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水调歌头·淮阴作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15篇)

《水调歌头》赏析《水调歌头》赏析(15篇)《水调歌头》赏析1编修公易镇武昌,安阳岳浦作歌头一片,奉祖行色。
甫再拜。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
山川表里营垒。
屯列拱神都。
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
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
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
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
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
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此词作者为岳飞之孙岳甫。
据《全宋词》其名下简介推知,岳甫主要活动在孝宗、光宗年间,南宋覆亡前宋金对峙之际。
胡尘未已,烽烟时烈。
送人移镇武昌,从国难时艰的大局需要着眼,语多劝勉和激励,弹拨的是那个时代的爱国主调。
词中所谓“神都”,即京都临安。
封建官员向来看重在京城供职,接近权力中心,享受优渥;而不愿外放,尤其视任所偏远者为畏途。
行者身份是编修,参与国史实录的编纂者,也可能在国防机关枢密院掌文字,均清要之职,而武昌则西距杭城千里。
现在编修楼某要易地任职,驻镇武昌了,看来他显出了一些不痛快。
词上片歇拍处说得颇明白──“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莫诵”是清楚的劝止、勉慰。
三国时吴统治者孙皓一度从建业迁都武昌,上层人士反对迁都,造作歌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现在词人对行人说,不要讲“不食武昌鱼”,而是应该到武昌去。
劝止之语放在上片结末处,很有份量,因为前面七句分两层,说的是武昌形势重要、武昌人物美好。
这两点说得很充分,出一“莫诵”便自然而有力。
“鲁口天下壮”,发语雄断,振领全篇。
第二句直接点“壮”之原因,第四句“拱”字,又对“壮”字作了作用上的补充,四句神完气足,笔势浑成。
鲁口当即指武昌一带。
武昌形势险要,雄踞京华上游,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金元侵略者南犯,或由下游取扬州、润州,或由武昌犯潭州再西上东下,均证明了武昌居战略之要冲。
“襟楚带三吴”,襟、带均名词作意动用:以楚地为襟,以三吴为带。
意为,譬如人的衣着,楚地是武昌的襟领,三吴(宋时约指常州、苏州、湖州一带)则是它长长的飘带;它昂首荆楚,顾视湖杭,举措拂拭间,牵动全身。
陈亮《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陈亮《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陈亮《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陈亮《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注释]水调歌头: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丙辰: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弟,名辙,字子由。
绮户:雕花的门窗。
婵娟:美女。
此处指月里嫦娥,用以代指月亮月色美好。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古诗文阅读】朱敦儒《水调歌头淮阴作》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朱敦儒《水调歌头?淮阴作》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及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水调歌头・淮阴作①朱敦儒当年五陵②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③,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注释】①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词人漂离异乡之时。
②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
③桃叶,即桃叶渡,借指游冶的场所。
13.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当年”点明起首两句是对往昔的追忆,首两句点染了奢华豪纵的气氛,为上片定下了基调。
B.“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两句用笔简省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风景的秀丽及游人的神情。
C.上片最后一句突现了词人醉卧的形象:开怀豪饮,酒酣耳热。
可见词人愁绪至极,以酒解愁。
D.本词下片前三句是过片。
双调词中过片往往居于上下阕交替的位置,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E.下片结句亦景亦情,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
14.本词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13.B.C(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评价,A项,分析正确,由诗句“当年五陵②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可以看出诗人通过细忆往昔年华洛城豪纵惬意情怀;B项,“风景的秀丽”错,此两句并没有写风景;而是写红缨翠带、环佩骏马结伴任性相行,游冶洛城水西这件事;C项,“愁绪至极,以酒解愁”理解不当,应是畅快至极,不羁之至;D项,分析正确,由词句“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落笔风物悲切,正值老生江山入晚凉,飞鸿旧月尽是烟水离愁,引出下阕的抒情;E项,分析正确,由词句“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泪眼苦苦望穿萋萋芳草满夜,满目悲愁西州无路挽洛水,此景此情悲凉,却是旧月依旧照昔人,判然分两尘,旧土难返,无奈任时光凋零,可以看出分析正确;14.①对亲人与自己两相离散,与亲人无法联系,无处诉说的痛苦、无奈与伤感之情;②家国之痛,“都照几人愁”写词人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凸显了家国之痛;③物是人非的感慨,如“长揖飞鸿旧月”写家国变故飞鸿、明月仍在,但能否如愿传去心中的思念?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评价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分析诗人的情感,最后根据分析概括;如诗句“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水调歌头注释翻译及赏析逐句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⒃。
【词句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⑸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到天上去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⑼不胜(旧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⑾何似:一说何时;何如,哪里比得上。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1] [2]【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朱敦儒《水调歌头·淮阴作》原文及赏析

朱敦儒《水调歌头·淮阴作》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淮阴作朱敦儒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靖康之变后词人飘离异乡之时。
【作品赏析】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
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处渭水北岸,距都城长安不远;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
后代诗文遂引为典实。
此词借“五陵”以指作者故乡名城洛阳,意点染奢华豪纵的气氛,以映衬风流少年的俊爽形象。
《乐府诗集》有《结客少年场行》,题解引《乐府广题》云:“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
”词中“结客”二字即从此出。
此处虽借鉴古人,而自抒怀抱,自具面目。
首两句定下基调,下文分三层写开。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两句承前“结客”句来,写朋侪相与之欢,并骑驰纵之远,笔墨极简省,而郊次春游时那欢畅自恣的场面连同游人的神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是归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薄暮时分,词人和他的友伴们头戴鲜花,打马朝城里走来,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
句中“桃叶”是“桃叶渡”的省称,地处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是借指游冶的场所。
“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装句式。
“不管”的主语“小袖”置后,以突出人物。
“不管”二字写出女子挽留之真诚与执着,是着力之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恋情设下伏线。
上片第一层极写其豪俊气概,第二层则表现其儿女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活脱脱如目前。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二句又起一层,笔墨酣畅淋漓。
上句之“春壶碧”,暗写红粉情意,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意境。
结句有力突现了词人自家醉卧青楼的形象: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可见畅快之至,亦不羁之至了。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共含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无名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湖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篇2:《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这首词慷慨悲凉,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声,因而受到重视。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的“几”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一样多呢?作者并不马上解释,接下去的词句却是感情的连续抒发。
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
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丘壑指隐士们住的地方。
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作官,后说归隐不能。
下片用三个三字句起头:“新鲈,斟美酒,起悲歌”,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
通脍,把鱼肉切细。
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物,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美衬悲、愈转愈深者也。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全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事,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三苦。
“欲泻三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
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
那么这一打算能否实现呢?“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水调歌头·淮阴作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淮阴作》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
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赏析】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
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处渭水北岸,距都城长安不远;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
后代诗文遂引为典实。
此词借“五陵”以指作者故乡名城洛阳,意点染奢华豪纵的气氛,以映衬风流少年的俊爽形象。
《乐府诗集》有《结客少年场行》,题解引《乐府广题》云:“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
”词中“结客”二字即从此出。
此处虽借鉴古人,而自抒怀抱,自具面目。
首两句定下基调,下文分三层写开。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两句承前“结客”句来,写朋侪相与之欢,并骑驰纵之远,笔墨极简省,而郊次春游时那欢畅自恣的场面连同游人的神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是归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薄暮时分,词人和他的友伴们头戴鲜花,打马朝城里走来,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
句中“桃叶”是“桃叶渡”的省称,地处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是借指游冶的场所。
“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装句式。
“不管”的主语“小袖”置后,以突出人物。
“不管”二字写出
女子挽留之真诚与执着,是着力之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恋情设下伏线。
上片第一层极写其豪俊气概,第二层则表现其儿女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活脱脱如目前。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二句又起一层,笔墨酣畅淋漓。
上句之“春壶碧”,暗写红粉情意,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意境。
结句有力突现了词人自家醉卧青楼的形象: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可见畅快之至,亦不羁之至了。
到了此处,一天的游春之乐达到高潮,作者的豪兴也尽情写出。
整个上片选取最能表现早年生活风貌的骤马游春一幕来叙说,笔调欢快明朗,化前人意境于不知不觉间,妙合无限。
过片三句,词意陡转,由昔入今,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突如其来的家国变故。
“楚云”诗词里常与女子相关,如张谓诗句:“红粉青娥映楚云”(《赠赵使君美人》)。
“陇水散”用梁鼓角横吹曲《陇头流水歌》“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句意。
《古今乐录》引《辛氏三秦记》曰:“陇渭西关,其陂九迥,上有清水,四注流下。
”此中含隐着对那位青楼女的依依别情。
语调沉重,悲思喷涌,“惊”、“散”二字带出作者受到震动、无限哀愁的神态,是很醒目的。
以下两句,不假外物,直抒胸臆,充满哀极痛极的勃郁之气。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这近乎绝望的哀号,情感特强,因为是紧接前面力度很高的三句而来,故没有直白浅露之感,是感情凝聚、充积以至于倾泻的自然过程。
“何处”二字已见出愁怀难遣,欲告无人的苦楚。
于是词人瞩目于“飞鸿旧月”。
词人问道:飞鸿可捎来故人的音讯?明月曾是往日生活的见证人,如今可愿传去心中的思念?它们把人的心绪带
向遥远的故国,又触发物是人非之慨。
此刻,作者想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私情,他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
所以说,“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两句表明他多少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始终连接着民族的兴亡,面前经历的是一场悲剧。
这样,词的意境有了拓展。
结句收缩全篇的悲愁思绪,显出“无垂不缩”的功夫。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西州,当是用羊昙事。
《晋书。
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重,谢安扶病还都时曾过西州门,“安薨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尝大醉,不觉至州门,痛哭而去。
”词用此事,当有怀想谢安之类贤相、慨叹当世无人之意。
南渡以来,朱敦儒无日不思念金人的统治下的故土,牵挂天各一方的亲朋。
可是,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
这一结句亦景亦情,以沉痛之笔点活全篇,并使整体意境苍劲高起,读来似觉其千钧之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