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沉积相模式图集

合集下载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沉积构造Section two Sedimentary Structures沉积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的不匀⼀性⽽表现出的宏观特征。

根据形成时间可划分为原⽣沉积构造和次⽣沉积构造(如周⼝店⼋⾓寨燧⽯结核)。

原⽣沉积构造是在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以及其固结以前形成,因⽽是沉积环境的重要判别标志。

§2.1 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s)层⾯构造[表⾯痕迹(surface marks), 底⾯印痕(bottom imprints)]和层理构造(bedding Structures)1、表⾯痕迹(Surface marks)——波痕(ripple marks), ⾬痕(raindrop mark), 细流痕(rill marks), 泥裂(cracks)(1) ⾬痕(Raindrop marks)圆形或椭圆形,在少⾬区发育较好。

指⽰⽔上环境或半⼲旱环境,说明沉积物曾经出露⽔上(暴露标志)。

(2) 泥裂(Cracks)平⾯上为多边形,剖⾯上为“V”字形,由泥岩脱⽔、收缩或⼲化⽽成。

指⽰⼲旱⽓候或⽔上环境(暴露标志)。

(3) 细流痕(Rill marks)由于细⼩⽔流侵蚀沉积物表⾯所形成的树⽀状痕迹。

指⽰⽔⾯下降或⽔上环境。

(4) 其它表⾯痕迹(The other surface marks)⼯具痕迹、障碍痕迹、弹跳痕迹等2 底⾯印痕(Bottom Imprints)底⾯印痕发育于沉积物(砂层)底部,为表⾯痕迹的铸型。

(1)槽铸型(Flute imprints): 平⾏⽔流⽅向的瘤状突起,上游端⾼⽽窄,下游端低⽽宽,可以指⽰⽔流⽅向。

(2)纵向脊和沟铸型(Longitudinal furrows and ridge imprints):相间排列的沟和脊,平⾏⽔流⽅向,但不能指⽰上、下游⽅向。

(3)沟铸型(Furrow imprint):窄⽽长的脊,平⾏⽔流⽅向。

沉积相课件2相标志5-相模式

沉积相课件2相标志5-相模式
一个优秀的律师不仅要通晓各种法律,还要 善于运用法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相模式 的掌握对于相分析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Theபைடு நூலகம்End
潮坪相模式 相 标 志 组 合 与 相 模 式
浊流 递变层理 和浊流沉 积相模式
相模式的作用
Walker(1984)将相模式的作用概括为4点:对 比的标准,观察的提纲,预测的指南,成因解 释的基础。如果说Walther相律是相分析的宪 法的话,不同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相模式则 是其相分析的专门法律(民法、知识产权法等 )。
第2章 相标志与相模式
2.1 概念与定律 2.2 生物标志 2.3 物理和化学标志 2.4 相标志组合与相模式
什么是相模式
相模式:是对相标志、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 条件三者关系的描述和理论概括。它的通常 表现形式是典型相标志及其沉积作用和沉积 环境条件的垂向组合序列,它的理论基础来 源于现代相关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研究— 现实类比。20世纪60-70年代是相模式建立的 鼎盛时期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 相 四 模 节 式 重 力 湖 底 流 扇 沉 相 积 层 相 序 及
——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

2.湖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沉积特点:以主水道及其两侧的漫溢 沉积为主,滑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3. 中扇亚相——扇的主体
辫状水道发育,沉积作用主要与
水道及其漫溢沉积有关。 (1)有沟道部分: a.辫状水道:侧向迁移性强,无堤。 沉积物:含砾砂岩、块状砂岩。 构 造:常叠覆冲刷。 b.沟道之间:漫溢沉积。 沉积物:A--E、B--E、C--E等序。 (2)无沟道部分 处于有沟道部分前方,漫溢沉积。 沉积物:B--E、C--E序。
深水相 化石和 浅水相 化石均 保存
中 扇 水 道 区
东 陷 坡 段 下 家 体
营 南 沙 ( ) 楼
凹 斜 三 中 梁 砂
近岸 浅水 砂体 前方 浊积 砂体
近 岸 砂 体 滑 塌 再 搬 运 岸 上 洪 水
小扇体, 透 镜 体 , 顺 近 岸 砂 体 延 伸方向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2、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呈离子状态溶解于水中 • 影响因素:pH, Eh, 盐度,温度,压力,CO2,离子吸
附作用等 • 化学沉积分异
第31页/共37页
• 按结晶程度分类 • 按晶粒相对大小
• 非晶质结构 • 隐晶质结构
(<0.001mm)
• 等粒结构 • 不等粒结构 • 斑状结构
• 显晶质结构
A、不可溶物质——干酪根 B、可溶物质——烃、沥青等
第17页/共37页
第18页/共37页
海相烃源岩形成过程中有机质的变 化
第19页/共37页
深部来源
• 火山作用带到地表的火山碎屑、伴生的气热液、沿深断裂流出的热卤水等 • ——金属矿床 • ——非金属矿床
宇宙来源
第20页/共37页
第三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又称:相对比定律或相律 • 定律:
1 在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2 纵向相序=横向相带
第6页/共37页
第7页/共37页
第8页/共37页
第9页/共37页
沉积相模式Sedimentary Models
• 简称“相模式Facies Models” • --删除地方性的细节,保留其纯粹本质的东西(理论模式)
3、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26页/共37页
风的搬运作用
• 方式 1. 悬移:长期悬浮在空中(风沙,沙尘暴) 2. 跃移: 3. 推移(蠕移):
风的沉积作用
风速↘→紊流上举↘→沙粒和尘土↓→风成沙和 黄土
分带性:戈壁,沙漠第,27黄页/共土37页
风的沉积作用
第28页/共37页
3、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风化作用

各种地质(沉积)构造图集(地大)

各种地质(沉积)构造图集(地大)

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第三节 常见沉积相

第三节 常见沉积相

第三节常见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及岩相古地理图一、大陆环境沉积1、山麓及山间盆地沉积类型特征:形成于山间和山前地带。

地势起伏悬殊,高差和坡度大,以快速堆积为特征。

如:洪积扇或冲积扇堆积,以粗砾为主,多呈棱角状,分选和磨圆极差,砾径大小混杂2、河流相分为河床、堤岸、河漫及牛轭湖亚相。

1)河床:可分为河床滞留、心滩或边滩微相。

河床滞留——砾石沉积,与下伏岩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心滩——辫状河沉积,可见砾石;边滩——曲流河沉积,环流侧向加积。

2)堤岸亚相:主要细砂、粉砂和泥互层3)河漫:垂向加积。

发育层面构造和水平层理。

河漫滩(发育粉砂岩、泥岩)河漫湖(发育泥岩)河漫沼泽(泥炭沉积发育)4)牛轭湖:河流截弯取直留下废弃河道,发育粉砂和富含有机质粘土沉积,有化石河流沉积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河床沉积(下);河漫滩沉积(上)。

呈现间断正韵律,韵律底部常有冲刷面。

3、湖泊相湖水深度分为:滨湖、浅湖和深湖。

特点:水体封闭,沉沉积相分布基本上呈环带状分布。

3、沼泽相:发育在潮湿区,水体滞留。

低能环境,暗色泥岩为主,夹煤层或煤线。

4、冰川沉积:寒冷地区,冰碛物多为棱角状,混杂堆积,砾石表面具擦痕。

二、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以三角洲环境为典型代表。

沉积体由相互连接的三部分组成。

1)、三角洲平原(顶积层):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陆生生物化石丰富;2)、三角洲前缘(前积层)3)、前三角洲(底积层):海(湖)生生物化石增多由于三角洲沉积体不断向海(湖)方向推近,这时则以侧向加积为主,形成反旋回序列反旋回序列:在剖面上,沉积物自下而上呈现出由细到粗,是三角洲沉积的一个主要识别标志。

(三)海洋环境沉积分为滨海(潮汐带)、浅海(陆棚或陆架)、半深海(大陆斜坡)、深海(大洋盆地)1、滨海沉积相类型:也称滨岸沉积环境。

受潮汐和海浪的影响最为强烈a有障壁的海岸:潮坪环境(有沉积作用),无沉积作用的称为潮浦。

以潮汐作用为主。

潮坪可划分为潮上、潮间和潮下(亚浅海),0—50m 三个带。

沉积相模式PPT课件

沉积相模式PPT课件

1.潮湿扇
(1)粗大砾石主要集中于扇根部分,且多为碎屑支撑的 块状层,砾石磨圆较好,叠瓦状排列常见。岩体呈 透镜状或原始水平层叠覆,偶而夹有平行层或交错 层砂砾岩透镜体。
3.大陆边缘深海环境:(1) 被动大陆边缘 (2)活动大陆边缘
4.深大洋
二 大陆环境沉积物的 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1.大陆环境沉积物(岩)的特征 • 2.影响大陆环境沉积的因素
1.大陆环境沉积物(岩)的特征
(1)沉积物成分--以碎屑岩、粘土岩为主, 碳酸盐岩和盐岩一般少见
(2)结构构造--碎屑物多具棱角状,分选不好. 层理极为多样,
第三章 沉积相模式
第一节 相模式的概念
相模式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如理想的垂向相序, 立体图解和数学方程等。这些模式是我们认识复杂的 自然现象和作用过程的理想的简化形式。Walker(1979) 认为,一个好的相模式除了本身是一个环境的概括之 外, (1)可以作为对比的标准; (2)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提纲和指南; (3)可以对新区进行预测; (4)可以作为环境或体系水动力条件解释的基础。
(2) 漫 流 沉 积 -- 漫 流 沉 积 物主要由碎屑组成,可 含有少量粘土和粉砂。 常呈块状,亦可出现交 错层理或细的纹层。形 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3)筛状沉积--当源区供 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 无或极少其他粒级的物 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 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 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 为筛状沉积。筛状沉积 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 砾石组成,分选较好, 其间充填物较少
海相沉积(录像)
(5)通常把浅海分为陆缘海和陆表海两种类 型:
(1)陆缘海是指大陆外缘的陆棚区,又称陆棚海。 与陆表海相比,其深度较大(最大200~300m)。宽 度较小(最宽160~400km左右),坡度较陡(平均坡 度在0.4~2m/km)。陆缘海一边为陆地,一边为深 海盆地,有活跃的潮汐作用,水动力条件较强。

沉积相——精选推荐

沉积相——精选推荐

第五章沉积相第一节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沉积相东濮凹陷在构造上是渤海裂谷系的一部分(图5-1)。

是早第三纪的裂谷盆地,盆地堆积的新生界地层厚度达到7000米,其中下第三系厚度达5000余米。

盆地中段被高平集-习城集断层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分成两套内容截然不同的沉积体系。

北部凹陷主要为盐湖,其中发育五套盐膏层,而南部凹陷无盐膏沉积(表5-1)。

东濮盆地地层简表表(5-1)一、主要沉积相类型通过岩芯观察,沉积构造序列分析和钻孔综合录井资料的判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的沉积相主要有干盐湖、河流、三角洲、岸、滩(坝)及重力流等五种类型。

1、干盐湖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湖水被蒸干而形成。

其沉积模式如图5-1所示。

沉积序列如图5-2所示。

由湖岸至湖心的沉积顺序为:⑴、紫红色、棕褐色、褐色和灰绿色砂泥岩构成正韵律,韵律厚度一般为0.5-1.5米。

•砂岩为细砂岩和粉砂岩,发育小波痕层理。

常见虫孔和炭屑。

泥岩多含粉砂,具干裂,含炭屑和云母片;⑵、瓦灰色白云质泥岩、含石膏团块;⑶、白云岩;⑷、瓦灰色泥膏岩和硬石膏、泥岩薄互层;⑸、盐岩,常夹泥岩。

在浅水泥岩中偶尔见到浅水重力流沉积。

砂岩单层厚几厘米至数十厘米,具递变层理和底面沟模型,跳跃痕和重荷模等。

本区盐湖主要发育于沙二时期。

2、河流⑴、间歇河间歇河沉积主要由紫红色和棕褐色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构成正韵律(图5-3I)。

单个韵律厚度一般不超过1米。

砂岩单层厚0.3-1米。

发育块状和平行层理,小波痕层理。

砾石多为泥砾并常显示出槽状交错层理。

泥岩单层厚0.05-0.2米,个别可达1.2米,泥岩中常含石膏团块与云母片,偶见虫孔。

间歇河主要发育于沙二时期。

⑵、辫状河辫状河的沉积序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图5-3Ⅱ)。

由紫红色、浅综色砂砾岩、含砂砾岩和砂岩构成正韵律。

韵律厚度1-4米,底部具冲刷面,自下而上可见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上部为洪泛平原沉积,由紫红色泥岩组成。

泥岩中往往含细粉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