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阅读训练: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语文课程中,状物类阅读是必修的内容之一。
状物类阅读是指通过对一些事物的形态、性质、特点等方面的观察,来认识和理解这些事物的思维活动。
本文将从状物的认识、阅读方法以及提高状物类阅读能力三个方面介绍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
一、状物的认识什么是状物?状物源于宋代的“状物诗”,是以客观事物为主体的一种诗歌形式,是一类写景的诗歌。
状物即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展现事物的真相和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形态、性质、特点等方面的观察研究。
二、阅读方法小学生在进行状物类阅读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以下为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1.理解标题每一篇状物类的文章都有一个标题,要先仔细阅读标题,理解文章主旨,为后续阅读做好准备。
2.了解状物的基本信息首先要了解状物的种类、名称、特点等基本信息。
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图表或者文字介绍来了解这些信息,为后续阅读做好铺垫。
3.分解状物通过对状物的小细节进行观察,逐渐把一个大的状物分为很多小的部分,然后对每个小部分分别进行观察与分析,再逐渐将这些小部分汇总成一个完整的状物。
4.分析状物的特点仔细观察状物的外观特征、性质特点、用途、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应当注重分析状物与作者的情感联系,以及状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方面。
5.认真体味状物在观察状物的时候,应该认真体会其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绪与思想,寻找文章中的精神内涵,让这些深层意义在心中留下印象。
三、提高状物类阅读能力状物类阅读是一种基本的修养,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技能、增强表达能力、塑造个性品格,这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为提高状物类阅读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坚持阅读通过频繁的阅读不同种类的状物类文章,加深对其特点、文化背景的认识,为今后的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
2.注重练习通过认真阅读,多进行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老师的指导或班级老师对学生进行定期评测、交流等方式,掌握阅读方法。
五年级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五篇范例)

五年级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五篇范例)第一篇:五年级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怎样阅读状物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
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生活习性,是阅读花的颜色、样子,借鉴写作方法。
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也可算更叫挺得笔还是那一朵快速阅读提高训练:(一)红菊花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
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人喜爱。
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
(它的茎是墨绿的,直,看上去很神气。
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
最引人注目的朵红花。
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讲义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五年级阅读训练专题四 状物类文章阅读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突破点: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通过阅读,要明白作者所“状”之物是什么,作者选择这样的一种所“状”之物有什么用意,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一般说来,状物类记叙文的所“状”之物一般会在文章标题中交代清楚,而作者通过所“状”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在文章的结尾彰显出来。
最终所达到的目的,经常是作者要赞扬或是要批判所“状”之物,赞扬它的什么精神或批判它的什么行径等等。
二、注意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状物类记叙文表达文章中心通常要选用一定的手法,如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有时还要运用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手法。
如文章中所“状”之物是一种树木,我们可以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这种树木,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到文章最后,再以象征手法揭示这种树木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状物记叙文的主题鲜明地突显出来。
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抓住所状之物与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交叉点”,即确定它们之间有相似、相通或相关的内容。
三、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线索。
状物类记叙文一般都有比较明晰的线索。
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
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状物类文章经常以“事物”或“作者对事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在状物类记叙文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所状之物的感情变化作为线索,可以先写讨厌这种事物,然后通过接触认识这种事物,进而赞美这种事物,以及它所具有的品质和精神。
四、要注意把握文章的顺序。
阅读状物类记叙文,要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看看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是按作者的行踪来写,还是按空间的转换来写。
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技巧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状物文也就是通过对物品进行的描写,让读者获得了对于事物的更好的理解和了解。
无论是语文学习还是写作,阅读状物文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那么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该怎么做呢?这里提供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供参考。
一、先抓主旨阅读状物文的时候,最好是先抓住文章的主旨,如何抓主旨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1.看题目:阅读状物文的时候,先看一下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包含了文章的主旨。
2.找到状物文序言:序言往往在文章开头,状物文的序言会对文中的事物进行简单而生动的描绘,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找到序言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3.找到文章核心句:核心句是文章的重心,如果找到核心句,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抓住主旨后,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读懂状物文阅读状物文需要动手、动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读懂文章:1.凝视细节:阅读状物文的时候,不仅仅是要看到那个物品,而是要看到物品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去感受物品的特点、形态以及色彩,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义。
2.感知气息:物品可以给人带来某种气息,有清香、草香、木香等,通过你的感官去感受这种气息,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
3.了解模态:模态是指用词的方式,状物文的方式往往比较神秘,可以说是难以理解。
通过了解模态,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可以适当去查找一些生僻字的含义,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三、注重情感体验阅读状物文不仅仅是读懂文章,更要注重情感体验。
阅读状物文可以通过感官去感受物品,从而引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的时候,不妨在心中建立一个物品的形象,或者是去想象自己触摸到物品时的感觉,从而为文章注入更多的情感元素。
四、积累状物词语阅读状物文、或者写状物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词汇。
读者可以先找到自己喜欢的状物文,通过记录文中的描述词语,积累状物类的词语,并且要注意词语的分类、用法,从而更好的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技巧一、写景类文章分三类:游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生活周边的景物.二、状物类文章分三类:动物植物无生命的物写景类文章1、描写顺序:空间顺序观察先后顺序(游记类)时间推移顺序(四季)《四季之美》”事物的不同类型2、写景类文章结构:总分结构《桂林山水》移位换景3、思想感情:通过比喻、夸张、拟人、借景抒情等手法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借景抒情,景中寓情。
4.写作手法拟人二、状物类文章1、理解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写静物:按照外形,结构.用途目的要求:写动物:按照外形、动态、生活习性写植物:按照形状、颜色、滋味季节: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或根,茎、叶、花、果2、抓事物特点,理解习作目的阅读文章时,通过事物形态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表什么志。
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治句,特别是文章开头或结尾的语句。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总一分一总.答题技巧:(把握主要内容)一、读文章:1、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写了什么内容?2为什么要写本文?3.怎样本文的 ?(把握中心主旨) (我线索理清文章结构)二、找规律、情因景生,写景状物一抒情三.抓词句1、抓体现内容.情感的句子.圈画中心句、题句、概括、抒情句,2、段落之间关系:总分取总,并列合并层进取后,因果取果。
课题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内容。
日的频求,2.抓概括景物特点的词:0.仔细审题国找问题对应的文段的.筛选相立信息.整合符合题于要求的答案。
汗意使用原文词的的一定使用文中词句。
四.析手法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氖,烘托人物心情首句提纲帮领、引出下文,为后做做铺坠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土文,使文牵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何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

如何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
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是一种常见的写作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描绘
一些状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发挥故事情节的展开,或者表达诗歌意境。
在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细致地去理解文章中景物的形态特点,包括它的颜色、形状、尺寸、动静状态等等,组成文章集中的层次感。
第四,要思考文章的主旨,随着景物的介绍,故事情节的展开,读者
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主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第五,要做到专心阅读,在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这样才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把握文章的精髓。
总之,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时,要注意以上几点,这样才能够把握住
文章的重点,真正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如何阅读状物类文章

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 煌! •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 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 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色外套,只把灰 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 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 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 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 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 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
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
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
奔跑,玩耍,吃东西。
• 1.文中描写松鼠讨人喜欢的词语是: 、 、 。
• 2.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说明“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的句子。
• 4.示例: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 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松鼠的外形特征。
状物记叙文的特点
• “状物”,就是描绘事物。 • 状物的记叙文,也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
志或托物抒情,就是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 某种思想、某种感情。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 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 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 和情的充分阐发。
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技巧1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1、通读文章,了解“状物”的特征。
做题时,首先略读一遍,再读时要分清状什么物,它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植物还是动物。
它的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基本构造、优缺点、生活习性等,抓住一些关键词边阅读边做记号,力求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只有心里有数,“胸中有丘壑”,方可做到答题不偏离方向。
2、细读文章,思考写作的顺序和方法。
明晰物的基本特征后,再细读文章,看看是怎样写这些特征的,有没有先后的顺序,具体描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比如修辞手法、象征的艺术手法、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画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语句,反复品读,感悟其妙处,揣摩其感情,思考其作用。
3、深读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感情。
读懂文意后,要深入研读文章,联系写作的背景,想一想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何种感情。
为何不直接抒发心中的情感呢?借助于状物而间接抒情有何好处?文章的结尾有没有总结深刻的哲理和道理?你感受到何种启发和教育意义?在状物时,总会流露出某种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的真情实感,可以联系现实,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触类旁通,准确领悟文章的要义和的情感变化。
这些问题搞清楚后,我们做题就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就不会出现答题肤浅平淡、偏离得分点甚远的情况,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获得高分。
2小学语文状物类文章阅读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通过阅读,要明白所“状”之物是什么,选择这样的一种所“状”之物有什么用意,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一般说来,状物类记叙文的所“状”之物一般会在文章标题中交代清楚,而通过所“状”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在文章的结尾彰显出来。
最终所达到的目的,经常是要赞扬或是要批判所“状”之物,赞扬它的什么精神或批判它的什么行径等等。
2、注意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360教育网)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五讲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在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 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顺序写,或按从整体到部分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 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喻理或托物言志。
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喻什么理,寄什么情。
3.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例如:《世纪宝鼎》一课就描写了宝鼎的构造特点和艺术价值,我们按这些给文章分段。
总而言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借这个物体所表达的感情。
【模拟试题】阅读训练:(一)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兼生硬,且不用说,即使像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suō)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
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 比一比,再组词。
嫌()喙()框()孤()赚()缘()柜()狐()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平常——()悠闲——()忘记——()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素一点儿则嫌白。
()②他素以品行方正著称。
()③周总理生活很简朴,晚餐也不过一荤一素而已。
()①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
()②这个孩子,绝顶聪明。
()4. 按文章内容填空。
①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的精巧,以及()时的韵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那(),那全身的(),那(),那(),()则嫌长,()则嫌短,()则嫌白,()则嫌黑。
此句写出了白鹭()都很适宜,所以说它是()。
5. 读语句,注意加点词语,体会其特色。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6. 分段,概括段意。
(二)我爱牵牛花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
它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我家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
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编织花篮,又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
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
牵牛花探出头,竟爬上了树干,一直爬到树梢,然后又围着树冠缠绕。
慢慢地,她竟盘踞了整株柏树。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儿也不游离。
她缠住葵花杆儿时,随着葵花的生长,竟把葵花杆勒下一道道深沟。
多大的缠劲和韧劲啊!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
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
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给人留下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种子,黑如乌金,白似碎玉——这是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
牵牛花是平凡的。
她奋斗一生,把花朵和果实留给人类。
不屈不挠的牵牛花,多像一位不畏艰险、攀登不止的勇士啊!这样可爱的花,怎能不让人喜爱呢?1. 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别墅(shùshìyě)不屈不挠(ráo náo)2. 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带点的字。
攀登:查部画。
葵花:查部画。
3.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盘踞:②千方百计:③不屈不挠:4. 用“”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用“”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
5. 仔细读短文,写出牵牛花“攀登”的特点。
①②③6. 这篇短文赞美了牵牛花的精神。
(三)松树的风格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情不自今日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叉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自己的树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 找出文中描写松树用途的句子,读一读再填空。
松树的叶子:松树的脂液:松树的根和枝叉:2. 文中画“”的句子是修辞手法,画“”的句子是修辞手法。
3. “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4.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说明。
②“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说明。
5. 文章通过介绍松树的特点,赞美松树风格,表达了作者之情。
(四)火炉我有一个煤火炉,是进城那年买的,用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它伴我度过了热情火炽的壮年,又伴我度过着衰老的严冬。
它的容颜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的身上长了一层红色的铁锈,每年安装时,我都要举止艰难地为它打扫一番。
我们可以说得上是经过考验的,没有发生过变化的。
它伴我住过大屋子,也伴我迁往过小屋子,它放暖如故。
大屋大暖,小屋小暖。
小暖时,我靠近它些;大暖时,我离它远些。
小屋时,来往的客人少一些;大屋时,来往的客人多一些。
它都看到了。
它放暖如故。
它看到,和我同住的人,有的死去了,有的离去了,有的买制了新的火炉,另外安家立业去了。
它放暖如故。
我坐在它的身边。
每天早起,我把它点着,每天晚上,我把它封盖。
我坐在它身边,吃饭,喝茶,吸烟,深思。
我好吃烤的东西,好吃些有糊味的东西。
每天下午三点钟,我午睡起来,在它上面烤两片馒头,在炉前慢慢咀嚼着,自得其乐,感谢上天的赐予。
对于我,只要温饱就可以了,只要有一个避风雨的住处就满足了。
我又有何求!看来,我们的关系,是不容易断的。
只要我每年冬季,能有三十元钱,买两千斤煤球,它就不会冷清,不会无用武之地。
我也就会得到温暖的。
火炉□我的朋友□我亲密无间的朋友□我幼年读过两句旧诗□炉存红似火□慰情聊胜无□何况你不只是存在□而且确实在熊熊地燃烧着啊□1.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热情火炽()温暖如故()我把它点着()好吃烤的东西()咀嚼()赐予()2. 读文中加“”的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①“衰年”是指②“伴我度过了”和“伴我度过着”有什么不同?③这句话讲了什么意思?3. 给文中方框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4. 文中用了三个“放暖如故”,它们都是围绕一句话具体写的。
5.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选择。
①文中画“”线的句子是说火炉有求于人的,给予人的却。
②联系前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志向是()。
A. 对朋友永远忠诚B. 只求温饱C. 节俭【试题答案】阅读训练:(一)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兼生硬,且不用说,即使像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suō)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
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 比一比,再组词。
嫌(嫌疑)喙(毋庸置喙)框(框架)孤(孤单)赚(赚钱)缘(缘故)柜(木柜)狐(狐狸)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适宜)平常——(常见)悠闲——(悠然)忘记——(忘却)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素一点儿则嫌白。
(颜色发白)②他素以品行方正著称。
(一向)③周总理生活很简朴,晚餐也不过一荤一素而已。
(素食)①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
(最高处)②这个孩子,绝顶聪明。
(非常,极)4. 按文章内容填空。
①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配合与身段大小)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的思想感情。
②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此句写出了白鹭(颜色、身段)都很适宜,所以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5. 读语句,注意加点词语,体会其特色。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
6. 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真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