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介绍 PPT

合集下载

《海底地形测量》PPT课件

《海底地形测量》PPT课件

(2)大陆坡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以下坡度较陡的区域。在地形上,它是大陆 的边缘,是大陆向大洋过渡的地区,它的坡度为4°~7°,有时可以 达13°~14°。在大河口外的大陆坡,坡度较缓,仅为1°~2°左右。 大陆坡的深度为200~2400米,其平均宽度为40~50千米。世界上大 陆坡的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12%左右。大陆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海底 峡谷。
海洋测量中常采用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是海洋 测量中的深度起算面。不同的国家地区及不同的用途 采用不同的深度基准面。
水深测量通常在随时升降的水面上进行,因此不同时刻测量 同一点的水深是不相同的,这个差数随各地的潮差大小而不同, 在一些海域十分明显。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的潮高,必须确定 一个起算面,把不同时刻测得的某点水深归算到这个面上,这 个面就是深度基准面。
按符号的尺寸与海图比例尺的关系,海图符号可分为: ①依比例尺符号 ②半依比例尺符号 ③不依比例尺符号
(2)海图图式
世界各国航海图的生产都对海图符号有统一的的规定, 即《海图图式》,它包含了绘制航海图的全部符号和缩 写,也是绘制其它海图的基本符号。
第二节 海底地形测量
海底地貌单元表 海底地貌
大陆边缘
2、高斯克吕格投影
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 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他纬线均为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 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在这个投影上,角度没有变形。中央经线长 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 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面 积变形也是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为了保证地图的精度,采用 分带投影方法,即将投影范围的东西界加以限制,使其变形不超过一 定的限度
如实反映测区水下地形。水深点间距一般意义上 0.6—1.0cm;岸边及深度变化显著的地段.可以 加密到图上的0.4—0.6cm.平坦且变化小的地区可 放宽到图上的1.0—1.5cm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1234
6.读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6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底地
形:a
,b
,c
,d
,e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
超过
米,且坡度较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
处。
(4)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人类活动使海洋变成陆地,即填海造陆。
思考讨论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 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探究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温州市约 356 千米,福州市约 385 千米,基隆市约 190 千米。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 有龙头鱼岛、大黄鱼岛、小黄鱼岛、金钱鱼岛等岛礁。钓鱼岛周边海域渔 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架 为止
大 陆
大陆架之外相对陡峭的斜 坡
200~ 4 000 坡度大


米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Fra bibliotek地岛弧 带,也称“岛链”或“弧形列

岛”,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弧形分布
太平洋西部岛 弧
海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
沟 洋盆的分界线

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
洋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4
地壳活动相对
000~ 稳定,地形较 —
1234 56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 C. 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洋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 然气形成;④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 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答案:C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原因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分布 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1)大陆架
(2)大陆坡
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2、岛弧和海沟—大陆边缘 与洋盆的过渡带
(1)岛弧:
概念 著名岛弧 成因 分布
(2)海沟
著名海沟
成因
海沟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
岛弧或 海岸山 脉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1 活动
•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海沟的位置关系。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
应起来。
位置
水深
分布规律
从大陆边缘 到大洋中心 依次为 ________ 大陆架 、 ________ 大陆坡 、 ______ 洋盆 和 ________ 洋中脊
P18 阅读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大陆坡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 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 地带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A
B C
D 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大 陆 架 大 陆 A ,B
坡 , 岭 ,
C
E
洋 海
盆 沟
,D
,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B.图中B处是海岭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课件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课件

03
测量方法和技术
声纳测量技术
声纳技术概述
声纳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传播特性进行测量 的技术。通过向海底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信号, 可以获纳测量基于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物理特性,通过测 量声波传播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反演海底地 形地貌。
声纳测量系统组成
声纳测量系统通常由声波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 理单元和显示终端等部分组成。
03
无人潜水器测量系统组成
无人潜水器测量系统通常由潜水器本体、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
系统等部分组成。
04
测量实例和应用
海洋资源开发
80%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通过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可以发 现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矿床,为 能源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100%
矿物资源调查
测量海底地形地貌,有助于发现 海底矿物资源,如锰、铁、钴等 ,为矿产开采提供依据。
珊瑚礁监测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可以监 测珊瑚礁的生长和退化情 况,为珊瑚礁保护和管理 提供重要信息。
05
未来展望和挑战
技术创新和改进
持续研发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海底地形 地貌测量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需要 持续研发新技术以提升测量精度和效 率。
智能化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实现 大面积海底地形地貌的快速测量和监 测,提高测量效率。
遥感测量技术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g术。通过卫 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获取海底地形地貌的遥感影像,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海底地 形地貌的特征信息。
遥感测量原理
遥感测量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等物理特性,通过测量不同波段和角度的电磁波信号, 反演海底地形地貌。

《海底世界》课件ppt

《海底世界》课件ppt

重要的海底发现
深海热液喷口
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热液喷口 ,这些喷口附近存在着一些神秘 生物,为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
重要线索。
深海沉积物
通过对深海沉积物的分析,科学家 们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 和地质活动。
深海生物群落
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之 一,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和 生物群落,丰富了我们对地球生物 多样性的认识。
海洋科学的重要性
01
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
气候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02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人类带
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03
海洋环境保护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保护海
洋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保护海底世界
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
塑料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塑料垃圾进 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威胁,
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石油泄漏
油轮事故和海底石油开采可能导 致石油泄漏,对海洋生物造成致 命伤害,并对珊瑚礁等生态系统
造成严重破坏。
化学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等化学物质排入 海洋,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 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
《海底世界》课 件
目录
• 海底世界简介 • 海底生物种类 • 海底生物的生活习性 • 海底世界的探索与发现 • 保护海底世界
01
海底世界简介
海洋的广阔与深度
总结词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拥有广阔的面积和深度。
详细描述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通用课件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通用课件

海底地形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海底地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构 造运动、板块运动、海洋水深和海洋沉积物等。
详细描述: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板块运动是影响海底 地形的主要因素之一。构造运动和板块运动可以引起海 底扩张、板块俯冲等地质现象,进而影响海底地形的形 成和发展。海洋水深也是影响海底地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水深条件下,海水的压力、温度、盐度等都会有所 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演化产生影响。 此外,海洋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也会对海底地形产生影 响。例如,海洋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和颗粒大小等都会影 响海底地形的形态和演变。
03 沉积作用
沉积物在海底的堆积速度和分布范围对海底地形 产生影响。在沉积平原上,沉积物的积累可以形 成新的陆地。
影响海底地形演变的主要因素
地球动力学 地球动力学是影响海底地形演变的根本因素。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和地球重力等地球动力学因素共同作用于海底, 导致地形变化。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海底地形演变产生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导致 海平面升降,从而影响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演变。
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要点一
总结词
海底地形主要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山等 类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大陆架是靠近陆地的浅水区域,水深较浅,一般不超过 200米,是海洋资源的重要开发区。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 倾斜的区域,水深逐渐增加,地形起伏较大。海沟是海洋 中深度较大的狭长凹槽,一般位于板块俯冲带附近,地形 陡峭。洋盆是海洋中的平坦区域,一般水深较深,地形较 为平坦。海山则是指海底的高地,高度较高,地形崎岖。
水流湍急,海底地形复杂多样。
边缘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决定了其 边缘海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地质构造和
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边缘 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边缘海的地质特

海底世界课件

海底世界课件
现代海底探测还涉及到海洋地质 学的研究,通过分析海底沉积物 和岩石来了解地球历史和板块构
造。
深海科研的价值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研究
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之一,但我们对深海生物的了解仍 然有限,深海科研有助于揭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奥秘。
地球科学
深海科研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地质历史和气候变化等科学 问题。
海底世界 PPT 课件
目录
• 海底简介 • 海洋生物 • 海洋环境 • 海洋保护 • 海底探索
01
海底简介
海洋的深度和范围
海洋的深度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特征之 一,平均深度约为3682米,最深 处达到了11034米。
海洋的范围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地球 表面的71%,但可用于人类饮用 的水仅占2%。
光照
阳光穿透海水形成光合作用,为海洋植物提供能量。不同深 度的海域光照强度不同,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
食物链
海洋生物通过捕食和被捕食形成复杂的食物链。浮游生物、 鱼类、哺乳动物等各处于不同的营养级,维持生态平衡。
洋流与气候
洋流
洋流是海洋中大规模的水流运动,对 海洋环境和气候有重要影响。洋流的 形成和运动与地球自转、地形和风力 等因素有关。
海狮
适应力强,能在陆地和水中生 活,是海洋哺乳动物中的佼佼 者。
海象
体型庞大,拥有长牙,是北极 地区的特有物种。
海鸟和爬行动物
海鸟
如海鸥、信天翁等,大部分海鸟都能 在海上长时间飞行,部分种类会在岛 屿或岩石上筑巢。
海龟
体型巨大,行动缓慢,是海洋中的古 老生物之一。
海蛇
毒性强,生活在热带海域,通常在水 面附近活动。
海底的地形和地貌

《海底世界》课件ppt

《海底世界》课件ppt
有灵活的触手或壳。
棘皮动物
如海星、海胆、海参等,它们的 身体表面覆盖着棘刺或鳞片,通
常具有特殊的运动方式。
节肢动物
如虾、蟹、蜘蛛蟹等,它们的身 体由许多小节组成,具有强大的
适应能力。
鱼类
鲨鱼
作为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鲨鱼具有强大的攻击 力和防御力,但同时也有着极高的生存智慧。
鳐鱼
它们有着扁平的身体和宽大的胸鳍,可以在海底 滑翔,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繁殖方式。
海洋能源
02
利用海洋能,如潮汐能、波浪能等,为人类提供可再生能源。
海洋矿产
03
开采海底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等资源,满足人类对矿产
资源的需求。
海洋污染与保护
塑料垃圾污染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推广可降解材料,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石油泄漏与有毒物质排放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加强监管力度。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各大陆地分隔 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平均水
深约为3795米。
海洋的深度与分层
海洋的深度可以分为浅海、深海和超 深海三部分。
在不同深度的海域中,海洋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
浅海是海平面至水下200米深的海域,深 海是水下200米至3000米深的海域,超深 海是水下3000米至6000米深的海域。
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恢复。
探索与科研
1 2
深海探索
开展深海科学考察,研究海底地质、生物多样性 等。
海洋科研
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为人类应 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3
海洋教育
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的认知和重视程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地形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测海底地形的历史: 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 表面形态。由于海水的 掩盖,海底地形起伏难以 直接观察。早期的铅锤 测深法,费时多,精度低。 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 舰在航行途中运用了回 声测深仪,能够快速地 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 确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 形真相。1925~1927年 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 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亚于陆 地。1953年以来,使用精密的回声测 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至1967~1969年期间,大西洋、太平 洋和印度洋的立体地貌图相继问世。
大陆架
定义: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简称陆架,也称大陆浅滩、陆棚。其范围自海 岸线(多指低潮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陆架坡折处 止陆架可分为邻近的内陆架,和远离海岸的外陆架,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 线,有时可按陆架中间水深的等深线来划分,也有按沉积物性质划分的。通 常,内陆架的坡度稍大于外陆架。大多数岛屿也被类似的平缓浅海区所环绕, 一般宽度较小,称为岛架。 地形特征:陆架地形总的来说比较平坦,但也可有起伏20米左右的丘陵、盆 地和谷地等。波浪、潮汐和海流可掀起泥沙,形成沙丘和沙脊。河流将其三 角洲推展至陆架上。陆架外缘常有浅滩或岛屿发育。陆架上展布着多级水下 阶地,阶地面宽窄不一,前后缘为明显的坎坡陆架上的水下谷地最引人注目, 高纬地区多见底部宽阔平坦的槽谷,是更新世冰蚀作用的产物;海峡附近及 岛屿之间潮流强劲处,有潮流冲刷而成的水下谷地,谷底可由基岩或粗粒物质构 成。 地质特征:陆架上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广大地区被泥、粉砂和砂所覆。陆架 上有现代沉积物,也有第四纪低海面时形成于海岸环境的砂质残留沉积物。 现代沉积多分布于内陆架上,近岸以砂质为主,远岸以泥质占优势;而在陆 架的中部和外部,早期形成的残留砂一般未及为现代沉积所埋藏,而出露于 海底。不同气候带的陆架沉积物也有差异。在极地寒带常见砾石,也多见基 岩;其余地带以砂较为常见,尤其是中纬地带;在湿热的低纬地带多见淤泥 及钙质沉积。
海底地形
大陆边缘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海沟 边缘海盆地 深海平原 深海丘陵 无震海岭及海山 海隆和海台
脊翼
脊顶
大陆边缘
为大陆与洋盆之间的过渡 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22%。通常分为大西洋型 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 边缘。前者也称被动大陆 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 大陆隆三个单元构成,地 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 缘地带;后者也称活动大 陆边缘,陆架狭窄,陆坡 陡峭,陆隆被海沟取代, 地形高差悬殊,主要分布 于太平洋周缘地带。
陆坡类型:①断裂型或陡崖型陆坡,主要受断裂作用控制,而侵蚀堆积的改 造作用较弱,多见岩阶、陡崖。②前展堆积型陆坡,陆源物质供应充分,陆 坡在强烈沉积作用下逐渐向洋推进,有的陆坡下部沉积层厚达10公里左右。 ③侵蚀型陆坡,沉积作用较弱,浊流和滑塌等侵蚀作用导致基岩裸露,地形 复杂。④礁型陆坡,与珊瑚礁生长有关,陆坡陡峭。⑤底辟型陆坡,低密度 的蒸发岩或泥层在深埋后形成底辟,陆坡沉积层因而变形,海底呈不规则形 态。
海岭:海底呈长条状的高地,又称海脊。几乎没有地震活 动的海岭,叫无震海岭。有明显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活动海 岭,即大洋中脊。无震海岭延伸长度可达数千公里,宽数 百公里,高出周围洋盆底部2000~4000米,地形一般起伏不 大,顶面较平坦,不似大洋中脊那样崎岖。
海山:孤立的坡度较陡的相对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海底高 地。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海山在世界大洋底部星罗棋 布。高1000~2000米的小海山数量最多,相对高度更大的 海山数量较少,高逾5500米的海山屈指可数。海山常呈圆 锥形,多属火山成因。海山突露水面,便成为火山岛。一 些海山有平坦顶面,称为平顶海山,又称桌状山,顶面水 深约数百米至 2000米。
大陆坡
定义:向海一侧,从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它展布于所有大 陆周缘,为全球性地形单元。大陆坡上界水深多在100~200米之间;下界往 往是渐变的,约在1500~3500米水深处,但在邻近地带,陆坡下延至更深处。 大陆坡宽度约为20至100公里以上,总面积计28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 5.6%。 地质特征:大陆坡底质以泥为主,还有少量砂砾和生物碎屑。沉积物比相邻 的陆架和陆隆沉积物细,但在冰期海平面下降期间,大部分大陆架出露为陆, 河流向前推进到陆坡顶部附近入海,使陆坡上粗粒沉积物增多。在与山脉海 岸相邻的狭窄陆架外的陡坡上,常见岩石露头。陆坡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碎屑, 也有生物与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大陆坡基底为变薄的大陆型地壳。拖网 和钻探在陆坡区发现了花岗岩;地震测量显示,陆坡下部花岗岩层向大洋一 侧逐渐变薄以至尖灭;陆坡上还有褶皱、断裂构造,一些陆上构造线可延伸 至陆坡。
深海丘陵:洋盆底部主要由熔岩流和岩盖组成、起伏数十至 数百米的区域,简称海丘。海丘上部几无沉积物,底部宽约 数公里。外形多属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条状延伸的。深海 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大洋中脊一侧,浊流沉积等陆源物 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 般为量有限,很难铺覆成深海平原。
大陆隆: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 向海缓斜的巨大楔状沉积体。亦称大陆裙。 大陆隆上部坡度稍陡,下部较缓,除有树 枝状海底谷及少数海山外,地形起伏和缓。
海沟:平行于岛弧或沿着大陆边缘呈断续延伸 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6000米的深海 槽。海沟是岩石圈板块的汇聚型板块边界(消 亡边界),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此俯冲、消亡。
边缘海盆地:指属于滨海相沉积的盆地,是处 于陆相和海相的过度带的盆地。
大洋盆地
位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简称洋盆。约占 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 分割成许多次一级的深海盆地,盆底发育深海平 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深海平原:在起伏的玄武岩基底上由沉积物披盖形成的平坦 区域。大的深海平原延伸数百至数千公里。有的深海平原表 面光滑平整,几近水平状,为地球表面最平坦部分;有的向 一定方向连续倾斜;有的则波状起伏,不甚规则。除赤道生 物高产带外,深海平原的形成多与源自大陆或岛屿的浊流沉 积物的大面积铺盖有关,通常分布于邻接大陆隆处,水深约 3000~60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