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炼字》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_古诗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熟练掌握诗歌鉴赏炼字类的答题技巧。
[导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
—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课堂探究】1、完成下列题目,并探究答题思路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阔”字更好。
“宽阔”之意,水涨两岸显得开阔,营造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的恢弘阔大的意境,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
“失”字更好。
“消失”之意,水涨似乎使两岸消失,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的阔大景象。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1)“诗眼”分别是“咽”“冷”。
(2)“咽”即“呜咽”,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3)“冷”即“清冷”,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古诗鉴赏 炼字 教案

古诗鉴赏·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炼字的命题特点。
2、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程度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寻常一字,尽显风流。
二、出示学习目标1、明确炼字的命题特点。
2、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学内容一,了解炼字题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步骤,并完成后面的练习,时间10分钟。
(一)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考纲解析:1、考点:赏析评价诗词语言2、考查方式:主观题形式3、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作一简析?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执教者学情分析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只有在理解诗歌中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
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而已。
高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基础,但是在答题的规范性上火候还不够。
这表现在重点词的筛选,词句的具体赏析,答题步骤的完整性上。
这节课从设计之初,就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从教学实用性的角度,学生参与度较高,效果也不错。
效果分析考虑到学生即将面临二模和高考,那么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规范答题的指导是必要的。
明确教学的重点突破之处就是规范性答题,将答题格式内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
小组讨论、讲练结合从而能够更好掌握如何针对性的进行诗歌炼字类鉴赏答题。
我选择在课前让学生提前做诗歌鉴赏炼字专题学案并批改,将学生所做答案投影,让学生讨论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区别,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思考怎样才能不错。
既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达到规范学生答题的目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诗歌鉴赏炼字》是高三年级诗歌鉴赏语言专题的复习内容之一,本课主要是通过诗歌炼字学案反馈的学生情况,及时总结学生的答题问题,找出每条答案的得分点,理顺答题思路。
本课涉及的内容重点明确,就是炼字类答题。
让学生品味精炼传神的词语,把握不同词性的表达效果,熟悉不同的语言考查方式,在讨论中总结此类题的答题步骤;通过部分学案展示,让学生熟悉答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互相打分中自警,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改正。
评测练习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高中语文_千锤百“炼”的智慧——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千锤百“炼”的智慧诗歌鉴赏——炼字【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对炼字的要求2.总结炼字题的答题方法3.运用解题方法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全面、准确。
【教学重点】1、根据范例总结炼字的答题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准确答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诗坛,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群星璀璨,异彩纷呈。
尽管一千多年的诗坛新旧更替,“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们的共同追求。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是欧阳修对语言的锤炼的执着,“他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是贾岛对诗歌语言锤炼的一份感动。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高诗歌品味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也是我们今天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高考诗歌鉴赏的考试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命题角度看:“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
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三、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对炼字的要求2.掌握解题方法,做到全面、准确。
3.灵活运用解题方法有效组织答案四、什么是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五、形象感知古人炼字,往往是“一字而意境全出”。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当中哪些字词能体现作者“别有用心”?并品味其中的效果或情感。
(讨论)1、红杏枝头春意闹——动词“闹”字,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以动写静,描绘出杏花争妍斗艳的活泼生机,还能令人想到蜂飞蝶舞的情景,写出了蓬勃的春意。
一字出春意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形容词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高中语文_三种意识,提升阅读品质——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诗歌鉴赏之炼字——三种意识,提升阅读品质导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可以说,诗歌的语言魅力和炼字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让我们跟随着古人的脚步,结合审题意识、文本意识、规范意识这三种意识;学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型,首先齐读学习目标1、强化炼字题型的三种意识:审题意识、文本意识、规范意识;2、掌握答题技巧,正确答题。
炼,顾名思义,就是锤炼,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次月考的题目,大声自由朗读,哪位同学点评一下这两份答案。
长安春望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一作:春来)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闲,是清闲的意思,但是望见千家门前清闲的草,借物喻人,比喻,将清闲的草比喻成自己,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内心悲伤,气愤的情感。
2、闲,悠闲的意思,望着门前悠闲的草色,渲染了一种无聊、无所事事的气氛,表现了作者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
同学们根据刚刚的分析修改一下自己的答案。
关于炼字题型,我们都可以怎样设置问题呢,谁来尝试一下?(学生回答、课件展示)1.找出最精炼传神的字(词)?或请找出最具有表现力的字(词)?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或某字可以换成另一个字吗?或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3.本首诗的诗眼是什么?4. 这首诗的颔联有两个字用得很传神,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我们要掌握这些问法,通过审题,快速判断出这是炼字题型。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哪位同学先来审题。
(学生)通过审题,确定这是一道炼字题型,看一下黑板上这位同学的答案,谁来分析一下这个答案。
其他同学点评。
网,网罗,丝丝小雨想要网罗住整个春天,写出了小雨的细密,表达了对小雨的喜爱之情。
练字教学设计(5篇范文)

练字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练字教学设计千锤百炼之古诗鉴赏(炼字)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2、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3、激发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炼字题的做题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所谓炼字,就是在诗歌创作中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和创造性的搭配,使之获得简练、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
诗中经作者反复推敲之处,往往是传神之处,是诗作的妙处,鉴赏时可从这些地方入手。
二、鉴赏练字:1、指出该字,释字义(1分)2、回归句子,释句义(1分)3、描绘画卷,现意境(1分)4、辨别修辞,明手法,表情感(1分)(或者结构上的作用)三、练一练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划线句中哪两个字最传神,加以分析(5分)答案:1、递和窥用得好。
(指出该字····· 1分)2、递字传达出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
窥字形象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的惊奇情态。
(释含义、描景象····1分)3、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手法······1分)4、营造出早梅一枝独秀,凌寒傲然开放的清冷意境(点意境·······1分)5、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赞赏。
寄寓着诗人品性高洁、不为困苦的志向。
(明情感·······1分)四、教学反思微课的教学目的是想使学生基本掌握解答古诗词中对字的赏析方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而语文教学就更无定法。
但是到了高三考试的现实迫使语文教师必须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规范的完成试卷上的各种类型的题目。
古诗赏析炼字教案初中

古诗赏析炼字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炼字赏析,让学生理解古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中的炼字技巧,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古诗文本、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炼字吗?”2. 引导学生回顾炼字的定义:炼字是指在诗词创作中,通过精心挑选词语,以达到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诗,圈出自己认为的关键字词。
2. 学生分享自己圈出的关键字词,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关键字词在古诗中的含义和作用。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四、炼字赏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炼字技巧,如夸张、拟人、比喻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古诗中的炼字赏析,互相交流学习。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古诗描绘的场景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体会古诗的美。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炼字赏析,强调关键字词在古诗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炼字赏析,使学生了解了古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融入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但部分学生对炼字技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初中诗歌鉴赏之炼字篇教案

初中诗歌鉴赏之炼字篇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掌握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理解炼字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炼字方法的运用和技巧的掌握。
2. 诗歌炼字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歌实例,使学生了解炼字的现象和技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鉴赏能力。
3.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诗歌实例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贾岛的“推敲”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使学生了解炼字的重要性。
3. 什么是炼字:讲解炼字的定义,使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
4. 炼字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如炼动词、炼形容词、炼副词等。
5.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炼字现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楼望辽阳”,使学生掌握炼字的方法和技巧。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诗歌中的炼字现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7. 炼字的鉴赏:讲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炼字,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炼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古诗鉴赏-炼字》,因而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炼字类题型的提问方式、答题技巧、答题步骤。
我的教学思路如下:首先用“推敲”的炼字趣闻导课,引出炼字话题,能迅速让学生了解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接下来点出炼字题型的问题设置形式,答题技巧,最后是实战演练。
本节课设计原则是针对高考,针对题型,扎实总结答案,让学生有的放矢,能完整整理出相应答案,并且在反复训练中牢记答题步骤。
为此我设计了五首考场典题,采取学生讨论,总结,教师点拨,最后修改得到正确完整答案的方法,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记忆、深化答题步骤。
这节课学生比较活跃,优点就是能针对高考,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并且学生大部分都能在讨论总结后找到答题方向,以后遇到此类题型我相信也不会再盲目,这样也就达到了复习目的。
但缺点也显而易见,
比如课堂设计比较单一,只是出题讨论回答。
不变的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
加之炼字本身就是诗歌鉴赏环节中难度最大的,是一首诗歌思想情感与表现手法集中表现的综合体,没有持之以恒的鉴赏历程是很难迅速完整准确鉴赏清楚的,所以课上训练让学生回答时比较费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讲的也稍快,这也是需要认真反思寻找方法的地方。
总而言之,这节课如果要达到目标,就需要反复训练,仅靠课堂40分钟远远不够,还需要课下认真反复的做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