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doc

合集下载

联络:绝不仅仅是“打声招呼”!(上)——“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三)

联络:绝不仅仅是“打声招呼”!(上)——“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三)
要 做 .不 能 总 等 下 去 。 ” 了 回 电话 说
” 是贵公 司的一位 女员工啊 。 ” ” 我们 这里 女 员工 很多 ,你们 同 谁联 系的7 当真联 络过 了吗7”
可 是次 日 ,按理 说应 当已经 收 到报 价单 的对 方公 司 负责人 又打 来 电话 :” 天请你们发 的报价单还 没 昨 收 到 ,希 望能立 刻发来 。 ”领导 问办 事 员 :” 确 实 把传 真发 过去 了 你 吗 7”办事 员神 色不悦地 回答 :” 当 然发 了 l”接着 领导问 :“ 不会 是搞 错 了传真 号码 吧 7对方说 还没 有 收 到 。 这一 来办事 员愤然作色:” “ 我没 有 搞错 !也许 是对 方什 么人 随便 拿 走 了 。我 给他 们打 电话 让他们 找 一
人 了7

I 无 误 地 发 到 了 对 方 公 司 ,也 有 确

能 没 有 到 达 本 人 手 中 ,或 是 出 了

么差错 转到 了别 处。因此 重要 的
找 。 看她火 了 ,这位 领导赶 快说 :
不 管怎 样 .对方说 了还 没有 收到 。 要是 真没 收到 ,我们 会失 去一 笔生 意 的 你就 再给 他们 发一 次 吧 。而 且 ,发过 传真 后应该 再打 电话 确 认
还 是 按 要 求 又 发 了 一 次 传 真 随 后
以认 定她 不会 出错 ,随 后领导 出
打去 了 电话进 行确认 。
20 0 中 06・8 外管理83
维普资讯
企 业文化
0RP0RATE CUI . TURE
托付 口信 时 .有 时还需 要确 认
维普资讯
绝不仅仅是“ 打声招呼” ( !上)

联络:绝不仅仅是“打声招呼”!(下)——“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四)

联络:绝不仅仅是“打声招呼”!(下)——“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四)

司 C先生 的谅 解 , 因为 C先生不在 可 座位 上 ,他就 对接 电话 的人讲 :” 原
定 下周星期 五下午 1点拜会 C先生 ,
本人接 电话 , 不在场 , 附近 的人则不
得 不代 他接 电话 ,回答 :” 某现在 某
不 在座 位上 。 打来 电话 的人 听到 后 , ” 以为他或是方便 去 了, 或是在 公司 内 洽 商事宜 , 一会儿就会 回来的 。 过 就 说 : 那等一 下我 再给他打 电话吧 。 ”
缺少 了什么重要东面——也 就是对 客
人 一种周到 服务的沟通 。
再如: 一位朋友 为买房在银行 借
了一笔 5年期限 的贷 款 . 还款 方式是
目 \一 i 一 1
每月从存款 里扣钱 。 最近他 总算还 清 了贷款 . 这是通过 银行寄还给他 的一 纸贷款 合同了解到 的。可是 . 银行只
应 的成本 。 但是 不能把 目光 只局限在

时的成本上 . 要考虑企 业的社会 责
任和长远利益 。
再 费事 添加 什 么说 明 ,所 以进行 了
无言 的联络 ” 。 ” 此时无声 胜有声 ”是 自居 易在
自己的 目的地及回来 的预定时 间 , 或
是 写在 黑板 上 以使相 关 人 员了解 去 向 。 可请转告手 机号码 。不过 有人 也
维普资讯
企业文化
oRPO RATE CUL . RE TU
本栏 目联系信箱 w @z g c m c y w l o n
联络, 是把 信 息 准 确 无误 地 传 迟 到 对 方 ,并 确 认 。就是 这 样 一 个 小 小
的 细 节 ,却 是执 行 力落地 的惟一 通

01第一课:沟通秘诀-报联商20150522

01第一课:沟通秘诀-报联商20150522
n“不要求就不报告”的做法,就等于没有作工作, 更不能“不报告失败”。 n在异常时更要报告。早期报告的话能弥补失败。就 是说“发现”异常进行报告是工作中应尽的职责。
承递内部培训资料
2.2不知道怎么报联商
➢报告的5W1H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How---怎样报告?
n先讲结论,结果。 n理由和经过随着问题回答即可。
承递内部培训资料
三、报·联·商的内涵
报告·联络·商谈
员工及时主动地把工作状况和信息报告给上一级, 上一级因为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就可能从较高层面来判 断信息的价值,协调各个员工的工作关系,增加了信息 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员工之间的无效劳动,从而提 高企业整体的劳动效率,避免了危机发生或扩大的潜在 可能性 。
承递内部培训资料
2.3经常得不到反馈或者负反馈,不愿意报联商
所负责的工作出 了严重错误
怕罚款; 怕领导批评;
没准侥 幸过关
怎么 出事 怕承担责任;推诿
不报



承递内部培训资料
2.3经常得不到反馈或者负反馈,不愿意报联商
案例一:
某日,某车间主任正在和一个供货商谈所供产品 的质量问题,某位技术员急冲冲的跑到办公室,给主任 汇报:“车间发生了质量问题,我准备按照我的方法处 理!”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报•联•商”这三个日文汉字是“报告•联络•商谈” 三个单词字头的缩写,也就是说,如果您在一家日本公 司工作,就要做一个善于报告、联络和商谈的员工。
报告、联络、商谈,这是日本企业普遍认同的商务 沟通方式,统称就叫“报•联•商”。
承递内部培训资料
一、什么是报联商
日常工作中,完成了上级指示的工作, 会打声招呼报告说工作完成了;

“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

“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

有人 的地 方必 有 沟通 。 国内一 些企
业的培 训课程 中 已经不 同程度 地 引进 了
“ ・ - 报 联 商”的 内容 。尽 管 中 E之 间的 l
管理 文化仍 然存 在着较 大的差 异 ,如 中
国 企 业 重 结 果 效 益 , 日本 企 业 重 管 理 过
沟通管理无国界
日企 内部如 何沟通 7
机能 而趋于瘫 痪 。因此 ,对组 织来 说. ・ ・ 报 联 商是必不可 少的。另外 . 随着企 业组 织 日益庞大 .工作 日益
其实 . 限于企业 . 不 事业 团体 或
是行政 部 门都 需要 向上级 、客户 或 外部 人员进行报 ・ - 。 好了报 ・ 联 商 做
会带来 工作上的繁琐和掣肘 。于是 .
身的血管就好比是沟通的管道 .血
管 中流淌 的血液就 是公 司 日常 工作
沟通 中使 用最 多的报告 、联络 商 谈 。如果血 液流 通不畅 ,胆 固醇积 聚, 血管逐渐 丧失弹性 . 就会 导致动 脉硬 化 .以至于 整个人体 就无 法发 挥功能 了。
文化。 :日本企业 的5 整理 整 如 S( 顿 、清扫 、清洁 、教养 ) .以及现 场
在 日本公 司工 作要 做 一个 “ 菜社 菠
程 。但是 ,在世界 经济 区域化 、一 体化 、 全球 化 的 大势 中,管理 文化 正在 形成 你
员” 日文写作 “ . 菠韫草 恰好与 报 ・
联 ・ “ 个 日文汉字 谐音 。 - - 商 三 报 联 商“
这三 个 日文 汉字 是 “ 报告 - 络 ・ 联 商谈 ”
挥 自己作 用的。
用人 的身 体来 打个 比方 .骨骼 如 同公司 的组织 构架 .肌 肤和 容貌 则代 表 了公 司 的外在形 象 ,遍 布全

日资企业沟通要诀 报告、联络、商谈

日资企业沟通要诀 报告、联络、商谈

2006年,本刊连载日本企业“报、联、商”的商务沟通制度后,频频接到企业、学者的反馈信息。

本文则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更具体地介绍了实施报联商的做法和应避免的局限性。

亲历“报、联、商”日本企业大都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都致力于营造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文化。

但是有一点是各个企业都非常重视的,那就是团队中的沟通。

而商务沟通的基本要领就是报、联、商,尤其是对于刚到公司的新员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

我刚到日资企业工作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报、联、商”,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写报告。

开会后要写报告、会见客户后要写报告、出差回来要写报告,甚至打个电话后也要报告。

除了事事报告,还有定期报告,大多数企业每周一次召开业务报告会,有的企业甚至要求员工把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写成日报汇报给主管。

一天,日本主管吩咐我打个电话给客户,由于刚来公司不久,主管指示的内容非常具体、详细,按照他的指示完成打电话的工作应该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事实上我完成得也的确不错,工作很顺利。

可是临下班的时候,主管问我电话打了没有,我回答打过了,他说你应该把打电话的情况报告给我,即使没有新情况需要报告,你也应该告诉我你打过电话了。

当时还有些不理解,我即使告诉你打过电话了,你又能怎样?但是后来回想起来,从接收指令,到执行,再到反馈,刚好是工作的一个循环,“报告”履行了反馈的职责。

这些做法从管理理论上根本不难理解,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容易被忽视,日本企业就是在事无巨细的报告制度中培养员工的工作习惯的。

当“报、联、商”成为一名员工的基本常识和自觉行动后,报告的形式就可以比较灵活。

比如:不一定每天都报告,不一定事事都写书面报告,但是报告依然是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所占比例相当高的一项内容。

当我成为一名业务骨干的时候,我需要年轻员工协助我的工作,这时候我也开始了对新员工的“报、联、商”培养。

就这样,“报、联、商”作为一项基本的商务沟通技能在日本企业员工中一代一代地传承着。

与西方社会“重视结果”的价值取向不同,日本企业普遍遵从“重视过程”的价值取向。

沟通秘诀-报联商

沟通秘诀-报联商

一、什么是报联商
●业务的顺利推进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指的就是 报·联·商。它是综合了报告·联络·商谈的头3个字 所组成
●如果严格的从报告·联络·协商的定义来说,其实有 所差异,在这里则是笼统的称之为报告·联络·协商。
一、什么是报联商
在日本公司工作要做一个“菠菜社员”,日文写作 “菠蒺草”,恰好与“报•联•商”三个日文汉字谐音。
二、为什么需要报联商 2、沟通未必真到位
◆厌恶制约
◆这部分应该这样做! ◆你需要把﹡﹡﹡加进去! ◆修改!再修改!
二、为什么需要报联商
人生来就是不愿意进行报•联•商的。一般都希望按 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工作,本能上讨厌别人这个那个地 进行干预,也不愿意对周围一切一一报告、商谈。
倘若报告后上级一般性地表示“明白了”还罢,若 是遇到那种动辄添加各种要求,或吹毛求疵的上级,不 知不觉就会厌恶报•联•商。
报·联·商
日企商务沟通要诀
沟通的困难
沟通的困难
一个胳膊受伤的人,躺在公园的椅子上,想坐起来,但是因为 胳膊用不上劲,怎么努力怎么也起不来,因此他特别希望能有一个 人过来拉他一把,让他起来。
这时,恰巧有一个腿不好使的人路过这里。他实在累了,看到 这椅子,特别想坐下来休息一会,他特别希望躺在椅子上的人能感 觉到他的疲累,让他坐在旁边歇歇腿。
三、报·联·商的内涵
报告·联络·商 谈
我们很容易看出最有效的回答是最后一个,那么为 什么最后一个回答更好呢?我们将报联商的水平分为三 层深度来分析一下:
Step1:事实(fact)、现状的共享 Step2:意思(sense)、目的的共享 Step3:感情(sensation)、想法的共享
四、报·联·商的时机
尤其当发生了问题,对问题负有一定责任的人在报• 联•商时会受到斥责;有时上级怒火冲天,或絮絮叨叨说 教不停,报•联•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拖延。拖到不得 已再报告,反遭上级更大的火气:“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才报告,早干嘛呢?”

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

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

日本有个“菠菜原则”有些老词,我们中国人忘了,日本人却记得,而且用得很好。

如果问现在的年轻人,“菠棱菜是什么”,估计十个有九个不知此为何物。

其实,这就是我们日常吃的菠菜,只不过,我们已经不用老祖宗的说法罢了。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不但在家里的餐桌上、公司的餐厅里大吃特吃菠菜,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

“菠菜原则”其实跟菠菜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而这三个词的字头发音恰好与“菠錊菜”三个字谐音,因此得名。

所有在日本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个原则,而且他还会告诉你,“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下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

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把所见所闻汇报一番,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白了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

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

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

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是一种协调性训练,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机关到企业,他们的组织自始至终贯穿着协调性原则。

遇到问题,他们会寻求集体,一切以团队、集团为重。

如果你觉得某个日本人很“平庸”,但无数这种“平庸”的个体按照一定原则结合起来的集体就不再平庸了,而是变得力量惊人。

有人曾提出,单就日本人的个体能力来讲,他们显得不够聪明灵活,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日本人团结在一起的呢?我想,就是这种依托集体的观念吧。

在中国,梁启超曾提出“新民论”,提出中国人应“合群”,孙中山则痛感中国人“一盘散沙”,呼吁中国4 万万民众合成一个“国族”。

日企沟通秘诀报联商.pptx

日企沟通秘诀报联商.pptx

——适找下时出午、,2准正点确在您修就地理可回,以应
取走使用。
疑虑,不信任 信任和感谢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商谈篇
报联商—商谈
报联商—商谈
报联商—商谈
报联商—商谈
报联商—商谈
报联商—商谈
报联商—商谈
报联商—商谈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报联商—联络
两种不同的感受
疑问:您看打印机什么时候能修好?
询问?等一会 追问?还早呢
不要担心,我先检 查一下,10分钟后 给你答复。
再问?你烦让不对烦方信任的10最分后好,方问式题已经
----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5:51:0015:51:0015:518/1/2020 3:51:00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8.115:51:0015:51Aug-201-Aug-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5:51:0015:51:0015:51Saturday, August 01, 2020
5、存在你下属对你指示的误解吗?
6、你对你下属的工作有足够信心吗?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报联商—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有个“菠菜原则”有些老词,我们中国人忘了,日本人却记得,而且用得很好。

如果问现在的年轻人,“菠棱菜是什么”,估计十个有九个不知此为何物。

其实,这就是我们日常吃的菠菜,只不过,我们已经不用老祖宗的说法罢了。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不但在家里的餐桌上、公司的餐厅里大吃特吃菠菜,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

“菠菜原则”其实跟菠菜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而这三个词的字头发音恰好与“菠錊菜”三个字谐音,因此得名。

所有在日本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个原则,而且他还会告诉你,“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下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

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把所见所闻汇报一番,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白了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

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

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

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是一种协调性训练,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机关到企业,他们的组织自始至终贯穿着协调性原则。

遇到问题,他们会寻求集体,一切以团队、集团为重。

如果你觉得某个日本人很“平庸”,但无数这种“平庸”的个体按照一定原则结合起来的集体就不再平庸了,而是变得力量惊人。

有人曾提出,单就日本人的个体能力来讲,他们显得不够聪明灵活,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日本人团结在一起的呢?我想,就是这种依托集体的观念吧。

在中国,梁启超曾提出“新民论”,提出中国人应“合群”,孙中山则痛感中国人“一盘散沙”,呼吁中国4万万民众合成一个“国族”。

从他们的感慨之中,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彼我比较之中的思虑。

可以说,“菠菜原则”不单体现了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还折射出一种国家建设的基本理念。

“报·联·商”:日企商务沟通要诀组织中的管理之所以难,就是因为管理的本质是管人,而管人难就难在工作中的沟通。

如果您在一家日本公司工作,就要做一个善于报告、联络和商谈的员工。

报告、联络、商谈,这是日本企业普遍认同的商务沟通方式,统称就叫“报·联·商”。

有人的地方必有沟通。

国内一些企业的培训课程中已经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报·联·商”的内容。

尽管中日之间的管理文化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中国企业重结果效益,日本企业重管理过程。

但是,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全球化的大势中,管理文化正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中国企业也重视管理沟通,也重视执行力,也重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与忠诚……一直以来,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广泛吸收日本企业本土管理文化的精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自身的管理文化。

由此可见,商务沟通管理的确是没有国界的。

本刊将连续详细介绍日企中的“报·联·商”文化。

如果您在关注阅读后有感而发,不吝赐稿,我们将在刊发与互动中形成高效的文化理解。

沟通管理无国界日企内部如何沟通?在日本公司工作要做一个“菠菜社员”,日文写作“菠棱菜”,恰好与“报·联·商”三个日文汉字谐音。

“报·联·商”这三个日文汉字是“报告•联络•商谈”三个单词字头的缩写,也就是说,如果您在一家日本公司工作,就要做一个善于报告、联络和商谈的员工。

报告、联络、商谈,这是日本企业普遍认同的商务沟通方式,统称就叫“报·联·商”。

于是,今井繁之在日本国内开发了以报·联·商为代表的沟通培训课程,对人们约定俗成的报·联·商沟通习惯进行了定义,并结合商务工作与社会生活实践,对报·联·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中日员工为何总是“较劲”?组织中的管理之所以难,就是因为管理的本质是管人,而管人难就难在工作中的沟通。

说到跨文化管理,或者跨文化沟通,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例如:日资企业里商务人员所谙熟的“报·联·商”沟通方式,在那里工作的中国员工似乎就不以为然,认为这种事无巨细的做法只会带来工作上的繁琐和掣肘。

于是,工作中常常出现报告不及时、联系不到位、商谈不主动的情况。

结果,中日员工时常会发生处理误会和纠葛,甚至影响彼此的信任关系。

沟通,按照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包括两个方面:即“意义的传递与理解”。

我们再换一句话来表述:沟通就是“发出信息的人得到了收到信息的人的回应”。

如果企业中沟通不畅,必然造成工作上的障碍,以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企业的衰败。

企业是由人来运作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在这些日常沟通中,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报告、联络、商谈;而最常见、最常用、最常出现问题的环节,也就是报·联·商。

我们往往会因为主观上的一念之差,在进行报·联·商时采取了不同的对应,致使对工作的成败产生重要影响。

何不“融”他人之所长?有人的地方必有沟通。

在国内一些企业的培训课程中已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报·联·商”的内容,由此可见,商务沟通管理是没有国界的。

尽管中日之间的管理文化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中国重结果效益,日本重管理过程。

但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全球化大势中,管理文化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两势取强则会相得益彰。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内一些企业广泛吸收日本企业本土管理文化中的精华,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自身的管理文化。

如:日本企业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以及现场改善等管理手法,得到以海尔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的重视和应用。

其实,不限于企业,事业团体或是行政部门都需要向上级、客户或外部人员进行报·联·商。

做好了报·联·商的沟通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带来更多商机和效益,而且对提高信誉也不无裨益。

需要报·联·商的现实理由协同不可缺日常工作中,完成了上级指示的工作,会打声招呼报告说工作完成了;预定召开的会议日程变更了,会同预定的与会人员进行联络;工作上发生了什么棘手问题,会同上级商谈善后处理方法。

在组织内会经常发生这样的“报告”、“联络”、“商谈”。

而且不限于组织内,与客户、顾客之间也同样频繁地发生着报·联·商。

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沟通,沟通中最重要的也是报告、联络、商谈。

在组织中,上下级之间,相关工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报·联·商。

例如:下级根据上级发出的指示和命令,或是提出的要求进行工作,上级则通过来自下级的报告、联络、商谈来判断情况,发出下一步工作的指示和命令。

换言之,上级正是通过来自下级的恰如其分的报告发挥自己作用的。

用人的身体来打个比方,骨骼如同公司的组织构架,肌肤和容貌则代表了公司的外在形象,遍布全身的血管就好比是沟通的管道,血管中流淌的血液就是公司日常工作沟通中使用最多的报告、联络、商谈。

如果血液流通不畅,胆固醇积聚,血管逐渐丧失弹性,就会导致动脉硬化,以至于整个人体就无法发挥功能了。

与人体同样,作为组织血液的报·联·商,倘若不能恰如其分地有效进行,组织也将无法发挥自身的机能而趋于瘫痪。

因此,对组织来说,报·联·商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随着企业组织日益庞大,工作日益复杂,以电子邮件普及为代表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多样化起来。

这种背景下,越来越需要恰如其分、准确无误的报·联·商。

未必真到位报·联·商虽然很重要,但在组织中未必真正贯彻到位了,原因有四个:认识差距:处于报·联·商一方位置的人有时会认为:区区小事无需特意报·联·商。

与此相反,处于接受报·联·商位置的人却期待着报·联·商。

双方认识上存在着差距。

上级有时会吩咐下级:“把这封信用快件发出去。

”作为上级的认识是:既然说了用快件发出去,下级会把这封信当作一个重要文件的,发出去后自然会报告一声。

然而在下级那里,虽然上级吩咐了要用快件发出,但并没有说需要报告,所以常常会把文件发出后就完了。

可上级没有得到下级的报告,会追问:“我让你发的文件发出去了吗?”下级回答:“已经发出去了。

”上级说:“既然发出去了,应该告诉我一声嘛。

”同时,上级的脸上也会显出不悦的颜色,脑子里想:“这个家伙真是不开窍!”上级认为理所当然应该报告,下级却认为没有必要报告,二者存在认识上的差距,这正是贯彻实现报·联·商的最大理由。

时机难握:报·联·商的时机很难把握。

对方看上去很忙,或者满脸不高兴的样子,这时就会犹豫是不是该报·联·商。

或者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不在场,本打算以后再找机会进行报·联·商,可却在忙别的事情中忘记了。

有一天上级突然问起,这时即便回答“我正要报告”,也难于获得上级的信任了。

上级会把自己经常不在现场这件事撇开,而认为:这个下级实在糟糕,起码的报·联·商都不懂。

上级发火:尤其当发生了问题,对问题负有一定责任的人在报·联·商时会受到斥责;有时上级怒火冲天,或絮絮叨叨说教不停,报·联·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拖延。

拖到不得已再报告,反遭上级更大的火气:“怎么搞成这个样子才报告,早干嘛呢?”尽管一般谁都明白报·联·商的重要性,却仍然犹豫不决,不能适时报·联·商,最大的原因就是上级发火。

厌恶制约:人生来就是不愿意进行报·联·商的。

一般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工作,本能上讨厌别人这个那个地进行干预,也不愿意对周围一切一一报告、商谈。

倘若报告后上级一般性地表示“明白了”还罢,若是遇到那种动辄添加各种要求,或吹毛求疵的上级,不知不觉就会厌恶报·联·商。

但是,上级对结果负有最终责任,自然会惦记布置下去的工作进展情况。

既然是在组织中工作,纵然开展得一帆风顺,上级进行检查也是理所当然的。

若是人人都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去工作,讨厌进行报·联·商,组织也就无法健全运营运转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