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车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15

合集下载

【精品完整版】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精品完整版】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调查分析报告【2015年11月】一、行业景气度下滑,15 年销量增速或与14 年持平1、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2015 年年初至今,汽车行业景气度呈现下滑趋势。

在终端需求疲软的情况下,2015 年1-4 月销量同比增速放缓至2.77%。

乘用车价格自2014 年底以来连续多月逐月走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降至4.55%,利润总额同比则出现负增长,结束此前“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收入增速大于销量增速”的良好势头。

2、微增长成为阶段性常态,15 年增速或接近零(1)汽车行业进入新一轮降价潮,微增长成为阶段性新常态4 月5 日,上海大众宣布降低旗下多款车型售价,打响2015 年汽车行业价格战第一枪。

随后,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上汽乘用车、上海通用、长城汽车等主流车企纷纷加入,掀起一波降价潮。

5 月12 日,上海通用宣布下调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旗下11 个主力产品系列共计40 款车型的全国市场零售指导价,降幅在10,000 元到53,900万元不等。

不论是在车型数量,还是降幅上都将此次价格战推向一个高潮。

随着主流车企降价,还将有更多的车企加入此轮价格大战,降价潮还将持续。

此轮降价是对当前经济下行、汽车销量锐减的直接反应,而实质是缓解目前车企不断地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疲软之间的供求矛盾(产能过剩),是对我国汽车市场进入阶段性微增长的集中体现。

在经济下行/环境、能源、交通压力加剧/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等背景下,汽车市场放缓,且影响已经传递到生产企业端。

降价或进一步导致汽车销量下滑,微增长成为阶段性新常态。

降价是把双刃剑,国内消费者普遍买涨不买跌。

回顾2004 年的降价潮:为应对当时的市场低迷,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联手降价引发整个汽车市场进入降价狂潮,但市场销量依然没有提上去,反倒进一步促使部分消费者持币待购,市场增速进入阶段性低点,直到2006 年才得以恢复。

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相对2004 年面临的压力更大,处在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阶段,市场下滑的趋势将比2004 年更加明显和持久,微增长将成为阶段性常态。

2015年道路运输汽车客运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道路运输汽车客运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道路运输汽车客运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4一、行业管理 ............................................................................................1、行业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 (4)2、产业政策...........................................................................................................5(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5)(2)国家产业政策 (6)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0)10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10)(2)经济稳步增长对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拉动 (11)112、不利因素.........................................................................................................(1)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11)(2)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 (12)三、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 (13)四、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6)1、汽车客运及客运站经营 (16)(1)市场准入壁垒 (16)(2)综合实力壁垒 (16)2、汽车货运及物流园区经营业务 (17)(1)资金壁垒 (17)(2)品牌信誉壁垒 (17)18五、行业风险特征 ..................................................................................18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82、安全事故风险.................................................................................................(1)道路运输过程中交通事故风险 (19)(2)道路运输站场安全隐患导致的事故风险 (19)3、高速铁路运输竞争风险 (20)204、燃料价格波动风险.........................................................................................5、劳动力成本上升风险 (20)206、定价政策风险.................................................................................................21六、行业竞争格局 ..................................................................................一、行业管理1、行业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主管部门。

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文案

2015年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2016年3月18日,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发布《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专车占中国整体交通出行比例较小,实际市场规模为77亿元,但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需求潜力较大。

专车弥补了现有出行方式无法满足的出行需求、满足了对乘车环境和服务的升级需求,出租车、私家车、租赁车、黑车等都对其存在刚性替换和升级需求。

《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报告目录:1)专车市场需求分析2)市场竞争格局及运营模式比较3)专车政策解读网络约租车市场定义当前网络约租车市场按产品类型及溢价分为专车类与非专车类,其中对应出租车溢价20%以上定义为专车市场。

专车市场容量的推算逻辑和方法•2015年整体出行需求,整体点对点出行市场需求容量和结构。

•专车可替换的出行需求,专车可替换的出行方式及这些出行方式对应的市场需求容量。

•专车潜在市场需求,根据场景、政策、用户重合度等因素,匡算专车替换各出行方式的潜力。

•专车实际市场规模,基于专车供应量、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化水平等,匡算客观的专车实际可攫取的市场规模。

中国整体交通出行结构 (2015)2015年专车占整体出行比例较小,但市场需求潜力大,出租车、私家车、租赁车、黑车等出行方式都对专车存在替换和升级的需求。

专车对其他出行方式的替代效应•出租车,对打不到出租车的替换需求,待养成消费习惯后,未来部分转化为升级需求。

•私家车,限号是私家车转专车主要私家车流量来源,由于限牌带来的购车意愿下降也是转换为专车需求来源。

•个人,朋友、家人集体出行统一包车,外出旅游\婚宴临时包车,相比租赁车,方便快速、性价比高、时效性强、操作流程更简单。

•非专车类网络约租车及黑车,专车相比快车、拼车、黑车,在乘车服务、环境、安全性上更胜一筹,受私家车挂靠合规性的政策影响、及补贴取消等影响,未来快车供应量将锐减,现有高端用户需求将部分转回专车。

•公司租赁、公司自有,公司账号规范员工专车服务账务管理,并统筹管理交通费用及节省成本。

CNNIC:2015年专车市场发展研究

CNNIC:2015年专车市场发展研究

CNNIC:2015年专车市场发展研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专车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分析了专车市场发展的驱动因素与阻碍因素、专车市场背后的产业格局、专车企业的竞争格局、用户对专车市场的依赖程度、专车对其他交通工具运力的补充效应,客观反映了专车市场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问题。

从专车市场发展的驱动和阻碍因素来看,2010-2013年期间,专车服务市场的阻碍因素占据上风。

主要表现为:专车发展思路受局限,小众市场很难带动大众服务市场;发展时机不成熟,移动互联网应用习惯尚未养成;政策舆论不支持,政策阻力、舆论矛头直指先驱企业。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专车服务市场在此时期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经济的繁荣和技术的发展。

2014年起,在多种因素的驱动下,专车服务市场迅速崛起。

2015年起,部分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放开了专车市场。

2014-2015年期间,专车服务市场的驱动因素占据上风。

主要表现为:双向市场需求爆发,乘客和车主均渴望改善用车环境和出行效率;相关厂商营销推广效果显著,补贴策略重塑消费者用车习惯;在“互联网+”国策的驱动下,政府有条件的放开专车市场。

这一时期,专车市场发展的阻碍因素主要来自行业的利益冲突、税收盲点政策等。

从专车服务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结构来看,专车软件作为一款与O2O相关的应用,可基于手机提供地理信息、进行绑定支付,具备良好的O2O实现基础。

专车的定位决定了其在大中型城市具有较好的市场机会,而这些城市基本都存在私家车限号限购政策、出租车与道路车位资源相对缺乏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目标用户的粘性。

同时,专车的目标用户存在更多对购物、差旅、订票、酒店、异地用车、高端餐饮的需求,因此专车软件从细分用户的场景切分、客户变现等方面拥有的价值引起了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汽车租赁企业的重视和兴趣。

经过多轮的营销推广,目前专车市场已经形成了滴滴一号专车以87.2%的使用率稳居第一,Uber后起直追,神州、易到等凭借各自优势占据部分细分市场的稳定格局。

2015年上海出租车行业研究报告

2015年上海出租车行业研究报告

简介一、行业发展历程上海出租车行业已有107年历史,其开端为1908年美商环球供应公司百货商场设立的汽车出租部。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上海出租车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出租汽车运营数量和载客人次迅速增长。

在这过程中,针对行业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政府也在加强和完善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和监督,1996年后,上海开始在准入、数量、价格和安全标准等方面实施规制。

这一系列监管规制的手段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2010年,在世博会的带动下上海出租汽车运营数量突破了5万,日载客人次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13.6万人次。

图表 1:上海出租车行业大事记二、行业增长停滞从运营车辆数量来看,截止2014年底,上海出租车运营车辆数为50738辆,2010年到2014年上海年均新增运营出租车辆数不到200台,年均增速仅为0.4%。

运营车辆数的增长停滞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出租车辆数与出租车运营牌照实施严格的管控。

出租车需求增长的放缓使得2009年到2013年上海出租车的满载率一直维持在62%左右,而上海投放新的出租车牌照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就是车辆的满载率,由于满载率并未突破阈值(约为65%-70%),因此新增投放车辆数微乎其微。

图表 2:上海出租车营运车辆数量变化图表 3:上海出租车行业载客满载率从出租车载客人次来看,自2010年在世博会的带动下创下313.6万人次的历史最高值后,上海出租车的日均载客人次呈现逐年回落的态势。

2014年日均载客人次仅为283万,较2010年的峰值减少了10%。

而单车日均载客人次也相应下降,从2010的62.7人次降低至2014年的55.8人次,减少了11%。

图表 4:上海出租车日均载客人次变动情况图表 5:上海出租车单车日均载客人次变动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城区拥堵情况的加剧以及专车等新兴形式的冲击。

近年来上海日均公共交通客流量(包括出租车、轨道交通、公交车等)迅猛增长,从2009年的1404.7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804万人次,年复合增长率为5.13%。

2015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2015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2015汽车行业市场分析2015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之年,整体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情况。

首先,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汽车销量达到了24.6万辆,同比增长了4.7%。

尽管增速较2014年有所下滑,但整体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其中,SUV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力军,SUV销量增长了52.4%。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中产阶级不断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以及购车需求的升级。

其次,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汽车品牌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国内品牌中,领克、荣威等新生品牌迅速崛起,挑战着中国传统自主品牌的地位。

而外资品牌也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日韩车企以及特斯拉等电动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

此外,互联网企业也下注汽车行业,比如滴滴出行和小马智行等网约车平台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风潮,汽车出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环保和节能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环保和节能政策,促使汽车行业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全年销量达到34.7万辆,同比增长了223%。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购车补贴、免费牌照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最后,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购车意愿下降,导致整体市场增速放缓。

同时,品牌重叠和同质化问题凸显,很多车企陷入了价格战,利润空间被压缩。

此外,汽车行业还面临着严格的环保和安全标准以及互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冲击,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SUV成为消费热点,竞争加剧,环保和节能成为重要方向。

然而,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品牌重叠和技术冲击等诸多挑战。

《2015汽车行业报告》--国双数据中心

《2015汽车行业报告》--国双数据中心
在告别经济高增长时代后,中国汽车产业链也于今年开始逐渐回归理性,进入微增 长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2015 年 1-9 月汽车产销分别为 1709.16 万 辆和 1705.65 万辆,产量同比下降 0.8%,销量同比增长 0.3%,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 长 3%。进入 21 世纪的十几年来,从平均增速 24% 到 7%,再到可能出现的 3%,中国汽 车市场是否出现拐点目前还难下定论,不过从高速增长转入微增长已是事实。
15Q1
15Q2
15Q3
消费者再次购车,向“大”的趋势发展
对于已购车用户的再次购买行为分析,发现不同级别的销量排名发生了变化; 在 2015 年前三季度,消费者对于“大”的需求更加强烈;
SUV MPV
1
3
2
1
3
2
4
6
5
4
6
5
7
9
8
8
9
7
大众一枝独秀,遥遥领先
品牌销量 TOP10 中,“大众”遥遥领先,而其他品牌销量则差距不大;
然而,就在一片车市遇冷的唱衰声中,我们却从销量上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SUV 车型一直保持着高增长势头,并且其与紧凑型车之间的销量差距也正在逐渐缩小。究其原 因,除了国内消费者对 SUV 车型情有独钟外,也与各大车企为了进一步抢占新兴细分市场, 新年伊始便开足马力,纷纷采取引进全新 SUV 车型、老款 SUV 车型升级换代和进口 SUV 车型国产化等举措不无关系。如此看来,SUV 市场已逐渐由“蓝”变“红”。
20%
22%
10%
PAG
0
垂直类媒体是重要的渠道
汽车用户获取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垂直网站,其次是搜索; 垂直网站中汽车之家和易车网两大媒体占比最高;搜索引擎中优势明显;5%91%

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调查报告

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调查报告

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调查报告日前,对全国不同级别城市700位汽车购买者进行调查,包括现有车主和潜在用户,其中包含了1)汽车限牌研究2)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研究3)车身类型偏好三份报告,对新常态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热点话题及其消费者进行解读。

基于此次调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董扬表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持续放缓,年增长率由24%下降到6.8%,受中国整体经济及GDP增速缓中趋稳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已步入新常态。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示范阶段向增长阶段发展,而且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因此,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我看来也是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汽车政策知多少?小客车数量控制对汽车购买行为产生影响自1994年上海成为实行小客车数量调控的第一个城市,此后,包括北京、贵阳、广州、天津、杭州、深圳和石家庄在内的8个一、二线城市都开始执行相关政策,这一政策意在抑制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问题,但对消费者的购车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51%的受访者表示这一政策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购车计划,但16%的受访者将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13%的受访者表示将会改变原有计划,提前购买车辆,还有11%的受访者考虑延期购买,而7%的受访者将购买不同的车型,另外7%考虑购买外省车牌。

2、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或成明日之星?调查发现,新能源车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同时也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今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也逐渐增高。

他们不仅认为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购买新能源车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对节约能源和环保出了一份力。

同时,他们还认为豪华品牌更应该推出新能源车,在市场上占主导。

最近一两年插混车和纯电动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出了市场潜力。

同时,新能源车的购买考虑度和补贴政策是高度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知道有补贴政策的消费者的购车考虑度更高。

所以让消费者知道有补贴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2015年上半年间,先后有10个以上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政策和行业标准出台或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专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2014年我们已产出本行业报告:✓中国手机安全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4) ✓中国位置服务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4) ✓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4) ✓中国智能电视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4)✓中国平板电视线上销售研究报告2014 ✓中国智能路由器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 ✓中国移动电视市场发展专题研究报告2014 ✓中国IC 元器件电子商务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 ✓中国打车APP 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 ✓中国代驾APP 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中国虚拟运营市场与竞争分析展望专题研究报告2014 ✓中国公共WIFI 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欲了解位置服务&终端行业的更多内容,易观智库长期致力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研究,位置服务&终端行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研究报告包括以下:2015年我们将产出本行业报告:☆中国手机安全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5 ☆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5 ☆中国位置服务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5 ☆中国商业WiFi 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5☆中国城市交通O2O 专题研究报告2015 ☆中国拼车APP 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 ☆中国专车APP 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 ✓中国IM 市场发展研究专题研究报告2015 ✓中国智能手机刷机软件用户行为分析报告2015 ✓中国手机地图导航竞品分析报告2015✓中国手机客户端邮箱市场发展专题研究报告2015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研究专题报告2015中国专车市场现状与趋势研究 目录1 23中国专车产业生态研究 中国专车企业竞争研究宏观环境对专车市场形成利好P(政治因素) 《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等多项政策鼓励中国城市交通行业高速发展《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发布E(经济因素)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7.4%。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发生变化2014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6.4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57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S(社会因素) 一二线城市交通状况持续恶化汽车限购限行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汽车维护成本过高私家车辆利用率低T(技术因素)中国基础移动网络速度提升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渗透率提升定位技术日益成熟专车市场中国专车市场PEST“互联网+”促进新兴领域出现并改变城市出行结构中国专车行业阻碍与促进因素分析阻碍因素促进因素•新兴行业出现时往往采取了非常规发展手段以期快速占领市场,但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政策与行业标准大幅落后的问题。

•行业标准的缺失亦导致企业与客户间矛盾的频繁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发展。

•《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发布,但能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仍需时间观察•目前传统城市交通行业面临互联网化转型,互联网企业介入并带来产品、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多出行选择,改变现有城市出行结构。

•专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企业对专车行业的高度关注带来资本利好,专车行业资本涌入,助推产业积极发展。

•专车是多技术融合型的领域,其发展主要依靠技术推动。

目前通信、地理信息、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领域技术都在不断完善和成熟,并开始得到应用,这些技术将带动中国专车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专车行业在发展初期因为行业标准、服务质量、消费者保护等原因导致用户对相关服务的认可度较低;随着中国专车服务商纷纷加强服务和营销,用户认可度亦逐渐提升。

多项促进因素带动中国专车市场交易规模井喷•随着用户对专车的认知度提升、市场技术升级、资本利好和互联网企业开始对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改革,中国专车市场交易规模将持续数年高速增长。

•预计在2015年,中国专车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60.7亿元人民币。

•预计到2018年,中国专车市场交易规模将增长至520亿元人民币,并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260.7 360.6 438.8 520.0 38.3%21.7%18.5%0%5%10%15%20%25%30%35%40%45%01002003004005006002015F2016F2017F2018F市场交易规模(亿元 人民币)环比增长率© Analysys 易观智库2015-2018年中国专车市场交易规模预测市场需求和资本共同推动中国专车行业加速发展20152013•神州专车上线•滴滴快的合并,推出快车服务•Uber 计划在中国加速扩张•Uber 在中国开始试运营 •AA 租车成立20142011•易到用车获千万美元融资2010•易道用车成立,同年在北京地区上线测试•滴滴打车旗下滴滴专车上线 •快的打车旗下一号专车上线 •Uber 旗下人民优步上线中国专车行业发展时间轴互联网专车市场寡头格局即将形成应用成熟期(2017-)市场启动期(2015-2016) 高速发展期 (2016-2017)时间I IIIIIIVV探索期 (2010-2015)©Analysys 易观智库中国互联网专车市场AMC 模型市场认可度BCDAE中国互联网专车目前的运营模式主要有B2C 模式和P2P 模式两种。

•P2P 模式:即私家车加盟模式,专车企服务商与私家车车主分成。

P2P 专车服务商运营成本较低,扩张迅速,企业所受政策风险较大。

代表服务:滴滴快的、Uber 。

•B2C 模式:专车服务商自己购置汽车或与汽车租赁企业合作,并聘请专车司机,为用户提供专车服务。

B2C 专车服务商有车辆购买、租赁、维护和人员费用等成本,运营成本较高,能较好的保障服务质量,用户粘性较高。

代表服务:神州专车、AA 租车。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未来管理规范、运营健康的专车企业将在市场盘踞一席之地,缺乏运营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将退出,专车市场将出现多家大企业共存的寡头竞争格局。

2010年,易到用车上线。

2015年1月,神州租车推出神州专车,主打高端市场。

2014年7月,快的推出 “一号专车”,同年8月,滴滴打车推出“滴滴专车”。

F2014年2月,Uber 正式宣布进入中国。

2013年,AA 租车上线。

F2015年下半年起,中国专车市场格局逐步稳定,竞争力较差的专车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2016年起,中国专车市场将继续向纵深拓展,合乘模式、政企服务将逐渐成熟,同时向平台化延伸。

平台、服务与政策成为中国专车行业2015年关键词•经过了一年的发展与扩张,滴滴快的旗下专车服务已经在中国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体量,并从最初的单一领域扩张成为完整城市交通O2O 生态平台。

目前滴滴快的除了在互联网出租车、专车领域继续深度挖掘以外,在拼车、代驾、大巴等领域亦开始发力。

预计2016年初,滴滴快的将建成整个城市交通O2O 生态体系,并覆盖所有城市出行场景。

与此同时,神州专车亦在建设城市交通O2O 生态体系,这与滴滴快的的发展策略不谋而合,这也证明了生态体系在城市交通O2O 中的重要地位。

生 态 平 台•中国专车市场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激烈竞争后,已经逐渐从渠道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

随着中国专车市场交易规模逼近互联网出租车市场交易规模,各家专车服务提供商已经逐渐降低用户端的补贴力度,转而通过不断优化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以提升用户粘性。

•2015年7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和出租车改革方案中涉及出租车和专车的两项相关制度均起草完毕,已报送至国务院批准,不久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但过度监管和干涉商业模式亦将可能伤害行业发展。

目前各大专车企业中滴滴快的已经先行一步展开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其合作模式亦有望在其它地区得到复制。

•与滴滴快的、Uber 主营P2P 专车不同,神州专车的B2C 专车模式其政策风险相对较小。

神州专车目前所有车辆来源均来自神州租车,并由第三方劳务公司统一招募、培训和管理全职专业驾驶员,为神州专车服务。

Analysys 易观智库研究认为,神州专车凭借其B2C 模式,对政策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强,这或将让神州专车在政策实际落地之时获得更大先机。

服 务 质 量政 策 破 冰目录中国专车产业生态研究12 3中国专车市场现状与趋势研究中国专车企业竞争研究P2P 专车以轻资产模式急速扩张P2P 专车 服务商 对接私家车和用户,提供叫车平台。

私家车主和私家车P2P 专车服务中,司机和车辆来源均来自于私家车主和私家车。

第三方汽车租赁公司 第三方汽车租赁公司负责对接车辆资源和P2P 专车服务商。

增值产品提供商为P2P 专车服务商提供饮料、商业Wi-Fi 等增值产品。

第三方平台对接P2P 专车服务商和用户,为P2P 专车服务商导流。

用户•P2P 模式即私家车加盟模式,专车企服务商与私家车车主分成。

P2P 专车服务商运营成本较低,扩张迅速,企业所受政策风险较大。

代表服务:滴滴快的、Uber 。

•P2P 模式秉承共享经济原则,以较低的价格与较快的扩张速度得到用户与投资者的青睐。

P2P 专车商业模式B2C 专车以重资产模式强化服务水平B2C专车服务商 为用户提供叫车平台。

汽车制造商 生产并向B2C 专车服务商或其合作汽车租赁公司销售汽车。

汽车经销商 向B2C 专车服务商或其合作汽车租赁公司销售汽车。

第三方平台 对接B2C 专车服务商和用户,为B2C 专车服务商导流。

用户•B2C 模式即专车服务商自己购置汽车或与汽车租赁企业合作,并聘请专车司机,为用户提供专车服务。

B2C 专车服务商有车辆购买、租赁、维护和人员费用等成本,运营成本较高,能较好的保障服务质量,用户粘性较高。

代表服务:神州专车、AA 租车。

•B2C 模式的缺点在于其运营成本较高,但鉴于其所有汽车均来自于自购和合作的汽车租赁企业,能够有效保证其服务质量。

B2C 专车商业模式合作汽车租赁公司 合作汽车租赁公司负责对接车辆资源和B2C 专车服务商。

司机通过严格考核招聘专车司机,并进行培训。

增值产品提供商为B2C 专车服务商提供饮料等增值产品。

智能硬件提供商为B2C 专车服务商提供移动电话、车载终端等智能硬件。

专车运营模式优劣势对比P2P与B2C专车运营模式各有优劣P 2 PB2C 专车运营模式政策风险P2P专车通过招募私家车主及私家车,存在较大运营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B2C专车所有车辆来自于自购或合作汽车租赁企业,运营政策风险较低。

高速扩张P2P专车通过招募私家车主,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加入P2P专车平台。

扩张速度相对较高,人员流动性高。

共享经济以共享经济理念及运营模式进行运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和沉没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