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切削机理的研究
模具高速切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高速切 削加工与传统的模具加工工艺的比较, 如表 I 所示 。
表 1高速切削加工与 E M加工模具的工艺 比较 D
高速切 ̄J ] ( S I I IH M) ]] ]
适用材料 几何形状 ( )
2高速切削技术
高速切削加工技 术中的“ 高速” 是一个相对概念 , 对于不 同 的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与刀具材料 , 高速切削加工时应用 的切削
及其在模具加工行业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模具加工工艺( 普通放电加工 E M) D 相比较 , 详细分析 了高速 切 削技 术应 用于模 具加 工制造业 中的优 势 , 重点从 高速切 削机床 、 工 刀具 、 Y_ 艺技 术及 策略等 并 加 7 -Y  ̄- - --
方面 , 高速切 削技 术应 用于模具 制造 中的 关键技 术进行 了分析探讨 。最后 综述 了模具 高速加 工 中存 对
32 高速切 削在模具 工业 中的应用 _
高速切 削加工技术引进到模具. 业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 [
方面 :
4高速切削加工模具 的关键技术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是在高速切削机床 、 搞性能 C C控制系 N () 1淬硬模具型腔的直接加工 利用高速切 削可加工硬材料 统 、 高性能刀柄 、 性能刀具材料及刀具设计制造技术 、 商 高效高精 的特点直接加_淬硬后 的模具型腔 , T 特别是浅腔 、 大曲率 的模具 度测试技术 、 高速切削加_ T理论 、 高速切削加1 工艺等诸多相关 二
3高速切削技术在模具制造 中的应用
进 行 切削 加 工 , 进 行热 处 理 、 削或 电火 花 加 工 , 手 工 打 31高速切  ̄ m -模 具与其他 加工方式 的工艺 比较 然后 磨 最后 . U r 磨、 抛光 , 加工周期很长 。 机加工和抛光所花费时间 占整个模具加 模具制造具有生产批量小 、 工件 型面复杂 、 材料硬度高 、 加
超高速加工技术

应用案例二: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
总结词
提高缸体质量和加工效率
详细描述
在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中,超高速加工技术能够提高缸体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同时降低废品率。通过高速旋转的 刀具和高效的切削液系统,可以快速去除材料,减少切削力和热量的产生,提高缸体的表面质量和耐久性。
应用案例三:模具钢材料加工
总结词
提高模具寿命和加工效率
发展趋势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 断涌现,超高速加工技术 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 复合化等方向发展。
主题重要性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满足市场需求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制造业向智 能化、柔性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随着市场对产品品质和性能要求的不 断提高,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应用能够 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超高速加工技术能够大幅提高航空航天材料的加工效率,缩 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保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 质量。
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领域需要大量高精度零部件 ,超高速加工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 加工出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 器壳体等复杂零部件。
超高速加工技术能够提高汽车零部件 的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 高零部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 强度等性能。
数字化
超高速加工技术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实现数字化的加工模型和加工过程的 仿真与优化。
05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实际案例
应用案例一:航空叶片加工
总结词
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详细描述
超高速加工技术应用于航空叶片加工,能够显著提高加工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高转速的刀具和精确的数控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 叶片的切削和磨削,提高表面质量和精度。
高速切削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 : 高速切 削 特 应用领域 最
建议
S u y o h g p e a h n ng Te hn l g t d n t e Hi h S e d M c i i c o o y BU Y n fn , U Qu n p n u - g S N a -i g e
采用 5次 贝齐尔样 条来拟 合多轴 刀轨 , 以维 持稳定 的进 给 速度 和 较 小 的 角 加 速 度 ; 国学 者 C . atu , . u , 法 L rg e E D c i A A oad 用通过 刀位点 与刀轴 线 的上下多项 式描 述 曲 . f ur采
p o r mmi g tc n q ef rh g p e l n n p l a in f l .S me s g e t n r a p iai n o i h s e d c t n e h oo y r ga n h iu o ih s e d mi i g a d a p i t ed o u g si s f p l t fh g —p e u t g tc n lg e l c o i o o c o i
维普资讯
・
4 ・ 3
文章编号 :0 2— 8 6 20 )5—04 0 10 6 8 ( 07 0 0 3— 4
高速 切 削技 术 究 木 的研
卜 云峰 。 孙全平
( 阴工 学 院 , 苏 淮 江 淮安 23 0 ) 20 2
摘要 : 高速切削技 术是制造业发展 的趋 势, 其应 用将提高加 工精度和 生产率O本 文介绍 了高速切 削的特 点、 程序 编制的方
速加 工 的 5一轴编程 技术 意义非 常明显 。
高速切削技术研究

高速切削技术研究第一部分高速切削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2)第二部分高速切削刀具材料与磨损机理 (4)第三部分高速切削机床的选型与应用 (7)第四部分高速切削参数优化方法 (10)第五部分高速切削过程的热控制技术 (13)第六部分高速切削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15)第七部分高速切削在典型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17)第八部分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20)第一部分高速切削技术的定义与特点高速切削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工艺,它通过使用高转速的刀具和优化的切削参数来提高材料去除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和高精度的加工过程。
在高速切削过程中,刀具以极高的速度旋转(通常超过每分钟数千转),同时进给速度也相应提高。
这种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有助于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从而延长刀具寿命并减少工件的热变形。
此外,由于切削力的降低,高速切削还可以减少振动,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
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率:与传统切削相比,高速切削可以显著提高材料去除率,缩短加工时间。
研究表明,高速切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达 30%至50%。
2.高精度:高速切削过程中的低切削力可以减少工件的振动,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此外,由于切削热的影响较小,工件的热变形也得到了控制。
3.高质量表面:高速切削产生的切削热较低,这有助于减少工件的烧伤和裂纹,从而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
4.刀具寿命延长:高速切削可以降低切削力,减少刀具磨损,从而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5.节能减排:高速切削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材料去除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然而,高速切削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刀具成本较高、对机床性能要求较高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加工需求和技术条件,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和刀具,以确保高速切削技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总之,高速切削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工艺,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表面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需充分考虑其成本和设备要求。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的探导

高速切削报告-国内外现状

2、超高速切削加工优势
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生产率
随着切削速度的大幅度提高,进给速度也相应提 高5-10倍。这样,单位时间内的材料切除率可大大增 加,可达到常规切削的3-6倍,甚至更高; 同时机床快速空程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也大大减 少了非切削的空行程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 生产率。
降低切削力
大多数情况下,垂直力比水平力大,这和理论分析的 结果相反;
峰值切削力只增加了33%-70%,而不是预计的500 %,而且使用的平均力还会减小; 在高速切削下,剪切角增大而导致剪切力减小。
超高速切削加工 与传统的切削加工相比发生了质变
1.3 高速切削逐渐成熟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金 (Robert I.king)和麦克唐纳(Mcdonaid.J)着手 验证和发展沃汉(Vaughan)的研究结论。
存在的问题
1)刚度低、惯量大,难以获得高进给速度和高加速度 (速度很难超过60m/min、加速度很难超过1.5 g)。
2)非线性严重,不易实现闭环控制。
3)传动误差较大,影响机械加工精度。
4)机械传动链结构复杂,特别是在重型机和多坐标机 床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5)机械噪声大。
6)传动效率低,一般0.6。
主要结论:
1)高速切削方面
在超高速条件下,高强度材料可以切削,切削速度可高 达1220m/s;
高速钢刀具可在这一速度下切削高强度材料;
加工合金材料的脆性失效现象在高速下并没有发生; 高速下的实验结果和通常的加工曲线计算的结果不一样; 超高速切削可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 高速切削的金属加工切除率可高达普通切削的240倍。
先进制造工艺--高速切削技术

第三讲1.高速切削技术高速切削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史高速切削(HSM或HSC)通常指高主轴转速和高进给速度下的立铣,它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走向实际应用的先进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业、模具加工业、汽车零件加工、以及精密零件加工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速铣削技术既可用于铝合金、铜等易切削金属,也可用于淬火钢、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以及碳纤维塑料等非金属材料。
例如,在铝合金等飞机零件加工中,曲面多且结构复杂,材料去除量达高达90%~95%,采用高速铣削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在模具加工中,高速铣削可加工淬火硬度大于HRC50的钢件,因此许多情况下可省去电火花加工和手工修磨,在热处理后采用高速铣削达到零件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高速切削概念始于1931年德国所罗门博士的研究成果:“当以适当高的切削速度(约为常规速度的5~10倍)加工时,切削刃上的温度会降低,因此有可能通过高速切削提高加工生产率”。
6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有效、适用、可靠的高速切削技术,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该技术才逐渐在工业实际中推广应用。
高速切削最早在飞机制造业和模具制造l受到很大的重视。
为使飞机的零部件满足很高的可靠性要求,大部分重要零件都是在整块铝合金坯件卜铣削而成,既可减少焊缝,又可提高零件的强度和抗振性。
但常规铣削效率很低,从而导致了高的生产成本和长的交货时间。
高速切削是克服这方面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案。
汽车工业中,模具制造是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
新车型定型后,模具制造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上市时间,也关系到市场竞争的成败。
所以在80年代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政府都出巨资推动高速切削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研究,90年代初高速切削已进入工业化应用。
图16 高速切削在生产应用中的发展历程图17 采用高速切削后产品质量提高的历程a一硬质合金切钢 b一硬质合金切铸铁c—CBN切铸铁图16是德国宝马公司(BMW)采用高速切削的历程。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的研究及其推广应用

22 现 代 高速 切 削技 术 的概 念 .
目前 国内对高速加工 、高速切削技术普遍 存在一些观念误 区。
其一 , 认为高速机床 = 高速切削 = 高速加工 ; 二 , 为高速加工技 其 认 术可适用于任何企业。 这两种观点都失之于片面 。 高速加工的实现 并不仅仅取决于机床主轴的 回转速度和直线运 动速度 , 而是与多种 技术条 件( 如刀具直径 、 齿数 、 刃 零件 、 表面状况等) 。高速加工 相关 技术也并非适用于任何企业 ,其应 用效 益要视 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 加工技术要求 、 市场需求 、 企业的生产 、 理模式 、 管 技术水平 等各方
一
个假设 , 即同年 申请 了德国专 利( c ie 『 hg IL g pe s Mahn h ihctn ed) li s
的所罗 门原理 : 被加 l 材料都有一个临界切削速度 v , T 在切削速度 达到临界速度之前 ,切 削温度 和刀具磨 损随着切削速度增 大而增 大, 当切 削速度达到普通切 削速度 的 5 6倍 时, ~ 切削刃 口的温度 开 始随切削速度增大而降低 , 刀具磨损随切削速度增大而减小。切削
塑性材料时 , 传统 的加工方式为 “ 重切削”, 每一刀切削的排屑量都 很大 , 即吃刀大 , 但进给速度低 , 切削力大。实践证明随着切削速度 的提高 , 切屑形态从带状 、 片状到碎屑状演化 , 所需单 位切削力在初 期呈上升趋势 , 而后急剧下降 , 这说明高速切削 比常规切削轻快 , 两
面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在企业技 术改造 中 , 切忌 “ 邯郸学步”, 生搬 硬套 , 不加分析地 盲 目引进 、 应用 高速加 工技术 。
4 结 语
高速切削技术是切削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 从现代科学技 术的角度去确切定 义高速切削 , 目前还 没有取得一致 , 因为它是一 个相对概念 , 同的加 工方式 , 不 不同 的切 削材料有着不 同的高速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
田
— —
— —
着靶前 后 的子 弹速 度 。 子弹 击 穿 靶板 , 板上 的力 传感 器将 子 弹 靶 对 靶板 的 冲 击 压 力 信 号 转 换 成 电信 号 , 再经振 动测试 仪 中 的电荷放大 器放大 ,
振 动 测 试 仪 及 X Y 记 录 仅 将 力 信 号 记 -
: 5
f l
— 百 『 一
■ _ | j I f l ■
・1 1 ln ¨1¨l ・I I’ l
随着击 靶速 度的提高 , 冲击力 F 呈下降 t
趋势 .
田 3 高 速切制模 报实 验 — 关 系 图 ▲ —— 铝板 - ●—— 一钢 板
维普资讯
由图 1的高 速 切 削模 型 中 力 平衡 关 系 知道 :
+n =F ・ ie sn () 1
式 中
—— 刀具 对 切 屑 作 用 的 合 力 I F —— 切 屑 脱 离 母 体瞬 间的 达 朗 伯 惯 性 力 } F 一 切 屑 流 经 前 刀 面 时的 摩 擦 力 . r
工硬化.
高 速 切 削 时 切 削 模 型 的 建 立 . 以 是 产 生 连 续 型 带 状 切 屑 为先 决 条 件 . 资 有
料 记 载 , 在 较 低速 度 切 削 时 , 切 面上 处 剪
存 在 一 个 冲 击 力 F , 当 V < 10 但 50 rri , F 《 , 在 常 规 速 度 切 /an时 则 故 削 时 , 可 忽 略. 高 速 切 削 时 , = P f 在
2 1 超 高速 切 削 模 拟 实验 装 置 . 模拟 实 验 装 置 见 图 2 示 . 用 的 仪 器 有 : 所 使 YDL 1型 压 电 晶体 力 传 感 器 、 D一 振 动 测 一 Z 2型
试 仅 、 Y 记录 仪 、 X— HG2 2 2型 0 A一
六 路 电子 测 速 仅 、4式 手 枪 和 5 6 6 式 半 自动 步 枪 、 改 变 子 弹 速 度 可 的 介 质 变 换 装置 . 子 弹穿 过介 质 变换 装置 , 经 铝 箔 测 速 仅 , 速 仅 记 录 下 子 弹 测 H 电荷敏太嚣 卜— 力传感器 {
年代 末期 , 由于新型刀具材料的不断出现和机床工业的迅速 发展 , 使美 、 法等 国家率先在机 德、 床上 进 行 了正 规 的高 速 切削 试验 , 得 到 了一 些 金 属 材 料在 高速 切 削 条件 下 的 准 确 试验 数 据 . 并
试验 结 果 表 明 , 速 加 工 的零 件 表 面质 量 明 显 改 善 , 加 工 零 件 的表 面 温 升 和 热 变 形 较 小 , 高 被 切 削力 也 较 小 . 由于 高 速 加 工 具 有 高 效 率 和 高 表 面 质 量 等 优越 性 , 以从 8 所 0年 代 末 起 , 、 等 美 德 国家 已开 始 生 产 商 品化 的高 速 加 工机 床. 在 其 机 理 方面 的研 究 则很 少 , 超 高 速 切 削 方 面 的 但 在 研 究 更少 , 国在 此 领 域 的研 究几 乎是 空 白. 文 对 超 高速 切 削 机 理 和 现 象 做 了 一 些 研 究 , 我 本 提 出 了相 应 的切 削 公 式 .
・ ・
田 1 高逮蜘剖楱瘟
V ・ o r/ s9 t) , csoc ( 一 o 由于高速 切削时切削力 F 比常规切削时 的 F 低. o z z 作用在工件 剪 切 面 上 的 必 然 下 降 , 沿 剪 切 面 向上 , 由于 V 的 大 幅 度提 高 , 增 加很 快 , 在 切 屑 F 又 F 且 脱 离 工 件 母 体 的 瞬 间 存 在一 个 加 速 度 a 使 之 产 生 一 个 沿 前 刀 面 向上 的 达 朗 伯 惯 性 力 F. , |
() 5
又 因为 F。 , ・ = , a, 口= d d 则 有 I  ̄/t
F。 d( 4 / t 一 m ̄) d
式 中 q—— 切 屑 脱 离 母 体 时的 瞬 时 速 度 } d 一 切屑 脱 离 母 体 瞬 闻 的 时 间 (r A ) d — t. 将 式 ( )和 式 ( ) 并 则 有 4 5合
1 高速 切 削 时切 削 方 程 的推 导
按 照 产 生 连 续 的 带 状 切 屑 理 论 , 高 速 切 削 时 切 屑 即 将 脱 离 母 体 的 瞬 间 , 一 个 变 速 运 在 是 动 , 一 个 向外 的 加 速 度 , 之 产 生 一 个 沿前 刀 面 向外 的达 朗 伯 惯 性 力 . 有 使 因而 高 速 切 削 公 式 不 同于 常 规 速 度 的切 削 方 程 . 假设条件 : 1 )切 削 时形 成 带 状 切屑 , 产 生 积 屑 瘤 , 不
; (s s +s ̄i。一F(n 一mo ) c or i sr o o n n ) .i/ s/ s 1 f
再 整理 得 出 名 义 摩 擦 角 J 9为
tn9= c s o ( A + F aJ =  ̄ ) F o r d m ̄ / t ,
( 6 )
() 7
金 属 被 拉 伸 , 且 局 部 金 属 粘 附 在 子 弹 上. 种 表 象 和 刀 具 前 刀 面 与 切 屑 底 层 相 接 触 状 态 相 而 这
似. 塑性变 形层厚 的大 小随速度 的变化而变化 , 速度 低 , 变形层 厚度 增大 , 切削 力也 增大 , 速度
【 = 1 踮 0r/ n ajV l ml
2 子弹击靶 模拟切 削实验 装置框 图
l :S
lN ) q
录下来 , 对 曲线进行受力 的标定. 再
,
5
2 2 实 验 结 果 .
、
l
由实验 数据绘 制 出冲量 与 子 弹 速 度 日曲线 圈 , 圈 3所 示. 见 曲线 图 中 可
以得 出 以 下两 点结 论 : 结 论 1 从 两 条 曲线 上 可 以 看 出 ,
维普资讯
1999年 3月
沈 阳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OURNAL OF HENYANG I TI S NS TUTE OF TECHNOLOGY M .1999 第 1卷 第 l 8 期 J
超 高 速切 削机 理 的 研 究
一
arc an t
[ ] ㈤ Fra bibliotek维普资讯
第l 期
张 志军 等 :超高速切削机理 的研究
怕
再 由滑移线场切削模型 的莫 尔圆脚 得出
=
詈+ 卢 一
式中
P 一
剪切角.
将 卢 代入式 ()中则 得出高速切削 时的切削方程 为 值 9
一
詈+ aa m y] 一 nood  ̄ ' tLs_ t +. F r , c =() d  ̄ / ' i ,
jV 一 1 1 / m “ )V ; 1 O0r ri 5 8 0r r a 89 / n a
d)V; 3 7 / i Z7 0rr n a
e)V 一 4 8 O r u n 1 4 / a
图 4 A 钢 板弹孔 撮部试 样的金 相组 织雕片 ( 0 X) j 10
沈 阳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19 9 9芷
结论 2 在两条 曲线 上都 存在一处 明显 的拐 点 , 就是说对金属材 料而言 , 随着切削速度 的 提高 , 切削 力会 在某 处突然下 降. 不同的金属材料 突降点 的速度 不 同.
3 超 高 速切 削 机理 分 析
超 高速 切削机理分析 基于 曲线图和弹孔根部试 样的金相 组织照片. 同速度下 弹孔 根部 不 金 相 组 织 照 片见 图 4所 示. a和 b照 片 分 别 是 曲线 2拐 点左 边 弹 孔 根 部 试 样 的金 相 组 织 照 片 . 子弹与靶 板相 互激 烈摩擦的一面 , 晶粒被 明显地拉 长 , 并沿子弹穿出方向密集排列 , 晶界模糊 , 并 呈 一 条 条 白色 线 条状 . 主 要 是 由于 材 料 的塑 性 变 形 起 主 导 作 用 , 摩 擦 力 的 作 用 下 , 层 这 在 底
卜 一
摘 要
张 志 军
( 阳工业 学院机械 工程 幕 . 阳 1 0 1 ) 沈 沈 10 5
贾 春 德
( 阳工 业学 院) 沈
∈ 。 } ei l
着 重研 究 了超 高速 切 削 的现 象 和 机 理 , 出 7相 应 的 切 削 方 提
程 . 研 制 7一 套 以 高速 于 弹 撞 击靶 板 的 高 速 切 削 的模 拟 实 验 系统 , A 并 从
高变形层厚度 减 小 , 切削力 也减小. 恰好符合结 论 1 照 片 c 这 . 为拐点 处靶板 弹孔 根部的金相 组织照片 , 由此照片可看 出 , 底层金属 中只是在局部 浅层中还存 在塑性变形 , 局部有金属粘着 , 值大 部分晶粒仍保持原 状 . 别晶粒尺 寸变大 , 个 并围绕 自身的 对称 辅略 微转 动 , 动则是 由于 转 应 力 不 均 匀 所 致 . 说 明切 屑 底 层 金 属 组 织 出现 了相 变 超 塑 性 现 象 ] 由于 超 塑 性 的 出 现 , 这 . 变 形 力明显减小 , 没有加工硬化现象 , 试样变形 后的弯曲率加大 , 晶粒并没有在受拉方 向上伸长 , 而 是仍 然 保 持 着 等 辅 状 , 晶粒 内部 变 形 很 小 , 晶 界 处 没 有发 现 由于 显 著 的 晶 界 滑 移 和 晶 粒 转 在
(0 1)
2 超 高速切 削 的实 验研 究
超高速切削 目前还不能在机 械加工 中得到实 际的应用. 早在 5 O年代 , 苏联 的一些学者先 后用火箭弹 为载体做了相 当于 刨削 的超高速切削实验. 只能观察被加 工工 件 的切 削痕迹和 但 刀 具 的 磨 损 状 态 , 无法 对 切 屑 的 形成 过 程 和 切 削 机 理 进 行 研 究 . 文 作 者 自制 了一 套较 为 先 而 本 进的子弹击靶的超 高速 切削 的模拟实验装置 , 利用不 同速 度的子弹射击不同材料的靶 , 并记录 子弹着靶时 的力信号 , 得出了不 同速度下 力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