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2.预防医学的特点: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②主要着眼于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③研究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④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⑤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比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3.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即“生理、心理、社会健康”。

4.健康的内涵:①一般的安宁状态,可以过正常生活和参加劳动;②自我感觉良好,发自内心的良好感觉是健康的基准,比之本人所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③个体对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调节和适应能力;④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6.三级预防: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

因此预防工作也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相应的分为3级,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因素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二)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三)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尽量使病人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并延长寿命。

(详见第5页)第二章流行病学方法第一节 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第三章 预防医学

第三章 预防医学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是:A.个体B.健康的人C.确定的群体D.个体及确定的群体E.健康人群、亚健康群人以及慢性疾病的患者【答案】D。

【解析】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在课本第44页第一段!2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动物B.人群C.患者D.个体E.以上均错【答案】B【解析】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研究对象为人群。

故选择B项。

3.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D.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E.预防医学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答案】A。

【解析】预防医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③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在课本第44页预防医学的特点!4.最重要的大气污染来源是:A.烹调油烟B.烟草烟气C.工业生产燃料燃烧D.汽车尾气E.生活垃圾【答案】C。

【解析】工业生产中燃料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是最重要的大气污染来源。

在课本第47页第一段!5.关于三级预防说法错误的是:A.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是第一级预防措施B.对于传染病来说,第二级预防需要“五早"C.任何疾病,无论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三级预防D.有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既可能是第一级预防,也可能是第二级、第三级预防E.对疾病的筛查属于二级预防【答案】C。

【解析】任何疾病,无论治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该强调一级预防,在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也叫根本性预防。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

• 消极安康观 “无病就是安康〞,无视了生 理、病理和心理方面更复杂的过程,属于 生物医学模式。
• 积极安康观 • 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的完好状态,
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 包括综合性保健观念的三级预防。
影响安康的主要因素
1974年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前部长Marc Lalonde 发表了一篇题为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 的著名报告,把影响安康的因素归纳为四大类: 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及卫生效劳的可 能性。在4大因素根底上,社会经济环境和个 人因素所占比重最大。
本措施。 评估和促进公平的卫生效劳;
在防治某些生物源性疾病诸如消灭长期危害人类安康的传染病方面,成绩尤为巨大。
主要包括:安康促进和安康保护两个方面。 两者从医学模式来看:中医学强调“整体观〞,讲“天人合一〞。
卫生服务 人类医学模式的开展经历 群体安康及其影响因素。 在疾病潜伏期,为阻止或延缓疾病而采取的措施。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比较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3〕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使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发病。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预防中注重“天人相应〞,同时注重“形神统一〞,因此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内、
外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康保护:对易感人群实施特殊的保护,防止疾病 在4大因素根底上,社会经济环境和个人因素所占比重最大。
预防医学主要包含的内容
医学模式、安康观与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群体安康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等因素对人类安 康的影响。 常用医学统计学方法。 人群安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 验研究、安康状况评价,安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 价等。 社区卫生效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及预防。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因素和心理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规律,以及探讨相应的卫生保健策略和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

是人们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受到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依靠自力更生精神能够负担的最基本的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焦点,是国家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化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的实话预防保健措施。

人类健康的生物、物理、化学、社会与心理等方面的治病因素。

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中个,因接触粉尘、有毒化学物、有害物理刺激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引起的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兵力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一类疾病。

相对稳定无需自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发生的疾病。

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

(Psychosomatic):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组有躯体症状,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或综合证。

analogue):生理始基是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生理特点,它决定着个体对心身疾病的易患性(vulnerabilty)及所患疾病的种类。

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供给的氨基酸。

简答: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2生活行为因素: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缺少体育运动等不利于健康;3卫生保健因素:包括医疗、预防和康复等服务,医疗水平差、医务人员量少质差、卫生经费不足等都是不得健康的危险因素;4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成熟老化等。

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级预防”也称综合预防,是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措施,即以全民为对象,由不同层次、全方位地针对无病期、发病期和康复期各个环节,把以防病为中心的医疗预防服务搞好。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指针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主动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一门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个体和群体的干预措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医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采取广泛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疫苗接种等。

健康教育以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主要目标。

健康促进是通过改善环境和创造健康条件,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疫苗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级预防是指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的早期症状,以便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

主要包括早期筛查、健康检查和早期治疗等。

早期筛查是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对特定人群进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进行干预。

健康检查是指定期进行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并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早期治疗是在疾病早期即刻采取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的进展。

三级预防是指针对已经存在的疾病,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和治疗手段,减少疾病的残疾程度和后遗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要包括康复治疗、辅助治疗和后续管理等。

康复治疗是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辅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物理疗法等辅助手段,减轻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

后续管理是指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

总结起来,预防医学是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采取分级预防的方法,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干预,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民健康、防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第一章绪论预防医学的概念:预防医学是从预防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方法,宏观与围观相结合,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分布规律,分析主要治病因素的影响,制定防制对策,实施公共卫生措施,进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科学。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患者、亚健康和健康人群及其构成人群的个体。

预防医学的任务与主要内容:1 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2 疾病控制、3 健康促进、4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医学的主要特点:1 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2 主要着眼于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3 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环境、4 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及提高人群健康效益的对策、5研究方法是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三级预防概念、针对的对象、措施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和特异性预防措施;对象为特定易感人群;措施为更新健康理念、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合理营养、保护环境等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对象为无明显症状的早期患者;措施为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主要包括防止病残,康复医疗;对象为已确证的患者;措施为康复职业训练、家庭医学指导、心理和生理康复指导服务等第二章健康医学模式:是在人类与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这学观点。

现代健康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身心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下降的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2、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服务中的危险因素第四章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概念:指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其外部条件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比较原生环境定义: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举例: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海洋深处、荒漠等与健康的关系:清洁的水、空气土壤等有利于健康;原始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多或少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定义: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举例:矿厂、房屋、风景区等与健康的关系:改造后的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人为活动及对改造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人类健康效应谱p54页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方式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碘缺乏病的病区分布特点: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平原高于沿海,农村高于城市;在流行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以生长发育旺盛的青春期发病率最高,女性高于男性。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第四章预防医学(Preventation Medicine)第一节产生预防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它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并提出措施控制和消灭疾病,增进人类的身心健康,保证人类有良好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服务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的产生离不开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和哲学思想。

由于历史条件、社会条件和科学条件的限制,预防医学成为一门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它已成为现代医学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在中外医学史中早有论述。

公元前八至七世纪,我国《易经》中就提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同预),这是“预防”两字在古代最先应用的例子。

《淮南子》上写道:“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后来《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分析发病的内外因素,阐述“祛病延年”的养生方法。

在国外,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写了《空气、水和居地》一书,说明环境和疾病的关系。

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很注意医学,主张调动机体本身的抵抗力以防病。

他写信给希波克拉底说:“人们用祷告向神乞求健康,而不知道他们自己握有保持健康的方法。

”他充实了预防思想的内容。

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封建割据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医学社会化程度更低。

在国外中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科学成为“神学的奴仆”。

经院哲字扼杀了科学,极大地妨碍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

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十六世纪发生工业革命,由于推广蒸汽机,小手工业方式的生产逐步被大工业生产所代替,生产进一步社会化和都市化,流行病,环境工生、妇幼卫生、职业卫生和食品卫生等问题成堆出现,影响了劳动力和军队的素质,这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因此国家和社会不得不关心预防医学问题。

例如制订卫生立法,组织卫生机构,研究保健制度等。

不少学者从理论上阐述了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的因素之一。

如英国人威廉·佩蒂(William Petty,1623一687)创立“政治算术”理论,分析人口死亡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医学学科,旨在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保健方面来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延长人们的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教育和促进:向公众传递有关健康的信息和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疾病筛查与早期发现:通过定期体检、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等方法,早期发现疾病的迹象和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 免疫接种: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体对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疾病控制与监测:监测疾病的流行情况,控制疾病的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 环境卫生: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之,预防医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全面而综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的内容1。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2。

研究预防疾病、保护人群健康得措施和策略3。

研究疾病的分部、影响因素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4。

研究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科学管理方法模式(model)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与方法。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医学模式对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知道作用,是医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理论武器。

生物医学模式。

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

在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们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

这种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医学观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单因单果:寻求每一疾病的特定病因、生理病理变化;病因、宿主和环境三者动态平衡。

生物医学模式的不足强调人的生物属性,没有认识到人的社会属性重视机体生理活动,忽视心理活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查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规律;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治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防治伤残和夭折的目的。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整体健康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视健康为多维系统,视机体为一个整体。

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

改善环境措施,增进健康措施。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即在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

对已经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止伤残,使之早日康复. 防止病残康复工作。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影响下,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组成及转移和交换发生重大变化后所形成的人为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对立统一体系。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经食物链发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可维持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

人群健康效应谱: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人群健康效应,由人体负荷增加到患病、死亡这样一个金字塔形组成。

高危人群:易受环境因素损害的敏感人群。

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少量的污染物一时性的进入环境中,可经过多种自然过程分解、稀释而使环境恢复平衡,环境的这种功能称为净化作用。

生物浓集: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逐级转移累积,造成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的作用。

生物转化由生物参与的污染物转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如无机汞在环境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可转化为烷基汞。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慢性作用,由于污染物多为低剂量、长时期的排入环境中,因而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

远期危害,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公害病是指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性疾病。

公害病特征①由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所致②一般为长期陆续发病,也可能出现急性暴发流行,在短时间出现大量人群发病。

③对人体健康损害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可累及胎儿,且大多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④危及健康的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作用复杂。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机体损害已不能代偿,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从而表现为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的一类疾病。

工伤:指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又称职业性外伤。

职业病的健康监护健康监护是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1,职业史2,生产环境和劳动卫生调查3,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健康监护主要工作内容: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职业病普查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使人类、动物或植物发生特有的疾病。

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条件:1.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且与该地区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均有同样的相关性。

2.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

3.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

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1.流行病学上安全2.感观性状良好3.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4.水量充足,取水方便碘缺乏病:碘缺乏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症状为:甲状腺肿、克汀病、单纯聋哑、亚临床克汀病、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地区性氟病:长期摄入过量(4mg/d)氟引起的氟骨症和斑釉齿。

临床表现为1。

氟斑牙2。

氟骨症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有哪四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饮水净化处理过程有哪些?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毒物(poison):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环境: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生活环境: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物质蓄积贮存在体内某些组织和器官内的读物的量逐渐累积。

功能蓄积长期接触某种毒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毒物的蓄积,但由该毒物引起的人体的功能改变逐步积累儿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毒物的生物转化:毒物被吸收后在体内要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其本身的化学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

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化学结构物理特性毒物的剂量毒物的联合使用个体情况铅贫血神经系统症状腕下垂消化道铅:依地酸二钠钙葡萄糖、葡萄糖酸钙、补充维生素汞头痛﹑发热﹑皮疹﹑口腔炎﹑胃肠炎﹑肺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有少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精神神经障碍如神经衰弱﹑易兴奋症﹑性格改变﹑震颤等)﹐以及口腔炎为主的慢性汞中毒症候群﹐严重者可合并汞毒性脑病及肾病。

汞:巯基络合剂刺激性气体急性中毒眼和上呼吸道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窒息性气体吸入高浓度:死亡。

有的接触氢氰酸浓度低、时间短,病人仅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等一过性表现。

皮肤或眼接触氢氰酸可引起灼伤;同时亦经皮肤吸收而发生中毒。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较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分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合成材料粉尘粉尘的分散度物体被粉碎的程度。

粉尘的致病作用一)职业性肺部疾患:尘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呼吸系统肿瘤。

二)局部作用三)中毒作用四)变态反应五)光感作用尘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组织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一定量结晶性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结节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典型的病理改变是矽结节。

矽肺合并和继发症肺结核肺部炎症肺心病自发性气胸高温作业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32℃,炎热地区超过35℃,或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4.18J/(平方厘米*min),或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的作业。

高温作业的类型高温高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高温作业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一)体温调节(二)水盐代谢(三)循环系统(四)消化系统热适应人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热耐受性:人对热作用的耐受能力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热射病中暑的表现:热辐射,热痉挛,热衰竭防暑降温的措施:1。

技术层面:通风降温2。

保健措施:加强监护、给予清凉饮料食品、加强个人防护3。

组织措施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落实防暑降温工作噪声凡是使人感到不需要或不喜欢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程度的感觉,响度变化大致同声强变化的对数成比例。

等响曲线利用不同声音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绘出的各条响度曲线。

环境噪声的来源及分类(一) 生产性噪声(二) 交通噪声(三) 生活性噪声短时间接触较强的噪声,即可引起耳鸣和听力下降,听阈升高10dB,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听力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称为听力适应若在噪声环境下停留更长时间,听阈可增加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休息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听力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听力疲劳永久性听阈位移在噪声的作用下引起的不可恢复的听力变化。

对高频区的听力损失(2)噪声性耳聋 3. 爆震性耳聋影响振动对人体作用的主要原因:1。

接触振动时间2。

环境温度和噪声3。

工作室的体位和操作方式、负重与个体因素医源性疾病:在诊治或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因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而造成的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

医源性感染: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特点:1。

新的病原体和变异菌株不断涌现2。

病原体耐药严重3。

传播速度异常迅速4。

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同环境和人类行为有关。

5。

敏感人群广泛6。

生物性病原体还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机体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称为营养食物中的有效成份叫做营养素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各营养素能充分满足机体的需要并达到相互间的平衡称为合理营养。

7大营养素: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