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及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1. 引言1.1 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六分之一。

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管理不当,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水生态破坏等问题。

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大量地面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枯竭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对于我国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也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2 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挑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约占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而世界平均水资源量每人每年7500立方米,而我国仅为25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在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供水困难。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地区因为缺水导致农业生产受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由于我国大部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富足,而西部地区几乎成为水资源贫乏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凸显。

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迫在眉睫。

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水资源研究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资源,其研究至关重要。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及其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亿万人民的福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深入分析水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以期为国家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我们将首先梳理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及特点,阐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从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和水灾害频发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当前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治理方式的创新,对于促进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水资源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却呈现出复杂且严峻的局面。

尽管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名第六,但由于人口众多、地理分布不均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统计,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此。

从地理分布上看,中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特别是黄淮海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其水资源却严重短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这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从时空分布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季节性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时空分布导致了许多地方在旱季时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在雨季时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水资源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1)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的研究以及水资源利用的持续实践总结, 综合此方面学者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 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率底、过度开发以及水污染严重等。

水资源紧缺, 供需矛盾日益加剧(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 中国农业, 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

近年来农田干旱, 水库干旱见底现象频发.农田受旱面积增加, 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边远地区发生饮水困难, 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是城市缺水。

中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质量标准的饮用水;在全国六百多个建制市中,有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一百多个还为严重缺水, 由于缺少导致的产值下降约两千亿元.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利用效率低(3)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目前, 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m3, 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

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 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 大田喷灌、滴灌化, 灌溉科学化、自动化, 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

7~0.8, 而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2]。

其次, 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 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m3, 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 而发达国家为75%~85%。

中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

在城镇用水中, 广泛存在着没有安装水表的水龙头、非法安装供水管、水管漏水、水表失灵等现象。

据统计, 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

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用水水平, 我国的用水效率还很低.[1] [3]水资源过度开发, 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过渡开发, 生态恶化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水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水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水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越来越稀缺已经成为了公认的现实。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峻。

中国有着独特而艰巨的水资源管理任务,除了要满足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外,还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带来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促进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已经逐渐稀缺,尤其是东北、华北、华东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

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的水资源已经紧缺。

此外,中国水资源的总量也受到了大量的污染,如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的不合理处理等,这些都导致了水资源的进一步减少和质量的下降。

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可行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

1. 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重要财富,必须得到重视和保护。

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水资源的使用浪费和污染。

这可以包括禁止和惩罚一些水资源浪费和破坏的行为,以及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2. 采取水资源节约措施节约水资源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

这包括了一些具体措施,如:强制水厂安装用水量监测和浪费预警设施,设置区域性排水管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以便保证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3. 发展降水利用技术降水利用技术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包括用水补偿、雨水收集、水土保持、梯田排水、水震旱等一系列降水利用措施,以促进更加可持续的农业和生产。

4. 加强国际合作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而是全球面临的。

因此,国际合作也是应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

国际合作包括水资源技术交流、项目建设、信息共享等。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水资源问题的合作,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

三、总结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是中国一个人面临的挑战,而是全球都面临的挑战。

一个国家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不是简单地建造更多的水库或者水利工程,而是应当尽力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同时推进降水的合理利用和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

3、水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2019年《中 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水质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污 染。水污染不仅影响供水安全,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中国水资源改善措施
1、开源措施
(1)建设水利工程
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 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加强地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当地水资源调控 能力。
2、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和 方向
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未来需要从多个方面制定策略和措施。首 先,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资源 需求。其次,要加大节水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等多种手段,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此外,还需强化水污染治理,提升水质,保障供水安全。最后,要 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再生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促进再生水利用
加快再生水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提高水 资源利用效率。
2、节流措施
(1)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节约用 水。
(2)加强水资源管理
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取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在技术方面,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新型 钻井技术的出现使得地下水的开采更加方便、高效。例如,超深井钻探技术的应 用已经成功地开采了地下深层水资源。其次,水质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污废 水的处理更加环保、节能。目前,中国已经研发出多种高效、环保的水质净化技 术,如膜分离技术、臭氧氧化技术等。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一.中国水资源及水保护的现状(一)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特点如下:①降水量小。

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012 m3,平均降水深648毫米,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度798毫米和亚洲平均降水深度741毫米。

②人均水资源量小。

全国现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③区域分布不均衡,城市分布的水资源量呈现由东向西逐渐缩小,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

南部地区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以上,而北部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约80%。

④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年内径流量和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夏多冬少的现象非常普遍。

1河流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在中国水资源量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有1 / 3的工业废水和9 / 10的污水未处理之前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

46.5%的河流被污染。

目前全国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每年可达445×108m3 不包括在县和乡镇企业污水,约80%是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高水污染导致水环境恶化。

在国家七个流域,太湖,黄河,淮河流域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河流污染。

海河流域的污染,松辽流域也相当严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河流。

水的使用价值在不断损失。

根据七条主要河流和内河的110条重点河流的统计资料,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的河流占到了32%,第Ⅲ类的比重为29%,IV、V类占比为39%。

超过1/4的人口在中国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2地下水开采过度由于水资源短缺,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维持工业和农业的正常运转,导致地下水的严重开采。

据统计,中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64,漏斗面积*****平方公里,其中矿区严重面积达*****平方公里。

过度抽水造成海水对地下水的入侵,水污染等现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而对岩溶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也给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障碍。

3水土流失严重此外,中国是一个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2024年保护水资源调查报告

2024年保护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区域调水解决地区之间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二是通过科学管理维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三是开发和采用各种节水技术。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配合的话,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爱惜水的话,现有的水源已经足够大部分的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连三的建大型水坝。只有综合国家的供水政策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大量供水供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消除政府和人民因为供水所引发的种。种争端和纠纷。
二、调查目的
(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xx年4月20日
由上面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水的缺乏已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据专家预测,到xx年前后,中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而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500亿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由于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水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估计到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象20世纪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提醒人们: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那些将治理水系作为紧迫任务的国家将占有竞争优势。如果水资源消耗殆尽,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将受到威胁。对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在下个世纪引发许多种族和国家间的敌对。如何解决水资源供应问题,保持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世界各缺水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及思考
冯子鉴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15305012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

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

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

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

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中国人均值的26%、15%、11.5%、21%。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

从本世纪初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

中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4.7倍。

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

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

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中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

全国每年
有3亿亩农田受旱。

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

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想要改变这个现状,我觉得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首先我们要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这几年一直很热门的话题,在国家的刻意宣传下,很多公民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且将这些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比如用淘米水洗菜,浇花;清洁自行车和家用小轿车使用抹布擦洗而不是用清水冲洗;家庭洗毛巾,瓜果,等东西时用水盆装水清洗;淋浴时关掉水龙头擦香皂等等。

节约用水后我们要清理水污染改革开放后,虽然我们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上涨,但与此同时各种污染问题也接踵而来水污染尤其是重中之重,要清理水污染我们首先要从源头上管理,对于那些排污企业要严格管控他们他们的污水排放去向,对于偷排现象要给予严惩做到以儆效尤,鼓励企业自己研发污水处理方法或将工厂建在与污水处理厂相近的地方,这样可以做到废物利用,既能创造更大的收益,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其次我们要研究更好的污水处理方法如何提纯污水中的有用元素变废为宝,如现在已经在研究的生物污水处理法利用好气微生物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而且净化后的污水可以用作农业用水进行进一步废物利用,还可以节约农民的水费。

最后我们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垃圾与污水排放,生活垃圾与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机物,容易滋生细菌苍蝇等易传播病菌的东西,在建造排水管是要注意远离水源地,否则易造成生活用水的污染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要注意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很多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我认为我们要致力于对海水淡化的研究,只有在海水淡化的研究上有所突破才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此外合理的水利建设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合理的水利建设才能真正的利国利民,否则在错误的地方建立不合适的设施反而更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等灾难的发生。

对于森林资源和湖泊资源也要合理的开发利用,滥砍滥伐只会导致更严的水土流失与环境破坏要鼓励大家还田于湖和还田于林。

对于各地区的水资源需求矛盾要尽力调解,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就是很好的榜样,国家和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人民理解国家所做的一切才能为这种巨型工程获得足够的人民支持。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与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情,我们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份努力,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与治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