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章)第二章
城市绿地的功能

城市绿地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及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尤其是生态学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人们对于城市绿地功能的认识,从简单的美化、休憩、游乐功能,逐步发展到对其生态、使用、美化、教育等综合功能的认识。
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光合作用效应比较)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10m2的树林或25m2草坪的绿地。
世界环保局:每人就应有50㎡城市绿地,300 ㎡郊区绿地。
2、吸收有害气体:有害气体虽对植物生长不利, 但在一定条件下, 有许多植物对他们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例如植物叶片表面可吸收SO2。
正常植物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S, 当植物处于被SO2污染的大气中时, 其含量可为正常含量的5~10倍。
一般地说, 对SO2抗性越强的植物, 吸收SO2的能力也越强; 阔叶树对SO2的抗性比针叶树强。
臭椿吸取SO2能力特别强, 超过一般树木的20倍。
另外, 夹竹桃、罗汉松、龙柏、银杏和广玉兰等也有极强的吸收SO2的能力。
从另一些实验中也证明, 不少园林植物对于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蒸气等也分别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因此, 在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地区附近, 选择与其相应的具有高吸收和强抗性能力的树种进行绿化, 对于防止污染、净化空气是有很大意义的3、吸滞烟尘和粉尘:植物, 特别是树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这一方面由于枝叶茂密, 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于叶子表面粗糙、有绒毛或黏性分泌物, 当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 便附着于其叶面及枝干上。
经过雨水的冲洗, 又能恢复其吸滞能力。
草地不仅和树木一样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 并且还可固定地面的尘土。
(绿化树木的滞尘效应)4、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绿地可以减少空气的含菌数量, 这一方面是由于绿地上空灰尘减少, 从而减少了黏附其上的细菌; 另外一方面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具有分泌杀菌素的能力, 如悬铃木、桧柏、白皮松、雪松等都是杀菌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各类林地和草地的含菌量比较)类5、净化水体据研究,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的物质, 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
绿规-绿地功能

城市热岛
•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城市以密集的建筑群和以水 泥、沥青等具有高热容量和优良热导性能的建 筑材料为下垫面,另一方面加上交通拥挤、人 口集中,造成汽车尾气以及二氧化碳笼罩在城 市上空,使得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同时臭氧层 受到极大的破坏,使得城市市区的平均气温比 周围高。
3.净化空气、防止公害
• 污染源 • 二氧化硫和氟化氢 • 建筑工地风尘、机动车尾气
生理的需要:饥渴、口渴、空气、性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三.景观功能
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道路
城市 边界
标志 物
意象
中心 点
区域 特征
• 道路(Path ): 动线网路,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的道路、铁路和运河。
• 边界(Edges): 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开的屏障,或者使两个地区互相连接 起来的接缝。如河川、海岸线、山崖等。
• 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
1h㎡草坪
• 吸收360kg CO2
一个成年人
• 呼出0.9kgCO2,需要0.75kgO2
吸收一个成年人白天呼出的CO2,需要10m2的树林或25m2的草坪
工业耗氧
必须保证人均60m2 绿地
2.调节城市微气候 (1)温度:空气温度、 地表温度
(2)湿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章 城市绿地的功能
城市绿地五大功能
生态
文教
游憩
功能
避灾
景观
一.生态功能
1.维持城市碳氧平衡 2.调节城市微气候 3.净化空气、防止公害 4.维持生物多样性 5.水土保持
1.维持城市碳氧平衡
1h㎡公共绿地(乔灌草) • 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交通运输噪声
1 2 3 4 心理功能 防灾功能 卫生功能 体育保健功能
Company Logo
一、城 市 园 林 绿 地 的 功 能 作 用
城市绿化的景观功能 文教和游息功能 保护城市环境 园林绿地可以净化空气 净化水体 净化土壤 树木的杀菌作用 改善城市小气候 降低噪音 保护农田 保持水土 安全防护 检测环境污染 城市中的公共绿 地是环境美的重要地 段,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是人们的天性,到 公园中去玩、休息、 活动也是居民的生活 内容之一。 美的城市首先是对 环境特征鲜明的第一映 像。也就是说构成城市 景观必须清晰宜辨,个 性突出、环境清新、心 旷神怡、行动轻松、情 绪安然而对城市映像影 响最大的因素包括以下 五个部分:道路、边界、 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气流
夏秋季能够降低风 速50%——80%, 而且绿地里平静无 风的时间闭无绿化 区要长;冬季绿地 能降低风速20%, 减少了暴风份额吹 袭。
返回
Company Logo
降 低 噪 音
听阙声压为0dB
当噪声通过 由两排桧柏及一 行雪松构成的 18m宽的林带后 ,噪声减少16dB ,通过36M宽的 林带,减少30dB ,比空地上同距 离的自然衰减量 多10—15dB。 对一条由1行 椤木和1行海桐 组成的宽4m,高 2.7m ,枝叶繁茂 ,生 长良 好的 绿 墙测 定 , 通过 绿 墙后 的噪 声减 少 8.5dB , 比 通 过 同距 离的 空旷 草 地的 噪声 多减 少 6dB。
大叶黄杨、蚊母 、海桐、香樟、 山茶、凤尾兰、 棕榈、石榴、皂 角、紫薇、丝棉 木、梓树
黄杨、油茶、山 茶、柳杉、日本 女贞、构骨、锦 熟黄杨、五角枫 、臭椿、高山榕 、散尾葵、樟树 、北京丁香、柽 柳、接骨木
城市绿地的功能

生温室效应。
.调节温度 水泥地坪 56℃ 一般泥土地面 50℃ 树荫下 37℃ 树荫下的草地 36℃
.调节温度
不同绿地结构降温效果是不同的,林地的降温高于草坪, 成片的林地降温又高于条带的行道林荫。
绿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蒸腾作用
(2)绿地对气流的影响
五、避灾救灾功能
发生灾害时的作用 1 灾民的临时住所(指挥中心、照明、供水、通讯、厕所、 消防等设施的设计) 2 救灾物资集散地 3 救灾人员驻扎地及临时医院所在地 4 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
5 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所
2003年 ,北京建成第一个具有完备防灾设施的防灾公园-元 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到2008年,北京已建27个防灾公园,包括海淀公园、黄城 根遗址公园、朝阳公园等。 2007年公布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 纲要》
复习重点:
•简述城市绿地的功能作用
•城市景观的五个构成要素
思考: 通过城市绿地功能作用的学习,思考在城市中应该在哪 些位置安排绿地,不同位置的绿地在进行建设时应侧重发挥 哪些功能作用。
四、环境美化功能
1.体现植物自然之美 • • • • 姿态、色彩、风韵不同,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 季相特征 空间效果 地域特征
2.营造城市景观风貌
•景观要素:道路、边界、节点、区域、标志物
城市景观的构物因素
凯文· 林奇在《城市的印象》中提出影响城市景观的五个因 素: 道路(Path) 边界(Edges) 区域(Districts) 结点(Nodes) 标志物(Land Marks)
6.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游憩娱乐功能
1.提供休闲游憩场所 • 业余时间增多 • 业余生活空间扩大 • 室外游憩类型多样化 2.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 •社会交往的平台 •园艺疗法
绿地规划知识点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1.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对总体规划中更换曾是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化用地的绿线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城区绿地系统、城郊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3.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的活动.4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地生产基地.3、永久性生产绿地: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为生产绿地的城市绿地.4、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的标志树种.多位乡土树种或经多代驯化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达到绿化设计要求的树种.5、骨干树种: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6、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7、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8、绿化率:指的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9、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二、填空题1.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生态区划要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定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2.公园绿地为公众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均布性、丰富性、多样性、生态型、人文性.3.市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在10hm2以上,区级综合公园面积可在10hm2以下,居民可进行半日以上的活动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30-50min可达.4.区级综合公园在城市各区分别设置1-2处,其服务半径,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020 可达.5、生产绿地有经济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三大功能6、据我国100多个城市苗圃用地现状分析,苗圃总用地在以上,建成区约在50km2以上的的城市,建成区有苗圃~4hm2,中等水平为2hm2/km2.7、生态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8、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9、城市避灾场所绿地可分为紧急避难绿地固定避难绿地中心避难绿地 10、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包括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11、城市紧急避险场所应达到1-2㎡/人,城市临时避灾安置场所不应少于4㎡/人,城市过渡性固定避灾安置场所应达到10-12㎡/人.12、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设立防护林带≥50米,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绿化隔离带带宽度不少于30米,垃圾填埋场、污染处理厂,下风向需建设宽度为500~800米的卫生隔离带.13、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30米.14、防噪绿化带宽30米,组团隔离带宽20~50米.15、防风林位置应布置在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垂直的位置.16、卫生防护应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来布局.17、居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18、居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19、其他绿地分布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之内.20、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绿地属于水域及其他用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21、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22、规划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国家地方各级城市绿化相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划成果、当地现状基础条件三、简答题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原则答.原则: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现状特点,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湖,将其有机的组织在园林绿地系统中.3城市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满足全市居民文化休憩的需要.城市中小型公园必须按服务半径布置,使附近居民在较短时间内课步行到达.2.园林绿地布局的目的和要求答.目的: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3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要求:1布局合理2指标先进3质量良好4环境质量改善3.公园绿地应该怎样规划选址答: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居民能方便到达,大型公园要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或公共交通设施又方便的联系;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建园,则应充分利用地形造景,避免大动土方;可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山川,发挥城市河湖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可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有古树名木的地段.4、树种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1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多种综合功能要求.2坚持“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也积极选用一些经过考虑的外来树种和有把握的新优树种及品种.3重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一般树种要丰富多彩,做到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相结合.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长寿树为主.5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5、防护绿地规划内容1建立市域生态空间的保护体系2确定防护绿地的发展目标3进行防护绿地的分类布局4提出防护绿地的设计导则与控制指标5提出组团隔离绿地的布局要求与规划控制措施6、防护绿地的类型1城市卫生隔离带2道路防护绿地3城市高压走廊绿地4防风林5城市组团隔离带7、附属绿地规划内容1研究确定城市中各类附属绿地的发展、控制指标2指出各类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导则8、各类附属绿地规划指标要求(1)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2)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3)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4)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学校、医院、修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9、其他绿地规划内容:1“生态优先”的原则2城市大环境景观格局的构建3城市游憩体系的完善(4)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5)城市绿地的系统性10、城市绿地植物规划的基本要求(1)合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开敞空间的绿色网络(2)大力开发利用地域性的物种资源(3)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4)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5)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和养护水平(6)古树名木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保护价值11、规划总则之规划原则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3、分期实施,保证质量4、实用适用,公众参与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武大功能的活动.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A..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城市绿化各项发展指标在规划期内的发展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在一定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B.确定城市主要绿化树种和园林设施以及近期建设项目等,从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以城市为对象,以创造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空间为目标的规划技术,通过绿地系统规划,最终要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确保安全、健康城市环境,引导和限制城市形态,提供户外的游憩场所,创造具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加强与城市内仅有的自然的接触,培养市民的乡土意识和人性回复.市规划层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内容:规划总则、定额指标体系、绿地布局结构、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土地规划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概念:是以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为主,并与其它学科,如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1.系统结构的定义: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2.系统结构的特点: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3.绿地系统结构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结构性、目标性4.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原则:1结合城市其他规划,综合考虑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4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和近期安排相结合5.绿地布局的总目标: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6.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8种基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2组合方式:点网状、环网状、环楔状、放射环状、放射网状3各模式特点:1点状:这种以点状或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模式多出现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旧城改建,利用宝贵空间进行绿化.这种模式有利于市民就近利用,并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占地规模不大以及分散的分布状况,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其难以发挥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城市艺术面貌的综合功能.2环状: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的不同,利用城市周边的农田、山林、林地以及一些生态敏感保护区在城市外围形成1条或多条环状绿带.3楔状:指利用郊外林地、农田、河流等自然因素形成绿色空间,有宽渐窄地嵌入到城市,将城市环境与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4带状:指利用河湖水系、道路、旧城墙、高压走廊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交错的条带行绿色空间,穿插于城市内部,与其他绿色空间共同构成城市绿网.优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缺点:占城市面积大,不宜均匀分布.5网状:指将山林、水体、森林、农田等自然因素,通过沿道路、河流、铁路、组团建设的“绿廊”,与城市中的其他公园绿地进行联系形成整体,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局域一定自我维持能力、体现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网络结构.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手法: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预测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4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5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的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6空间环境规划7论述环境规划空间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9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方式——“点、线、面”结合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2,规划图则包括:区位关系图,现状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各绿地分项规划图,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六阶段:现场调查,制定目标,规划方案,交流汇报,专家评审,成果提交.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1)以国家相关标准和相关规定为依据,落实规划可操作性.(2)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针对性强.(3)从规划体系角度出发,编制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结合的规划.。
城市规划师资料: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社会⽂化功能 休闲游憩功能,精神⽂明建设和科研教育基地。
(⼆)经济功能 防灾减灾功能,预留城市⽤地,为建设未来城市公共设施⽤地,带动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三)环境功能 绿地上的绿⾊植物是城市⽣态系统中最主要的⽣产者,在消费者密度⼤得惊⼈的城镇⽣态系统中,主要作⽤有以下⼏个⽅⾯。
降低城镇空⽓⼆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氧⽓的⽐重。
在吸收⼆氧化碳的同时,绿地上的植物还能吸收或吸附⼀些其他有害⽓体,它们承受了被污染的压⼒,再通过⾃⾝的新陈代谢使有害⽓体发⽣转化。
过滤空⽓,使其中的悬浮粉尘浓度降低,流动空⽓经过绿地时,绿⾊植物的浓密枝叶吸附了⼤量粉尘,使空⽓变得洁净⼀些。
杀死某些致病微⽣物。
例如针叶树放出的挥发性⽓体,对许多细菌、某些感冒病毒有相当强的抑制或杀灭作⽤。
降低风速、减弱噪声,屏蔽或吸收⼀部分对⼈体有害的电磁辐射。
调节⽔份循环的过程,增加⼲噪时期的空⽓相对湿度。
美化市容和其他效益。
独具匠⼼的公园绿地布局,可以给⼈以美的享受,突出城镇的个性,创造出引⼈⼊胜的⼩型⽣存空间,对常住居民和旅游者都有持久不衰的魅⼒。
(四)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类居住、⼯作、⽣活必不可少的场所,理应服务于民众。
公园是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除具有旅游价值、⽂化教育、休闲游乐的功能外,还折射该城市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城市往往因公园的存在⽽变得更有⽂化魅⼒。
在国际上,城市公园绿地被公认为优效物品,所有⼈都有到公园游憩、活动的权利,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园绿地⼀般被作为基本福利提供给公众,实⾏免费开放,以保障所有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权利。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精神功能的意义更⼤。
公园绿地固然承担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的作⽤,更能满⾜市民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的精神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节奏的加快,后者需求会变得越来越⼤。
2城市绿地的功能作用

·城市自然下垫面遭到破坏,绿化总量不足,水体面 积减小,湿地消失,使整个城市的环境生态承载力降 低。
·人为活动:工业生产、机动交通、居民生活等产生 热量。
.调节温度
不同绿地结构降温效果是不同的,林地的降温高于 草坪,成片的林地降温又高于条带的行道林荫。
(3)净化土壤 净化土壤,增加肥力
(4)杀菌作用 植物杀菌素
(5)增加空气负离子
2. 改善城市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地层表面属性的差异性所造成的局部地区 气候。
(1)改善城市热环境状况 大城市中,市区内温度比郊区温度高,这种现象被称 为城市热岛现象。
城市热岛的主要成因
·城市中人工下垫面如建筑、地面铺装等的大量增加, 改变了下垫面的热特性.
·永恒的方向标志; ·有限地点和特点道路上能看到的重要场所也是一种标 志。
杭州西湖—雷峰塔
香港紫荆花标志
本章重点 •简述城市绿地的功能作用 •城市景观的五个构成要素
——蒸腾作用
(3)绿地对气流的影响 1)减低风速
两行落叶乔木的行道树能降低风速20%左右,小 片针叶林和绿化较好的庭园,能减弱风速25%以上, 各行乔木与灌木搭配的道路绿化能减弱风速50%左右。
2)增加城市的竖向通风
•林下冷空气与铺装处的热空气对流 •林冠上低压区,使林下气体上升,形成竖向气流。
3 远距离游憩——郊区或外地进行
2.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1)科学教育 (2)历史与文化教育 (3)思想教育
3.休疗养基地
三、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
景观——landscape
(1)城市景观的构物因素
凯文·林奇在《城市的印象》中提出影响城市景观 的五个因素: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Company Logo
园林绿地可以净化水体
1m2芦苇
1年可以聚集9kg的污染物质。在有芦苇的水 池中,水的悬浮物减少30%,氯化物减少 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 氨减少66%,总硬度减少33% 将它们放在每毫升含细菌600万个的污水12 天以后,放芦苇的水中尚有细菌10万个,放 小糠草的尚有12万,放泽泻的有10万个 。
LOGO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作用、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第一节 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我国古代的园林和早期的国外庭院主要是供 少数人享用的游憩设施。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 展,园林绿地不论在规模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他已经从单一的功能设施变成多功能设 施。
1ha森林制造的氧气可供 1000人呼吸
1ha阔叶林,一天可以消耗1吨 二氧化碳,放出0.73吨氧气
Company Logo
吸 收 有 害 气 体
吸收二氧化硫
吸收氟化氢
吸收氯气
珊瑚树、大叶 黄杨、女贞、 广玉兰、夹竹 桃、罗汉松、 龙柏、槐树、 臭椿、构树、 桑树、梧桐、 泡桐、喜树、 紫穗槐
气流
夏秋季能够降低风 速50%——80%, 而且绿地里平静无 风的时间闭无绿化 区要长;冬季绿地 能降低风速20%, 减少了暴风份额吹 袭。
返回
Company Logo
降 低 噪 音
听阙声压为0dB
当噪声通过 由两排桧柏及一 行雪松构成的 18m宽的林带后 ,噪声减少16dB ,通过36M宽的 林带,减少30dB ,比空地上同距 离的自然衰减量 多10—15dB。 对一条由1行 椤木和1行海桐 组成的宽4m,高 2.7m ,枝叶繁茂 ,生 长良 好的 绿 墙测 定 , 通过 绿 墙后 的噪 声减 少 8.5dB , 比 通 过 同距 离的 空旷 草 地的 噪声 多减 少 6d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在城市的综合公园、居住公园及小区的绿地等设置展览馆、陈列
馆、宣传廊等以文字、图片形式对人们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宣传, 利用这些绿地举行演出等活动;另外一些主题公园可以针对某一 主题介绍相关知识。还可以在这里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在这 里有机会接触自然,可培养他们从小爱自然的习惯。
养院、单位所属绿地 3、特殊用途绿地 工厂企业的防护林带、防火林带、水土保护绿地、公路、铁路防
护绿地、苗圃、农场等
10
(二)日本城市绿地分类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由居住区公园、城市骨干公园、特殊公园、广域公园、 缓冲绿地、城市绿地、绿道、国营公园等九大类组成。
(三)我国绿地的分类情况及问题 我国现行的分类标准有两种,一是执行1991年实行的国家标准《城市用
3
第三节美化功能
植物变化莫测的美与城市人工构筑物有机结合,相互映衬,可以构成 丰富的城市景观,使人们能充分领悟自然与人工和谐的美。绿色植物 的美化的美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
在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绿化与建筑群体的关系,通过 合理的设计及植物配植,使绿色植物与建筑群体成为有机的整体。以 植物多变的色彩及优美起伏的林冠线为建筑群进行衬托,丰富建筑群 的轮廓及景观,使建筑群更具魅力,从而使整个城市给人留更加深刻 和美好的印象。如:青岛海滨红瓦黄墙的建筑群,高低错落地散布在 山丘上,掩映于绿树丛中,再衬之以蓝天白云,形成了丰富变化的轮 廓线,构成让人过目不忘的优美城市景观。
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中的二类法。即城市绿地 分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另一类执行1993年建设部文件《城市绿地 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的六类法。即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 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 我国绿地分类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两种标准存在,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统计中的一些混乱。 2、由于没有专门的城市绿地分类法规,导致全国范围内城市绿地分类 存在较大的差别,有的即使是同类绿地,名称相同,但其统计口径也不 相同,绿地分类及统计口径不规范,导致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 缺少协调关系,使城市之间的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缺少可比性。影响到绿 地系统规划的审批。
丹麦著名的城市设计专家杨.盖尔在他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 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分三种类型:即: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 社会性活动。
必要性活动是指上学、上班、购物等日常工作和生活事物活动,这 类活动必然发生,与户外环境质量好坏关系不大。
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活动是指人们在时间、地点、环境合适的情况 下,人们有意的参加或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这两类活动 有赖于环境质量的好坏,人们日常的休息娱乐需要适宜的环境栽 体。这些环境包括:城市中的公园、街头小游园、城市林荫道、 广场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组团绿地等。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 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休闲、游憩及娱乐活动成为 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具有满足人们多种 休闲活动需要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其使 用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
二、美化市容
城市中的道路和广场是人们感受城市面貌的重要场所,广场和道路景 观的好坏,将极大影响到人们对整个城市的认识,绿化良好的广场及 道路可以改善广场及道路环境,提高景观效果,从而达到美化市容的 目的。
4
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
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建筑,除了建筑本身的造型、色彩、肌理等方 面应精心地设计以外,还应充分重视绿化对建筑的衬托作用,常 用松、柏等绿色植物来烘托纪念性建筑的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特 点;从草坪、林木、水池等配合办公、展览等建筑,形成宁静、 优雅的氛围;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庭绿化的设计来突出其特点。
5
图片
6
图片
7
图片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组成
城市绿地系统概念: 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
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 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 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的群落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 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 绿地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 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一体的生态系统。
三、休养基地
有些绿地如郊区的森林、水域附近、风景优美的园林及风景区等 还可以供人们休暇和疗养。这些区域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空气 清新、水质清净,是人们缓解压力恢复身心健康的最好休息场所。 有些地段的特殊地理气候(如:高山气候、矿泉、富含负氧离子 的空气等)对治愈某些疾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些区域 会规划一些疗养所。
1
二、观光及旅游
旅游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休闲活动之一。我国幅圆辽 阔,历史悠久,自然风景资源及人文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现有 677处风景名胜区,风景区面积约为9.6万平方公里,到2020年全 球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中国将为世界旅游接待国首位。城 市的公共绿地、风景区绿地以及具有合理结构的城市绿地系统形 成的优美城市环境,都是人们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随着城市中的主要构筑物建筑风格的削弱,各城市面貌越来越趋 于同一,显得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 应在城市建设中挖掘其他地方文脉、地域精神对建筑的影响,搞 好建筑设计,另一方面应结合绿地建设,以不同的地域的乡土植 物为骨干树种,根据不同的环境因子组成多种结构的植物群落, 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并以此形成不同地域的城市特色。
9
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
一、国内外不同分类情况简介
(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 按城市绿地的不同用途,将城市绿地分为三大类: 1、公共使用绿地: 包括:文化休息公园、体育公园、植物公园、动物园、散步休息
公园、儿童公园、小游园、林荫大道、住宅绿在小区。 2、局部使用绿地: 学校、幼托、俱乐部、文化宫、医院、科研机关、工厂企业、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