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电影简介.doc

合集下载

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简介200字

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简介200字

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简介200字
篇1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860年10月6日,英法连军闯入圆明园,把能拿的拿走,不能拿的就用大车拉走,实在拿不走的就放火烧了。

把圆明园洗劫的空空如也,本来有着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山乡村野。

但是现在已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不只是对祖国文化的耻辱,更是对祖国人民的耻辱,这件事永远都刻在了中国人的心里,那时的中国太软弱了人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国人到自己的土地上作恶没有办法反抗,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软弱无能的中国了,我们变的更强大了,要打败敌人,决不能认输。

篇2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

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这样的屈辱历史事件还有很多,如南京大屠杀、台湾、香港被占领。

现在,我国富起来了,如果我们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一定会使祖国更富,更强,祖国的未来就靠我们了,我们一定不要再让历
史的悲剧重演!。

电影艺术欣赏内容简介

电影艺术欣赏内容简介

《电影艺术欣赏》第一集绪篇电影第七艺术的殿堂当今社会处在一个大众传播媒介飞速发展并日臻完善的信息时代。

日新月异得科学技术不但极大的压缩了人类交际的时空,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有一门艺术,一方面由于电视的冲击而失去了亿万观众,另一方面又借助电视的翅膀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就是电影。

在这一集中,将以电视为传播媒介,详细的介绍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同它的六为姐妹——音乐、诗歌、绘画、舞蹈、戏剧、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关系,说明电影是人类发展和历史长河长期积淀的结晶,并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介绍电影艺术的逼真性,运动性,综合性,技术性以及假定性等特征。

本集作为52集电视系列片的序曲把观众引进第七艺术的天堂。

第二集“从杂耍到艺术”在第一集了我们初次领略了电影这座艺术殿堂的宏伟,壮观之后可能都会想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电影到底是什么?从好莱坞的神论话事学,到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的观念革命;再从现代主义的滥觞,一直到当代电影的整个过程,电影艺术真可以说是几经沧桑,几度变化不断的扩展着自己的视野,不停的寻找着自己的个性,可以说电影是人类的一种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本集从市场上的杂耍到最早的新片《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月球旅行记》到格里菲斯的早期影片《穷巷剑客》、《大屠杀》等名片,展现了电影的产生和初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三集诗电影的勃兴格里菲思为电影叩响了艺术殿堂的大门,一种叙事电影的艺术规则被建立起来。

在欧洲,一种成套的系列片一直盛况不衰。

然而这种基本上还是以舞台剧为参照的通俗艺术并没有时那种对艺术充满崇拜之情的人感到满足。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开始向一个旧时代告别,战前奉行一时的现代派文艺低潮再度掀起高潮。

在20年代的欧洲,兴起了一股先锋电影的浪潮。

第一个电影的先锋运动首先从法国兴起。

1919年的《西班牙节日》是印象派一部初期的作品。

本集将结合《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西班牙节日》、《流浪女》、《拿破仑》、《马布斯博士》、《休息节日》、《沉睡的巴黎》、《战舰波将金号》等著名影片片断向观众介绍欧洲先锋派电影的形成并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印象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抽象注意电影和超现实主义电影。

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简介清咸丰十年(1860)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据同治十二年( 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

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

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怎么写影片

怎么写影片

(一)思想评论:1.评主题。

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

《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

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

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

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

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

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

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

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

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

《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

《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

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及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及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及读后感简介1860年10月6日,法军攻占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杀,次日,英军到。

在圆明园无数珍宝面前,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目光迅速变得贪婪无比。

于是,对园内珍宝开始了明火执仗的疫狂抢劫,据《泰晤士报》随军记者报道:他们“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

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他们的营帐里堆满了抢劫来的珍宝,这些珍宝有的被现场拍卖,有的则被作为礼品献给英国国王和法国皇帝。

现在,英法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有许多就掠自圆明园,如英国“大英博物馆”里的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的唐人摹本、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的沈源、唐岱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等等。

为掩盖劫掠罪行,10月18日,3500多名英国士兵在圆明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一直烧到19日,熊熊火光染红了北京城的上空。

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圆明园又一次遭到浩劫,强盗们四处搜寻残存的珍宝,最后又是一把大火。

圆明园,这座世界园林艺术的绝作,终于轰然倒塌,沦为一片废墟,只剩些残坦断壁兀立遗址,野蒿荒草随风摇晃,似乎是在向前来“凭吊”的后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罪行。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思考的脚步却停不下来:圆明园真的有那么宏伟吗?为什么我们的圆明园会受到如此残忍的侵略。

为了加深理解,我决定向网络求助。

我上网一搜,哇!圆明园果然名不虚传。

闪着亮光的大楼十分宏伟,门前是一个大水池,里面有好多匹金色的骏马,做出奔腾的样子,嘴里喷着水,水从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水花四溅最后落在了一只雕塑的小鹿上了。

在太阳的照射下,水面泛着粼粼的波纹,让大楼看起来格外的亮堂。

也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它们虽然看起来很陈旧,但从哪里都能透露出一种别样的文化气息。

还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殿堂在夕阳落下的时刻,和太阳化为一种颜色,映着天边的晚霞,壮观极了。

火烧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火烧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火烧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电影《火烧圆明园》讲述了发生在1860年的圆明园被火烧的历史事件,展现了这场灾难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感触颇深。

首先,电影通过生动的场景再现和深入的人物刻画,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那段历史。

我感受到了当时中国遭受外国入侵的无奈和悲愤,同时也反思了历史事件对我们国家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圆明园火烧的事件并非仅仅是一场灾难,更是对我们国家自强不息、民族振兴的呼唤。

每一个镜头中都透露着历史的苦难与抗争,激励着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国家的独立自主。

最后,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示。

它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和珍贵性,让我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我们祖先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对此我深感自豪和感激。

希望我们能以史为鉴,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火烧圆明园》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火烧圆明园》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火烧圆明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一篇历史题材的课文,选自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教材。

本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以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火烧的悲惨经历。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价值,同时认识到侵略者的暴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可能还不够了解。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侵略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维护国家尊严、保护文化遗产等问题还缺乏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价值,知道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价值;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被火烧的悲惨经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价值。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圆明园被火烧的悲惨经历。

《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简介《圆明园的毁灭》简介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烧圆明园曾有两次。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

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

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

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欺凌、被掠夺的地位。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烧圆明园电影简介
火烧圆明园电影基本信息
《火烧圆明园》是由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的历史片,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梁家辉、陈烨、张铁林等主演。

该片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慈禧是如何从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长为咸丰帝宠妃的故事。

1983年9月21日,该片在香港首映;同年,该片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特别奖。

火烧圆明园电影剧情简介
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

但因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

玉兰苦思进身之计,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

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经常伴随在皇帝身旁。

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被咸丰封为懿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

此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

英、法等八国联军进攻广州、天津,后直达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乱。

咸丰采纳懿贵妃主张,命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御敌。

八里桥一战,清兵败北,参战将士全部阵亡。

咸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宫,留弟弟恭亲王奕訢在京与洋人谈判。

热河行宫里,咸丰不理朝政,犹自整日寻欢作乐,奏章由懿贵妃代为批阅。

骄横不可一世的英法联军欺其昏庸,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京城。

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一空,并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电影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电影工作者共同创
作的电影作品。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遭受了一段屈辱的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他们闯进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最后为了销毁罪证,侵略军放火把圆明园烧成灰烬。

1980年,李翰祥导演有了把这段历史搬上大银幕的想法。

他查阅了大量史料,并请教多位清史专家,几易剧本,最后完成《火烧圆明园》的剧本创作。

演员选择
《火烧圆明园》原本是由张金玲饰演慈禧,刘晓庆饰演慈安。

但是张金玲因为怀孕,放弃了出演慈禧一角的机会,于是慈禧一角也改由刘晓庆来饰演。

因为梁家辉长得酷似咸丰皇帝,因此导演李翰祥选择由梁家辉来扮演片中男一号。

片中丽妃的扮演者周洁并没有参加《火烧圆明园》的试镜,她在导演李翰祥的剪辑车里跳了一小段舞,李翰祥就决定由周洁来饰演丽妃。

拍摄场景
《火烧圆明园》在中国内地拍摄期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并且第一次开放皇城故宫的实景为该片提供拍摄场景便利,片中百官上朝、军机议政、木兰秋狩、圆明残垣,皆是实地实景实物展现。

此外,为了拍摄圆明园的场景,导演李翰祥还说服新昆仑影业公司,耗资64万人民币在北京昌平搭建起一个仿真的圆明园外景地,并在拍摄尾声时用一把火烧掉。

火烧圆明园电影影片评价
总体评价
《火烧圆明园》场面宏大、人物鲜明突出、景观设计精致逼真,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

该片是改革开放后由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电影工作者共同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影作品之一(网易评) 。

该片浓墨重彩的历史题材和细腻深刻的人物刻画相得益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搜狐网评) 。

视觉美学
从视觉美学角度上看,《火烧圆明园》做得很成功。

美仑美奂的影像构图、精雕细琢的道具和布景、史诗式的视觉风格、挥洒自如的华丽摄影机和人物调度以及极力构建个人化金碧辉煌的中国想象等形式风格完美结合了这段火烧圆明园的宏大历史叙事,将导演自身的意趣及内心艺术追求最大化到极致。

该片不但保留了精美繁复的内景画面营造,而且当标志性的推轨镜头流畅运动至外景时,也避免了片厂外景式的粗陋小气。

片中搭建复原的圆明园大水法一景其考据严谨、置景精致亦获得观众的好评(网易评)。

镜头语言
李翰祥在这部电影里对镜头语言的运用尤为纯熟。

影片几场戏都透过长短远近不同的镜头介绍皇城故宫实景和搭建的圆明园,从各个角度展现宫殿的建筑,扫视人物华丽的服饰以及具有历史色彩的道具,从而有力烘托了影片庄严的历史画面。

此外,该片精心设计的默片段落亦体现了导演的功力,懿贵妃用一曲缠绵小调吸引咸丰皇帝的戏几乎完全用动作、音乐、构图、剪接、摄影机运动交代,极少使用戏剧性的话语对白;而和八国联军的两场大战也拍摄剪辑得激情澎湃(网易评)。

影片叙事
《火烧圆明园》采取的是双线结构,除了讲述英法联军的禽兽行径外,影片前半部分通过正史与野闻交融的方式,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慈禧发迹的故事,她成长模式的情节线也贯穿清晰。

这样的故事结构,不仅有利于刻画慈禧的人物性格,还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以及细节的趣味性。

影片中间部分像曾格林沁怒摔英国侵略军官巴夏尔、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前民间义士的奋勇抵抗等情节段落,其戏剧火候亦把握得恰到好处(国际在线、网易评) 。

火焱社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苗:专注电商教育,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商务指
南-
火焱社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苗:专注电商教育,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2019年12月11日17:59| 日前,第十届新华网教育论坛活动在京圆满落幕。

第十届新华网教育论坛以“新亦求新寻教动能”为主题,聚焦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四大领域,研讨教育发展新变革,探寻教育发展新动能。

火焱社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极至的用户体验以及科技影响力,获得综合类“2019年度科技特色教育品牌”奖项。

论坛现场,火焱社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苗接受了新华网记独一家专访,以下是本次采访的精彩内容:
火焱社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苗
主持人:火焱社获“2019年度·科技特色教育品牌”称号,请您分享一下获奖心情?
陈苗:很开心,也很高兴能够获得这样一个奖项,我觉得这个奖项是对我们自身的鞭策和未来的鼓励,我们未来也会更加努力,努力提升我们的教学品质、服务,更好地为我们的学员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

主持人:请您介绍下,为什么取“火焱社”这个名字?当时的创办初衷是什么?
陈苗:其实我们最开始叫做悟空商学院,因为我们是电商类在线教育,有一句话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觉得做教育本身就应该有一种燃烧自己的精神,我们愿意在这个领域中燃烧自己,点亮更多的电商人群,帮助他们努力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好。

主持人:请您介绍下火焱社基本的教学情况?
陈苗:我们以电商培训起家,主要为电商创业提供电商运营技术培训,旗下设有淘宝商学院、京东商学院、拼多多商学院、跨境商学院和无货源电商学院。

各学院致力于研讨体系化精品直播课程,实际高效解决学员店铺运营中的问题,不仅配备讲师在线为学员诊断店铺、定期答疑,还帮助他们获取优质资源等额外福利。

主持人:科技创新推动教育发展,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已经加入到了教育的大家族当中来,您觉得,科技为教育发展
注入了哪些新的动力?
陈苗: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现在随着5G、大数据时代来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有了非常大的转变。

原来传统教育都是在线下,老师讲课、学生听。

转到线上后,只要有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线学习,尤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第二个方面,教学模式的转变。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之前会有一项测验,通过大数据给他们出题目,测验之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计算,得到一组数据,比如他对什么感兴趣、对哪个老师感兴趣、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适合他等等,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出一套专属于他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极大提升教学传达率。

主持人:火焱社招生是否有门槛?未接触过电商行业的学员可否报名?
陈苗:火焱社的课程目前覆盖量已超过50万多的电商商家,付费VIP会员超过5万家,每年通过层层筛选,至少有1万多学员加入到课程体系中。

我们的教学对象有在校学生、白领、全职妈妈,不同行业每个人的经验也会不一样,到底哪些人适合来做、成功率是多少,在开课之前会通过大数据计算,之后会给他一套个性化的匹配教材,他可以自己选择适合的课程和老师。

主持人:未来,火焱社有什么发展规划?
陈苗:我们还是会继续在直播课堂、社交电商领域以及跨境电商领域来做规划。

火焱社会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放力度,明年或是后年计划先从东南亚等临近的国家开始,逐步走向欧美、走向全球。

责任辑:张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