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高中美术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

合集下载

美术高中苏版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苏版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苏版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在前面的一课中,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差不多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观赏一座建筑。

然而,专业水准观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提高,基本上要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正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因此,我们配以本课的建筑艺术观赏,旨在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一些优秀建筑实例,开阔大伙的视野,充实大伙的知识。

这关于建立高层次的观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基本上十分重要的。

本课教学的差不多目标是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课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了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要紧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缘故,盼望借此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观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因此关于课本中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课教学的显性目标,也是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的差不多要求。

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缘故的分析能力。

课本中在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的同时无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进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缘故。

这是比单纯理解和掌握某一类型的建筑艺术风格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即透过现象查找本质。

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背后总有其产生和进展的内在缘故,同时会形成某种规律。

对这种内在缘故和规律的探讨是我们研究艺术进展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那么是一种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

这种训练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不无裨益,是本课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二〕内容结构本课旨在带领学生观赏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并探讨建筑艺术进展。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课件 18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共16张PPT)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课件 18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共16张PPT)

亦幻亦真的交融
18~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也使得建筑的技术和材料有了较大的发展,巴黎的 埃菲尔铁塔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材料的进步,建筑师的理念 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相信未来属于那些决心从头 做起的人,他们抛弃成规和束缚,打算根据建筑的 目的来重新看待自己的任务。而新的世纪也提供了 各种理念发展的广阔空间。
经典与荣耀的乐章
古希腊人不断追求完美,在建筑 上将朴素的形式、与人体活动相适应 的尺度以及与材料和施工相适应的装 饰结合在一起。自负的罗马帝国在建 造了无数纪念性建筑的同时,也创造 了半圆穹顶,并开创了新的建筑风格。
帕特农神庙 公元前447- 前438年(希腊) 位于希腊的雅典,它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作为
谢谢
这个圆形巨涤让它的神秘 依然悠长,它有无数的谜尚 待解开,是什么造就了它的 千年传奇?
在为已故人建造的陵墓中,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可以说 是无与伦比的了。它们以简洁的造型、沉重而又巨大的体 量给人以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震撼,从而产生一种庄重壮 美的审美效果。其中,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米, 用230余万块平均重量达2.5吨的石块堆砌而成。更为令人 惊讶的是,石块与石块之间叠合得是如此紧密,以致很薄 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献给智慧女神雅典娜和以其名字命名的雅典城保护神的神 庙,帕特农神庙代表着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巅峰。神庙始建 于公元前447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纪功柱 106- 113年(意大利) 以浅浮雕形式铺陈了一幅表现征
战全过程的宏大画面。浮雕以前进式 散点透视方法,整场战事的开端、发 展、 高潮、尾声一应俱全。在这里, 不仅描绘了不同的时间,也锚绘了不 同的空间。
最早的宗教建筑要数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 通亨治”,它是欧洲新石器时代最为重要的遗迹之一。 “斯通亨治”意为悬浮的石头。它由一些巨大沉重的石 柱等距离围成两个石圈,石柱之间横架着石梁,圆圈的 中央放着一块祭祀用的石板。这些石头的排列非常讲究, 都经过精确的计算,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非常不容 易的。

高中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课题: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单元课时:3课时课型:鉴赏课本课教学时间:第1节教材处理及分析:本课为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鉴于原教材的编排,建筑模块有三课时,分别为艺术特征、中外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三个部分,其中本课为中外建筑艺术鉴赏课,中外建筑一起介绍,主讲中外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庙堂建筑,知识较为不系统,时间空间跳跃性强,跨度大,学生较为难以理解与接受。

因此,采用2课时分开分别讲解中西方建筑艺术,另一课讲园林艺术,本课主讲西方古代建筑,整合教材,建筑艺术特征贯穿其中,遵循原有的内容结构仍以宫殿、陵墓、庙堂等知识为主线,并以时间为主轴以讲解地域、时代文化及建筑艺术特征为重点的教学形式为求达到完善教育教学之目的。

本课建筑艺术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充实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建筑作品的过程中,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

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本课教学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西方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西方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主要建筑类型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使学生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对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

学生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需求量较大,并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建筑知识相对匮乏,亦对建筑美感知之甚少,因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西方建筑进行鉴赏,领会建筑的性质、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塑造学生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课件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课件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
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
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 断修筑了2千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 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
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 ,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
工程不仅在中国, 就是在世界上也是
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 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国世界八大 奇迹之一。
• 森林螺旋城 德国 达姆施塔特 奥地利著名建筑师和画家百水先生设计了这个建筑,里面有105间公寓和 一个餐厅。奇特之处:建筑很少会如此华丽,百水先生以其建筑色彩丰富、 外形不规则、房间窗户形状大小各异而闻名。此外,这个建筑的颜色代表 着不同沉积岩的地层
• 栖息地 ’67 加拿大 蒙特利尔 • 这个公寓建筑是为加拿大1967年世博会而造。虽然当初打算在世博后将其作
一吹,土就走了
国家大剧院 水立方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 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国
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 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 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 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 光泽的钛金属覆盖,整个 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 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
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
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 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
(2)公共建筑
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
(3)工业建筑
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 、仓储建筑等。
(4)农业建筑
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 食与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
三、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功能——人们盖房子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
建筑既是物质产品, 也是精神产品。 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 的双重性。

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八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

2. 教学内容1.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3.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分析和评价。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2.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分析和评价。

3.2 教学难点1.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能够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评价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图片展示法。

5. 教学过程安排5.1 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需要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收集相关图片、信息等资料,并确定上课所需的教学工具和教材。

5.2 导入与讲解1.导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联系起来,会是怎样的场景呢?2.讲解:讲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特别是以中国和欧美地区的建筑艺术为重点。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外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5.3 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利用PPT等技术手段,选择高质量的图片,进行中外建筑艺术的漫步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并分析它们的艺术价值和特点。

5.4 课堂讨论1.课堂讨论的主题: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分析和评价;2.讨论方式:小组讨论+大组讨论的形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5.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和知识,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从艺术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撰写一篇建筑艺术评论文章。

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并掌握和理解本课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

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3、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二、新知探究:环节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

(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古希腊建筑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高中必修美术教材中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所以本节课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和艺术性,也应该通过对其鉴赏,侧面的了解古希腊的文化和科学,这也是与教材中第17课《寻找建筑艺术的特点》中内容相呼应。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有着一定的了解,他们在历史课中曾经粗浅的学习过相关知识,并且有着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希腊神话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对雅典娜和雅典卫城至少听说过名称。

所以,本课的设计本课应该本着建构主义教学观。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审美追求五、教学难点通过对建筑的鉴赏了解其所代表的文明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七、教学环节八、教学反思为了上好本课,我查阅了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仅仅素材搜集就用了一周的时间,为了让学生深入浅出的掌握古希腊建筑相关知识,能够理解、体会其建筑艺术的魅力,我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式,探索其核心本源,采用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即理解其艺术美,同时对古希腊文明也能形成进一步的了解,明白鉴赏建筑艺术的意义,唤起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产生更深层的影响。

在本课中,运用了两个微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直观性。

将课堂教学与导学案和二维码向结合,利用导学案帮助学生紧跟课堂环节,不仅实现讲练结合,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料,方便日后复习。

本课中部分相关知识因为会冲淡核心内容,并且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所以作为知识链接放在导学案上,学生在课下扫描二维码即可见。

教学所指的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堂并不只限于课上的40分钟,就像餐厅为客人提供的饮水,无论客人喝不喝,能不能喝光,餐厅都要提供,对所学知识有帮助的辅助信息或知识链接教师也应该适当的提供,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探究空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立体,更多维。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课件(共61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课件(共61张PPT)

帕特农神庙
少林寺
悬空寺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古代帝王为了让自己的权势在 死去以后能够延续下去而建造的,往往建造的 和宫殿一样气势恢宏,精美绝伦。
金字塔秦始皇陵Βιβλιοθήκη 明十三陵泰姬玛哈尔陵
提问: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主要区别在哪里呢
1、 中国建筑主要是木质结构,台基为砖石, 顶部为瓦面,飞檐斗拱,造型优美。
罗浮宫
凡尔赛宫
阿兰布拉国王宫
故宫
庙堂建筑
庙堂建筑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指宗教建筑, 凭借着信徒的坚定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 的智慧与劳动,创作出超出人力所能及的崇高作 品,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大家知道哪些庙堂建筑呢?
巴 黎 圣 母 院
科隆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祈年殿
学习活动:
选择课本中一种民居建筑或宫殿建筑作品, 请谈谈其建筑特征。
小结:
宫殿建筑恢宏富丽, 庙堂建筑肃穆神秘, 陵墓建筑庄严雄伟, 民居建筑亲切温馨。
课外拓展:
• 请同学们课后理解四类建筑的人文内涵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 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 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 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 大程度的解放。
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 的变化,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 福建土楼等。
民居建筑
匈牙利霍洛克民居
第18课
凝固的音乐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建筑的四大类型
• 一、宫殿建筑 • 二、庙堂建筑 • 三、陵墓建筑 • 四、民居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起善
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并掌握和理解本课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

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3、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
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
(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

(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

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环节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1、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
2、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3、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

(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4)提问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科技、神学和美学的结合。

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

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环节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环节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1、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

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2、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
3、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A、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

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

环节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
1、古罗马加尔桥
2、福建的土楼
3、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1、在你居住的地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建筑?拍下照片,谈谈它们的艺术价值。

四、知识拓展:中国建筑的材料和造型的特点
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梁柱结构承重,下部有砖石台基,上部为瓦屋面。

屋顶出檐深远,称作飞檐斗拱,有弧形的翘曲,如同举翼翱翔的飞鸟,十分优美。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分别学习和认识了古代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
六、板书设计。

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