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的生物力学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小学生机能鞋研究

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小学生机能鞋研究

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小学生机能鞋研究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小学生机能鞋研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变,小学生不再仅仅坐在教室里学习,他们需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课外运动。

因此,小学生鞋子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设计小学生机能鞋中的考虑因素和应用。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和机制的学科。

它包括人体骨骼、肌肉、神经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及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力的产生和传递的研究。

小学生机能鞋设计考虑因素:1. 足部结构和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足型在生长发育阶段还比较灵活,因此鞋的设计应该符合足部的解剖结构,尤其是足弓的支撑。

2. 确保足底稳定性:小学生的足底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鞋子的设计要考虑到足底的抗滑性和稳定性,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提供支撑和保护。

3. 缓冲和减震:小学生的骨骼和关节还在发育中,鞋子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足部在运动中的冲击和震动,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来缓解冲击,减少受伤风险。

4. 透气性和舒适度:小学生长时间穿戴鞋子,透气性和舒适度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鞋子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持足部干爽。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设计理念:基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小学生机能鞋的设计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舒适度和灵活性:鞋子的设计应该符合足部自然弯曲的形状,并且能够在运动中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不阻碍足部的自然运动。

2. 足弓支撑:足弓是足部的最重要支撑结构,鞋子的鞋底设计可以采用足弓支撑结构,提供合适的支撑和稳定性。

3. 缓冲和减震:鞋底可以采用缓冲材料,如气垫、减震胶等,来吸收足部在运动中的冲击,减少受伤风险。

4. 适时调整:随着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足部的形状和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鞋子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足部变化的需要,提供合适的调整和支持。

结论: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机能鞋,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运动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足球鞋生物力学设计对运动表现和损伤的影响-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足球鞋生物力学设计对运动表现和损伤的影响-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足球鞋生物力学设计对运动表现和损伤的影响-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前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运动鞋研究的积极展开以及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足球鞋也逐渐得到关注与研究。

在所有足球有关的运动装备中,足球鞋作为一种功能性鞋具与足球运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

足球鞋的鞋面是主要与足球接触的部分包括鞋头、鞋舌、鞋带、鞋身;鞋底是直接与场地接触的部分包括中底、外底、鞋钉。

鞋钉一般按形状划分为常见的圆钉和刀状鞋钉[1];随着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足球鞋的分类也越来越细,根据不同鞋底设计将足球鞋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适合表面松软自然草地的SG(Soft Ground)系列、适合表面较硬自然草地的FG(Firm Ground)系列、适合较软的泥地、沙地和草茎短的人造草地等硬场地的HG(HardGround)系列、适合人造草地的AG(ArtificialGround)和TF(Turf)系列及适合室内足球的IN(Indoor)系列等[2],这几种类型足球鞋的差异体现在不同构造、形状、数量、长度的鞋钉设计上,如SG系列足球鞋一般是6到8个金属长圆钉、FG和HG系列足球鞋一般是采用合成树脂或橡胶材质制造的鞋钉,鞋钉较短、TF系列足球鞋已经不具备鞋钉,而是与鞋底一体化的橡胶颗粒,俗称碎钉、IN系列足球鞋没有鞋钉,取而代之的是橡胶或牛筋鞋底[3].本文的目的是总结足球鞋生物力学设计对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非接触性运动损伤风险的影响,为人们根据场地以及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功能性足球鞋提供建议和指导。

1足球鞋设计对运动表现的影响足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启动、侧切、急停转身、快速射门和传接球等技术动作,足与地面之间的良好缓震、足够的牵引力和稳定性是完成这些技术动作的前提条件[4,36],一双具有良好功能设计的足球鞋往往能够为这些技术动作的出色完成提供保障。

鞋底厚度对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作用探究-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鞋底厚度对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作用探究-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鞋底厚度对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作用探究-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比较穿不同鞋底厚度运动鞋对人体行走、跑和跳跃过程中, 人体下肢相关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

选取健康男性大学生12名作为受试对象。

方法使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采集人体运动学参数; Noraxon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采集躯干及下肢表面肌电信号; AMTI三维测力台采集人体地面反作用力参数。

测试用鞋使用EVA材料对鞋底厚度进行调整, 分为普通厚度、增厚1 cm、2 cm 和3 cm共4种厚度。

结果(1) 跑步测试结果表明, 鞋底厚度增加2 cm 和3 cm时, 股直肌激活程度测试后比测试前分别增加124. 6%和146. 2%; (2) 与其他厚度相比, 鞋底厚度增加1 cm时, 测试前后的下肢肌肉共收缩指数(Co-contraction Index) 显着降低; (3) 鞋底厚度增加23 cm时, 人体步行支撑脚离地时刻膝关节角度将显着增加; (4) 在步行着地时刻, 踝关节背屈力矩显着增加(P=0. 049) 。

结论(1) 考虑到下肢肌肉协调和降低能耗因素, 鞋底厚度以1 cm左右为宜, 过厚或过薄, 都会对下肢肌肉协调性产生不利影响; (2) 鞋底厚度增加会使行走过程中足蹬离地面时的踝关节角度增大, 降低足部趾屈动作的效率; (3) 鞋底厚度的增加会增大跳跃过程中足部额状面方向的分力, 从而增加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风险。

关键词:鞋底厚度; 生物力学; 运动学;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le thickness on the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lower extremity when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Method 12 male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test. A VICON motion capture system was used to obtain the kinematic data. A Noraxon wireless EMG system was used to obtain the s EMG data. The AMTI platform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 There are 4 sole thicknesses within the range of normal sole to 3 cm made by EVA. Results ( 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2 cm and 3 cm, the EMG of rectus femoris increased by 124. 6% and 146. 2% before and after running test. ( 2) The co-contraction index of lower extremity significantly reduced under the 1 cm sole thickness compared to the other sole thickness. ( 3) When walking with 2 cm and 3 cm, the knee angle of supporting leg in the take off instan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4) The dorsiflexion moment of ankl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foot touch down in walking. Conclusion ( 1) The sole thickness of 1 cm is suitable for muscle co-contractio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Neither too thick nor toothin is favorable for muscle co-contraction. ( 2) The angle of ankle joint will increase accompan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ole thickness at the time of push off when walking. This will reduce the flexor movement efficiency of ankle joint. ( 3) The increasing of sole thickness will increase the frontal plane force of ankle joint when jumping, thereby increase the risk of ankle joint lateral and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Keyword:sole thickness; biomechanics; kinematic;运动鞋是人类从事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的必须装备, 适合的运动鞋不仅可以对人体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 还可以达到改善动作效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运动鞋功能研究进展

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运动鞋功能研究进展

doi:10.19677/j.issn.1004-7964.2023.05.012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运动鞋功能研究进展白啸天1,2,3,霍洪峰2,3*(1.清华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84;2.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3.河北省人体运动生物信息测评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24)摘要:运动鞋是最常见的运动装备,良好的运动鞋设计需要遵循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随着大众健身意识的提高和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人们对运动鞋的功能设计和个性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梳理近年来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鞋功能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未来运动鞋功能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发现,随着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运动鞋设计中的应用增加,大数据支撑使得运动鞋功能设计更加科学化,鞋的舒适性、保护性等设计更加注重人体的主观感受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鞋底和鞋垫等部位设计的优化丰富了运动鞋功能,满足了不同运动者的个性化需求。

运动鞋的功能性设计正朝着科学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运动鞋设计;足型;鞋垫;运动生物力学中图分类号:TS943.2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Function of Sports Shoes based onSports Biomechanics(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ebei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24,China;3.Key Laboratory of Bioinformatics Evaluation ofHuman Movement,Shijiazhuang050024,China)Abstract:Sports shoes are the most common sports equipment,and good sports shoes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sports biomechanic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fitness aware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biomechanics,people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functional design and personalization of sports shoes.By comb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ports biomechanics in the functional design of sports shoes in recent years,this review can provide effectiv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unctional design of sports shoes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recent years,it wa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biomechanics in the design of sports shoes,the support of big data makes the functional design of sports shoes more scientific.The design of comfort and protection of shoe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ive feeling and neuromuscular control ability of human bod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shoe soles and insoles,among other parts,has enriched the functionality of athletic shoes,and thus met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different athletes.The functional design of sports shoes is developing in a scientific,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direction.Key words:sports shoes design;foot type;insole;sports biomechanics收稿日期:2022-12-12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6275709)第一作者简介:白啸天(199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鞋能量回归设计的生物力学研究

运动鞋能量回归设计的生物力学研究

运动生物力学 ・
运动鞋能量 回归设计 的生物力学研究
王永祥 , 李建设 , 王佳音
( 宁波大学 运 动生物力学实验 室 , 江 宁波 3 5 1 ) 浙 12 1
摘要 : 用运 动生物力 学原理 , 运 结合 品牌运 动鞋能量 回归设计 实例 , 就运 动鞋 的能量 回归功效 , 能量 来源、 归途 从 回
维普资讯
第3 0卷第 5期
2008年 9月
浙 江 体 育 科 学
Z ei gS ot ce c hja p r S i e n n
Vo . 0. . 13 No 5 S p., e 2008
文章编号 :0 43 2 (0 8 0 —160 10 64 2 0 )500 。3
文献标识码 : A
Bim e ha c lRe e r h o p r ho sEn r y Re r s in sg o c nia s a c fS o tS e e g g e so De i n
W ANG n — in LI in s e W ANG i yn Yo g x a g, a —h , J Ja i —
b 12 , hn ) F c yo Ni oUnv s y Nigo3 5 1 C ia P g e t 1
Ab ta t Us fs o t ime h n c r cpe wi r n p rs s o s e e g e r sin d s n e a l ,fo e eg s r c : e o p rs bo c a is p i i l , t ba d s t h e n r y rg e so e i x mp e n h o g s r m n r y
径和回归部位三个方面进行了 初步研究, 结果发现 : 运动鞋能量回归的效率主要取决于鞋足 系统的整合性、 能量释

【完整版】生物力学与跑鞋的设计

【完整版】生物力学与跑鞋的设计

生物力学与跑鞋的设计摘要:跑步是人们热爱的运动,跑鞋是该运动的重要装备。

人在跑步的时候,脚会成为人体主要的受力点,因此跑鞋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跑步的舒适程度,而对于运动员来说,跑鞋能量的再利用可以使他们得到速度上的提升,节省更多的体力。

要设计一双好的跑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选取和形状的设计,对用于比赛的跑鞋,更要考虑鞋钉的设计,从而使跑鞋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再结合生物力学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对跑鞋进行创新性设计,进一步提高跑鞋的性能。

关键词:跑鞋;材料;形状;鞋钉;创新设计介绍:自从人们对跑步时的舒适以及速度的不断追求,功能性跑鞋便成为人们的一大需求。

一双优秀的跑鞋,应该能够使穿着者感到舒适,提高运动员的速度。

因此跑鞋的材料,形状以及各种功能性设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各种创新设计更能够使跑鞋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文正是针对跑鞋的材料,形状,功能性设计以及创新设计,并且结合相关生物力学的知识,对跑鞋的设计进行简要的讨论。

一、人体的跑步力学分析跑步其实是一个周期性的动作,人体的两腿交替前后摆动,每个周期包含了两次支撑和两次腾空。

其中支撑又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着地,后蹬以及前摆,着地和后蹬其实是跑步的主要发力动作,着地是为后蹬做准备,同时也是为了支撑由于重心前移而带来的压力,此时脚后跟是主要的受力部位,后蹬的时候产生的静摩擦力是跑步的主要动力来源,此时前脚掌是主要的受力部位;而脚掌腾空则是跑步前进的需要,脱离地面的摩擦,加快双腿的摆动,从而加快前进的速度,此时主要的受力部位是膝关节以及大腿和小腿。

对跑步做了简单的力学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决定跑步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双腿摆动的幅度以及蹬腿的力量,受力的主要部位是前脚掌,后脚跟,踝关节以及膝关节,同时脚的皮肤会受到各种静摩擦力和压力,这些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舒适程度。

因此,要提高穿着的舒适感以及跑步的速度,设计者就必须考虑如何减小支撑时的压力和各种摩擦力,提高双腿摆动的幅度,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双符合需求的跑鞋。

智能运动鞋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智能运动鞋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智能运动鞋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运动鞋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装备,正逐渐改变着我们对运动的认知和体验。

它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更舒适、更个性化的穿着感受,更重要的是,它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为我们揭示了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运动生物力学。

简单来说,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和运动表现。

而智能运动鞋,正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智能运动鞋的核心在于其内置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运动员的脚步、步频、步幅等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上进行分析。

这种实时反馈机制,使得运动员和教练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训练计划。

以跑步为例,智能运动鞋可以监测到每一步的着地方式、冲击力分布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运动员的跑步姿势、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长期跟踪分析,还可以发现运动员的潜在问题,如步态异常、力量分配不均等,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

除了对个体运动员的帮助外,智能运动鞋在团队运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教练可以通过分析球员的跑动数据,了解球员在场上的活动范围、移动速度等信息,从而更好地制定战术策略。

此外,智能运动鞋还可以帮助球队管理层监测球员的身体状况和疲劳程度,为球员的轮换和休息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智能运动鞋并非万能的。

它的数据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感器的质量、数据处理算法的精度等。

因此,在使用智能运动鞋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时,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结合其他评估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智能运动鞋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运动。

它不仅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还为教练和球队管理层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运动鞋研究概况。

运动鞋研究概况。

运动鞋研究概况摘要:足部在运动中承受着巨大的重量和运动冲力。

运动鞋是运动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随着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人们对运动鞋在预防运动损伤的力学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更加明确了运动鞋对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作用。

接下来琦顺个大家讲述运动鞋的发展、运动鞋与运动损失的相互关系,以此希望为这方面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足;运动鞋;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1. 引言一直以来,足部在运动中都隐藏在各种运动鞋(如长靴、钉鞋、冰鞋或特种皮鞋)里面,所以很容易被运动医师所忽略。

实际上,足部是运动时身体与地面的接触点,在奔跑、跳跃和转身时,足部承受的压力很大,足是承受和传递负荷的关键部位。

人体每一步行走,足底所受到的压力是巨大的,这种压力大概超过人体重量的50%。

而人体在其他的一些运动过程中,着地时的冲击力更大,有研究表明,跑步时能达到体重的2~3倍,而在跳跃落地动作中足部所承受的地面反作用力更能高达体重的7倍。

并且着地时足底所受到的冲击力与损伤之间的关系已经被确立,因此,如果在运动中,不能合理的利用这些力,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 .足的解剖结构足之结构,精湛绝伦,被生理学家称誉为:“解剖学上的奇迹”!人的每只脚上具有26块骨头。

33个关节,20条大小不同的肌肉,并有114条坚强的韧带,以及无数灵敏的神经与丰富的血管。

人的足底,存在着几乎所有体内脏器官的反射区。

足底连结着人体的12条经络中,最为重要的其中6条:即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肝经及胆经。

故有:“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镜子”之说。

足底处在人体末端,因远离心脏而供血不足,故反复刺激按摩足底则可促进血液流畅,加强人体心脏泵的作用。

故此,足又被称之谓:人的“第二心脏”。

足的最终使命,乃是托负起人体与人生的重负。

人们在完成各项动作时,足的部分解剖区域支撑着人体大部分重量。

而人体的足相对于整个身体来说是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由26块骨,33个关节和126根韧带、肌肉和神经如同网状一样分层构成一个复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缓冲、吸收冲击力,产生向前的推动力,以及帮助调节、维持人体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idas智能篮球鞋在减震技术上独树一帜,其鞋后跟的磁性传感器能感 受压力的变化,并将压力的变化传送到智能鞋的“大脑”——微处理器中, 微处理器则依据压力的大小及变化来判断运动鞋的减震程度是否适宜, 然后,由马达驱动的电缆系统将调整运动鞋的减震部分,使鞋的中底 根据需要变得更软或更硬。

3.5 回归自然
3.2能量回归 运动鞋能量回归的原理是:落地缓冲阶段鞋底产生形变 以储存能量,离地蹬伸时该能量部分回归给人体。 EMA(energy management athletics)的设计理念,是基于 鞋中底前、后掌位置的两个弹性悬空设计,因为悬空,可以 大形变,进而在鞋底形变时储存大能量。 PB(Power Bounce)的设计理念是通过鞋底材料的改进实 现能量回归。该设计的鞋中底材料为EVA膨胀混合物,在缓 慢受力过程中,这些材料表现得非常柔软,在快速受力过程 中,又体现得非常具有弹性。
logo
运动鞋的生物力学分析
班级:本硕121 姓名:孟宪章 导师:汤斌兵
logo
主要内容:
• 1 足的生物力学研究
• 2“ 足一鞋”的生物力学研究 • 3国际品牌运动鞋的生物力学核心技术
• 4国内品牌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

1 足的生物力学研究
1.1足的形态与结构分析 基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并结合数字化技术的脚型测量系统 1.2足的运动学测量分析 Siegler:人体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三维运动学特征 Sammarco:踝关节在背屈和内翻动作中的运动学特征 Root:提出了足部形态结构影响足部运动功能的观点 1.3足的动力学测量分析 复印技术,通过记录即时压力曲线,并获得足 底压力分布的运动图像技 1.4足的生物力学建模研究 借助于数值建模和有限元分析,不仅可以研究十分复杂的足部结构与 功能,而且,可以分析足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和运动损伤机理。


结语
• 运动鞋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日新月异,有些概念还只是商业炒作, 缺乏必要的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有些技术还因为商业机密封存在 实验室。但运动鞋的生物力学研究前景广阔,将成为国内、外运 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综观国内、外品牌运动鞋,其关键 技术都体现在鞋底科技上,国际一线品牌运动鞋的关键技术主要 是缓震减震、能量回归、足跟控制和模拟裸足,国内一线品牌运 动鞋尽管“新概念”频出、“新技术”不断,但都围绕着运动鞋 研发的上述几个基本问题,所谓的新概念和新技术还普遍缺乏令 人信服的生物力学测试数据和运动功能评价报告,其关键原因则 是专注运动鞋生物力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2 足一鞋的生物力学研究
• 2.1“足一鞋”界面与足健康的生物力学研究
不同的运动鞋,通过鞋的中底材料及其鞋底结构进行能量 吸收与释放,以缓冲足底所受的撞击力并保护足健康。Shorten 等认为,柔性缓冲系统可以延长足底撞击力的作用时间以减小 力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大足底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Skang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的鞋跟垫材料对 足底冲击波的吸收能力,发现用二阶非线性“应力一应变”曲线能 准确地描述这些制鞋材料,肯定了有限元法在设计具有特殊功能 的鞋类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2.2“足一地”界面与足健康的生物力学研究 Morlock等的研究肯定了减小足底压力有助于降低运动性足损伤。 Claire等的研究指出,足底各部位的压力分布相对平均,可以有 效降低足运动伤害,并可以对鞋尤其是运动鞋的功能设计提出关键要求。
3国பைடு நூலகம்品牌运动鞋的生物力学核心技术
3.1模拟裸足 裸足行走及运动可以同时训练足部的大、小肌肉群,尤其 是足底肌肉群。足部大、小肌肉群的同步训练有利于减少运动 性足损伤,已经得到“振动台训练”实验的支持。模拟裸足的生 物力学依据已被学界肯定,其概念也早已被运动鞋制造商充分 运用。
具有较强的小肌肉群支持的踝关节,在运动中产生的关节 内力(图右)远远小于只有大肌肉群支持的踝关节(图左)。

3.4缓震减震
材料减震 : 国际一线品牌运动鞋普遍采用的是加热压缩的EVA(乙烯树 脂醋酸纤维)发泡橡胶混合物质,其特点是质量轻、弹性好。高密度PU (聚氨基甲酸乙脂)材料也常被用在后掌的中底夹层
结构减震:主要是中底夹层采用“囊”结构,最经典的是Nike的Air气囊技 术,其技术原理是将加压的气体压缩进PU聚亚安脂材料制成的囊内 。
回归自然的跑鞋就是裸足。Stiff等的研究指出,运动鞋会降低足 的本体感受功能,进而导致足损伤不降反升。裸足跑则能使人产生本 能适应,将落地时的冲力大部分传递至肌肉组织,而鞋中的应力却易 传递至足底腱膜。
4国内品牌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 近年来,国内的品牌运动鞋制造商在实验室建设和高技术应 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领域的每一项进步,都与 生物力学有关。 李宁运动鞋的主要技术是使用BUONCE反弹技术来掌控篮球鞋前 掌部位的反弹,使用CUSHION缓冲垫技术来实现慢跑鞋和篮球鞋 后跟部位的减震。“李宁弓”的结构缓震技术则是自主研发的核 心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拱形的受压变形实现有效的分压、缓震及 反弹 安踏运动鞋的主要技术是芯技术、足弓避震系统、动力旋转轴、 中底支撑稳定技术、前后套稳定系统和抱紧系统等,其中又以芯 技术和足弓避震系统为核心。

3.3足跟控制
比较裸足和穿鞋状态下的跑步特征可以发现,裸足时踝关节的 外翻较小,穿鞋状态下的足外翻则非常明显,对踝关节造成损伤。 Adidas率先提出的GCS地面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跑鞋 的后掌部。在落地支撑时,鞋后掌部能随鞋所受到的冲击力而产 生适当的水平移动。 Nike的“shox”篮球鞋是基于汽车悬挂系统开 发的IST独立悬空技术,其独立的形变单元体,在缓冲时提供较柔 韧而稳定的支撑,蹬伸时提供较弹性而坚固的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