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步步高第一轮必修1复习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新人教版高考一轮总复习必修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政治

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政策,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措施。
2.科学精神:把握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对个人、对社会的作用;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及综合国力的关系。
3.公共参与:通过参加学校、社区等的文化活动,亲身感受生活处处有文化。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知识体系考点一文化的内涵、特点及社会作用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内涵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范围上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特点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错误!(2)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步步高】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课件2 新人教修3

点拨·合作探究区
学案2
材料二 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 75%的电视节目和 60%以上的 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 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 80%。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 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 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
点拨·合作探究区
点拨·合作探究区
学案2
探究点三 文化与综合国力
背景材料
材料一 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其第一出口创汇产品不是汽 车,而是文化产品,美国文化产业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5% 以上。是“文化立国战略”的典范。 韩国和日本先后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并制定“文化立国”战 略,将文化产业确立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2011 年,韩国文化产业总值已占到该国 GDP 的 6.2%左右,日本 达到 7%。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在 GDP 中不足 2.5%。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它的文化 总是或前或后发生着巨大变化。全世界每 100 本图书,85 本 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 100 小时音像制品, 74 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 球影片数量的 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诱思·自主学习区
学案2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 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 集中 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反映 。
2.文化的反作用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 决定 ,又 反作用于 一
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 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 展的作用也不同。
点拨·合作探究区
学案2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中,美、日、韩等国为什么要通过文化产业来提升其 国家实力,实施“文化立国”战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材料反映了当前的文化竞争非常激烈,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必须学会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学习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的过程中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4、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5、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6、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随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7、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有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互为代替品的两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5、互为互补品的两种商品价格上升,不止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是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6、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3、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框架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框架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像在知识的游乐园里玩耍一样,来看看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框架。
这第一课啊,就像是打开政治经济奇妙世界的魔法钥匙。
首先呢,咱们要聊聊商品这个小家伙。
商品啊,就像是一群穿着不同外衣的小精灵,它得具备两个魔法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呢,就好比小精灵的独特技能,能满足咱们的某种需求,像面包能填饱肚子,衣服能遮羞保暖,这使用价值就是它们最直白的魅力。
而价值呢,就像是小精灵们背后隐藏的神秘力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可有点抽象啦,就想象是一种隐藏在商品身体里的特殊魔法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确实存在。
货币的出现就像是在商品小精灵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超级裁判。
最开始是以物易物,那场面就像是一群小动物互相交换自己的宝贝,混乱又有趣。
后来货币这个裁判出现了,它就像一个万能通行证,拿着它就能在商品的世界里畅通无阻。
它从最初的贝壳之类的原始货币,慢慢进化成金银,再到现在花花绿绿的纸币和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货币,就像一个从原始部落走向现代都市的超级英雄,不断变身适应新的环境。
价格这个东西就像是商品小精灵在货币裁判面前跳的一支舞。
价值决定价格,就像小精灵的魔力大小决定了它舞蹈的基本风格。
但是供求关系就像是舞台上的灯光和音乐,会影响它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价格的波动。
供不应求的时候,商品小精灵就像舞台上的超级明星,价格蹭蹭往上涨,就像它被聚光灯照得闪闪发光,人气爆棚。
供过于求的时候呢,它就有点像被冷落的小角色,价格一落千丈。
价值规律更是这个世界里神秘的魔法规则。
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大手,默默地指挥着商品小精灵们的活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小精灵们在价值这个轨道上玩着有规律的蹦跶游戏,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但总体上还是围着价值这个中心转圈圈。
在这个商品货币的大舞台上,还有一些特殊的表演嘉宾,像纸币的发行量啊,如果发行过多,就像舞台上突然涌进了太多的演员,变得乱糟糟的,通货膨胀就来了,物价像火箭一样往上蹿;发行过少呢,又像演员不够,经济就有点冷清,通货紧缩就出现了。
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政治(全国)必修1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综合提升

1.货币、纸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关系(1)货币、纸币与价格:纸币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发行多少,可以调节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发行量过少,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
(2)货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稳定物价。
当经济发展过热时,一般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发展滞缓时,一般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
2.汇率与企业生产、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企业生产: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的经济制度。
(2)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消费水平:减少国外市场活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3.价格、消费、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1)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
价格升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降低,居民购买力提高。
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从而刺激消费,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
(3)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有益补充,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调节物价,从而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微专题1经济生活中的曲线题解法经济生活曲线题(函数图像题)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新颖灵活等特点,注重考查思维的深刻性、科学性、敏捷性、发散性、综合性等,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常见的经济生活曲线题,主要涉及汇率、价格、企业经营、投资理财、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曲线题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观察坐标轴,明确谁是自变量(原因),谁是因变量(结果)。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形态: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 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货币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 -- 扩大的物物交换 -- 一般等价物 --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③货币的本质 -- 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④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伴随赊账产生而出现。
例: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① 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 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实质表现影响通货供小物价上涨,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膨胀于求纸币贬值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一、引言政治生活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公民,我们都有权利参与政治生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政治必修一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国家、政府、公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二、国家与政府国家的概念:国家是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政府的职能: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
政府的职能包括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服务等。
政府的组织形式:政府组织形式是指政府内部权力的分配和组织结构。
现代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主要有总统制、议会制和委员会制等。
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概念: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
公民的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等。
此外,公民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监督权等。
公民的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以及依法纳税等。
此外,公民还应当履行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四、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民主原则:民主原则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强调人民当家作主,通过选举、参与决策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政治生活的另一基本原则。
它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应当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
公平正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五、总结通过学习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点,我们了解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原则、法治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参与政治生活、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政治生活的发展,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问题,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第一课复习资料(含测试题)

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部分:知识归纳整理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社会类型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社会贡献原始社会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变化非常缓慢奴隶社会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之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形成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出现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领导阶段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认识社会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1)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级剥削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演变实质资本主义不同阶段进行的变革,都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作出的自我调节,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痼疾发展趋势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展示]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1.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活动中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的是()①书店中现代汉语词典标价26元②某学生购买一件衣服当场支付200元③某职工上缴个人所得税600元④某国向另一国提供500万美元的国际援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①②符合要求.③是支付手段;④是世界货币.2.下列对于欧元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欧元的本质是货币②欧元的发行量以欧盟决定为依据③欧元的使用是强制的④欧元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B【解析】①错误,欧元属于纸币;②错误,欧元作为纸币,其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3.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结算方式是()①债券结算②银行转账③外汇结算④现金结算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D4.下列关于外汇汇率与人民币币值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外汇汇率与人民币币值成反方向变动,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外汇汇率降低,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B项正确.核心考点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和价值(2)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提醒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态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提醒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固定”,即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并不固定.图示3.货币的职能职能作用关键词语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表现商品的价值“标价”“价格”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购买”“买卖”“现场交易”其他职能贮藏手段贮藏财富“保存”“退出流通领域”支付手段清偿或支付债务、赋税、利息、工资等“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4·全国Ⅱ,12 2014·全国大纲,24 以商品的基本属性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质量、价格等为素材,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以现实生活中货币的使用为背景,考查货币的本质,辨别货币的职能.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考向1商品的基本属性典例1(2014·全国大纲)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商品流通实现“惊险一跃”的原因,题眼是“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其中商品—货币的过程,即卖的过程被称为“惊险一跃”,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而卖的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A项符合题意.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商品流通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B项说法错误;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C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当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通过货币表现出来,D项说法错误.跟踪训练1天津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假冒箱包案,该实体店长期销售、批发假冒名牌箱包,涉案金额上亿元.对于这些假冒名牌箱包的认识正确的是()A.如果能交易成功则是商品,不成功则不是商品B.不是商品,因为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C.是商品,因为生产中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有价值则是商品D.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答案 B【解析】一种物品是否成为商品,不是以是否成功交易为标准的,A错误;一种劳动产品,若没有用于交换,则其价值未实现,认为无价值,故不是商品,C错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不存在的,D错误.辨别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2)属性法: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3)领域法:必须在流通领域.考向2货币的职能典例2某日报报道,“国际金价继4月12日暴跌4.1%后,4月15日再次出现断崖式跳水,纽约黄金期货价格最低探至每盎司1 356美元,跌幅超过9%”.文中“每盎司黄金1 356美元”表示()A.美元的含金量B.美元在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C.美元充当着黄金交易的“中间人”D.黄金作为货币在流通答案 B【解析】盎司是计量(重量)单位,每盎司黄金1 356美元,是指黄金的标价,因此美元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故选B项.跟踪训练2下表是小张8月的收支账单.从账单中可以看出,货币执行的职能是()时间项目金额(元)8月1日工资月收入 5 0008月8日购买月饼一盒1008月15日交房租 1 5008月26日从银行取出利息500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B判断货币职能的技巧(1)价值尺度:常用“标价”“价格”等标志词.(2)流通手段:常用“购买”“买卖”等标志词,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3)支付手段:常用“还债”“支付工资、利息、水电费、租金、税款”等标志词,即取得商品和给付货币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失分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区分不清提醒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特点是取得商品和给付货币在时间、空间上出现分离.矫正训练王先生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 999元的液晶电视,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 000元人民币.这里的“5 999元”和“5 000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A.贮藏手段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案 D【解析】本题易错选B,最终支付“5 000元”是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看到题干有“支付”字样就理解为支付手段.核心考点二纸币及其流通1.纸币的产生和本质产生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本质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职能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提醒纪念币包括金属纪念币和纪念钞(纸币),是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可以与其他流通的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其面额计入市场现金流通量,成为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2.纸币的发行(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提醒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由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共同决定的.(3)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的关系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乙卷,15 2016·北京高考,30 2016·天津高考,4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量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考查影响时一般同时考查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知识,有时也与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结合进行考查.考向1货币流通规律典例1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A.5万亿元B.6万亿元C.7.5万亿元D.10万亿元答案 B【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30÷(20÷4)=6(万亿元),正确答案为B.跟踪训练1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20%,实际发行货币25万亿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国物价水平()A.上涨25%B.上涨20%C.下降20%D.下降25%答案 A【解析】由题中条件可计算出今年该国需要的货币量为100×(1+20%)/(100÷20)×(1+20%)=20(万亿元).设该国今年物价变化率为X,则可以列出等式:20×(1+X)=25,计算出X=25%,故选A.考向2纸币发行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典例2(2016·全国乙卷)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对应①;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④;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对应②;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对应③.答案为A.跟踪训练2(2016·北京高考)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 000.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①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②改变了用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③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④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B【解析】三个国家的方案都体现了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所以①当选;“一元券硬币化工程”减少纸币的磨损, “无现金社会”减少现金使用, 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 000,减少货币发行,都有利于方便交易,且都可以降低货币使用成本,所以④当选;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没有改变商品价格,且与稳定物价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故②③排除.失分点1错误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实质提醒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通货紧缩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即供过于求.矫正训练1(2016·天津高考)2016年1月1日,M先生收到L先生偿还的为期一年的借款本金10万元与利息5 000元,同期二人所在的国家通货膨胀率为7%,这意味着()A.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B.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C.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使双方利益同时受损D.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答案 D【解析】通货膨胀为7%说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A不选;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与民间借贷无关,B不选;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把这个公式变一下就可以得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即一年前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需要107 000元才能买到,而M先生收到的本息是105 000元,所以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故答案选D.失分点2混淆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提醒(1)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00%;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2)其变换形式分别为: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价-原价)/原价;纸币贬值率=(现价-原价)/现价.矫正训练2假定2015年9月用1 0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0件甲商品,但此后物价一路上涨,到2016年9月,用1 000元人民币只能买80件甲商品.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货币贬值________,物价上涨________()A.25%20%B.20%20%C.20%25%D.25%25%答案 C【解析】2015年9月甲商品价格为10元,2016年9月甲商品价格为12.5元.货币贬值率=(12.5-10)/12.5=20%,物价上涨率=(12.5-10)/10=25%.核心考点三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2)结算工具:信用卡和支票信用卡支票功能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种类一般信用卡和银行信用卡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减少商品贸易中大量现金结算的麻烦,促进商品贸易,保证结算安全适用范围日常生活消费商品贸易结算提醒信用卡作为先进的支付工具,可以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支票作为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不可以用于购物消费,不能执行货币的职能.2.外汇和汇率(1)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2)快速判断汇率的升降外币外汇汇率本币本币汇率单位外币兑换本币增多升值↑升高↑贬值↓跌落↓单位外币兑换本币减少贬值↓跌落↓升值↑升高↑提醒同种同向(同一种货币的币值与汇率呈同向变动),异种反向(不同货币的币值与汇率呈反向变动).(3)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影响3.人民币的国际化含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积极影响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②减少外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③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消极影响①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②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③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甲卷,13 2015·全国Ⅰ,15 2013·全国Ⅰ,13 常常以人民币币值及汇率变动为背景,考查汇率的变动方向及对我国生产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影响,或综合考查汇率与结算方式的知识,或以计算题形式综合考查汇率与通货膨胀等方面的知识.人民币的国际化是近两年考查的又一热点.考向1汇率变动及其影响典例1(2015·全国Ⅰ)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是消极方面,不符合题意“积极的方面”,故③排除;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故②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不一定能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而且不利于中国“走出去”,故④排除.答案选A.跟踪训练1王某正在美国留学,拟购买一台手提电脑,用美元现金或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结算.如使用信用卡,国内银行按消费时的汇率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现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假设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王某的理性决策是()A.延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B.即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C.即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D.延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答案 A【解析】人民币持续升值,意味着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购买力提高.所以对此产品应该延期购买,并用信用卡结算,这样会节省费用,故排除B、C、D,答案为A.考向2有关汇率的计算典例2假设2015年2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15元人民币,2016年2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39元人民币.同期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为0.75%.小清持有1万美元,于2015年2月26日采用定期一年的方式存入银行,到期后她使用美元存储会比使用人民币存储()A.多收益1 188元B.少收益1 188元C.少收益186美元D.多收益199美元答案 A【解析】如果使用美元存储,到期小清获得的本息合计为10 000×0.75%×1+10 000=10 075(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为10 075×6.39=64 379.25(元);如果使用人民币存储,先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为10 000×6.15=61 500(元),到期小清获得的本息合计为61 500×2.75%×1+61 500=63 191.25(元).因此,小清使用美元存储比使用人民币存储多获得收益64 379.25-63 191.25=1 188(元).若兑换成美元,用美元存储比使用人民币存储多获得收益 1 188÷6.39≈186(美元).答案选A.跟踪训练2M国货币一年中对内贬值8%,对美元升值4%(年初汇率为1∶6),则一件一年前国内标价10元的商品,现在()A.国内价格为9.20元,国际市场标价1.59美元B.国内价格为10.87元,国际市场标价1.73美元C.国内价格为10.80元,国际市场标价1.87美元D.国内价格为12.50元,国际市场标价2.17美元答案 B【解析】国内价格为10÷(1-8%)=10.87元,对美元升值后的汇率为1∶6÷(1+4%),所以,国际市场价格为10÷[6÷(1+4%)]=1.73美元.汇率(币值)变化涉及的相关计算(1)通货膨胀与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是m∶n.①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②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y%).③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1+y%).(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是m∶n.①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贬值)x%,则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x%.②若M国货币升值(贬值)x%,N国币值不变,则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考向3人民币的国际化典例3(2016·全国甲卷)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人民币加入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意味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地位提升,答案为A.影响汇率与外汇储备安全的因素很多,③④夸大了人民币入篮的作用.跟踪训练3(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51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55万亿元.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答案 A【解析】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不仅可以简化手续,而且由于不存在外币折算,又可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A符合题意.只有足值的金属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而自身不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故B错误.人民币结算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但认为会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则夸大了人民币结算的影响;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但人民币的国际市场购买力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不是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影响,C、D不符合题意.失分点1移动支付会使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提醒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移动支付会使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减少,但不会使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矫正训练1(2016·海南高考)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进行结算的一种方式.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②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减少③货币周转次数减少④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移动支付的出现,将会减少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①②正确;移动支付可直接支付到位,减少了支付的中间环节,进而使货币的周转次数增加,③错误;移动支付并不会使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失分点2把本币汇率与外币汇率混同提醒汇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币单位叫本币汇率,二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币单位叫外币汇率.外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反向的.矫正训练2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16年9月25日,100美元兑换638.16元人民币;2016年10月25日,100美元兑换662.47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答案 C【解析】相对于2016年9月25日,2016年10月25日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增多了,美元汇率升高,即美元升值,人民币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C项正确.热点解读命题前瞻[背景扫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汇率方面的政策相对稳健.2016年2月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命题猜想]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与影响等都将会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命题预测]练出高分一、选择题1.老北京卖布头的商贩曾通过顺口溜唱道:“经铺又经盖,经洗又经晒,经拉又经拽,经蹬又经踹,您说皮实不?(皮实是老北京方言,指耐用、经得起折腾的意思)”商贩高声颂唱该顺口溜的主要目的是()A.比较顺利地实现商品的价值B.充分展示商品的使用价值C.通过广告宣传获得竞争优势D.说明该商品的不可替代性答案 A【解析】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营利,实现商品的价值,故A正确.2016年里约奥运会于北京时间8月6日7∶00开幕,口号——“一个新世界”,寓意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以影响和改变下一代.徽内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腿相连,组成里约面包山形象,吉祥物分别代表了巴西的动物和植物,体现出桑巴国度的热情与奔放.据此回答2~4题.2.作为商标的奥运会吉祥物标识()A.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C.是商品,因为它既有价值又有价格D.不是商品,因为它虽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答案 A【解析】作为商标的奥运会吉祥物标识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故选A.3.巴西发行全套36枚纪念币,包括4枚金币、16枚银币和16枚用于市面流通的普通钱币.下列对该金银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