湛技艺和深刻思想,更传递了人类对于信仰和奉献的永恒追求。

它是一幅值得深思和品味的经典之作,也是一种永不褪色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27年,丢勒第二部科学著作《筑城原理》出版。 1928年,《人体解剖学原理》脱稿,这是他二十七年 来对人体解剖学研究的结晶。可惜,他没有看到这部著 作的巨大影响。五十七岁的丢勒,从荷兰归来后便屡为 病魔侵扰,这颗灿烂的文化巨星于1528年4月6日陨落 。
实用文档
代表作品——版画
• 丢勒虽然还以壁画、祭坛画、油画等著名于世,但 是在美术史上无疑是以版画为其最突出的成就。精 细、丰富是丢勒铜版画的主要特点,他娴熟地驾驭 雕刀,以精确的排线组织成画面所需要的一切。尤 其他于木版画是前无古人的创造者。他把金银匠的 雕刀功,运用到木版上,用类似铜版线那样密集的 平行排线和十字交叉线的衬影来加强形体的立体感 和光感,以大面积的长平行线来表现画面上的明暗 对比和远近衬托。在版画发展史上,丢勒犹如一个 勇敢的旗手,把版画带向一个新的天地,又像一个 辛勤的园丁,把版画的幼苗栽种在文艺复兴的沃土 上生根开花。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功绩毫不逊色 于意大利同时代的任何一位大师。
Albrecht Dürer
——德国的达芬奇
马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实用文档
个人生平
•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是 北欧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出生在 纽伦堡,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其历史上最为暗淡的一 段时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瘟疫(黑死病) 无情地夺去大批人的生命。激化的社会矛盾使德国 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处于严重的低迷状态。与 此同时,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各国却已经先后走出 中世纪,进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与繁荣时 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照亮欧洲大陆。于是,作 为一个德国艺术家,丢勒只能在一个代表着过去的 落后国度里苦苦追求和传播着“现代”欧洲的先进 思想。
实用文档
个人生平
• 《启示录》刊行后,丢勒名列于当代大艺术家的行 列,腓特烈又邀请他绘制第二幅祭坛画。1498年丢 勒以充沛的活力和初得声望的信心,画了一幅身穿 华贵服装的自画像。1514年3月19日,丢勒在他母 亲去世的前两个月,给母亲画了一幅木炭画肖像, 这就是传到现在的唯一的一幅丢勒母亲的肖像,也 是丢勒一生中最活泼动人的一幅作品。当他母亲于 5月17日逝世后,他在画上题了几句话:“这就是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母亲,1514年祈祷周前的星 期二夜间二时逝世,享年63岁。”由此可见他对母 亲的尊敬和热爱。
实用文档
个人生平
• 1485年,德国教育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处于即将进 行改革的前夕,丢勒进入了纽伦堡的一所公立小学 。依照家里的传统,父亲让丢勒在自己作坊里当学 徒,想把他培养成一个首饰工人。丢勒在作坊里初 次获得了绘画训练,并且很快精通此道,这就成为 他从事艺术活动的基础,丢勒为学会首饰工艺所必 需的装饰艺术,进一步开始临摹艺术家们的人物画 ,这为他想做一个艺术家创造了条件。丢勒十三岁 就用银针刻了第一幅自画像,并在画上写道: “1484年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照着镜子画了 自己。”他第二年的钢笔画《宝座上的圣母玛丽亚 和天使》 被保存至今。
实用文档
启示录
实用文档
其他版画
《圣哲罗姆在他的书房里》
实用文档
《骑士、死神与恶魔》
自画像之父


二 岁 时二 十的 自 画源自六 岁像时

二 十

八 岁

时 的




实用文档
四使徒
实用文档
后人评价
纽伦堡丢勒故居
实用文档
丢勒故居内部
结束
Vielen Dank!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个人生平
•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丢勒对人物结构和绘 画法则产生了很大兴趣,因此,他请求父亲允 许他做一个画家。父亲依从了儿子的愿望,送 他到纽伦堡附近的画家迈克尔·瓦尔盖默特画 室,按照契约规定做了三年的学徒。丢勒临摹 了老师的作品,逐渐学会了多种绘画技巧,并 以大自然,人体以及植物为对象开始进行开始 尝试创作。二十三岁的丢勒成家立业后,在离 家不远的地方正式成立了画室,开始画肖像画 。后来,丢勒完成了第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启示录》的木刻组画。
实用文档
个人生平
• 1490年至1507年,丢勒先后游历巴塞尔、斯 特拉斯堡及威尼斯等地,并拜会了他仰慕已久 的乔万尼·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他不 但极力加强自己艺术知识层面,而且着手研究 数学、几何学、拉丁语、古典文学等,他和学 者的接触较之与艺术家的交往更为频繁、密切 。1512年成为马克西米里安大帝(Emperor Maximilan)的御前画家。此后到安特卫普、 布鲁塞尔、马连、科伦、密得堡、布鲁日和根 特等地旅行,备受礼遇。
实用文档
个人生平
• 1521年7月丢勒返回故里, 1523年末,丢勒开始写自 传,不仅作了自己一生的回顾,而且叙述了他的双亲和 他十七个兄弟姊妹及他自己的生平遭遇,尽管当时在世 的只剩下他和他的一个弟弟。
• 1525年,丢勒的重要著作《量度艺术教程》出版。 凭借这本书,他跃居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流艺术理论家之 列。1526年,是丢勒创作杰出肖像的一年,如他最伟 大的一幅人物杰作《伊司马斯·范·鹿特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