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

合集下载

中医妙招治疗腺样体肥大

中医妙招治疗腺样体肥大

中医妙招治疗腺样体肥大当今社会在气候、饮食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出现率越来越高。

所谓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引窝之间,相当于蝶骨体和枕骨底部。

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则称为腺样体增殖或腺样体肥大。

不良影响小儿腺样体肥大可导致儿童出现鼻咽炎、鼻窦炎、中耳炎还可以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及领面部发育,可出现“腺样体面容”更可因长期缺氧而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甚至急性心力衰竭。

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

那为何腺样体的增生肿大总缠着小孩子不放呢?病因病机:小儿系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不固,脾常不足,故本病的发生多与肺、脾气虚有关。

肺卫不固,易感风寒风热之邪,滞于顽颗。

脾常不足,脾虚痰浊上泛,阻于顽颗,致顽颗开合不利,肺气失司而成本病。

腺样体肥大之因有虚有实,实者,多责之于气血疲阻或痰湿凝结,虚者,则多归咎于肺、肾阴虚或脾、肺气虚。

无论其病因何变,病机何繁,其终结为腺样体肿大不消。

所以依据此病机可辩证得以下不同症状体征下的不同治则治法(一)内治法:1、肺脾气虚,痰湿凝结症状:鼻塞,涕黏白或清稀,睡眠时有鼾声,咳嗽,咯痰色白,肢体倦怠,纳少腹胀,大便溏泄;表情淡漠,面色白;腺样体肿大色淡,触之柔软,分泌物色白量多;舌淡肿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治则:补脾益肺,化痰散结。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

黄芪、党参、防风,补益肺气;炒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渗湿;姜半夏、陈皮,利气化痰;柴胡、升麻,助阳气提升,引药上行。

若腺样体肿大不消,可用浙贝母、僵蚕、山慈姑以散结消肿。

腹胀纳呆、不思饮食者加砂仁、麦芽;鼻塞重、涕色白者加白芷、辛夷。

2、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症状:鼻塞,涕黄白量不多,颃颡部不适,睡眠中时有鼾声,体弱多病,发育障碍,形体消瘦,头痛健忘,少寐多梦,夜卧不宁;增殖体肿大色红或暗红,触之不硬,分泌物黄白量不多;舌红少苔,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则:滋阴润肺,补肾填精。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常见症状,引起其发生的原因很多,也可能会与家族史有关。

在合理诊断和确定原因之后,对儿童腺样体肥大采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认为,在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时,应以祛病救人为主要原则,以求真不以求虚、以治全不以治部的思想为指导,使用西医抗生素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使用中草药来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以达到抗感染,消炎,减少腺样体肥大的目标。

首先,应合理使用针灸、拔罐等中医手法,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从而减少腺样体肥大的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促进儿童全身气血循环,给予营养物质和活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的能力,并改善供应腺样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腺样体的肥大情况。

此外,需要注意保护家庭环境,减少室内有害物质污染,改善室内湿度、温度、空气流通等,鼓励小孩多活动,加强锻炼,以增加机体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免疫力,减轻腺样体肥大症状。

最后,要坚持服药,并与医生沟通,定期复查,掌握病情变化,防止病情扩大,保持机体稳定。

在治疗过程中,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即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原创】补阳还五汤的真正加减运用

【原创】补阳还五汤的真正加减运用

【原创】补阳还五汤的真正加减运用【原创】补阳还五汤的真正加减运用【方药组成】:黄芪10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地龙30 g,桃仁10 g,红花10 g,丹参50 g,蜈蚣3条(酒洗)。

每日1剂,每次200 mL,分早中晚温服,疗程3周。

【方证分析】本方所治之证乃气虚不运,血行郁滞所致。

正气亏虚,不能行血,血行不利而为瘀,瘀阻脉络,筋脉受损,则半身不遂,口眼斜;瘀阻心脉,心窍不利,则语言蹇涩;气虚不能固摄,则口角流涎,或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气虚血瘀,脉络失养,则肢体麻木,或肢体疼痛;舌暗淡,苔白,脉虚弱或细涩,皆为气虚血瘀之征。

其治补气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脏腑经脉营卫之气,使气能帅血而行,为君药。

血脉不利,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行血活血,使血运行于经脉之中,共为臣药。

活血伤血,当归补血养血,与黄芪相用,以冀气从血中而生;脉络不通,地龙通经活络,畅通血脉,为佐药。

诸药相互为用,以奏补气活血通络之效。

【方药配伍特点】:补气药与补血药相用,使气能生血,血能化气;补血药与活血药相用,使血虚得补,血瘀得行,达到补血而不壅,行血而不伤的目的。

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主治气虚血瘀证的基础方,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或肢体麻木为辨治要点。

脑血管意外遗证、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证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证属气虚血瘀者。

2.补阳还五汤临症辩证加减方药2.1 中风急性期加防风。

2.2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

2.3 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

补阳还五汤药方及剂量是什么

补阳还五汤药方及剂量是什么

补阳还五汤药方及剂量是什么补阳还五汤的配方是什么?补阳还五汤,中医方剂名。

那么补阳还五汤的配方是什么?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补阳还五汤药方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阳还五汤药方的中药方【方剂名】补阳还五汤【出处】《医林改错》【配方】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瘀阻经脉用桃红。

【方解】本方证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斜。

气虚血瘀,舌本矢养,故语言謇涩;气虚矢于固摄,故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瘀之象。

本方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

治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

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

【功效与作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证。

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用法】水煎服。

【配伍特点】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气虚血瘀的代表方,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苔白脉缓为辨证要点。

使用本方需长期服用,才有效果。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化裁】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

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

腺样体肥大中医最佳治疗方案

腺样体肥大中医最佳治疗方案

腺样体肥大中医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腺样体肥大中医最佳治疗方案一、前言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在治疗此病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本方案旨在结合中医理论,制定一套合法合规、人性化、科学的治疗方案,以期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恢复正常生活。

二、诊断依据1. 症状: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睡眠质量差等。

2. 体征:腺样体肥大,触诊可及。

3. 辅助检查:鼻咽部侧位片、纤维鼻咽镜等。

三、治疗方案1. 中医辨证论治(1)肺脾气虚证症状: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升清。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2)痰湿内阻证症状: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头身困重,脘腹胀满,纳呆恶心。

治法:燥湿化痰,行气和中。

方药:二陈汤加味。

(3)气滞血瘀证症状: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窍。

方药:通气散加味。

2. 外治法(1)针灸治疗:选取迎香、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周2-3次。

(2)推拿治疗:采用揉、按、推等手法,按摩鼻部、面部及颈部相关穴位,每日1次。

3. 生活调护(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

(2)合理饮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四、疗效评估1. 症状改善: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2. 体征改善:腺样体体积减小,触诊柔软。

3. 辅助检查:鼻咽部侧位片、纤维鼻咽镜等检查结果恢复正常。

五、随访及预后1.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2. 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六、注意事项1. 本方案仅作为中医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参考,具体治疗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2.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3.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治疗方案合法合规。

4. 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中医养生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愈儿童鼻腺肥大的案例

中医治愈儿童鼻腺肥大的案例

中医治愈儿童鼻腺肥大的案例
鼻腺肥大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而中医治疗则具有疗效显著、无创伤、无副作用等优点。

下面就介绍一例中医治愈儿童鼻腺肥大的案例。

患者小明,男,6岁,因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中医师发现小明的鼻腔内有明显的肿胀,鼻腔黏膜充血,鼻腔内分泌物增多,诊断为鼻腺肥大。

中医师根据小明的病情,制定了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

首先,采用中药熏蒸的方法,将药物熏入鼻腔,起到清热解毒、通窍散结的作用。

其次,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将药物敷在鼻翼和颈部,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最后,采用中药口服的方法,调理全身气血,增强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明显减轻,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明显改善。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小明的症状完全消失,鼻腺肥大得到了有效控制。

中医治疗鼻腺肥大的优点在于,中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无创伤、无副作用等优点,而且中医治疗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复发。

因此,中医治疗鼻腺肥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幼儿打呼】避免手术,用纯中药攻破小儿腺样体肥大

幼儿打呼】避免手术,用纯中药攻破小儿腺样体肥大

幼儿打呼】避免手术,用纯中药攻破小儿腺样体肥大
3月22日· 中医全科主任医师教授
导读
腺样体肥大,阳虚为本,痰热上蒸,互结于鼻后为标,亦为局部之热。

因痰而结,因热而肿。

反复罹患外邪不能托邪外出,不断刺激腺样体部位,加重痰热,形成夜卧打鼾,张口呼吸之状,严重者可引起脑部供氧受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面容改变。

医案信息
邵某男 7岁
主诉:打呼噜一年余,其形肥胖。

其母代诉:虽然是儿童但打呼噜声响如雷,曾去上海诊治,准备手术,因孩子太小,其母拒绝,查其腺样体肥大,大便可,舌质偏红苔腻脉右寸弱。

辨证:少阴太阴合病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泽漆汤
药:麻黄1 附子1 细辛1 泽漆6 半夏6 黄芩6 桂枝6 白前6 甘草4 党参6 石见穿6 龙骨10 牡蛎10
患者舌苔图
疗效
以此方加味治疗一月余诸症消失。

徐书医话
腺样体肥大在幼儿儿童发病越来越多,许多因堵塞较重,西医建议手术。

肿大之腺样体乃寒,痰饮共同引发,故从少阴太阴入手,不仅仅能消除扁桃体肿大而且能提高患儿体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

刘竹云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经验撷萃

刘竹云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经验撷萃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黄芪具有补虚、滋阴、利水、生肌、补气等多种功效[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脑梗通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8.1%)高于比较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3.3%),P<0.05;治疗后,脑梗通组患者的NIHSS评分〔(8.6±4.9)分〕低于比较组患者的NIHSS评分〔(10.8±4.5)分〕,其BI评分〔(75.9±2.3)分〕高于比较组患者的BI 评分〔(65.5±2.4)分〕,P<0.05。

综上所述,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采用脑梗通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1] 董国玲,董天勇,张文静,等.通窍化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ET及NO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8):988-991.[2] 杨铭,林海燕,傅志泉.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5):23-25.[3] 代鸣明,脑梗通汤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IL-6、IL-10、TNF-α、MMP-9水平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34(2):106-109.[4] 王磊,肖丁.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急性期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6):105-107.[5] 李乃谦.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8):993-994.刘竹云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经验撷萃马秀信1,刘竹云2*,马华欣2(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2.烟台市中医医院儿科,山东 烟台 264000)[摘要]近年来,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刘竹云认为,肺脾气虚、痰瘀互结、湿热积滞是此病的基本病机,治疗此病应以益气健脾、化痰祛瘀、清热消积为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
发表时间:2019-05-16T11:40:09.08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作者:马雅静[导读]
苏州市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腺样体,又称增殖体、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

儿童出生后就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 岁时腺样体发育最大,10岁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

腺样体增生肥大引起的相应症状者称为腺样体肥大,多发于3~5岁儿童,病因为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

1.临床表现
腺样体发生病理性肥大时,可不同程度阻塞后鼻孔、压迫咽鼓管,以及倒流分泌物刺激咽、喉和下呼吸道,引起耳、鼻、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多种症状。

若鼻塞明显,腺样体肿大,质硬难消,日久不愈,引起夜间打鼾,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甚则呈窒息状,鼻翼煽动,汗出过多,遗尿,体位异常,或伴耳中闷胀,听力下降。

严重者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记忆力下降等;由于长期张口呼吸,导致颌面骨骼发育不良,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即出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1]。

目前临床上治疗儿童腺样体肥以药物或手术治疗为主,若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2/3及以上且临床症状明显者,首选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不佳亦采用手术治疗),多采用全麻下经鼻内镜腺样体部分切除术,手术风险虽不大,但有术后复发可能[2],且腺样体为机体免疫器官,是咽淋巴内环的组成部分,兼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在儿童3~6岁时对呼吸道局部免疫起一定作用,切除腺样体对儿童免疫功能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再加患儿年龄偏小,全麻手术又存在一定的风险等。

大部分患儿家属更愿意接受非手术治疗,而中医药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

2.文献参考
古代文献中虽未查及有关本病的记载,然《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八》有记载:“喉咙上孔名颃颡”。

《灵枢·忧恚无言篇》曰:“颓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颓颡不开,分气失也”。

这里所说的“颓颡不开”、“涕出不收”或许就是指腺样体肥大。

《中医耳鼻喉口腔科临床手册》将该病病因病机归纳为脏气未充,外邪侵袭,失治或治之不当,邪留鼻咽交界处,痰气结聚,腺样体增殖,颓颡不开,堵塞耳窍而为病。

《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手册》则概括为“肾精亏损,虚火上炎”、“肺脾不足,痰湿困结”,“邪毒留滞,气血凝滞”三方面。

一般而言,病程短,年龄小,虚火上炎者多见;病程长,年龄偏大者,痰湿困结者居多;发病久远,屡屡反复者,又以气血瘀阻者为多。

在病程不断迁延变化中,上述情况也常相互转化或相互兼夹为病,如虚火灼烁血脉日久,则变生阴虚血瘀之证;虚火灼津为痰,则可变生阴虚痰结之候;肺脾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渐成气虚血瘀之证。

无论病因何变,病机何繁,其终为腺样体肥大,故“肿”为本病基本病理特征[3]。

3.病因病机
实际临床上以邪毒久留,气血瘀阻之证多见,兼有肺脾气虚之表现。

清代万全在《育婴家秘》中提出小儿脾常不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尤以脾为突出。

脾主运化,肺主气,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输布代谢两方面,若脾与肺功能出现异常,则易引起气血痰湿之变。

从小儿生理发育特点着手,结合腺样体肿大的病因病机,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急性期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为主,缓解期则以补益肺脾为要,临床疗效颇佳。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方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七味药组成,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

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为佐药,全方以补气药为主,活血通络药为辅,主治正气亏虚,瘀血阻滞之证。

4.病案举例
患儿王某,男,5岁,2016年6月2日初诊。

主诉:夜寐打鼾1年余。

现病史:患儿夜间打鼾,张口呼吸,无明显憋气,现无明显咽痛,无吞咽困难等不适。

专科检查:咽部:咽部暗红,双侧扁桃体I°,质硬色暗红,未见明显分泌物,悬雍垂居中,咽反射灵敏。

鼻:外形无畸形,无鼻翼煽动,双侧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及出血,鼻甲不肥大,鼻中隔不偏曲,各鼻窦区无压痛,嗅觉粗测正常。

腺样体位片示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约2/3。

就诊时见患儿精神略差,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平素易感冒,舌暗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为腺样体肥大,属气虚血瘀之证。

拟方:半枝莲10g,石见穿10g,红花6g,全当归10g,刺猬皮10g,生甘草5g,生黄芪20g,虎杖10g,党参10g,生地黄10g。

7 剂,1 剂/d,水煎服。

6月9日二诊:服药1周,患儿睡眠打鼾症状明显好转,张口呼吸缓解,精神好转,但仍时感乏力,食纳不馨,且患儿反复易感,遂以原方加减,增加补益肺脾之品以增强体质。

处方:原方党参易太子参10g,加生山楂10g,炒白术10g。

7剂,1剂/d,水煎服。

6月23日三诊:患儿打鼾,张口呼吸症状已基本消失,面色红润,体质量增加,食欲渐佳,脉平,复查腺样体侧位片示腺样体肿大已基本消退。

患儿病情明显好转,嘱前方继服2周巩固治疗。

5.体会展望
补阳还五汤中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

充分体现了王氏“治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气通血活,何患病之不除”等观点。

作为中医师,不断地研究、实践运用经方,开拓新思路,才能将中医药继承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沛德,周小军. 周小军教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经验介绍[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8,(02):41-44.
[2]Buchinsky FJ,Lawry MA,Isaacson G.Doadenoids regrow after excision [J].Otolaryngol HeadNeck Surg,2000,123(5):576-581.
[3]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