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工程课件第11章 固体发酵
合集下载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课件

2.曲霉
直立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 求状结构的表面射放地生有成 串的孢子,每一孢子就可发育成一曲霉
2020/7/25
青霉素的应用
图中央是青霉菌,周围是致病细菌。 距青霉素最远的细菌个大、色浓, 活力十足;距青霉菌较近的细菌个较 小、色较浅,活力较差;而最接近青 霉菌的细菌个最小、色发白,显然已
经死亡.
2020/7/25
*菌落: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 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 群体,叫做菌落。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2020/7/25
二.放线菌
• 单细胞原核生物
• 1、结构与功能: • 由分支状的菌丝构成(P.83)
基内菌丝——吸收营养 气生菌丝——生殖 • 2、生活方式:腐生 • 3、应用: • 为我们人类的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从它们中制成了许多的抗菌素,如 头孢拉定、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 、庆大霉素、春雷霉素、四环素、红 霉素和卡那霉素等
2020/7/25
三.病毒
2020/7/25
第二章 真菌
2020/7/25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如图是酵母菌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
2020/7/25
细菌的结构
2020/7/25
一. 酵母菌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1 细胞壁
5
2 细胞膜
3 细胞质 4 液泡
细胞核
2020/7/25
2.细菌和酵母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霉菌
青霉
2020/7/25
一. 结构特点
青霉和曲霉都是由很多的菌丝构成的
放线菌: 菌丝内没有横隔是单细胞 的生物. 青霉和曲霉: 菌丝内具有横隔, 是多细胞 的生物.
发酵工程原理PPT课件

发酵工程原理 与技术应用
.
1
发酵工程
一、微生物发酵工程
微生物工程:利用微生物的活动来进行物质 转化的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是将化学工程 有关理论和单元操作应用于微生物的工业发 绪 酵生产,进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新的特点的一 论 门学科。
.
2
发酵工程
生物学
绪
论
发酵工程
工程学
化学
.
3
发酵工程
1.是应用微生物为工业规模生产服务的一门 工程技术,是直接建立在微生物学基础上的, 随微生物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是与化 学工业相结合的一个新发展。 绪 论
目前,发酵工程的全部基本参数:如温度、pH 值等均能自动记录并能自动控制。
.
8
发酵工程
6.微生物酶反应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反应结 合工程技术的建立;
混合法(可先发酵后合成,亦可颠倒) 大规模生产 :维生素C、激素、核酸; 新
绪 的抗生素; 某些氨基酸
论
.
9
发酵工程
三、微生物工业的特点及范围
微生物工业(发酵工业):利用微生物具有 的化学活性进行物质转换,从事各种发酵产 品生产的工业。 绪 论
①从糖分解产生简单化合物→复杂物质的生
物合成;
绪 论
②发酵方法代替化学合成方法较多;
③向大型发酵发展(常用20~120吨发酵罐, 最大500~1000吨)
④人工诱变菌种和代谢控制,新产品、新用
途层出不穷;
⑤开辟新原料;
⑥环境友好型生产;
.
15
发酵工程
七、《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从微生物工程范畴出发来阐明厌氧性 发酵与好气性发酵过程及产品提纯的工艺原 理; 绪 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微生物工业中 论 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
.
1
发酵工程
一、微生物发酵工程
微生物工程:利用微生物的活动来进行物质 转化的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是将化学工程 有关理论和单元操作应用于微生物的工业发 绪 酵生产,进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新的特点的一 论 门学科。
.
2
发酵工程
生物学
绪
论
发酵工程
工程学
化学
.
3
发酵工程
1.是应用微生物为工业规模生产服务的一门 工程技术,是直接建立在微生物学基础上的, 随微生物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是与化 学工业相结合的一个新发展。 绪 论
目前,发酵工程的全部基本参数:如温度、pH 值等均能自动记录并能自动控制。
.
8
发酵工程
6.微生物酶反应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反应结 合工程技术的建立;
混合法(可先发酵后合成,亦可颠倒) 大规模生产 :维生素C、激素、核酸; 新
绪 的抗生素; 某些氨基酸
论
.
9
发酵工程
三、微生物工业的特点及范围
微生物工业(发酵工业):利用微生物具有 的化学活性进行物质转换,从事各种发酵产 品生产的工业。 绪 论
①从糖分解产生简单化合物→复杂物质的生
物合成;
绪 论
②发酵方法代替化学合成方法较多;
③向大型发酵发展(常用20~120吨发酵罐, 最大500~1000吨)
④人工诱变菌种和代谢控制,新产品、新用
途层出不穷;
⑤开辟新原料;
⑥环境友好型生产;
.
15
发酵工程
七、《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从微生物工程范畴出发来阐明厌氧性 发酵与好气性发酵过程及产品提纯的工艺原 理; 绪 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微生物工业中 论 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
发酵工程ppt章节[可修改版ppt]
![发酵工程ppt章节[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c7711f1711cc7930b71632.png)
可以根据Q10估算。
表5-6a 估算的芽孢不同温度大概灭菌时间
温度/℃
10 0
110
115
12 1
12 5
13 0
时 间 / m in
12 00
15 0
51
15
6. 4
2. 4
表5-6b 一些细菌芽孢的实际杀灭时间
二、培养基的灭菌
(一)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1. 分批灭菌
概念: 又称为间歇灭菌,就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全 部输入到发酵罐内或其它装置中,通入蒸汽 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 至灭菌温度后维持 一定时间,再冷却到接种温度。也称为实罐 灭菌或实消。
E
k Ae RT (5-3)
式中:
A为比例常数,s-1; △E为活化能,J/mol; R为气体常数,8.314 J/(mol·K); T为绝对温度,K。
k 值与活化能的关系 活化能处于指数项,可见其与 k 值的变化关系密切。 高温瞬时灭菌 (HTST) 营养损失小的原理,可以从 细菌与一些营养物的不同活化能得到解释。
生物。 防腐剂:抑制体系 (主要是食品)表面和内部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 注意:抑菌和杀菌甚至溶菌作用是相对的。
一、化学灭菌
常用的化学药剂
主要有石碳酸、甲醛、氯化汞、碘酒、酒精高 锰酸钾等。
共同规律:杀菌强度有别,但在低浓度时都有 促进微生物生长的刺激作用,在浓度升高后依 次表现出制菌、杀菌和溶菌的现象。
一、湿热灭菌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热阻
热阻指在某一特定条件下 (主要是指温度和加热方 式等) 微生物细胞的致死时间,表征了不同微生物 细胞对热的相对抵抗力。
例如一些微生物的相对热阻和抵抗力如表5-1.
2. 微生物热死亡的数学规律
发酵工程课程总结 ppt课件

PPT课件
28
发酵动力学模型:
发酵动力学模型,是为了描述菌体 生长、碳源利用与代谢产物形成速度 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动力学关 系。目前有多种动力学分型。
PPT课件
29
碳源利用与产物形成速度的关系动力 学分型,它将发酵过程分成了三个类型。 1)Ⅰ型——产物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 2)Ⅱ型——产物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 3)Ⅲ型——产物表面与碳源利用无关。
PPT课件
12
代谢过程错综复杂,但受体内调 节系统严格控制,并按照顺序、协调 有效地进行,维持体内代谢平衡。
对微生物而言:
代谢过程----细胞内自我调节
PPT课件
13
微生物代谢调节方式:
1.细胞透性调节; 2.代谢途径调节; 3.代谢流向调节; 4.代谢速度调节(酶活性或酶数量)。
PPT课件
14
②空气流速,一般空气流速提高,可提高供 氧量,但空气流速过大,搅拌器叶轮发生 过载,即叶轮不能分散空气,此时气流形 成大气泡在轴的周围逸出。当空气流速超 过过载速度时,通气效率就不再增加,反 而增加动力消耗。
PPT课件
56
③罐压,罐压增大,一般溶氧量增大,但也 会增大二氧化碳溶解度,影响发酵。
④空气分布器,良好分布器可增大供氧量。 ⑤温度,温度升高氧溶解量下降。 ⑥空气含氧量,富氧空气可提高溶解氧量,
PPT课件
52
④有毒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发酵 液中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如果不能及 时从培养液中排出,让其在发酵罐中 积累,就会抑制微生物的呼吸并对微 生物有毒害作用,减小氧的需求量。
PPT课件
53
⑤消沫剂的影响:如使用消沫剂可被微 生物利用,则会增强需氧量。
⑥其它因素:发酵接种量大,微生物生 长快,菌体浓度大需氧量多;幼龄菌 体呼吸强度高,需氧量大。
固体发酵种类及固体发酵反应器课件

定义
细菌固体发酵是利用细菌在固体 基质上进行生长和代谢的过程。
特点
细菌在固体基质上的生长速度较 快,代谢产物的产量也较高,且 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底物。
应用
细菌固体发酵可用于生产各种有 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 等物质。此外,在废水处理、有 机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放线菌固体发酵
定义
放线菌固体发酵是利用放线菌在固体基质上进行生长和代谢的过程。
霉菌固体发酵
定义
霉菌固体发酵是利用霉菌在固体 基质上进行生长和代谢的过程。
特点
霉菌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和木质 素的能力,因此霉菌固体发酵常用 于有机废弃物的降解和转化。
应用
霉菌固体发酵可用于生产酶制剂、 有机酸、抗生素等物质,并且在食 品加工、饲料工业和环境治理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
细菌固体发酵
监测发酵过程
通过对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pH值等参 数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发酵进程,判断 发酵是否顺利进行。
反应器维护方法
清洗 检查 保养 记录
定期对反应器进行清洗,以去除残留的物料和菌体,防止对下 一次发酵造成污染。
定期检查反应器的各项设备和管道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 换或维修。
对反应器的各个部件进行定期保养,如润滑、紧固等,以确保 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固体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记录温度、湿度等参数, 并分析其对固体发酵效果的影响。
4. 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固体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 掌握固体发酵反应器的操作技巧和优化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每次维护和检修都要做好记录,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更 换的零部件等,以方便后续的管理和故障排除。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件第11章 固体发酵

4)温度与热量传递 在固态发酵初始阶段,底物各个部位的温度都一样。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过程中产生代谢热。由于
底物热传导性很差,这些热很难及时扩散,同时,发酵过程中,底物会发生收缩,多孔性下降,更阻碍了热 的传递扩散。下表列出了一些固态发酵过程的产热率。
工艺
麦麸曲·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一. 现代固体发酵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及其反应器
(一)混合固态发酵技术 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
(二)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托盘式和填充床式
(三)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转鼓式发酵、搅拌式发酵、气固流化床发酵、立式多层固态发酵罐
33
固态发酵过程中热量传递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固体培养基颗粒内热量的传递过程;二是热 量在颗粒表面到颗粒间气相的传递大量发热可使固体物料内外温度差达到3-15 ℃,不利于微生物的 生长发育和积累代谢产物。
固体发酵中的散热方法有许多种:① 向发酵器中大量通风;② 用浸水的粗麻布覆盖培养盒;③ 将发酵器置于控温室或恒温水浴中;④ 向发酵器夹层通入循环水等。通风最为常用,发酵温度过 高,可增加通风量除去多余热量;发酵温度过低,降低或停止通风。
6 固态发酵基质原料
固体底物不仅需要提供微生物所需营养,而且还作为细胞的支持物。
1)固态发酵基质原料种类 一般作为固态发酵的基质是未处理的农副产品或其废弃物。廉价、丰富被许多固态发酵工艺所选择。
主要包括玉米秸秆、玉米芯、小麦秸秆、水稻秸秆、麸皮、稻壳、玉米、大米、小米、大豆、甘蔗渣、 酒糟、木薯、玉米皮渣等。被磨碎或剁碎而未经加工,基质颗粒间差异较大。大多数底物成分复杂,不 溶于水、在微生物开始发酵初期不易被利用,而且经常缺少某些营养物,需要从外部添加。
固态发酵

冬季要求水温在40℃,春秋季在30~35℃,夏季时室
温即可,水温不宜低于25℃;浸曲时间:冬季2~3d, 春秋季1d,夏季6~12h 即可;浸曲后外观标准:曲 粒浮起,表面有小气泡(发酵现象),略有轻微酒气。
糖化:糖化的目的是促使糯米淀粉转化为糖分,以利 于发酵。
黄酒酵母的活化:将酵母在38~40℃,含糖2%, 酵母用量10倍以上的水溶液中复水活化,30~60 min后即可添加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酵母易 老化。
红曲
传统上:以大米为原料,接种红曲菌经固态发酵 而成的红曲米。 广义上:以红曲菌为菌种,发酵(固态、液态发 酵)而制成的各类产品的总称。 红曲固态发酵具有能耗低、培养基简单、生产过 程节水、操作简单易行、提取成本低等优点。另 外,采用固态发酵工艺无废水废渣产生,不会造 成二次污染
红曲作用
底物
化学方法:酸、碱进行化学水解
固体发酵基质原料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固体基质的大分子结构
(2)颗粒大小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3)颗粒形状
(4)颗粒的多孔性
(5)颗粒均匀性及硬度
固态发酵基质的差异性
(1)复杂的,非均一的基质结构。
(2)基质的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
(3)发酵基质混合上的困难。
(4)微生物在基质颗粒间活力的不均匀性。
3、影响固态发酵过程的主要参数
1、湿度与水活度
2、温度与热量传递
3、通气与传质过程
4、pH值
4、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的比较
序 号 1 2 3 4 5 6 7 项 目 水分 营养物 接种量 产物浓 度 产率 营养扩 散 散热 固态发酵 培养基没有游离水,水是培养 基中较低的组分 微生物从湿的固态基质吸收营 养物,营养物浓度存在梯度 接种量比较大,大于10% 发酵结束时,培养基是湿物料 状态,产物浓度高 使用浓缩的培养基和较小的固 体发酵生物反应器,产率高 微生物生长受营养扩散的限制 有效去除代谢热困难,易出现 过热的问题 液态发酵 培养基中始终有游离水的流动,水 是主要组分 微生物从溶解水中吸收营养物,营 养物浓度始终不存在梯度 接种量比较小,小于10% 发酵结束时,培养基是液体状态, 产物浓度低 使用稀释的培养基和较大体积的生 物反应器,产率低 不受营养扩散问题的影响 高水含量使发酵温度控制容易,发 酵设备庞大
发酵工程PPT教学课件

15、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由复杂的营养物质分 解成简单化合物的过程。
16、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由简单化合物合成复 杂的细胞物质的过程。
一 17、代谢控制发酵: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
、 方法,人为地在DNA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
概 述
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和积累的发酵。
容
稀释
表型 → 出现表型
2、发酵
(1)发酵生物反应器
二 、
① 类型 p203:搅拌式生物反应器、鼓泡式反应器、
发 气升式反应器
酵
工
② 优点:染菌率极低、发酵设备大型化、利用生物
程 的
技术提高了产量和降低了本、提高了产品的回收率和
内 质量
容
③ 要求:内壁与管道焊接部位都要求平整光滑、无
裂缝、无塌陷,便于测量器内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
一 、
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
概 的生物化学过程。
述
21、膜生物反应器:利用膜的阴留性能将生物催化剂限制
在膜组件的固定空间,供给所需的底物和营养物,即可在
固定空间内进行生物反应,而产生的产物造成真空膜,进
入膜的另一侧空间,脱离生物催化剂,达到了生物反应与
产物分离同时进行的目的。
始的。当时主要是以酒精发酵、甘油发酵和丙醇发酵等为
一 、
主。20世纪40年代,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开始采用深层
概 发酵法大量生产。此后,链霉素等几十种重要的抗菌素相
述 继问世,带动了抗菌素工业的诞生。发酵工业由无氧条件
下的发酵发展到了有氧发酵。
长期以来,几乎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发酵的原料,
而到60年代增加了正烷烃、醋酸、醇类和天然气等。发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气相双动态固态纯种发酵技术 (五)吸附载体固态发酵技术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一. 现代固体发酵及应用
一切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均称为固体基质发酵(solid substrate fermentation),包括固体悬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 上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
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mentation)来讲,是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 不溶性固体基质中,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因此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 反应过程。
对固态发酵冠以“现代”两字是基于以下考虑:① 固态发酵已从传统的、落后的操作形式发展成 为可纯种大规模培养的发酵类型;② 各种类型、规模的固态发酵反应器已应用于科研与生产实践,使 得固态发酵过程更具可控性和可操作性;③ 除了应用于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还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 氨基酸、多糖、有机酸、酶制剂、生物农药以及化工产品等的生产。
有多种方式可以增加空气的自由移动来增加氧传递的效果:① 使用多孔的、粗粉碎的或纤维状的基 质;② 采用较薄的基质层;③ 增加基质内空隙;④ 使用带孔的培养盘;⑤ 使用表面为金属网的发酵 容器;⑥ 在发酵过程中不断摇动或搅拌基质,以及使用旋转式发酵器等。
3)含水量和pH值 水影响物料的理化性质,它在固态发酵中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充足的水环境,影响微生物对氧
的利用。微生物能否在底物上生长取决于该基质的水活度αw,它与底物的含水量W有关。底物的性
细菌要求水活度0.9-0.99;酵母菌要求水活度0.8-0.9;真菌和少数酵母菌要求水活度0.6-0.7。基质 的含水量是决定固态发酵成功与否的关键。含水量可由基质的性质、产物的类型以及微生物的需要来 决定。高的含水量可导致多孔性降低、氧扩散受限制,并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低含水量则使基质膨 胀程度降低、水张力增高,从而使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应考虑选择适当的起始含水量,并在发酵过 程中采用适当方式补充水的蒸发损失。
pH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又一关键因素,固态基质pH的调节主要是在配制培养基的时候进行。 固态发酵过程中pH不易监控,测pH值的方式如下:两手取一把湿料插入pH探头,用手轻轻挤压使之 在pH探头处挤出少许物料中吸附的水分,然后读取pH值;或取少量蒸馏水加到物料中充分混匀,用 pH探头直接测量,这种方法的测量值较前种方法高0.1-0.2。发酵过程中pH的控制措施是在培养基中 添加缓冲液。
4)温度与热量传递 在固态发酵初始阶段,底物各个部位的温度都一样。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过程中产生代谢热。由于
促进了这种吸附。 固态发酵不同于深层液态发酵,它的反应基质以固态形式存在。反应体系内的传递过程非常复
杂,包括气—固、气—液、液—固等形式,气相是其最主要的流动介质。因此,固态发酵应用于现 代生物反应工程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就是没有成熟的反应体系,这已成研究的热点,即:研究生物 界面反应、探究生物反应内部的机理是现今研究固态发酵的主要趋势。
4. 微生物界面效应的意义
固体底物基质的固态发酵和载体吸附固态发酵这两种发酵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即:具有“生物 界
面”,它们都可以给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 固态底物发酵中,底物本身的表面就可以形成界面; 微生物的生长率取决于菌丝体到达下一界面的能力; 微生物生长表面吸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丝状真菌和酵母分泌具有黏性的胞外多糖,也
3. 固态基质中细菌和酵母的生长
大多数细菌和酵母菌都能在固态培养基上生长,可应用于固态发酵过程。 细菌参与的固态发酵过程相对较少,但在传统自然发酵过程和食品发酵工业上较为重要。在自然沤肥过 程中,湿润的有机物被一系列微生物所分解,其中,由于嗜热芽孢杆菌的代谢活动,在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 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热,导致培养基内温度高达60℃以上。 饲料的青贮过程主要是由细菌参与的自然固态发酵过程,尤其是在发酵过程的后期,随着发酵过程的进 行,体系的pH降低,同时培养基内局部的氧被耗尽,造成培养基内变成厌氧环境,从而抑制了真菌的生长。 细菌在食品发酵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亚洲国家,这些发酵过程一般都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多为传统自然固态发酵过程,如纳豆是日本的一种风味食品,它主要是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蒸煮过的 大豆而制成。近年来,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细菌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固态发酵过程,如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p.)发酵麸皮生产淀粉酶等。 与细菌类似,酵母菌参与的固态发酵也多是传统自然固态发酵过程。酵母菌一般出现在饲料青贮的早期。 利用酵母纯种固态发酵果皮及其他废弃物产酒精,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淀粉类物质为底物的同步糖 化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和酵母被同时引入固态发酵系统,酵母的存在还有利于提高发酵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一. 现代固体发酵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及其反应器
(一)混合固态发酵技术 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
(二)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托盘式和填充床式
(三)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转鼓式发酵、搅拌式发酵、气固流化床发酵、立式多层固态发酵罐
2)通气与传质 固体发酵的气体环境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和产物形成的重要因素。通风
培养时,改变新鲜风和循环风的比例可有效地影响空气的组分,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在固态发酵 中,影响氧传递的因素包括:① 微生物在固体表面生长形成菌膜;②由于真菌生长基质变黏而结块,存 在过多的水;③ 使用了粉状或细粒状基质等。
5. 固体发酵中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调节和控制
固体发酵的主要控制条件有:营养因素,含水量和pH,通气与传质,温度与热量传递等。 1)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常为真菌生长的限制性因素。营养调节的重要指标包括:碳源和氮源的可利用性和碳氮比 等,最适碳氮比可在10~100的范围内变化,某些固态发酵工艺中氮源的品质则是关键性的。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一. 现代固体发酵及应用
一切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均称为固体基质发酵(solid substrate fermentation),包括固体悬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 上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
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mentation)来讲,是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 不溶性固体基质中,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因此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 反应过程。
对固态发酵冠以“现代”两字是基于以下考虑:① 固态发酵已从传统的、落后的操作形式发展成 为可纯种大规模培养的发酵类型;② 各种类型、规模的固态发酵反应器已应用于科研与生产实践,使 得固态发酵过程更具可控性和可操作性;③ 除了应用于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还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 氨基酸、多糖、有机酸、酶制剂、生物农药以及化工产品等的生产。
有多种方式可以增加空气的自由移动来增加氧传递的效果:① 使用多孔的、粗粉碎的或纤维状的基 质;② 采用较薄的基质层;③ 增加基质内空隙;④ 使用带孔的培养盘;⑤ 使用表面为金属网的发酵 容器;⑥ 在发酵过程中不断摇动或搅拌基质,以及使用旋转式发酵器等。
3)含水量和pH值 水影响物料的理化性质,它在固态发酵中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充足的水环境,影响微生物对氧
的利用。微生物能否在底物上生长取决于该基质的水活度αw,它与底物的含水量W有关。底物的性
细菌要求水活度0.9-0.99;酵母菌要求水活度0.8-0.9;真菌和少数酵母菌要求水活度0.6-0.7。基质 的含水量是决定固态发酵成功与否的关键。含水量可由基质的性质、产物的类型以及微生物的需要来 决定。高的含水量可导致多孔性降低、氧扩散受限制,并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低含水量则使基质膨 胀程度降低、水张力增高,从而使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应考虑选择适当的起始含水量,并在发酵过 程中采用适当方式补充水的蒸发损失。
pH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又一关键因素,固态基质pH的调节主要是在配制培养基的时候进行。 固态发酵过程中pH不易监控,测pH值的方式如下:两手取一把湿料插入pH探头,用手轻轻挤压使之 在pH探头处挤出少许物料中吸附的水分,然后读取pH值;或取少量蒸馏水加到物料中充分混匀,用 pH探头直接测量,这种方法的测量值较前种方法高0.1-0.2。发酵过程中pH的控制措施是在培养基中 添加缓冲液。
4)温度与热量传递 在固态发酵初始阶段,底物各个部位的温度都一样。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过程中产生代谢热。由于
促进了这种吸附。 固态发酵不同于深层液态发酵,它的反应基质以固态形式存在。反应体系内的传递过程非常复
杂,包括气—固、气—液、液—固等形式,气相是其最主要的流动介质。因此,固态发酵应用于现 代生物反应工程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就是没有成熟的反应体系,这已成研究的热点,即:研究生物 界面反应、探究生物反应内部的机理是现今研究固态发酵的主要趋势。
4. 微生物界面效应的意义
固体底物基质的固态发酵和载体吸附固态发酵这两种发酵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即:具有“生物 界
面”,它们都可以给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 固态底物发酵中,底物本身的表面就可以形成界面; 微生物的生长率取决于菌丝体到达下一界面的能力; 微生物生长表面吸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丝状真菌和酵母分泌具有黏性的胞外多糖,也
3. 固态基质中细菌和酵母的生长
大多数细菌和酵母菌都能在固态培养基上生长,可应用于固态发酵过程。 细菌参与的固态发酵过程相对较少,但在传统自然发酵过程和食品发酵工业上较为重要。在自然沤肥过 程中,湿润的有机物被一系列微生物所分解,其中,由于嗜热芽孢杆菌的代谢活动,在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 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热,导致培养基内温度高达60℃以上。 饲料的青贮过程主要是由细菌参与的自然固态发酵过程,尤其是在发酵过程的后期,随着发酵过程的进 行,体系的pH降低,同时培养基内局部的氧被耗尽,造成培养基内变成厌氧环境,从而抑制了真菌的生长。 细菌在食品发酵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亚洲国家,这些发酵过程一般都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多为传统自然固态发酵过程,如纳豆是日本的一种风味食品,它主要是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蒸煮过的 大豆而制成。近年来,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细菌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固态发酵过程,如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p.)发酵麸皮生产淀粉酶等。 与细菌类似,酵母菌参与的固态发酵也多是传统自然固态发酵过程。酵母菌一般出现在饲料青贮的早期。 利用酵母纯种固态发酵果皮及其他废弃物产酒精,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淀粉类物质为底物的同步糖 化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和酵母被同时引入固态发酵系统,酵母的存在还有利于提高发酵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一. 现代固体发酵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及其反应器
(一)混合固态发酵技术 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
(二)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托盘式和填充床式
(三)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转鼓式发酵、搅拌式发酵、气固流化床发酵、立式多层固态发酵罐
2)通气与传质 固体发酵的气体环境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和产物形成的重要因素。通风
培养时,改变新鲜风和循环风的比例可有效地影响空气的组分,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在固态发酵 中,影响氧传递的因素包括:① 微生物在固体表面生长形成菌膜;②由于真菌生长基质变黏而结块,存 在过多的水;③ 使用了粉状或细粒状基质等。
5. 固体发酵中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调节和控制
固体发酵的主要控制条件有:营养因素,含水量和pH,通气与传质,温度与热量传递等。 1)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常为真菌生长的限制性因素。营养调节的重要指标包括:碳源和氮源的可利用性和碳氮比 等,最适碳氮比可在10~100的范围内变化,某些固态发酵工艺中氮源的品质则是关键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