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劈裂灌浆力学机理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劈裂灌浆

浅谈劈裂灌浆

浅谈劈裂灌浆谷珊珊摘㊀要:本文论述了劈裂灌浆的原理㊁布置和主要施工工艺及控制ꎬ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ꎮ关键词:劈裂灌浆ꎻ灌浆孔ꎻ工程实例一㊁劈裂灌浆的加固原理和特点堤体劈裂灌浆的理论基础是水力劈裂原理ꎬ即向土体内的孔内压水或灌浆时ꎬ作用在孔壁上的径向压力引起孔的扩张ꎬ使孔壁土体受劈裂挤应力ꎬ而当这些应力超过土体的抗拉强度时ꎬ就会在土体内产生一些裂缝ꎬ这种裂缝的产生过程称之为水力劈裂ꎮ劈裂灌浆是利用水力劈裂原理ꎬ对存在隐患或质量不良的土坝在坝轴线上钻孔㊁加压灌注泥浆形成新的防渗墙体的加固方法ꎬ堤坝体沿坝轴线劈裂灌浆后ꎬ在泥浆自重和浆㊁坝互压的作用下ꎬ固结而成为与坝体牢固结合的防渗墙体ꎬ堵截渗漏ꎻ与劈裂缝贯通的原有裂隙及孔洞在灌浆中得到填充ꎬ可提高堤坝体的整体性ꎻ通过浆㊁坝互压和干松土体的湿陷作用ꎬ部分坝体得到压密ꎬ可改善坝体的应力状态ꎬ提高其变形稳定性ꎮ二㊁工程介绍雄安新区南拒马防洪治理工程ꎬ对原状的右堤进行加固ꎬ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ꎬ据记载南拒马河堤防从明清时代就有记载ꎬ在长久的历史中ꎬ对南拒马河堤防加固就有多次ꎬ对加固的材料并不知ꎬ再加上长久的鼠洞㊁蚁穴㊁裂缝更加显现出劈裂灌浆的重要性ꎮ三㊁灌浆布置本工程灌浆范围为旧堤邻村段险工ꎮ四㊁灌浆孔㊁材料要求(一)灌浆孔的要求灌浆孔应为铅直孔ꎬ孔径宜为76mmꎬ灌浆孔位置一般布置在旧堤堤顶ꎬ距旧堤临水侧堤肩0.5mꎬ灌浆孔间距为3mꎮ(二)孔口压力灌浆孔孔口压力应以灌浆孔孔口处进浆管内的浆液压力为准ꎬ灌浆控制压力应结合现场试验确定ꎮ(三)灌浆材料灌浆材料可采用粉质黏土或黏土ꎮ(四)劈裂灌浆量应严格控制ꎬ采用多次灌浆的方法每个灌浆孔的灌浆次数应根据孔深和隐患程度确定ꎬ每孔灌浆次数宜在5次及以上ꎬ每米孔深每次平均灌浆量宜在0.5~1.0m3ꎮ五㊁灌浆施工(一)施工准备为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ꎬ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准备:(1)对灌浆设备进行全面检修ꎬ优先采用新设备ꎬ灌浆机具应有备用ꎬ灌浆所用动力应有保证ꎮ(2)土料性质满足要求ꎬ料场储备宜为需要的2~3倍ꎮ(3)制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ꎮ(4)灌浆前应对浆液进行试验ꎬ确定其满足要求ꎮ(5)灌浆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堤段进行生产性试验ꎬ试验孔不宜少于3个ꎮ(二)钻孔(1)灌浆孔位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宜大于10cmꎬ孔底偏斜率不宜大于孔深的2%ꎮ(2)钻孔孔径宜为76mmꎬ宜干法成孔ꎬ如堤身地质条件较差时也可采用泥浆护壁钻进ꎮ(三)制浆(1)制浆应采用专用机械ꎬ搅拌成浆后先筛除大颗粒和杂物ꎬ灌浆前再通过36孔/cm2的过滤筛ꎮ(2)制浆过程中浆液密度㊁输浆量应检测ꎮ(四)灌浆灌浆施灌原则是 稀浆开始ꎬ浓浆灌注ꎬ少灌多复ꎬ控制质量 ꎬ即应先用稀浆开始灌注ꎬ灌浆压力由小到大缓慢提升ꎮ(五)灌浆控制(1)灌浆过程中应对灌浆孔孔口压力㊁灌浆量㊁间隔时间㊁横向水平位移和裂缝开展宽度等进行综合控制ꎮ(2)灌浆孔孔口压力应控制在灌浆控制压力以内ꎬ压力表精度不应大于10kPaꎮ在灌浆过程中ꎬ应随时监测压力变化ꎬ记录灌浆压力ꎮ(3)灌浆量宜采用泥浆泵流量进行控制ꎮ(4)灌浆时ꎬ堤顶边线位置横向水平位移应控制在3cm以内ꎬ要求在停灌后能基本复原ꎮ(5)应尽量推迟堤顶出现裂缝时间ꎬ裂缝允许宽度应根据灌浆试验确定ꎬ宜控制在3cm以内ꎬ要求在停灌后堤身裂缝能基本闭合ꎮ(六)结束及封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ꎬ可结束灌浆:(1)经分段多次灌浆ꎬ灌浆已灌至孔口ꎬ且连续复灌3次不在吃浆ꎻ(2)满足灌浆试验确定的延米吃浆量或控制压力ꎮ当每孔灌浆结束后ꎬ应进行灌浆封孔ꎮ封孔时应将注浆管拔出ꎬ向孔内灌注密度大于1.5g/cm3的稠浆ꎬ多次灌注ꎬ直至浆面升至孔口不再下降为止ꎮ待孔口完全析水后ꎬ应用含水率适中的制浆土料将孔口回填捣实整平ꎮ(七)特殊情况处理1.施工中出现裂缝时ꎬ可按下列方式处理:(1)当堤顶出现纵向裂缝后ꎬ应分析发生原因ꎮ如果是湿陷缝ꎬ可继续灌浆ꎻ如果是劈裂缝ꎬ应加强监测ꎬ当裂缝发展到允许宽度时ꎬ应立即停灌ꎬ待裂缝基本闭合后再灌ꎮ(2)当堤顶出现横向裂缝时ꎬ应立即停灌ꎮ如果裂缝深度较浅ꎬ可开挖ꎬ用粘性土回填夯实后继续灌浆ꎬ夯实标准同堤防填筑ꎻ如果裂缝较深ꎬ可用稠浆灌注裂缝ꎮ(3)当弯曲段堤顶出现裂缝时ꎬ应立即停灌ꎮ然后沿裂缝布孔ꎬ按照多孔轮灌的方法灌注稠浆堵住裂缝ꎮ待处理好后再按前文要求进行灌浆ꎮ2.施工中出现冒浆时ꎬ可采用浓浆㊁低压㊁间歇灌注等措施处理:(1)堤顶冒浆时ꎬ应立即停灌ꎬ并挖开冒浆出口ꎬ用黏性土料回填夯实ꎬ夯实标准同堤防填筑ꎮ钻孔周围冒浆ꎬ可采用压砂处理ꎬ再继续灌浆ꎮ(2)洞穴冒浆时ꎬ应先在冒浆口压砂堵塞洞口ꎬ再继续灌浆ꎮ(3)堤坡冒浆时ꎬ可采用稠浆间歇灌注ꎮ堤身与建筑物接触带冒浆ꎬ可用较稠的水泥黏土浆灌注ꎮ3.施工中出现串浆时ꎬ可采用浓浆㊁间歇㊁低压灌注等措施处理:(1)如分序施工ꎬ当第一序孔灌浆时ꎬ发现相邻孔串浆ꎬ应加强监测ꎬ如确认对堤身安全无影响ꎬ灌浆孔和串浆孔可同时灌注ꎻ如不宜同时灌注ꎬ可堵塞串浆孔ꎬ然后继续灌浆ꎮ(2)如浆液传入测压管ꎬ应在灌浆结束后ꎬ再补设测压管ꎮ4.施工中出现塌坑时ꎬ可在塌坑部位挖出部分泥浆ꎬ回填粘性土料ꎬ分层夯实ꎬ标准同堤防填筑ꎮ5.施工中发现堤坡隆起时ꎬ应立即停灌ꎬ加强监测ꎬ分析原因ꎮ六㊁监测及质量检查为控制灌浆过程㊁检验灌浆效果㊁控制施工质量ꎬ保证堤防安全ꎬ在灌浆期间应进行全过程监测㊁过程检查和灌浆质量检查ꎮ作者简介:谷珊珊ꎬ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ꎮ871。

劈裂灌浆的加固原理及其施工方法(清楚明了)

劈裂灌浆的加固原理及其施工方法(清楚明了)

劈裂灌浆加固原理及其施工方法一、劈裂灌浆的加固原理和特点堤体劈裂灌浆的理论基础是水力劈裂原理,即向土体内的孔内压水或灌浆时,作用在孔壁上的径向压力引起孔的扩张,使孔壁土体受劈裂挤应力,而当这些应力超过土体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土体内产生一些裂缝,这种裂缝的产生过程称之为水力劈裂。

水利上的堤坝是人工堆筑成的长条形土料建筑物,为梯形断面,由于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常出现一些不稳定现象。

如果向不稳定的堤段造孔并向堤体孔内压注浆液,加上浆液自重因素,使堤体沿轴线方向形成一道或数道粘土帷幕,则可达到消险固堤的作用。

这种施工过程我们称之为劈裂灌浆。

劈裂式灌浆技术在土坝坝体除险加固中具有投资小、见效快、设备和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运用。

但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施工工艺,保证灌浆的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工程简介秋风岭水库位于广东省潮阳市西南部的两英镇境内,距市区36公里,距324国道约7.5公里,属练江支流的秋风水系。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5.1平方公里,总库容6903万m3.水库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效益,是潮阳市库容最大的一宗水库。

秋风岭水库主坝总长为1650米,为广东省最长的大坝之一,坝体平均高度约20米。

坝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主要依靠人工挑土筑坝,因此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且经过多年的水压作用,坝体部分已出现险情,渗水现象较严重,对坝体的加固已刻不容缓。

坝体的劈裂灌浆工程量约为11127.2m,采用单排布孔,孔距4.0m,劈裂灌浆孔施工轴线为平行于坝顶轴线,位于大坝改建后坝顶轴线下游0.5m.劈裂灌浆形成的墙体与高喷防渗墙相连接。

水库主要挡水建筑物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48.0m,坝顶宽度7.0m,坝顶长1650m,根据地层地质资料,从上而下为:第一,人工回填土,为花岗岩风化土,局部为岩脉风化粘性土及粉质粘土。

主坝上部10m段渗透性较强,中下部土质较密实,渗透性较弱。

第二,花岗岩全风化土,透水性较弱。

劈裂灌浆的机理分析及施工技术探讨

劈裂灌浆的机理分析及施工技术探讨

� � � 问 题 3 在 3 个 主 应 力中 沿 坝体 竖 直 方 向 应 力最 � 概 � 述
� � 大 由于 坝体 两端 是固 结的 沿 横 断面 是有 限的 故 坝体 横断 面水 平 应力 最小 纵 向应 力介 于 竖向 应力 劈 裂� 灌 浆 是 堤坝 加 固 领 域 中 一种 经 济 而 有 效 � 和水 平应 力之 间 的技术 主 要用 来提 高坝 体 防渗 能力 和改 善 土坝 应 力状况 � 根据 坝体 自 身的 应力 分布 规 律 应力 越小 的方 向抗 泥浆 劈裂 的 能力 就越 差 利 用水 力劈 裂原 理 劈 裂灌� 浆以 水 力劈 裂理 论为 � 基 础 一方 面运 用 � 在坝 轴线 附近 沿 小主 应力 面布 置 灌浆 孔 泥浆 压力 坝体应 力分 布规 律 用一 定 的灌 浆压 力将 坝 体沿 坝 � 在钻 孔周 围所 形 成的 切向 拉力 大 于坝 体抗 劈裂 力 轴线 方 向 劈裂 同时 灌 注 合 适的 泥 浆 形成铅直连 � 泥浆 就容 易沿 这个 平面 将坝 体劈 开 续的防 渗帷 幕 两侧 与浆 脉 连通 的所 有裂 缝 洞穴 泥浆 对坝体 的劈 裂充 填作 用 砂层 等 隐 患均 被 泥 浆充 填 挤 密 压 实 从 而 堵 塞 漏 � 劈裂 灌浆 是 以浆 液为 能量 载 体 高压 泥浆 对坝 洞 裂 缝或 切断 软弱 层 以 提高 坝体 的防 渗能 力 另 � 体有 很大 的充 填能 力 泥 浆充 填坝体 内部 被劈 开的 一方面 通过 坝体 土 的湿 陷密 实 浆坝 互压 和 泥浆 析 � � 灌 浆 通道 以及 与 通 道相 连 的 各 种原 有 裂 缝 洞穴 水固 结 等 作用 使 浆液 影 响 范 围 内的 土 体 得 到 压 等 这种 充填 作 用和 劈裂 灌浆 作 用是 同时 进行 的 密 坝 体内 部应 力重 新分 布 恢复 � 坝 体应 力平 衡 促

浅析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

浅析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

浅析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作者:罗永锋李蔚林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4期在近年参加对多座病险水库土坝坝体防渗加固工程中,通过应用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使此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及发展,现试将劈裂灌浆技术作如下肤浅的剖析:一、劈裂灌浆概述依据机理:1.沿土坝轴线小主应力面可劈开坝体;2.能量的调整、转换;3.浆、坝互压;4. 湿陷作用;5.泥浆对坝体充填;6.泥浆的固结和压密。

共同验证:劈裂灌浆通过灌浆压力和坝体的湿陷变形,原有的土坝体裂缝充分开裂,使已出现的弱应力区和强应力区之间应力的应变互相传递转换,打破原坝体内部应力的不平衡,建立新的应力平衡。

随灌、随劈裂随充填,缝开浆到、料满。

随着复灌次数增加,多次充填挤压,使浆体和原坝体得到挤压密实,形成防渗能力较高的帷幕体,因而达到充填坝体隐患和构造防渗帷幕的目的。

二、劈裂灌浆设计要点(一)适用范围:(1)坝体浸润线较高,坝后坡存在大面积湿润或有管涌、流土破坏现象。

(2)坝体辅土过厚,施工碾压不突、土质疏松、存在架空现象。

(3)坝体出现不均匀沉陷的横向裂缝,较弱带、适水沙层或较多的蚁穴兽洞等隐患。

(二)灌浆孔的设计(1)布孔位置:一般沿坝轴线偏上游单排布孔,对重要的坝或坝体普遍碾压不实,土料混夹有风化块石,存在架空隐患,可双排或三排布孔。

(2)分序钻孔:每排孔序数宜分为二序。

(3)孔深、孔径:孔深多至坝底深入其基岩弱风化层0.5—1米,斜率控制在1.5%以内,孔径采用5—10厘米为宜。

(4)终孔距离:终孔距离视孔深孔位而定,河槽段孔深15米左右时,可采用3—6米,在岸坡段宜适用1.5—3m孔距。

(5)排距:需双排或多排孔,排距0.5—1.5米。

(三)坝体灌浆控制压力的确定,灌浆压力一般指孔口的压力值,即灌浆时限制的最大压力,灌浆压力的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与坝型、坝高、坝体质量、灌浆部位、浆液浓度及灌浆泵量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可根据《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提出的孔口压力值不超过24.5Kpa的灌浆压力上限值综合数值。

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技术要点解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技术要点解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技术要点解析 -1灌浆的类型及特点ﻭ1.1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坝体劈裂灌浆,是根据大坝受力分布情况,加大灌浆压强使大坝沿着固定的方向劈裂,然后再采取灌浆措施对漏水洞和裂缝等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坝体抗渗性能。

同时,通过劈裂灌浆,可再分布坝体应力,提高坝体的可塑性和坚固性。

ﻭ1。

2灌浆ﻭ灌浆的工作原理是在作用下,钻机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带入到地层中,在这一过程中,注浆管中的水泥浆会从喷嘴出来,从而将土层冲破,将土体穿透.根据喷嘴形态来分可以分成定向和旋转,其中,旋转指的是水泥浆从注浆管中出来时是边旋转边,高度逐渐上升,其所的物体呈圆柱形。

灌浆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压性,同时可以提高地基抗剪切作用。

这是因为采用灌浆施工,在上部结构荷载加大,并作用在土体上时,土体结构不会遭到破坏和变形.所以在地基施工中该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该灌浆方式的缺点是对于地质条件要求较高,且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在施工中不易好控制。

1。

3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该灌浆类型使用的浆液是黏土和水泥混合浆液,在灌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破坏灌浆整体效果,尤其是在空气湿度较高和地形十分复杂的地区,该灌浆类型操作困难.ﻭ2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研究2。

1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作用ﻭ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该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只有合理可靠的水利水电工程才能保证人们生活、和农业灌溉水源的可靠性。

但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工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同时,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数量的增多,以及多年的建设运行,目前我国用来建设水库和河坝的地基逐渐减少,在这种情形下必须要采用合理的地基加固技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稳定性。

如果水利水电工程没有可靠的地基,构造老化严重,便会带来严重的渗漏问题,从而影**利水电工程运行的效率和水平,严重的还会引起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技术是工程地基加固处理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还能达到防渗漏的良好效果。

土坝加固中劈裂式灌浆法的应用

土坝加固中劈裂式灌浆法的应用

土坝加固中劈裂式灌浆法的应用土坝加固中劈裂式灌浆法的应用对建筑物地基进行灌浆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地基在建造过程中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因自身技术、材料以及外部压力导致内部出现空隙和裂缝,这破坏了建筑的时候孔位设置可以采用双排或者多排进行布局,并且能够适用于目前现阶段岸坡和弯曲段要求。

2、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机理堤坝劈裂灌浆技术的出现是灌浆技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在总结了传统堤坝灌浆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总结规律,进行创新,形成了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技术简单的灌浆技术。

目前已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水利工程项目当中。

以下,我们根据泥浆劈裂的应力分析,阐述浆、坝互压的机理。

2.1坝体的可灌性及泥浆劈裂的应力分析在对坝体进行灌浆时,会产生一定的灌浆压力,这种压力的大小受坝体裂缝方向的长短和宽窄的影响。

那么粘土泥浆能否为坝体进行劈裂式灌浆技术呢?经过剧烈。

很多施工人员都会选择反复实施这一步骤,多次运用浆、坝互压的作用机理来稳定坝体的内部应力情况,实现加固坝体的目的。

2.3泥浆的排水固结上面我们曾说过,灌浆停止后,孔口的灌浆压力逐渐消失,当压力彻底没有时,泥浆中的孑L隙仅承受着泥浆柱的压力。

泥浆进行析水的过程就是为了减少泥浆柱的压力,从而减Axle隙的压力。

当析水完成后,泥浆慢慢排水由液态向固态转变。

坝体的压力大小是自上而下逐渐增强的过程,所以,固结泥浆的根部所承受的压力最大,顶部最小,因此,固结的垂直先后顺序就是自上而下。

因为泥浆的排水过程是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的,所以泥浆最先水平方向固结的就是泥浆外部,然后再慢慢向中心凝结。

这样的固结顺序可以增强坝体的防渗性和稳固性。

3、工程实例分析某水库属小型水库,为黏土心墙土坝,最大坝高18.7m,总库容256万立方米,库容192万立方米。

水库大坝竣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依靠群众施工筑坝,土坝碾压质量较差,坝体内有土块架空,且经过多年的水压作用,坝体部分已出现险情,渗漏水现象严重,对坝体进行加固处理刻不容缓。

浅谈劈裂灌浆在水库土坝中的防渗加固机理

浅谈劈裂灌浆在水库土坝中的防渗加固机理

浅谈劈裂灌浆在水库土坝中的防渗加固机理水库土坝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对于土坝的防渗加固我们主要采用劈裂灌浆技术,进而增强坝体的稳固性。

这也是当前针对水库土坝防渗加固的重要应用方法,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文章主要阐述了这中劈裂灌浆技术,希望能够给同类工程一定的参考。

标签:坝体加固;劈裂灌浆;数值模拟分析引言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土石坝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随着土石坝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工程事故,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土石坝工程,不断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工程事故中有很多都是由于土石坝老化或者是出现了异常情况,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工程问题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一般来说,在土石坝简称以后,往往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而出现老化现象。

一旦坝体受到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压力就会造成损害,进而发生事故。

通过相关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坝体渗漏而导致的工程事故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

因此,国家应该重视土石坝加固工程,增加对该工程的资金投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1 劈裂灌浆方法研究随着我国堤坝加固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劈裂灌浆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此种技术主要是在传统灌浆技术的技术上,通过分析堤坝裂缝形成的原因进以及使用该项技术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

这种技术最先在美国开始使用,早在一九七零年美国就宰希尔克里格坝使用了该项技术,但是在建成后出现了渗漏问题;紧接着在英国的巴尔德赫德坝也使用了该项技术,不过也出现了裂缝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当时的人们出于种种的考虑而没有让这门技术得到发展。

我国解放初期在黄河大堤首次用钢钎探测隐患,然后进行灌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后在一些中小型水库上坝上进行充填式灌浆。

到了70年代该技术开始用于处理一些大中型水库的坝体隐患。

劈裂注浆法

劈裂注浆法

劈裂注浆法是一种软弱土层加固方法,既适用于渗透性好的砂层,也适用于渗透性差的粘性土层。

劈裂注浆法是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向钻孔内泵入不同类型的流体,以克服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造成岩土结构的破坏和扰动,使垂直主应力较小的平面发生劈裂,打开地层中原有的裂缝和孔隙,增加浆液的可注入性和扩散距离,而所用的注浆压力相对较高。

劈裂注浆法以压力泥浆为能量载体,通过合理的孔位布置,有控制地劈开坝体,并迅速用泥浆进行填充,有效弥补坝体局部土区的应力不足的现象,降低应力水平,提高坝体稳定性。

这种方法形成垂直连续防渗帷幕,充填各种裂缝、孔隙和洞穴。

劈裂注浆的适用条件:对于渗透性好的砂层和渗透性差的粘性土层,由于地层透水性差,有时采用渗透注浆或压密注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劈裂注浆可以利用其水压在地层中产生劈裂孔隙,提高地层的可注入性,从而满足注浆加固的要求。

劈裂注浆法既适用于软塑和流塑粘土地层,由于地层透水性差,有时采用渗透注浆或压密注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劈裂注浆可以利用其水压在地层中产生劈裂孔隙,提高地层的可注入性,从而满足注浆加固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又因在屈服区和破坏区中,土体服从大变形理 论,则由塑性理论可知软化半径 ry ,流动区半径 rf 分别为[11
~13]
塑性应变。 在本文中 σ r ,σ θ 分别与 σ 1 ,σ 3 相对应, 应 变 符 号 也有 相 对 应 关系 。 在 初 始屈 服 阶 段 ,
σ 0 = σ c ;在软化区内,σ 0 = σ c − λε ;在塑性流动 区内, σ 0 = σ cr 。
(3) 在弹性区中采用弹性小变形理论,在软化
区和流动区中采用大变形理论。因为在弹性区中土 体服从小变形理论,由弹性理论可得:
εr =
图 1 土体扩孔问题分析示意图 Sketch of cavity expansion analysis for soils
du u ; εθ = dr r
(4)
当圆孔由初始半径 r0 扩张到 r 时,弹性区体积 应变的表达式为
1 前 言
劈裂灌浆技术在软土地基、隧道、路基和堤坝 的加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1~3]
析,最终给出劈裂灌浆初始阶段的最终灌浆压力和 最终扩孔半径的理论解答,以期为劈裂灌浆的设计 和施工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 ,但对其机理的认识
目前还依然处于定性 、 水力劈裂[4, 5]以及弹性力学 分析阶段[6],虽然这些理论对劈裂灌浆的力学分析 都做出过不少的贡献,但对土体(尤其是黏土)的 劈裂灌浆机理进行分析还仍然不够完善。由于黏土 有显著的应变软化特性,且在遇到高应力作用时仍 表现出大变形特性等原因,迄今为止,能够综合考 虑上述因素对土体劈裂灌浆的机理进行分析的尚不 多见。本文基于土体的大应变和应变软化等特性, 对土体在劈裂灌浆初始阶段的力学特性、土体的变 形、压缩模量和灌浆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
M
又因 σ 0 = σ c − λε rp ,则有 1 ⎡ ⎤ ⎛ 1⎞ m⎜1− ⎟ ⎢σry + M-1 ⎥ ⎡ M ⎞⎤ r ⎛ ⎞ a2 ⎥ y ⎝ ⎠ − 1 ⎢σ − λ ⎛ m − B⎟⎥ σr = ⎢⎡ ⎜ ⎜ ⎟ 2 c ⎤ ⎛ ⎞ ⎜ ⎟⎥ ⎢ ⎥ r a M-1 ⎣ ⎢ ⎝ ry ⎠⎦ m − B⎟⎥⎥ ⎝ ⎠ ⎢⎢σc − λ ⎜ ⎜ ⎟ ⎢⎢ ⎥ ⎝ ry ⎠⎥ ⎣ ⎦⎦ ⎣ (16) ⎡⎧ 1 ⎫ ⎛ 1 ⎞ ⎢ ⎪σ ry + M -1 m ⎜1− ⎟ ⎪ 1 ⎢⎪ ⎪ ⎛ ry ⎞ ⎝ M ⎠ σ θ = ⎢ ⎨⎛ − ⎡ a2 ⎤ ⎞ ⎬⎜ r ⎟ M ⎪ ⎝ ⎠ ⎪ ⎜ ⎟ σ λ − − m B ⎢ ⎥ ⎢ ⎜ c ⎟⎪ ⎪⎝ ⎢ ry ⎥⎠ ⎢⎩ ⎣ ⎦ ⎭ ⎣ (17) ⎤ ⎡ a2 ⎤⎞ ⎥ 2−M ⎛ ⎜σ c − λ ⎢m − B ⎥ ⎟ ⎥ ⎟ M -1 ⎜ ⎢ ⎥ ⎣ ry ⎦⎠ ⎥ ⎝ ⎥ ⎦

σ0
M -1
(15)
σ ⎞ ⎛ σ ⎞ ⎤ m( M −1) B ⎡⎛ a = ⎢⎜ Pu + cr ⎟ ⎜ σ ry + cr ⎟ ⎥ (23) M −1⎠ ⎝ M − 1 ⎠⎦ m ⎣⎝
求出了土体的最终扩孔半径后,再根据式(21) 即可求出土体的软化区半径 ry 。同理,由式(23)也 可以求得劈裂灌浆初始阶段的最终灌浆压力:
(1 + v ) (σ r
E
− p0 ry ⎛ ry ⎞m ⎜ ⎟ E m⎝ r ⎠
y
y
)
(10)
3.4 最终扩孔半径和最终灌浆压力
在 r = ry 处,径向应变连续,联立式(7)和式(11) 可得
− p0
)=B
(11)
a 2 / ry = B / m
式(15)和式(19),可得
(20)
利用边界条件:
2 基本假设
根据实验[3, 7, 8],劈裂灌浆是一个先压密后劈裂 的过程,浆液和土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可以分为 3 个 阶段:初始鼓泡压密阶段、劈裂流动阶段和被动土 压力阶段。灌浆开始时,由于浆液所具备的能量不 大,不能劈裂地层,浆液都聚集在灌浆管的孔口附 近,形成以灌浆管为主体的球形或柱形浆泡。随着 后续浆液的不断注入以及灌浆压力的不断增大,浆 泡将逐渐向四周扩张并继续挤压土体。当土体受到 压缩而屈服以致于流动破坏时,土体就会被灌浆压
⎛ 1 ⎞ m ⎜1− ⎟ ⎝ M⎠
r = ry
σ ⎞ ⎛ σ ⎞ ⎤ m⎛1− 1 ⎞ a ⎡⎛ ⎟ = ⎢⎜ σ ry + cr ⎟ ⎜ P + cr ⎟ ⎥ ⎜ ⎝ M⎠ M −1⎠ ⎝ M − 1 ⎠⎦ ry ⎣⎝
(13)
1
(21)
由式(21)可得灌浆压力与土体大变形之间的关系:
P=
σ ry +
第 27 卷第 4 期 2006 年 4 月
文章编号:1000-7598-(2006) 04―0625―04
岩 土 力 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27 No.4 Apr. 2006
土体劈裂灌浆力学机理分析
邹金锋 1,李 亮 1,杨小礼 1,胡振南 2
(1. 中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长沙 410075;2. 长沙理工大学 桥桥梁与结构学院,长沙 410076)
Fig.1
(2) 土体为摩尔-库仑材料,土体的应力-应变关 系采用简化的应变软化模型[9,
10]
ε v = ε r + mεθ
(5)
,如图 2 所示。图
因为圆孔扩张时土体不排水,故其体积不变,即
中 ε r 为大主应变; σ r , σ θ 分别为扩孔过程中的径 向和环向应力;σ 1 ,σ 3 分别为大小主应力,λ 为土 体的软化参数,由实验测定; σ cr 为土体的残余强 度; σ c 为土体的峰值强度; ε 为软化区内的径向
Mechanism analysis of fracture grouting in soil
ZOU Jin-feng1, LI Liang1, YANG Xiao-li1, HU Zhen-nan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China; 2.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6,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mechanism of fracture grouting during the early phase by using the theory of large-deformation and plastic mechanics, the early phase of fracture grouting is regarded as the question of cavity expansion in infinite soil.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due to the cavity expansion in soil is considered as three zones. The deformation following little deformation in elastic zone and large-deformation in plastic zone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On the bases of the stress equilibrium equation and continuous boundary condition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ree zones, the terminal radius and grouting pressure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compassi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theory is very near to the outcome of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Key words: fracture grouting; large strain; radius; pressure; cavity expansion
σ r ( ry ) = σ ry ; lim σ r = p0
r →∞
在 r = rf 处,径向应变连续,且 σ 0 = σ cr ,联立
(12)
可得弹性区的极限径向应力为 (m + 1) Mp0 + mσ c σ ry = M +m 3.2 塑性区 (rf ≤ r ≤ ry ) 在该区域内,径向总应变可以表示为 ε ry = ε re + ε rp 利用软化区内的边界条件:σ r 塑性区中的应力场解答:
收稿日期:2005-03-25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5-08-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50408020)资助。 作者简介:邹金锋,男,1978 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软土地基处理及岩土灌浆技术的应用研究。E-mail: zojinfneg_0@
626


σ cr
M −1 a
⎛ 1 ⎞ m ⎜1− ⎟ ⎝ M⎠
(14)
(a
2
/ ry
)
⎛ 1 ⎞ m ( i ) m ⎜1− ⎟ ⎝ M⎠

σ cr
M −1
(22)
= σ ry ,可得
联立式(20)和式(21)则可得最终扩孔半径:
σ ⎤⎛ r ⎞ ⎡ σ r= ⎢σ ry + 0 ⎥ ⎜ y ⎟ M -1 ⎦ ⎝ r ⎠ ⎣

要:为了在塑性力学和大变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土体在劈裂灌浆初始阶段的力学机理,将劈裂灌浆的初始阶段视为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