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

浅谈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

浅谈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探索了一套病例分析教学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效果。

标签: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该学科主要侧重于发病机制的研究,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提起学习兴趣,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1]。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病例分析法,弥补了学生临床与理论的脱节问题[2]。

1. 何谓病例分析教学法病例分析法是运用实际典型的病例或经过加工的有代表性的个体病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及问题教学法,尝试以多种形式的病例分析贯穿整个病理生理学的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病例的采集与整理我们在教学中所用的病例主要是来自于临床出院患者的病历、临床尸检病例以及相关的书籍网站等等,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筛选加工后,选择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启发性的病例作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整个病例以及相关的图片制作成教学课件以供课堂使用。

3.病例教学法的实施3.1 病例直观展示法把与病例相关的幻灯、图片甚至标本连同病例一起展示给学生的方法叫做病例直观展示法,这种方法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在讲到低张性缺氧血液系统的代偿时,红细胞数量会增多,放了一张高原地区生活人们的图片,很多同学发出惊叹的声音,这就是高原红啊!对于还未去临床实习过的他们来说,这种意想不到的视觉刺激也许可以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强化记忆的效果。

3.2 病例课前导入法即在讲授新课之前,将教学内容通过病例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利用问题导入新课,在授课中解决问题。

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体会

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体会

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体会最近,病例讨论开始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体会进行了探讨。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包括很多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因此,有效地教授病理生理学并不容易。

近年来,病例讨论也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

病例讨论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以实例的方式理解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并利用实际思维方式,解决尚未解决的病例。

通过这种策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病理生理学,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病例讨论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需求。

病例讨论的实施要点有:首先,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建立起有效的学习计划;其次,老师可以采用讲授的方式,在课堂上讲解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演示图片来展示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再次,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以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概念;最后,老师可以利用各种病例,鼓励学生发挥思维能力,通过探索和推理的方式解决病例。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病例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加深学生对病理生理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

然而,病例讨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譬如学生理解能力不同,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争议,也会加剧学生的焦虑程度。

因此,老师在实施病例讨论时,应注意控制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

综上所述,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体会极为重要,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病理生理学,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助于保持学习氛围的正面性。

所以,老师们应该努力利用病例讨论的策略,给予学生更有价值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病理生理学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病例讨论的实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使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更有成效,为学生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作者:陈晔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5期摘要:病理生理学属于临床医学,同时病理生理学是护理学、药学及口腔医学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具备较强实用性以及实践性,教师对于病理生理学进行讲解过程当中,不仅应当促使学生对基础性理论知识进行充分掌握,而且应当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当中各种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之中应用病例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

本文主要关于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病例讨论;病理生理学;教学讨论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讨论之中可以形成较为优良的人际关系。

另外,学生病理生理学学习之前,基本上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了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多门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这样给病例讨论奠定了良好基础条件,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另外,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学生讨论,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增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医学素养。

一、病例讨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病例讨论可以帮助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属于医学上逻辑思维能力,医生通过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经验,并且结合病人病史以及相关参考资料,对于疾病进行科学分析、诊断、鉴别,以上诸多环节都应用运用临床思维。

因此,教学之中要迫切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逐渐形成良好思维习惯以及科学合理思维方式,这是促进医生成长关键性因素,但是,目前教材当中过分注重基础理论性知识,严重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这样导致学生能力有所欠缺,造成学生思维能力较差,通过病例讨论教学方式,将病历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当中,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选择较为典型性病例,同时根据病例有针对性给予学生提出某些问题,要求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把答案公布出来,要求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自主分析以及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统一评价。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和意义两方面展开分析。

1.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病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讨论具体的病例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病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多媒体技术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病例,结合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病人的影像资料、实验数据等来帮助学生理解病理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 小组讨论和展示在病例教学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病例讨论和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病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然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病例分析过程和结论,让全班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讨论。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往往以枯燥的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的情绪。

而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具体生动的病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病例,学生需要通过理论知识来解释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还要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这种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水平。

3. 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病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疾病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病例导入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病例导入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教学 法 , 将之 与传 统教 学法 进行 完美 结合 , 不 断提高
病 理生 理学 教学 质量 。
1 病 例导 入式 教学 法概 述
呕吐 、 神 志恍 惚 、 烦 躁而 急诊 人 院 。患 者患慢 性肝 炎 十余 年 , 4年前症 状 加 重 , 4个 月 来 , 进 行 性 消瘦 , 无
力, 憔悴 , 黄疸 , 鼻 和齿 龈 易 出血 。体 检 : 神 志恍 惚 , 步履 失衡 , 烦躁 不安 , 皮肤 、 巩膜 深度 黄染 , 肝肋 下恰 可触 及 、 质硬 、 边钝 , 脾 左肋 下 3横 指 , 质硬, 有腹 水 征 。吞钡 x线 提示食 道 下静 脉 曲张 。实 验室 检 查 :
பைடு நூலகம்
特 点和教 学需 要精 心 选 择病 例 , 使 病 例 与 授课 内容 的基本 理论有 机结 合 。针对该 病 例提 出一个 或数 个
和 自主性 不 强 , 学 习效 率不 高 。因此 , 如何 结合病 理 生 理学 课程 的特 点运 用恰 当的教学 方法将 抽象 枯燥 的 内容 讲得 生 动活泼 , 激 发大 家的学 习兴 趣 , 使 教与 学、 学 与用 较好 地 结合 起 来 , 从 而 提 升 教 学 质量 , 是
病例 导 入 式 教 学 法 ( c a s e b a s e d s t u d y , C B S ) 是 根据 教学 大纲 要求 和学 生 实 际水 平 , 以实 际病 例 或
胆 红素 3 4 . 2 m o l / L, S G P T 1 2 0 U , 血氨 8 8 m o l / L 。入
0 4 6 0 0 0 )
摘 要 : 病例导入 式教 学法是 以实际病例或 经过加 工的有代表 性的 个体 病例 为先导、 问题 为基 础进行教 学 , 激发 学生学 习兴

临床病例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临床病例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功能检查异常 , 认识机体 的机能变化 ; 透过化验的异
常所 见 , 认 识机 体 的代谢 变化 ; 对病 例 的处理 则 引 出 疾 病 的防 治原则 。
2 临床 病例 应 用 的时机
2 . 1 授课 开 始导 人 病 例 在一 个 知 识 内容 相对 独 立 的新 内容 开始 之前 , 为 了提高 教学 效果 , 可 以先 导
1 . 1 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学生认真思考 , 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准确 、 深刻 、
记 忆牢 固。在学 生讨 论 的基 础 上 , 老 师 再 做 点评 式 的总结 , 做 到去伪 存 真 、 去粗取精 , 让 学 生 建 立理 论 联 系 临床 的思 维模 式 , 为后 续 临床 课 程 的 学 习 和 临 床工 作 奠定基 础 J 。 1 . 3 培养 学 生 的科 学 思 维 能 力 疾 病 的 演变 过 程 千变 万化 。运 用病 理 生 理 学 知识 , 从 病情 的发 展 过 程中, 进 一步认 识疾 病 的发 生发展 规律 , 总 结诊 治 中
性, 学 习变得 十分 主动 。
机制 , 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 , 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
依 据 。教 学 中通过 临床 病 例 的 应用 , 能 增 加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促进师生互 动 , 帮 助 学 生 构 建 整 体 知 识 框 架, 培 养学 生独 立 思 考 、 分 析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有
正确 进行 病例 讨论 和分 析 , 能 透过 临床 症状 、 体征 和
会问学生抗凝药肝素能不能用于出血病人 , 学生按
常 规逻 辑基 本 每次都 回答 不 可 以。这 时笔 者就 提 出 在某 些 情况 下 可 以 , 此 时学生 十分 好奇 、 注 意力非 常 集中 , 笔 者再 强 调只有 学好 病理 生 理学 , 了解 疾病 的 发病 机制 , 对 播 散性 血 管 内凝 血 ( d i s s e m i n a t e d i n t r a . v a s c u l a r c o a g u l a t i o n ,D I C) 病 人 就 要 大 胆 使用 、 尽 早 使用 、 足量 使 用肝 素 。教学 中联 系 临床病 例 , 运用 病 理 生 理学 理论 知识 了解 疾 病 的发 病 机 制 , 从 而得 出

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在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在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在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是指以真实临床病例为教学内容,以这种病例为主线,联系病因、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将病例作为起点,与临床病理生理学联系起来,以病例为主线,结合其他教材,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近年来,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在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取得的成效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当前,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对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推进临床教学。

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以真实病例为起点,学生可以结合实际,以具体病例为切入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临床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相关知识。

另外,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学生通过研究病理生理学的病例,学习如何正确地诊断病例,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学习习惯。

此外,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还能够加强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能。

临床护理实践是指护生在实践中通过熟练操作护理过程,从而了解并熟悉护理流程和病理生理学,使护生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术,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科学的护理服务。

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从病例中学习,从而在真实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掌握临床护理技术,并学会应用临床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科学的护理服务。

总之,以病例为主线教学法在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推进临床教学。

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

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

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黄英, 王树人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成都610041摘要: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

我们应用PBL原理并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S)。

本文就CBS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S);病理生理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亦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或问题解决型学习等,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1,2]。

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PBL已成为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医学教学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1997年以来,我校在美国中华医学会(CMB)及教育部的资助下,应用PBL原理并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Study,CBS)。

CBS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病案为引导,启发学生学习、讨论有关的基础医学科学问题,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临床知识,更不要求学生通过病案讨论解决临床问题[3]。

一、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的基本概况CBS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即是病案的选择。

我们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由高年资教师负责病案的选择(3个病案均来自本校附属医院的实际病案)、学生手册及教师手册的编写整理工作。

为避免涉及过多不相干的内容冲淡我们的讨论主题,我们对某些过于临床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即讨论内容紧紧围绕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的重点即发病机制、机能代谢的变化[4]。

参加CBS学习的对象仅限于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3年级学生),每班约30人,由1位教师负责,每班分成5~6个讨论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
黄英, 王树人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摘要: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

我们应用PBL原理并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S)。

本文就CBS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S);病理生理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亦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或问题解决型学习等,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1,2]。

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PBL已成为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医学教学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1997年以来,我校在美国中华医学会(CMB)及教育部的资助下,应用PBL原理并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Study,CBS)。

CBS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病案为引导,启发学生学习、讨论有关的基础医学科学问题,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临床知识,更不要求学生通过病案讨论解决临床问题[3]。

一、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的基本概况
CBS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即是病案的选择。

我们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由高年资教师负责病案的选择(3个病案均来自本校附属医院的实际病案)、学生手册及教师手册的编写整理工作。

为避免涉及过多不相干的内容冲淡我们的讨论主题,我们对某些过于临床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即讨论内容紧紧围绕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的重点即发病机制、机能代谢的变化[4]。

参加CBS学习的对象仅限于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3年级学生),每班约30人,由1位教师负责,每班分成5~6个讨论小组。

CBS课堂讨论的时间安排在学期末。

病案讨论分2次进行,每次2学时。

我们的具体方式是:(1)每次病案讨论均提前2星期将病案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根据病案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及讨论。

(2)课堂讨论的具体过程是:教师简单介绍病案→小组进行30分钟的讨论→每组选派1名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同组或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或质疑→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CBS教学方法引入病理生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利于学生将病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体会到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桥梁课程在以后的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学习乃至以后的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尽管CBS教学模式有上述诸多优点,但通过具体的实施,我们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学习对象的选择
目前,我们仅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进行了CBS的试点。

由于这些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临床课程,更没有临床实践经验,有些学生面对病案中超出目前所学知识的内容部分,觉得束手无策。

加之有些学生的自学及自律能力相对不是很强,要很好地完成病案的预习及讨论任务,势必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因而有部分学生感觉有些吃力,教学效果并不如我们预期所设想的那么理想。

笔者认为,CBS这种教学模式可能更加适用于成人医学教育。

理由如下:(1)成人医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和经验;(2)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成熟的自律能力;(3)他们经过一定的临床实践后,更能体会到自身医学知识的不足和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笔者认为,如果能在成人教育中实施CBS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当然,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主要还是以本科生或7年制为主,这些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没有临床知识和经验,此外,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之师资力量也相对不足(一个教师面对30个学生)。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考虑是否能将病案讨论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让那些学有余力又有一定自学、自律能力且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选修。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重点培养精英,另一方面也能限制讨论课的人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讨论,从而保证课堂讨论的效果。

2.教师的引导能力
在病案讨论的过程中,尽管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显得很重要。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讨论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教师这个主持人角色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讨论课,仔细查阅各种相关资料。

只有认真备课,教师才能熟悉和掌握病案要求,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讨论课,充分准备,才有能力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作好引导作用。

另外,在CBS 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的氛围,要积极鼓励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尤其要鼓励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

3.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这几年的CBS试点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差异很大,有约50%的同学热情较高,能够认真准备,其余的则敷衍了事,个别学生甚至不准备。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CBS 课堂讨论与成绩没有挂钩。

部分学生认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与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关系的病案讨论,没有实际意义。

尽管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分数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关键指标,因而学生也比较看中分数,重视考试。

若想充分调动学生病案讨论的积极性,我们认为考试仍然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指挥棒。

我们可以将病案讨论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或是将病案讨论的内容或形式引入到考试中。

4.时间安排
目前,我们一般是在学期末集中进行病案讨论。

笔者认为,这种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

原因在于学期末会有很多的课程考试,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与考试无直接关系的病案讨论。

如果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穿插病案讨论,这样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5.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联系和协作
病案讨论中涉及到很多临床知识,如果我们让这些没有任何临床知识和实践的3年级学生仅仅面对纸上的病案进行讨论,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们有充足的病源和病种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联系和协作,尽可能让学生在病案讨论前能有机会去医院接触一下相类似的病人。

如果学生有了一些直观的视觉接触和初步的临床认识和感受,势必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病案讨论热情和讨论效果[4]。

6.学时问题
病理生理学是桥梁学科,是与临床学科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

鉴于这门学科的特殊地位,我们认为目前仅有2次、4个学时的讨论时数显得很不够,有点“蜻蜓点水”、“言犹未尽”的感觉。

能否适当压缩病理生理学理论课的课时数,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学时参与病案讨论,值得一试。

由于我们已习惯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因而面对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CBS教学模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我们要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认真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进一步完善CBS教学模式。

倘若我们在CBS教学实践中能够注意上述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加强教师的引导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合理地安排课堂讨论时间,并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紧密联系和协作等,那么将有助于CBS这种教学模式更大地发挥其效应,从而也能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漪.以问题为基础教学过程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学种中的应用.西北医学
教育,1999;17(1):50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 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
3.方定志,张祖辉,周同甫.教师对以病例为引导教学的评价. 西北医学教育,2000;8(1):25
4.王树人.病理生理课程改革的初步体会.华西医学教育,1998;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