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的词语。

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

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

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

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丝绸之路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都与丝路密不可分。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

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

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于丝路。

依托于丝路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的相遇与交流,又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家与大众的想象力和创新激情。

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山水底衬,酷似中国山水画中朦胧而有层次的泉石意境;英国山水画大家康斯保罗的杰作《绿野长桥》洒脱出尘,一如江南的旖旎风光;歌德的《中德季日即景〉〉中浸染着他对孔子、老子哲理的向往和仰慕,这些哲理诗组成了中西文学在19世纪初的共鸣。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注意事项: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1〜6小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j m)连翘(qi do)争讼(sen c)装模作样(m q)B.雾霭(①棱角(1岔g)缄默(ji m)怒不可遏(ji eC.漩涡(xu印)斡旋(w c)束缚(f⑪戛然而止(ji dD.纠葛(g®陨石(y tn)腐蚀(sh驰骋万里(cheng)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 追溯寒噤怡然自乐慢不经心B 铿锵晦暗海枯石烂名负其实C 恣意惶恐人情事故震耳欲聋D 帷幕严峻濠梁观鱼草长莺飞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 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瞠目结舌.。

C•王大伯惟妙惟肖地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四个医学院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参加了这次市里组织的农村巡回医疗队。

B.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C. 在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广泛征集、反复提炼、并报上级研究审定,“湖南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公布,即“忠诚、担当、求是、图强”。

D.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精品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精品

芒市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解析版)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度期中考试卷高二理科数学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1.命题“∀x∈R,e x>0”的否定是( )A. ∀x∈R,e x≤0B. ∃x∈R,e x≤0C. ∃x∈R,e x>0D. ∀x∈R,e x≠0【答案】B【解析】【分析】命题的否定,将量词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命题的否定,将量词与结论同时否定则命题“”的否定是“”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命题的否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命题的否定,将量词与结论同时否定,属于基础题。

2.2.若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则P的值为( )A. -2B. 2C. -4D. 4【答案】D【解析】【分析】求得椭圆的右焦点坐标,由题意可得,即可求得结果【详解】由椭圆,解得故椭圆的右焦点为则抛物线的焦点为则,解得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抛物线的简单性质,根据椭圆方程求出椭圆的右焦点坐标,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确定出的值,属于基础题。

3.3.已知是椭圆的两焦点,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B,若,则( )A. 11B. 10C. 9D. 16【答案】A【解析】【分析】由椭圆的方程求出椭圆的长轴长,再由椭圆的定义结合求得结果【详解】如图,由椭圆可得:,则又且则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简单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椭圆的定义即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属于基础题。

4.4.设O为坐标原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A是抛物线上一点,若,则点A 的坐标是 (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先求出抛物线的焦点,设出的坐标,用坐标表示出,然后结合得到关于的方程,解方程即可确定点的坐标【详解】设的坐标为为抛物线的焦点,,解得,点的坐标为或故选【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抛物线与向量的综合题目,需要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性质,设出点坐标,求出向量的点乘来计算结果,属于基础题。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文科班)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文科班)

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英语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校对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2.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0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2分钟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注意: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time is it now?A. 8:05B. 8:25C. 7:552.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A. A knifeB. A chairC. A lighter3. Where are the speakers most probably staying now?A. In San FranciscoB. In a plane C At the railway station4. Which bus will the man take?A. Bus No.6B. Bus No.60C. Bus No.35.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 Father and daughterB. Brother and sisterC. Husband and wif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注意: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8题。

6.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A. Visit theSummer PalaceB. Have a sightseeing trip by carC. Have a picnic in the open air7. What are pretty puzzling?A. The highwaysB. The road signsC. Their car8. How will the man drive this time?A. Turn leftB. Turn rightC. Go straight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第11题。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命题“∀x ∈R ,e x >0”的否定是( )A.∀x ∈R ,e x ≤0B.∃x ∈R,e x ≤0C.∃x ∈R,e x >0D.∀x ∈R ,e x ≠02、若抛物线px y 22=的焦点与椭圆12622=+y x 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 A.-2 B.2 C.-4 D.43、已知21,F F 是椭圆191622=+y x 的两焦点,过点2F 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5||=AB ,则=+||||11BF AF ( )A.11B.10C.9D.164、设 O 为坐标原点,F 为抛物线x y 42=的焦点,A 是抛物线上一点,若4-=⋅AF OA ,则点A 的坐标是 ( )A.)22,2(±B.)2,1(±C.)2,1(D.)22,2(5、函数)(x f 在0x x =处导数存在,若P :0)(0='x f ;q :0x x =是)(x f 的极值点,则( ) A.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B.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 C.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 D.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的必要条件6、已知变量x 与y 满足关系式y =-0.1x +1,变量y 与z 负相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 与y 负相关、x 与z 负相关 B.x 与y 正相关、x 与z 正相关 C.x 与y 正相关、x 与z 负相关 D.x 与y 负相关、x 与z 正相关7、椭圆122=+my x 的焦点在y 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则m =( )A.41 B.21C. D. 8、设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F ,虚轴的一个端点为B ,如果直线FB 与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垂直,那么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2 B.3 C.215+ D.213+9、设P 是双曲线19222=-y ax 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023=-y x ,21,F F 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3||1=PF ,则=||2PF ( ) A.1或5 B.6 C.7 D.9 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B.21 C.31 D.4111、已知变量x 与y 正相关,且由观测数据算得样本平均数5.3,3==y x ,则由该观测数据算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为( )A.3.24.0ˆ+=x yB.4.22ˆ-=x yC.5.92ˆ+-=x yD.4.43.0ˆ+-=x y 12、已知函数1)6()(23++++=x a ax x x f 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则实数α的取值范围是( ) A.21<<-a B.63<<-a C.3-<a 或6>a D.1-<a 或2>a第Ⅱ卷(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3、函数3)(3+-=x x x f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为14、数列}{n a 满足)2(34,111≥+==-n a a a n n ,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n a15、 设x,y 满足约束条件⎪⎩⎪⎨⎧≤≥+-≥+3030x y x y x ,则y x z -=2的最大值为16、 直线L 与抛物线y x 82=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的中点为M (1、1),则L 的方程 为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共70分 ) 17.(10分)已知曲线方程为2y x =,求: (1)点()2,4A 处的切线方程(2)过点()3,5B 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18.(12分)在锐角ABC ∆中,c b a ,,分别为角C B A ,,所对的边,且A c a sin 23= (1)求角C 的大小; (2)若7=c ,且ABC ∆的面积为233,求a +b 的值.19.(12分)如图,在四棱准ABCD P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PAD ∆为等腰三角形,,90 =∠APD 平面⊥PAD 平面ABCD ,且a AB AD ==2,F E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1)求证:PAD EF 平面//; (2)求四棱锥ABCD P -的体积.20.(12分)如下图,已知椭圆)0(12222>>=+b a by a x ,21,F F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A 为椭圆的上顶点,直线2AF 交椭圆于另一点B .(1)若 901=∠AB F ,求椭圆的离心率;(2)若椭圆的焦距为,且B F AF 222=,求椭圆的方程.21.(12分)已知抛物线)0(2:2>=p px y C 的焦点F,C 上一点),3(m 到焦点的距离为5. (1)求C 的方程;(2)过F 作直线l ,交C 于A,B 两点,若直线AB 中点的纵坐标为1-,求直线l 的方程.22.(12分)已知函数xe k x xf )()(-=. (1)求)(x f 的单调区间;(2)求)(x f 在区间]1,0[上的最小值参考答案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DABCBADCBA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3.034=+-y x 14.1241n n a -=⋅- 15. 9 16.142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共70分 ) 17.(10分) (1)解: ()()22limx x x x f x x∆→+∆-=∆'()202limx x x x x∆→∆⋅+∆=∆()0lim 22x x x x ∆→=+∆=. 又点()2,4A 在曲线2y x =上,∴()'24f =.故所求切线的斜率4k =,故所求切线的方程为()442y x -=-,即440x y --=.(2)∵点()3,5B 不在曲线2y x =上,∴设切点坐标为()200,x x ,由(1)知()'2f x x =,∴切线的斜率02k x =,切线方程为()20002y x x x x -=-.又∵点()3,5B 在切线上,∴()2000523,x x x -=-解得01x =或05x =.∴切点坐标为()1,1,(5,25).故所求切线方程为()121y x -=-或()25105y x -=-, 即210x y --=或10250x y --=. 18.(12分)(1)由及正弦定理得,∵,∴∵是锐角三角形,∴(2)解法1:∵,,由面积公式得即,①由余弦定理得即,②由②变形得,故;解法2:前同解法1,联立①、②得消去并整理得,解得或,所以或,故.19.(12分)略20.(12分)(1)若,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有即所以,(2)由题知,,设由,解得,代入,得即,解得所以椭圆方程为21.(12分) 解析:(1)法一:抛物线C : 22(0)y px p =>的焦点F 的坐标为(,0)2p,由已知22223{(3)52m p p m =⨯-+=…………………………………………2分解得4p =或16p =- ∵0p >,∴4p =∴ C 的方程为28y x =.……………………4分法二:抛物线:C F 的准线方程为,2p x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3()52p--=解得4p =……………………………………………………3分∴C 的方程为28y x =.……………………………………………………4分(2)法一:由(1)得抛物线C 的方程为28y x =,焦点(2,0)F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A x y B x y ,则2112228{8y x y x ==……………………………………………………6分两式相减。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

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山之形。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命题:张春绣 审核:马金堂)注意事项:1、 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 答题卡上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 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 纸上作答无效。

2、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6每题2分,第7题没空1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骗子,以免上 ② 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亲。

A. 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故土,那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熟悉可爱的乡音。

A. 兀勋(xm ) 澎湃(b ① 校(xi do)对 深恶(w 耳痛绝B. 浊(zhu 0流气氛(f m) 污秽(su 1) 气冲斗(d 迫)牛C. 粗拙(zhu ©愧怍(zu © 门槛(k颠沛(p 百)流离 D. 譬(p 1)如修葺(q i)契(qi ◎约诲(hu i )人不倦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循环 优闲 陡峭 如释重负B. 妥帖糟糕 烦燥 以身作则C. 取缔 辫子 哀悼 微不足道D. 斑斓薪金深宵峰芒毕露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__________ 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③ 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 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 A. 形形色色触景生情混为一谈 C •形形色色睹物思人混淆是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五花八门触景生情混淆是非 D .五花八门睹物思人混为一谈 )(2 分)B.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共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郝立斯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或表现方式。

文化大体上存在着精神形态(如观念等)、实物形态(如器物等)以及实践形态(如生活方式、精神生产、文化产业等)。

剥开文化的外壳,我们会发现,深藏其内并持久发生重要作用的是价值观念。

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并渗透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

价值观作为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

虽然不能把所有文化都归结为价值观念,但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以至于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时,主要是指特定的价值观念。

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孟老庄之学之所以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散发着恒久的魅力。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把国家政治价值理念视为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并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

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制度和实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出现过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至今为人们所重视。

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机器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消除了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既催生了“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培育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都带有民族和时代的印记。

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构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运而生。

当代中国价值观表达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当代中国,需要继续整合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优秀思想资源,弘扬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相和谐的价值理念。

在全球化趋势继续扩展、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日益传播的情势下,我们更应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使之普及于国民,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价值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深藏在文化存在的形态和表现方式中,并能够持久发生重要的作用。

B.价值观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反映了所有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

C.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

D.价值观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是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2.关于“价值观”与“文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念就是指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它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得到认同。

B.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必然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民族的诉求与时代的局限性都制约着价值观念的形成。

C.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D.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能够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价值观念已为人们所认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根据约瑟夫·奈的价值观理念,国家政治价值理念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力量。

B.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出现过的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也带有时代的印记。

C.文化的本质是实践,因此离开实践就产生不了真正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也不例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D.要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为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是中国价值观的唯一表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谁的电话何燕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

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

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

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

来,我敬你。

”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

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

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

老葛也想大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

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

”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

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

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

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

“老葛兄呀,不怕你笑话,作为家长,我是失败的。

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读,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读,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

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

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小若懂事,不像毛毛。

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的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

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

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

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随后又发来一条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

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老葛醉倒下去时,脑子里回忆起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

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

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儿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活得不像男人一样洒脱。

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C.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非常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

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5.小说中有明暗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的好处。

(4分)6.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