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沿海开发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推进盐城沿海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

推进盐城沿海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
年, 造成 了近海水源的富营养化 , 且超 出了海洋的 自净能力 , 污染
2 海洋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 。 、 沿海滩涂隶属于东台、 大丰 、 射 阳、 滨海 、 响水 等县( 。 市)近期 可供开发 利用 的面积达 10 30平方 公
里。 目前 , 阳河 口以南 沿海 地段 还以每年 1 射 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
以及 沿海资源原 有优势弱化等生态环境 问题 。 1 近岸海域水质下降 。 、 盐城的海岸 是淤泥质海岸 , 坡度平缓 , 水浅, 海水稀释能力差 , 海岸水文动力 主要是沿岸的往复流 , 陆源 污水长时 间滞 留在沿岸带 , 之滩涂植物和微生物 不丰富 , 物 加 生 种类少 , 生物量也小 , 决定 了环境对 污染物 的 自然降解能力差 , 缓
量、 繁殖率 和存 活率均居世界首位。 经过多年 的建设 , 保护区核心
区 由初期 的 1 . 5万亩 , 展到现在 的 6万多 亩 , 发 麇鹿数 量 由 18 96 年的 3 头增加到现在的 1 1 , 中野生放养及 自然繁殖的野 9 37头 其 生种群达 18头。 1 二、 盐城沿海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 问题及原因
环境状况指数(I E) 和生态足迹方 法评价结果 表明 : 整体生态承载 力为 0 3 0h 2 , . 3 4 m 从 为全省 人均 生态承载力的 1 5 . 。 7倍
经济过 程 中大量排放污水 、 废水造成 的 , 盐城 沿海生态环境正面
临着 日益严峻的挑战。 2 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从 国家卫星遥感图片上分析出 , 、 盐城 沿海高滩水产养殖面积呈 扩大趋势 , 而沿海 苇滩 面积呈逐年缩小 趋势 。 近几年来 , 工农业和生活污染 , 滩涂大面积的围垦发展水产
构、 污染 物排放总量与 环境 容量在部分地 区出现不适应 、 不协 调

江苏射阳港海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江苏射阳港海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产 联 动 、集 约 开 发 ” 的 发 展 战 略 ,通 过 资 源
整 合 、 立 体 开 发 、产 业 化 经 营 ,推 动 港 海 经 济 加 速 发 展 。但 纵 观 全 国 沿 海 经 济 带 , 江 苏
处 于劣 势 ,射 阳又 处 于 全 省 “ 地 ” 洼 。如 何 将 后 发 优 势 转 化 为 竞 争 优 势 ,实 现 射 阳 港 海 经
7 6k 涂 ,而 且 滩 涂 每 年 还 以 2 0 h 2 m 滩 0 m 左
右 的速 度 不 断 淤 积 增 长 ,是 世 界 珍 禽 丹 顶 鹤
越冬 地 之 一 ,被誉 为 湿 地 之都 和丹 鹤故 乡 。 该 县 较 早 提 出 了 “ 工 兴 港 、 以 港 兴 海 、港 以
21 0 0年
5月
M a 20 0 v 1
第 2 卷 第 5 7 期
海 洋 开 发 与 管理
V o.27 N o 5 1 .
江 苏射 阳港 海 经 济发 展 路径 探 析
顾 强 生
( 苏 省 射 阳县 人 民政 府 江 射 阳 24 0 ) 2 30

要 :射 阳县是 江 苏省 沿 海 资源 大 县 ,近 几 年 港 海经 济 发 展 迅速 。文 章 首先 从
海经 济 区 ;港 口建设 是沿 海 开 发 路 径 选 择 的 风
向标 ,是 临港 产 业 发展 的 强 力 支 撑 。从 某 种 意
期世 界 经 济 增 长 率 的 速 度 ,呈 现 出 1 O年 翻 番
的增 长 态势 。
义上 说 ,海洋 经 济 就 是 港 口经 济 ,发 展 海 洋 经
海 洋延 伸 ,形 成 了 海 陆 一 体 的 经 济 发 展 思 路 ,

江苏沿海“四大港闸”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江苏沿海“四大港闸”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域面积挡潮 御卤 、蓄淡 降渍 、抗旱 排 面资 源开 发鱼塘 6 . 7 h m , 进行 “ 精 养” 万元 对船修厂进行改造 扩建 ,同时从无
涝、 灌溉航运 的社会任务 。 多年 来 , “ 四 和“ 粗放” , 年收入可达 2 8万元 。 大港闸”管理单位在管护好水 利工 程 的 同时 , 立 足 自身 资源 、 设施 、 技术 等
4 . 涉足 市 场 流通 型
过缩短取水距 离 , 加大输水管径 , 可 降 系统可以支 持所有节水灌溉技术大 面
大规模管 网状 的系统上可以承载 代控制技 术 ,便可实现 大面积灌溉和水 自动化和机械化 ,为农业生产过程 中 肥管理过程 的劳动生产率 ,消除制约农 的水肥管理和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 1 ) 科学规划水土资源。 要抢抓江 房 屋 、 场地 、 柴滩 等 固定 资产 , 要通 过广
件下 , 要形 成经济可持续增长点 , 仅停 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及地方小 告 宣传 、 网上招标 、 竞标经营等市场 经济 留在水土资源开 发层面上是 不够 的 , 城镇发展的机遇 ,迅速制订好单位中 运 作手法将 其推 向公开 竞争 的大市 场 , 规划要依据“ 服从服务 以谋求 经济 效益最大化 。对暂不 能实施 要积极涉足市场 , 勇于参与市场竞争 , 长期发展规划 。 的原则 , 将管理 招 投标 管理的资产 ,要强化各个管 理环 努 力 向 开放 的大 市场 要效 益 。2 0 0 1 于水利工程管理大局” 年 ,射 阳河 闸对原有招 待所 固定资产 范 围内水土资源细分为“ 禁止开发区 、 节, 坚决堵住 费用流失的“ 漏洞” 。
灌 木 丛 、荒 草地 平 整 改 造 为 经 济 林 地 稳定的增长点。养殖业要充分利用沿 回来后再传授给单位 人员 , 达到“ 以点带 搞 面 ” 的作 用 。还 要 主动 “ 请进来 ” 针 对 某 并列 入“ 盐城市领导绿 化工程 ” , 积极 海 水 草 丰 茂 、 自然 沟 河 多 的特 点 ,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一、沿海与内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比较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并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因此,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不可能同步搞改革,同步对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濒临海洋,海陆交通方便,处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交接地带,投资环境较内地优越;经济基础好,农业和加工业比较发达,具有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条件。

8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让东部沿海地区率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国际竞争机制来改造国内企业,使之建立起一种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要求、高效北高效益的新型管理体制。

十多年来,沿海地区在实行外向型经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沿海地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带动了全国经济的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和内地相结全的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内地在改革和开放方面走在了沿海地区的后面,其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内地的资金、人才、技术(如发明)等生产要表不断地向沿海地区集聚,这不利于内地经济的发展,加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内地经济发展将面临着来自沿海地区和国际市场双重竞争的压力,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从总体上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内地,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仍将扩大,这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如何缩小地区差距,促过沿海和内地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制定有利于沿海与内地共同发展,全方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策(一)大力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协作关系,通过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经济发展1.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促进内地经济发展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外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沿海开放经济区与经济发展研究

沿海开放经济区与经济发展研究

沿海开放经济区与经济发展研究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在实施开放政策,借风口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些以开放为主旨的经济区。

这些经济区在经济发展中的表现十分显著。

一、沿海开放经济区的特点沿海开放经济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开放程度高。

作为国家的门户,沿海地区紧靠外部市场和国际资本,涵盖了国际贸易、产业转移、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的开放。

2. 经济结构多样化。

沿海经济区建设具有多样化的经济特点,由于区域差异性,各地建设的重点不同,藏有豪华度假酒店的喜马拉雅山下、占据着世界顶级级别制造业的广东珠三角,以及海洋领域工业化发展的东海经济区等。

3. 有效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沿海经济区的关键,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自身的经济及便利速度,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二、沿海开放经济区的优势沿海经济区建设吸引外资、打造国际化的产业,拥有着以下的优势:1. 适应外部市场需求:沿海经济区紧贴外部市场,充分适应其需求。

2. 利用国际资源:沿海经济区拥有更高的利用和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

3. 高效的交通网络:沿海地区的交通网络十分优越,有利于加速物流流通,降低交通成本。

4. 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的科技创新人才、技术和先进设备,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沿海开放经济区的发展成就沿海开放经济区的建设,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丰硕的成果:1. 投资和贸易的持续扩大:沿海开放经济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贸易。

2. 带动了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沿海地区房地产市场火爆,工业发展最为活跃,等等。

3. 可依赖的价格优势:沿海开放经济区全面释放了市场机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实现了市场价格的中断。

四、沿海开放经济区的展望放眼未来,沿海开放经济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 创新发展模式沿海经济区将继续创新发展模式,逐步推行最广泛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2. 突破自身瓶颈沿海开放经济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发展问题不可避免,但是在其产业发展上,借鉴了外来经验和国内已发展经验,对自身的发展势头和着力点做出了充分的规划。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沿海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全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就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与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发展战略:1.创新驱动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应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创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竞争力的源泉。

沿海地区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人才结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建立一支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队伍。

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沿海地区的市场份额和国际影响力。

2.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沿海地区应该深入贯彻落实政策,加大政策宣传,清除各种不合理法规,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次数,加快审批速度。

同时,还应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执法和监管。

只有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3.创新产业链沿海地区的产业链模式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实践,但是目前的产业链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在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产业服务市场建设,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4)加强品牌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对策研究: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增加就业和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力量。

此时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出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和生产效益。

(2)优化投融资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士气。

(3)设立专项基金,提供风险投资和项目担保,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践路径探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践路径探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3 7 6 . 5 —3 9
[ ] bc J, ae, B a d te q at fleⅡJ unlo 1 Ro ak . gs 7 W n ul o f 1o ra f n h i y i
Po t a o o i l f c Ec n my 1 8 , 1 0 No.: 2 7 2 8 i , 9 2Vo . , 9 4 1 5 —1 7 .
Da a.a dE o o c,9 97 ( :1 — 2 . ls n cn m s 9 , 2 3 3 6 l L i 1 7 ) 1
[ ] oe ,. 17 ) d ncpie a di li maktpo u t 1 R_ nS, 9 4: o i r s n mpit re :rd c 9 s ( He c c s
1 0-1 3 0 1 .
就 江苏 而 言 ,未 利 用地 主 要指 苏北 的盐碱
3 : 0 -4 9. 14 8 1
[5Brigo , . d .i e 1] a ntnM a . D a Hi , mad o evrn e t s n n t De n fr n i m n l e o a q l : pt hd nc aa s Ⅱ. go a Si c ad a t s i n i a a a eo i nl i 】 in ce e n Ura y l y s Re l n bn
i ee t t n i p r o e t n o r l f lil c n myV 1 2 df rn a o . u ec mp t o J u a o o t a E o o , o . , ii n i i n P ic 8
p . 4 5 p 3 —5 .
【2M ud c,J ,Thyr . ,Heo i r eet t n o 1] roh . C. ae,M A. d ncp c smao f i i i vrbeubn a ulyU. u l o n i n na E o o c ad aal ra rq at ]o ma fE vr me t cn mis n i i i J o l

对射阳发展的建议

对射阳发展的建议

对射阳发展的建议
针对射阳发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

射阳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市,为了保持城市的环境美观,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源,比如加强对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提高排污口的管理等。

2.扶持小微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射阳地处江苏沿海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如减税降费,提供场地补贴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助推城市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便利性。

比如:建设更多公共停车场、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增加公交线路等等。

4.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城市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进智能化相关建设,射阳也应当加强科技投入,普及智能化设施,如城市监测系统、数字地图等等,科技造福民生,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5.发展旅游业,促进城市转型。

射阳城市自然气息浓郁,环境清新,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

政府可以增加对文化艺术活动的扶持,打造“明港文化旅游”指南,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射阳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阳沿海开发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摘要射阳要紧紧把握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着力突出海港建设,强化建设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园区,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分析了射阳港与临港产业的发展、阐述了着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沿海特色产业带以及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射阳沿海城镇化、城市化进程等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沿海开发港口临港产业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作者简介:项东,江苏省盐城市射阳港规费征收管理所。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射阳沿海迎来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的高潮。

射阳作为江苏和中国沿海的中心,是连贯海陆、承接南北的枢纽型县份,拥有国家二类开发口岸射阳港,相继开通上海、连云港、青岛等内支线。

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射阳全境,已经融入上海三小时经济圈,射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思考,阐述一下对射阳沿海开发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

一、射阳港与临港产业的发展港口必将成为射阳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巨大推动力,在射阳103公里海岸线上的临港产业也已具一定的规模。

在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上,必须要充分发挥射阳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这应该成为射阳沿海新一轮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一)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科学合理统筹规划江苏沿海港口群和临港产业在射阳沿海开发过程中,应努力运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措施,集约利用和合理配置射阳沿海的优质资源,切实将港口发展同临港产业、特色工业园区、港城的发展有机结合,不断通过港口的壮大,有力发展临港产业和需要海陆联运的产业。

当然,射阳港也要准确定位,处理好与大丰港、吕四港以及连云港、洋口港、南通港的关系,确保错位发展、错峰竞争,形成主辅竞合的沿海港口群。

另外,射阳也要统筹规划好港城建设、工业加工区以及交通基础等,进一步初步壮大机械装备、纺织染整、生态造纸、生物食品、新能源五大特色产业,进而形成“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二)全面合作,拓展港口功能,构建“综合性、一体化”的港区射阳港要着眼于国际性、综合性远洋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目标,全面加大与灌河口、滨海港、大丰港等港口群合作,按照“既分工竞争又优势互补”模式,不断拓展港口功能,共同打造区域现代物流枢纽和组合港口,努力建设成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以及为枢纽港、核心港配套的港口。

在此基础上,要采取定向组织、政策推进等措施鼓励大丰、射阳、滨海等港口企业之间的全面合作,着力构建“港港联动、港企互动”的苏中港口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必须要联合有关部门打造“快报关、快验放、快检验检疫”的“大通关”格局,为射阳、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最高效、最周到、最便捷、最优质的港口服务。

(三)强化沿海港口群互动、提升与腹地经济系统之间的联系射阳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沿海港口群集聚的优势,努力将射阳沿海建设成为江苏中部现代物流集疏中心以及韩国、日本前往中国中部、甚至西部的重要通道,要充分利用射阳河的独特水运优势,突出海运、水运联动、港口和腹地互动捷运优势。

在此基础上,努力鼓励和引导中国中西部投资主体共同开发和建设港口、码头、仓储等配套基础设施,下狠功夫招引以港口为核心的大产业或者配套产业。

二、强力推进园区经济,打造沿海特色产业带(一)进一步强化园区建设,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的“孵化器”和“发动机”,目前,射阳沿海大开发必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好、建设好现有的生物食品科技园、精密机电工业园、装备产业园、风电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建材产业园、纺织染整园、生态造纸工业园、机电产业园等,并且要梳理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路,不断突出园区优势,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

同时,要在努力提升园区产业层次、发展总量、投资密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发展具有科技含量、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以及发展前景的领军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全面培养企业集群,构建特色园区和新兴产业高地。

(二)进一步发展临港高新产业、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发展射阳沿海产业带必须要突出重点,努力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牢牢依托射阳靠海、靠港、靠河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高新产业、绿色产业等,引导沿海、沿江以及内陆地区,特别要重点发展以悦达为龙头的汽车配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染整产业以及生态芦苇造纸等产业,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新电子制造、高端纺织等优势产业方面有所突破。

(三)进一步培植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射阳是传统农业大县,但如何由“大”变“强”,还要进一步强化培植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尤其借江苏沿海大开发的东风,着力加快利用沿海滩涂,努力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和高效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建设一批观光农业园区、生态产业核心区和海洋文化园区,建设一批辐射整个苏中乃至沿海地区的大型农副产品、海产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农副产品进出口示范园以及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切实将射阳沿海区域建设成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商品粮基地以及农业观光休闲基地。

(四)进一步突出沿海生态旅游产业重点打造国家级丹顶鹤保护区、沿海湿地、双洋海浪观赏区、华中工区纪念馆、“十里菊香”园景区、射阳河口风景区、海滨森林公园以及息心寺、天福寺等,进一步提升射阳沿海旅游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

射阳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以现有资源为依托,迅速突破行政分割,整合旅游资源、建设射阳沿海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进而打造射阳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带、沿海自然生态带,着力创建射阳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强化射阳沿海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射阳县城距盐城国际机场仅30公里,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射阳全境,已融入上海三小时经济圈;相继开通上海、连云港、青岛等内支线,着力建立港口为核心,机场、公路和内河等配套的立体式、多层面的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打造真正的“海陆空”立体化、全方位的大交通格局,从而促进多式联运在射阳沿海大开发中发挥应有作用,进一步强力推进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格局。

在此基础上,射阳要不断突出港口产业园区对现代物流产业的拉动作用,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和运用物联网技术,全方位构建物联园和物联园,多层面拓展现代物流的服务功能,从而在射阳沿海大开发中形成以信息服务为支撑的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链。

三、发展工业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一)重抓工业经济全面营造“项目为王、工业强县”氛围,努力将工业经济作为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多层推动优质生产要素资源、政策措施向临港的在装备产业园、风电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建材产业园中等工业园区汇集,使工业经济在临港产业结构中和临港经济中处于龙头主导地位。

在此基础上,临港经济也要不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注重发展、引进新兴产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尤其要大力发挥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上海、浙江、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努力实现射阳沿海工业经济的新突破。

(二)重推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射阳在沿海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和保持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前提下,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有序地推进城镇化、城市化进程,结合临港重点建设项目,强化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合理地协调产业结构促进人口向城镇靠拢、向城市集中,坚持走以特色化、内涵式为主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道路。

加快港城、港产、港口协调发展,努力接受盐城、连云港以及南通等港口群的辐射带动功能,全面强化射阳作为港口城市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射阳港口在江苏沿海大开发承担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四、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一)解放思想、紧抓机遇、结合县情、和谐发展射阳要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紧紧抓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努力解放思想,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创新射阳港口管理模式和综合保税政策等,从而着力提升射阳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平、能力。

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统筹发展,着力打造盐城沿海县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尤其在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等方面要强化协调和合作,从而扼制和减少由于政策落差导致的县(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

(二)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

射阳要沿海开发中,吃透政策、运用政策,通过驻点招同、敲门招商、拉长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招商引资机制,切实加强与南通、连云港、以及苏南、上海、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进行沟通和洽谈;努力强化领导干部率先招商、领导招商的做法,县级领导带头招引亿元项目,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引进一个五千万元以上的项目;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开展驻点招商、组织企业主开展拉长产业链招商、组织特色园区开展针对世界、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敲门招商等。

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三三制”工作模式,三分之一外出招商,三分之一服务企业、三分之一从事日常工作。

对招商引资成绩突出人员要予以重奖。

(三)着力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沿海开发的人才支撑坚持“人是第一因素”和“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射阳沿海大开发的实践中,必须采取政策、创业、服务等层面多引人才、多培养人才,不断为沿海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首先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以及《射阳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精神,着力招引沿海开发人才、新特产业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招才引智活动、定向委培计划等广纳人才,为射阳沿海大开发提供强劲的人才动力。

在此基础上,射阳沿海大开发的热潮中,加快建设高端人才创业园以及各类创业孵化器等载体,确保以一流的创业载体吸引一流的创业人才,从而真正做到将有限的要素向人才集聚,为人才创业提供舞台、搭建平台;与此同时,要努力整合县内外职教资源,着力探索定向委培、就业培训等技术工人培育模式,不断解决新特产业存在的用工短缺。

参考文献:[1]董明亮.港口产业与规划之间的关系.中国水运.2009(12).[2]王海平.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张其亮,陆为俊.浅探射阳沿海大开发的产业政策研究.沿海党建.2009(12).[4]王其峰.新形势下江苏沿海港口发展战略.经济地理.2009(12).[5]陆良峰,徐卫顶.浅江苏洋口港的优谈势.中国水运.20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