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
甲骨文及其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

甲骨文及其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大约距今有三千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在甲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祭祀、记录事物等方面,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最早发现甲骨文的是清末时期的学者王懿荣。
王懿荣在二十世纪初前往河南安阳,偶然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动物骨骼和龟甲,并认为这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的遗物。
后来,这批记录商周文字的甲骨被称为“安阳甲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甲骨文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到了现代,要破译甲骨文并不容易,因为甲骨文的字形复杂,注音不规范,很多字形不同的文字却有着相同的音。
但是,随着不断地研究和推断,人们对于甲骨文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甲骨文对中华文明的影响1.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甲骨文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还是古代智慧和文明的重要载体。
甲骨文记录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包括宗族世系、宗庙建设、祭祀事宜和装备制造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同时,甲骨文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后世的汉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体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明。
甲骨文的出现,表明了先民们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甲骨文的破译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3. 传递先民智慧甲骨文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贸易交流、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先民们在认知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智慧。
甲骨文在记录了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智慧财富。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认识到先民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一些具体的智慧做法。
结语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外部窗口。
世界甲骨文的名词解释

世界甲骨文的名词解释一、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又称殷周金文,是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256年)由贵族阶层使用的一种文字。
它以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因此被称为“甲骨文”。
这种古老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甲骨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
商朝时期,贵族阶层通过卜辞、祭祀等方式使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卜问,将问题刻写在甲骨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卜辞内容直接刻写在甲骨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之为的甲骨文。
2. 演变与发展随着商朝的衰落,甲骨文逐渐演变为金文。
金文时期,铜器成为主要的媒介,并出现新的文字形式。
金文不仅沿用了部分甲骨文的形式,还虚化了原始画像符号,加强了表意功能,使得文字更加凝练和精细。
三、甲骨文的特点与解读1. 符号形式甲骨文主要采用象形、指事和会意等表意符号。
其中,象形符号是通过直接描绘事物形态来表示含义;指事符号则是通过对另一事物进行指示来转义,如日、月等;会意符号则是结合了多个象形或指事符号来表达一个概念。
2. 结构特点甲骨文的结构呈现出一种点阵状的排列方式,具有左右对称性。
每个字都由多个单元构成,各单元之间通过横、竖、撇、捺等线条相连形成整体,呈现出优美的艺术风格。
3. 解读方法对于甲骨文的解读,一般采用三种方法:象形解释、由形到音解释和结构与用例对照解释。
在甲骨文中,有些字的解释仍然存在争议,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含义可能发生了变化。
四、甲骨文的价值与意义1. 历史价值甲骨文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还原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体系、社会制度等。
2. 文化价值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系统,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甲骨文书写的器物和文物,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甲骨文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甲骨文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出现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使用鹿首象形文字和容器象形文字构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而备受关注。
首先,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甲骨文记载了商代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深入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其次,甲骨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甲骨文的文字形态来源于生活、活动和自然,每一种象形文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价值观念。
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此外,甲骨文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甲骨文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甲骨文在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我们揭示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挖掘出更多珍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和创新。
总的来说,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明的传承和创新。
甲骨文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我们前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倍加珍视和传承。
甲骨文研究

周原甲骨文是1977年8月,陕西省周原考古队在陕西岐山凤 雏村发掘周代甲组建筑基址时发现的。
这批甲骨大多数为周初卜甲,也有少数在商代晚期;刻辞内 容极其丰富,广泛涉及灭商以前到西周初年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等各个方面。 新中国建立后,在殷墟以外,陆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甲骨文 新资料。共发现有字甲骨307片,共有甲骨文1080字。这些 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商周历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可信史料, 而且还促进甲骨学产生了一个以周原甲骨为中心的、研究西 周甲骨的新的重要分支。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
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 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 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 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 奎”的清华五大导师。 1927年6月24日自沉于北京颐和园 昆明湖,时年50岁。
王国维主要贡献(一)
• 一、用甲骨档案印证历史文献。 • 在历史学研究中创立了双证,除用古代书籍资料 说明历史外,还用历史档案说明历史。 • 如他把甲骨档案中的记载与《史记〃殷本纪》中 所记殷王世系相互对照,《殷本纪》上殷先王的 名字和甲骨档案上的记载是一致的。据此,一方 面证明了司马迁所记的殷代世系是可靠的,《史 记》是一部可信的历史著作;另一方面又纠正了 《殷本纪》中排错的先公先王的次序。
甲骨文著录:《甲骨六录》、《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分、 《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及 《甲骨续存》。《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 论文:《殷墟第十三次发掘所得龟甲文字举例》、《殷墟 127坑甲骨文的发现和特点》。
6.3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将甲骨文分为九期,自武丁至帝 辛九王,每王一期:
●
识字与字典等工具书的编纂
考释类: 于省吾 唐 兰 刘 桓 刘 桓 夏 渌 李 实
中国甲骨文研究报告

中国甲骨文研究报告中国甲骨文研究报告甲骨文是指商代末期至西周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通常又称为“甲骨文”,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汉字书写系统。
研究甲骨文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从甲骨文的发现、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甲骨文的发现可追溯到1899年,当时一位名叫王懿荣的村民在河南安阳附近的里村挖到了一块甲骨。
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经过多年的发掘和研究,人们发现甲骨文能够记录古代商、周时期的许多重要信息。
甲骨文的内容包括日常记录、宗教仪式、财产分配、政治事务等。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学者们不仅对商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甲骨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字研究和考古学两种。
文字研究主要通过对甲骨上刻写的文字进行解析和演变分析,从而还原出古代汉字的形态和意义。
而考古学则通过对甲骨文的出土环境、形式和数量等进行分析,探索其中隐藏的社会和历史信息。
甲骨文的研究在中国传统学术界有着重要地位。
众多学者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
同时,甲骨文的破解也为古代历史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国际上,甲骨文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许多国际学者也开始学习和研究甲骨文,他们希望通过对甲骨文的破译,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且将这一研究成果推动到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层面上。
综上所述,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甲骨文的发现、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中国汉字的起源,并且推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进一步发展。
甲骨文出现的背景及其文化价值

甲骨文出现的背景及其文化价值甲骨文,指的是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载体是龟骨和兽骨,因此得名甲骨文。
甲骨文出现在中国早期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出现背景商朝时期,我国社会处于封建时代,经济和文化发展比较缓慢。
但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商代盛行的商周青铜器,这些器物不仅体现了商代工艺水平的高度,而且承载了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而甲骨文也是这个时期的一种载体。
商朝时期,商王朝的统治者和贵族们在使用龟骨和兽骨进行卜辞和祭祀时,对这些骨头上刻写的文字进行了保存和整理。
这些文字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文化价值1.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历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甲骨文的出现时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之一。
因此,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过程的见证和记录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过程的见证和记录。
在商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的逐渐成熟和发展。
同时,甲骨文与中国古代其他文字,如篆、隶、楷等文字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
3. 甲骨文体现了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信息甲骨文体现了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了商王朝统治者、贵族们的姓名、官职、祭祀、祈祷等内容,以及关于社会制度、经济生产、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研究甲骨文不仅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且可以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4. 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甲骨文中,不仅有许多关于历史和文化的具体信息和内容,而且还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历史演变与文化意义

甲骨文的历史演变与文化意义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系统,它起源于中国的商朝,经历了近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代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甲骨文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它的文化意义。
一、甲骨文的历史演变甲骨文最初出现在商朝的晚期,当时的人们将它刻写在龟壳和兽骨上,用于卜卦和纪录各种社会活动。
这种文字系统起初比较简单,只有个别单音节的象形字,例如“日”、“月”、“人”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逐渐衰落,周朝兴起,甲骨文也随之发展成为了一种更加复杂的文字系统。
在周朝时期,甲骨文的结构变得更加严谨,增加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此外,甲骨文还被广泛应用于礼制、历法、军事、医学、经济等领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逐渐被篆书取代。
此时的甲骨文已经相当完备,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文字和文化知识,成为了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资料。
二、甲骨文的文化意义甲骨文的文化意义十分重大,它既是古代文化的见证,也是现代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首先,甲骨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它记录了商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其次,甲骨文也是古代文字和语言研究的重要资源。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的进入了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演变阶段,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字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甲骨文记录着当时的语言和语法规则,为我们了解古代语言提供了帮助。
除此之外,甲骨文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录了古代人们的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显示出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甲骨文还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医学、农学、经济、艺术等领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
总之,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的发展和演变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
我国最早的应用文是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

1. 引言在我国古代的文明史上,商代甲骨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字形式,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
它们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社会和宗教等方方面面,对于我们了解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以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和意义商代甲骨文是指商代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甲骨文字形式,主要出现在甲骨上,其中以卜辞最为重要。
这些甲骨文大部分出土于殷墟,通过对这些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祭祀活动、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
3. 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是指用于卜筮记录的文字,其中包含了对未来的预测和祈福等内容。
在商代社会,卜辞是一种重要的祭祀活动,通过卜筮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以及进行祈福活动,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记录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神灵和社会的认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和生活状态。
4. 商代甲骨文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商代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应用文,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商代社会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神灵和社会的认知,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商代甲骨文也为后世的文字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5. 结论在我国古代的文明史上,商代甲骨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字形式,其中的卜辞更是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社会和宗教等方方面面。
通过对这些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对于我们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作为我国最早的应用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6. 个人观点我认为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甲骨文发现及意义
(一)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它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二)甲骨文的发现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国内学术界流传着多种说法,较为流行的说法,则是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归功于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和诸多其他学者。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
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安阳小屯村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
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有计划地进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四千余片。
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
此外,河南辉县、偃师、洛阳及河北藁城和山东大辛庄等地的商代遗址也出土有字甲骨。
自1954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字甲骨约三百片。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三)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的发现,正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对于甲骨文的出土以及对其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归结出甲骨文的四点意义:
1、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
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同时,他根据缀合的两片卜辞,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史记》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是后世传抄而成的。
这篇著名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2、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恐非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3、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
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
1927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
当李济主持第二次发掘时,已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认识到“凡是经过人工的、埋在地下的资料,不管它是否有文字,都可以作研究人类历史的资料”。
并从而取得以后14次发掘的重大收获,所以可以说,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4、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甲骨文的发现,极为有力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还比较远,有很多象形、会意文字,令近代诸多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本解释字原的理论的错误得以纠正,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文字的真正的起源。
5、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自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在中国以及海外众多学者的努力和追求之下,不仅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甲骨学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而且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
补充:杨升南研究员在其《开辟中国学术新纪元的重大发现》一文中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古史和古文化的研究,开辟了中国古文明研究的新时代。
主要表现在:1.确定了商朝历史是我国的信史,推动了夏商周三代的研究。
2.促进了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
3.推动了对古文献的整理,增加了古文献的可信度。
4.推动了古文字学的发展。
5.推动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