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海底地形

合集下载

海底地形与海洋生态关系

海底地形与海洋生态关系

海底地形与海洋生态关系海洋,广袤神秘的蓝色世界,它占据了地球面积的71%。

在海洋深处,隐藏着无数的生物和奇妙景观。

而海底地形,则是构成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海底地形与海洋生态关系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来阐述。

首先,海底地形决定了生物的栖息环境。

海洋中有不同类型的海底地形,如海底山脉、海沟、珊瑚礁等。

这些地形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条件。

例如,珊瑚礁是一种富含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它们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了无数的鱼类、贝类、藻类等生物栖息和繁衍。

而海底山脉则为一些喜欢高流速环境的生物提供了理想栖息地,如鳐鱼和深海鲨鱼。

其次,海底地形对海洋流动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气候调节器之一。

而海底地形则对海洋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海底山脉和海沟等地形可以改变海水的流速和方向,进而影响全球海洋循环系统。

这种循环系统在分布热量和盐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海底地形还可以影响沉积物的运动和分布,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海底地形还可以提供庇护所和食物链。

一些洼地和沉积物丰富的地方成为了许多海洋生物的避难所。

这些地方提供了避免掠食者和恶劣环境的机会。

同时,海底地形也对食物链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

海洋食物链通常以浮游生物为基础,而浮游生物则依赖于海底底层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

因此,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沉积物的分布决定了海洋食物链的结构和稳定性。

最后,海底地形在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中有重要作用。

海底地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和构造。

通过探索和测量海底地形,我们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运动和板块活动,从而推测地震和火山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海底地形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颗粒铁矿石等。

通过开发这些资源,人类可以满足能源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海底地形与海洋生态系统密不可分。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海洋的奇妙世界。

了解和保护海底地形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的稳定和提高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海底地形与海洋流体动力学的关系

海底地形与海洋流体动力学的关系

海底地形与海洋流体动力学的关系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包括海底山脉、海沟、海岸线等。

而海洋流体动力学则是研究海洋中流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海底地形与海洋流体动力学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首先,海底地形对海洋流体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地形特征会导致海洋流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流动方式发生变化。

例如,海底山脉通常会阻碍水流的水平运动,导致有大量的水流垂直上升或下降。

而海沟则会引导水流向下流动,形成强大的水流和洋流。

这些地形特征的存在使得海洋中的水流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运动模式。

其次,海洋流体的运动也会对海底地形产生影响。

水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改变海底地貌的形态。

强大的洋流会带来巨大的冲刷力量,将海底的沉积物冲刷到其他地方,形成新的地貌特征。

同时,水流的携带和沉降也会导致海底地形发生变化。

例如,沉降的沉积物可能会在海底堆积形成河床,而悬浮的颗粒物质则会在水流的冲刷下形成小溪和山谷。

此外,海底地形还对海洋流体的温度和盐度分布产生影响。

海床的不规则形状会导致海水流动时发生湍流,从而加快了水体的混合。

这种混合过程会使得海洋中的温度和盐度均匀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在海底山脉和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影响下,海洋中的冷、暖水团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环流系统,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气温分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底地形与海洋流体动力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海底地形既能够影响海洋流体的运动方式,也会受到海洋流体的侵蚀和沉积影响。

海底地形对海洋中的温度、盐度分布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研究海洋流体动力学时,必须考虑海底地形的影响因素,而在研究海底地形时,也必须考虑海洋流体动力学的作用。

只有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洋的运动规律与地貌变化,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海洋地质与海底地形测绘技术

海洋地质与海底地形测绘技术

海洋地质与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海洋地质是海洋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地球表面下海底的构造和成分等问题。

而海底地形测绘技术则是一项重要的工具,用于获取海底地貌和地形数据。

本文将介绍海洋地质的基本概念,并探讨海底地形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海洋地质基本概念海洋地质是研究海洋地质特征、构造、成因、演化及与陆地有关的问题的学科。

海洋地质研究由于海洋自身的复杂性,加上深海环境的封闭性等多种原因,一直是海洋学研究的难点。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海洋探测技术的不断成熟,海洋地质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1. 地球表面的构造地球表面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个部分。

陆地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一半,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地球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海洋。

2. 海洋地质特征海洋地质特征包括海底地貌、地质构造、海底沉积物和海水化学等方面。

其中,海底地貌包括海底山脉、海底峡谷、海底平原等;地质构造包括海底火山、海脊、断层和地壳的扩张等;海底沉积物包括沉積層、岩石芯和泥样样品;而海水化学则研究海洋中的盐度、温度、水质等。

3. 海洋地质成因海洋地质成因可以由3个方面划分,即板块构造、海底火山作用和海底地震等。

板块构造是指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海洋地质构造,比如说洋脊、海沟、海底山脉等;海底火山作用是指海底火山的建立,海底火山可以分为海脊火山和海岛火山两类,它们对海底构造和地壳形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海底地震则是因地壳板块运动而期间孕育的自然灾害。

二、海底地形测绘技术1. 测深技术测深技术是指测量海底深度的技术,通常通过声波反射、超声波、激光测距、电容测距和卫星技术等方式来进行。

其中,声波反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利用水声的特性来传播和反射。

当声波在测底器和海底之间传播时,它的速度会受到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通过测量声波反射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海底深度。

2. 测量海底形态的技术测量海底形态的技术包括多波束声呐测量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

海洋地质学 3第二章 海洋地理与海底地形地貌

海洋地质学 3第二章 海洋地理与海底地形地貌

为中脊轴部普遍缺失洋壳结构的层 I ,既缺少
顶部的沉积层;另一原因是局部脊段甚至缺失
洋中脊结构中的层II,甚至层III,地幔直接出
露于海底。即使在具有标准洋壳结构的大洋中 脊,洋壳结构中的层III厚度也普遍减薄。
2.4 洋中脊地貌 2.4.3 地球物理特征与岩石类型
35
地震资料揭示:在中脊轴部之下普遍存在地
岛礁 堡礁
2.3 深海盆地地貌 2.3 深海盆地——环礁(atoll)
15
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 共有1192个个岛礁和20个环礁组成
2.3 深海盆地地貌 2.3 深海盆地——环礁(atoll)
环礁多建造在海山之上, 据此所推测的发展模式大体 分为三个阶段:(1)火山喷发 形成火山岛,珊瑚环绕火山 生长成岸礁(裙礁);(2) 火山随地壳下沉,形成堡礁; (3)随着火山岛进一步沉降 没于水面以下,礁体逐渐生 长成环礁。
2.4 洋中脊地貌 2.4.2 形态特征
大西洋中脊地形相对 陡峻、狭窄,具有明显 的中央裂谷(A,B); 印度洋中脊地形相对 大西洋的平缓和宽阔, 也具有中央裂谷( C,D); 太平洋中脊地形相对 是最宽、最平缓的,不 具有中央裂谷(E)。
洋中脊的地形剖面 (据S. K. Runcorn 1962)
2.4 洋中脊地貌 2.4.1 平面展布——大洋中脊体系
27
尽管大洋中脊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
冰洋内连续延伸,首尾相接,全长64000 km,但大 洋中脊在各大洋中的展布 形态和性质却有着很大的 差别。首先,大洋中脊在 东太平表现为宽缓形态, 而且中脊上的中央裂谷不 明显,又被特称为东太平 洋海隆(East Pacific Rise)。
威夷海岭是无震海岭的典型实例,其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二1.1《海洋与海底地形》课件(共27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二1.1《海洋与海底地形》课件(共27张PPT)

中图版 高中地理选修二
1.1 海底与海底地形
2.25亿年前 大陆漂移学说 1.35亿年前
0.65亿年前
现在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8844.43m
海底地形海沟
洋盆
洋中脊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基本规律 从陆地向大洋中心: 大陆架—大陆坡— 海沟—洋盆—洋中脊(海岭)
• 2.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异,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 应起来。
B
A C
3、洋盆和洋中脊
(1)洋盆(深海平原):
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 地形平坦 地壳活动稳定 水深:4000---6000米
3、洋盆和洋中脊
洋中脊附近为什么多火山??
(2)洋中脊
最长的海底山系
P16 思考:以大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对称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1)大陆架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原因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分布
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分布
太平洋—大洋东部
大西洋---大洋中部
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大陆坡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 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 地带
(2)大陆坡 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地理地形知识:五大洋的深度和海底地形图

地理地形知识:五大洋的深度和海底地形图

地理地形知识:五大洋的深度和海底地形图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广阔的领域之一。

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但是依然只是冰山一角。

在我们的视线之外,五大洋中的每一个都蕴藏着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的秘密。

让我们来看看这五大洋的深度和海底地形图。

1.太平洋: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也是最深的海洋之一,其平均深度为3,970米。

其中最深的部分位于马里亚那海沟,海沟深达11,034米。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也是最有名的海沟之一,其深度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还要多出2,555米。

太平洋还有一些其他的海沟,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有秘鲁海沟和吉尔伯特海沟。

2.大西洋: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海洋,其平均深度为3,646米。

大西洋中有九个海脊,它们是地球上最长的山脊之一,东西跨度长达1.6万公里。

这些海脊是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

大西洋中的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白色大陆,它位于南极大陆的北部,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岩石平原。

3.印度洋:印度洋是世界上第三大海洋,面积为7,60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3,840米。

印度洋中最深的地方是西南印度洋的杜戈依海沟,最深处为7,235米。

印度洋中还有很多山脊和海岬,例如阿拉伯海的拉赫米山脊和澳大利亚海岬。

4.南极洲洲: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小、最静谧的海洋之一,其平均深度约为4,000米。

南极洲洲中最深的地方是斯科特海盆和罗斯海盆,深度分别为3,733米和3,796米。

南极洲洲的海底地形主要由冰川、海岸线和海底丘陵组成。

5.北冰洋:北冰洋是和南极洲洲一样,也被认为是非常小而孤立的海洋之一,其平均深度为1,038米。

北极海盆是北极洋中最深的地方,深度为4,261米。

在北冰洋中,海洋生态系统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北极熊、海豹和海豚等物种。

总结:五大洋中每一个都拥有不可思议的海底地形和深度。

这些深海地形中比正当红的科技都要神秘得多。

我们的科学家们在研究海洋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物种和新的地形。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这些未知的海域,揭开更多史前动物和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的秘密,这些发现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启示。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 块界线是( A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③ 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Leabharlann 1049710°N 3000
1000
3000
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 补画几条等深线 D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
10497
10°N 3000
1000
3000
(例: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
大洋板块与 交界处——岛弧 大陆板块
相撞挤压区 (消亡边界)
(例:太平洋西部的岛弧—亚洲 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 岛、菲律宾群岛等就是太平洋板 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陆上——海岸山脉
(例: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 西海岸的安第斯山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4、海: 大洋靠近或深入大陆的部分水域
位置
特征
举例
陆间海 位于大陆之 面积深度较大 地中海、 间 加勒比海 内海 伸入大陆内 面积小,水文特 渤海、红 部 征受大陆影响强 海、波罗 烈 的海、黑 海 边缘海 位于大陆边 面积大,水流交 东海、日 换通畅 缘以半岛、 本海、南 海 岛屿或群岛 与大洋分隔
(1)写出板块名称: ① 亚欧板块 , ② ③ 非洲板块 , 美洲板块


③ ②
(2)下列地点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 C )

如何进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

如何进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

如何进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对海洋地球物理、地质、地貌以及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深入了解海洋以及海底地形,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测绘方法、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方面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

测绘方法是进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的基础,其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航海时代。

当时的测绘主要依靠人工观察和探测,测量手段简单且不够准确。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的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如今,卫星遥感、声纳、潜水器等先进设备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获取海洋地貌、水深、海底地形等数据。

其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获取海洋地球物理数据;声纳则通过声波的传播和反射来测量水深和海底地形;潜水器则可对海底进行实时观测和探测。

除了测绘方法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是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的关键。

近年来,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提升,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测绘数据,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现代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建模等技术,可以将测绘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环境。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提供了更高效和准确的手段。

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的应用范围广泛。

首先,它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海底地形的测绘,我们可以了解到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在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测绘与监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底质和海洋污染情况,从而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测绘对于海岸线的规划和海事安全也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呢?
洋中脊
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 2、图中岩石年龄从洋中脊向两侧有什么分布规律? 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岩石年龄距今老不超过2亿年?
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结论:海底扩张说
洋底地壳处在不断生成—扩张—消 亡过程。
1、洋壳是如何生成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壳
2、洋壳是如何扩张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 壳,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3、洋壳又是如何消亡的?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由图可知:
1.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地幔物质对流
太平洋的东岸没有明显的海沟—岛弧系发育, 只是处在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海沟在南美洲西岸,与南美洲最长 的山脉──安第斯山形成一对孪生兄弟。
世界最长的海沟: 秘鲁——智利海沟
找出 分别 是哪 些板 块碰 撞形 成?
P21,案例:洋盆的演化与大陆的分离
洋壳在板块生长边界产生,在板块消亡边界处逐渐消亡。 海洋的不同发育阶段: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 海沟 ,P处为 洋中脊 B处是 地幔 物质
上升处, A处属于板块的__消_亡___边界。
(2)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 是 ECD ,这个发现为 海底扩张 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3)M板块为__大__洋__板块,则 N板块是 大陆 板块,(大陆或大洋)
孕育期—— 东非大裂谷 幼年期—— 红海、亚丁湾 成年期—— 大西洋 衰退期—— 太平洋 消亡
1、A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海底地形?
大洋中心,洋中脊 2、两边的缝隙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海底什么地形?
大洋边缘,海沟
3、图中从A向BC两侧,洋壳岩石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岩石由新变老
4、这个模型与洋底对比,还缺少哪些重要的内容?
第1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
海水之下的地面和陆地一样是起伏不平的,有山脉, 也有盆地、平原,还有深度不等的大小海沟(trench)等。 从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来看,可将其划分为三大基本地 形单元: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大洋盆地 (ocean basin)和洋中脊(mid-oceanic ridge)。
距今6000—7000万年, 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 张,形成初期的海洋, 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海洋地壳
洋壳不断扩张生长,海 底扩张形成宽广的洋盆
海底扩张说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1、六大板块的名称:
2、洋壳的消亡过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 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火山、岛弧、海岸山脉
练习: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板__块_构成的。
2.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洋 板块下面,形成 大陆 。
板块俯冲到
3.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

海沟

岛弧

4. 对于海沟、岛弧等海底地形成因的解释,目前最令人信 服的是 海岸山脉 板块构造 学说。
3、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岛弧、海岸山脉 海沟
海沟与岛弧是一对“难兄难弟”。海沟存在的地方常 有与之相对应的岛弧相伴而生。
2.洋盆的形成: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 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海 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距今1。3亿年前,新的地幔 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 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 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7000—8000万年,地 壳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 裂谷带
•.图中是 太平洋 和 亚欧 板块碰撞,太平洋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 沟, 亚欧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岛弧。
谢谢
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是因为______大_洋__板__块_密__度__大_,__位__置_较__低______。
(4) 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___岛__弧______或__海__岸__山___脉_______。
海底扩张使洋壳生长形成的海底地形是( A )
A.洋盆 B.大陆坡 C.大陆架 D.海沟
下列板块中,全部由大洋板块组成的是( B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
D.南极洲板块
海沟分布在 ( D )
A.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
B.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处
C.两个大洋板块相撞处
D.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处
•.图中是 南极洲 和 美洲 板块碰撞,南极洲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 海沟, 美洲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 安第斯 山脉。
2.洋壳的诞生地:
洋中脊
P19,思考:
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年龄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
由新到老
地幔物质对流活跃
为什么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喷发?
随洋壳的扩张而发生,越远离洋中脊,活动的 越早,岩石年龄越老。
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地貌?
火山岛
用海底扩张说解释下列海底地形的形成:
1.洋中脊的形成: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