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宁樊江铃主编机械原理教材习题解答_(1_4章)
机械原理习题册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1 能量,物料,信息1.2运动,动力 1.3制造,运动,装配 二、选择题2.1 D 2.2 B 三,简答题第二章 机械的结构分析二、综合题1.n = 7 ,p l = 9 ,p h = 121927323=-⨯-⨯=--=h l P P n F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机构有2个原动件,而由于原动件数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 (a )D 、E 处分别为复合铰链(2个铰链的复合);B 处滚子的运动为局部自由度;构件F 、G 及其联接用的转动副会带来虚约束。
n = 8 ,p l = 11 ,p h = 1111128323=-⨯-⨯=--=h l P P n F3. (c )n = 6 ,p l = 7 ,p h = 313726323=-⨯-⨯=--=h l P P n F(e )n = 7 ,p l = 10 ,p h = 0101027323=-⨯-⨯=--=h l P P n F 4. (a )n = 5 ,p l = 7 ,p h = 010725323=-⨯-⨯=--=h l P P n FⅡ级组 Ⅱ级组 因为该机构是由最高级别为Ⅱ级组的基本杆组构成的,所以为Ⅱ级机构。
(c )n = 5 ,p l = 7 ,p h = 010725323=-⨯-⨯=--=h l P P n FⅢ级组因为该机构是由最高级别为Ⅲ级组的基本杆组构成的,所以为Ⅲ级机构。
5. n = 7 ,p l =10 ,p h = 0101027323=-⨯-⨯=--=h l P P n FⅡ级组 Ⅲ级组当以构件AB 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Ⅲ级机构。
Ⅱ级组 Ⅱ级组 Ⅱ级组当以构件FG 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Ⅱ级机构。
可见同一机构,若所取的原动件不同,则有可能成为不同级别的机构。
6. (a )n = 3 ,p l = 4 ,p h = 101423323=-⨯-⨯=--=h l P P n F因为机构的自由度为0,说明它根本不能运动。
陆宁编《机械原理总复习》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解答与分析1.1 填空题(略)1.2 是非题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2.10.√ 1.2.11.╳1.3选择题1.3.1.A 1.3.2.B 1.3.3.B 1.3.4.C 1.3.5.A 1.3.6.B 1.3.7.B 1.3.8.C 1.3.9.D 1.3.10.D 1.3.11. A. 1.3.12. B. 1.3.13. A. 1.3.14. C. 1.3.15. B.1.3.16. A. 1.3.17. B 1.3.18. D1.4 简答题1.4.1答:图C的机构不能动,因为自由度为零。
1.4.2答:图C是合理的。
图b的机构虽然自由度为零但构件2、3和机架构成了自由度为零的部分,这部分不会动。
只有构件4可摆动,但这不是该机构设计的目的。
[评注] 构过换个构个增加机自由度可通把低副成高副或增加一件和一低副的方法,但如果若干件机架成自由度零的局部,几个构与构为运动链则这个件都不能。
构动1.4.3答:图a有两个复合铰链,三个局部自由度。
这里要特别注意,CD、CB、CF在C点构成复合铰链,共两个转动副,但在C点的局部自由度却仅有一个!可以把这个滚子看作是某一个构件的,例如看成是CD杆的。
这样,滚子就可看作是CD杆的一部分,属同一个构件并与机架组成高副。
CB 和CF可看作是随后联接上去的。
图b在C点构成复合铰链。
1.4.4.答:C1.5作图与计算1.211.5.1解:见图a) b) c) d)图1.21 题1.5.1图91.5.2. 解:见图1.22,是Ⅲ级机构,一个Ⅱ级组和一个Ⅲ级组1.5.3.解:见图1.23构件9﹑11和转动副E﹑D﹑M构成一个Ⅱ级组;构件10﹑2和转动副B﹑C﹑L也构成一个Ⅱ级组;其余在图中标出。
图1.22 题1.5.2解图1.23 题1.5.3解1.5.4.解:见图1.24,除去原动件可见是一个Ⅲ级组1.5.5.解:见图1.25,齿轮高副低代引入了转动副C﹑B和构件6。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

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1 答:1 )机构是实现传递机械运动和动力的构件组合体。
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等。
2 )机器是在组成它的实物间进行确定的相对运动时,完成能量转换或做功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
如电动机、内燃机、起重机、汽车等。
3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4 )a. 同一台机器可由一个或多个机构组成。
b. 同一个机构可以派生出多种性能、用途、外型完全不同的机器。
c. 机构可以独立存在并加以应用。
1-2 答:机构和机器,二者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体,各实物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但后者可以实现能量的转换而前者不具备此作用。
1-3 答:1 )机构的分析:包括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学分析。
2 )机构的综合:包括常用机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
1-4 略习题解答第二章平面机构的机构分析2-1 ~2-5 (答案略)2-6(a) 自由度F=1 (b) 自由度F=1(c) 自由度F=12-7题2 -7 图F =3 × 7 -2 × 9 -2 =12 -8a) n =7 =10 =0 F =3×7-2×10 =1b) B 局部自由度n =3 =3 =2 F=3×3 -2×3-2=1c) B 、D 局部自由度n =3 =3 =2 F=3×3 -2×3-2 =1d) D( 或C) 处为虚约束n =3 =4 F=3×3 -2×4=1e) n =5 =7 F=3×5-2×7=1f) A 、B 、C 、E 复合铰链n =7 =10 F =3×7-2×10 =1g) A 处为复合铰链n =10 =14 F =3×10 -2×14=2h) B 局部自由度n =8 =11 =1 F =3×8-2×11-1 =1i) B 、J 虚约束C 处局部自由度n =6 =8 =1 F =3×6 -2×8-1=1j) BB' 处虚约束A 、C 、D 复合铰链n =7 =10 F =3×7-2×10=1 k) C 、D 处复合铰链n=5 =6 =2F =3×5-2×6-2 =1l) n =8 =11 F =3×8-2×11 =2m) B 局部自由度I 虚约束4 杆和DG 虚约束n =6 =8 =1 F =3×6-2×8-1 =12-9a) n =3 =4 =1 F =3 × 3 -2 × 8 -1 =0 不能动。
机械原理习题答案第四章

机械原理习题解答例4-1 绘制图4-2所示液压泵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解:该机构由机架1、原动件2和从动件3、4组成,共4个构件,属于平面四杆机构。
机构中构件1、2,构件2、3,构件4、1之间的相对运动为转动,即两构件间形成转动副,转动副中心分别位于A 、B 、C 点处;构件3、4之间的相对运动为移动,即两构件间形成移动副,移动副导路方向与构件3的中心线平行。
构件1的运动尺寸为A 、C 两点间距离,构件2的运动尺寸为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构件3从B 点出发,沿移动副导路方向与构件4在C 点形成移动副,构件4同时又在C 点与构件1形成转动副。
选择与各构件运动平面平行的平面作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视图平面。
选择比例尺l μ=0.001m/mm ,分别量出各构件的运动尺寸,绘出机构运动简图,并标明原动件及其转动方向,如图4-2所示。
例4-2 绘制图4-3所示简易冲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解:图示机构中已标明原动件,构件6为机架,其余构件为从动件。
需要注意的是,在区分构件时应正确判断图中各构件都包括哪些部分,例如:构件3就包括两部分,如图所示。
该机构中构件1与机架以转动副连接,转动副中心位于固定轴的几何中心A 点处;构件2除与构件1形成回转中心位于C 点的转动副外,又与构件3形成移动副,移动副导路沿BC 方向;构件3也绕固定轴上一点B 转动,即构件3与机架形成的转动副位于B 点,同时构件3与构件2形成移动副,又与构件4形成中心位于D 点的转动副;构件4与构件5形图4-3 简易冲床机构l μ=0.001m/mm成中心位于E 点的转动副;构件5与机架6形成沿垂直方向的移动副。
该机构属于平面机构,因此选择与各构件运动平面平行的平面作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视图平面。
选择比例尺l μ=0.001m/mm ,量出各构件的运动尺寸,绘出机构运动简图,并标明原动件及其转动方向,如图4-3所示。
4-3 题4-3图为外科手术用剪刀。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1-1至4-3)

2-1 试求出下列图示机构中的全部瞬心。
2-2 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
l BC = 50 mm, lCD = 35 mm, l AD = 30 mm,AD为机架。
1. 2. 3.
若若若此此此机机机构构构为为为曲双双柄曲摇摇柄杆杆机机机构构,构,,求求且llAAABBB的为的最曲数小柄值值,范;求围l。AB
3-1 5-9 渐开线主动齿轮I逆时针转动,已知两轮的齿顶
圆 ra ,齿根圆 r f ,基圆 rb 以及中心距如图所
示。试在图上画出:
1)理论啮合线N1N2 ;
2)啮合开始点 B 2 及啮合
终止点 B 1 ,标出实
际啮合线;
' 3)啮合角 ,一对节圆,
注出其半径 r1 及 r2 ,
4)徒手画出在节点P啮合的一对 齿的齿廓工作段(用双线表示)。
2-3
1-4b (答案)
(答案a)(答案b)
1-4c (答案)
(答案c)(答案d)
(答案e)(答案f)
2-4 (答案a)(答案b)
3-1 (答案) 3-2(答案a)(答案b) 3-3 (答案)
2-5 (答案) 2-6答案 2-7答案
3-4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1-1 试画出下列各机构的运动简图, 并分别计算其自由度。
1-2b
解: 依次拆下6-7,4-5,2-3 三个II级组,故为II级机构。 C为复合铰链。
n 7 ,p L 1,0 p H 0 ,
F 3 7 2 1 1 0 .
1-3 图示椭圆画器机构, 已知AB=BC=BD, 试证滑块4对连杆CD的约 束是虚约束, 去掉构件4之后计算此机构的自由度。
机械原理陆宁复习题答案

机械原理陆宁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机械原理中,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A. 机构中独立运动的数目B. 机构中独立运动的数目减去约束的数目C. 机构中独立运动的数目加上约束的数目D. 机构中独立运动的数目乘以约束的数目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A. 曲柄摇杆机构B. 双曲柄机构C. 双摇杆机构D. 曲柄滑块机构答案:D3. 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位移曲线与凸轮的轮廓曲线之间的关系是()。
A. 位移曲线是轮廓曲线的放大B. 位移曲线是轮廓曲线的缩小C. 位移曲线与轮廓曲线无关D. 位移曲线是轮廓曲线的镜像答案:A二、填空题1. 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自由度 = 独立运动的数目 - 约束的数目。
2. 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的长度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则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3. 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位移曲线可以通过凸轮的轮廓曲线进行设计。
三、简答题1. 简述机械原理中机构和机器的区别。
答:机构是指能够传递或转换运动和动力的装置,它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不涉及能量的转换。
而机器则是由多个机构组成的,能够完成特定工艺过程的装置,它不仅传递或转换运动和动力,还涉及到能量的转换。
2. 描述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答: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凸轮的旋转来驱动从动件做往复直线或摆动运动。
凸轮的轮廓曲线与从动件接触,从而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
凸轮的旋转通过连杆或其他传动机构传递给从动件,使其按照设计的运动规律进行运动。
四、计算题1. 已知一四杆机构中,最短杆长度为50mm,最长杆长度为200mm,求该机构的自由度。
答:根据自由度计算公式,自由度 = 6 - (3 * 2) - 1 = 1,其中6为机构中独立运动的数目,3为机构中构件的数目,2为每个构件的自由度,1为约束的数目。
因此,该机构的自由度为1。
2. 设计一个凸轮机构,要求从动件在凸轮旋转一周内完成一次完整的往复运动,且运动规律为正弦曲线。
机械原理习题册答案

机械原理习题册答案机械原理习题册答案机械原理是工程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物体的平衡、运动和力学性质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机械原理习题册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力的平衡1.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一个斜面上的力F1,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
已知物体在斜面上不发生滑动,求力F1的大小。
解答: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之和等于零。
设物体的重力为G,支持力为N,则有:G = mg = 10kg * 9.8m/s^2 = 98NN = G * cosθ = 98N * cos30° ≈ 84.85N由此可得,力F1的大小为84.85N。
2.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斜面上的力F2,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已知物体在斜面上发生滑动,滑动摩擦系数为0.2,求力F2的大小。
解答: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之和等于物体受到的力F2。
设物体的重力为G,支持力为N,则有:G = mg = 5kg * 9.8m/s^2 = 49NN = G * cosθ = 49N * cos45° ≈ 34.65N摩擦力f = μN = 0.2 * 34.65N = 6.93N由此可得,力F2的大小为49N + 6.93N = 55.93N。
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1.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F3,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求力F3的大小。
解答: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设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则有:F3 - 4N = ma由于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加速度a为零。
因此,有:F3 - 4N = 0F3 = 4N由此可得,力F3的大小为4N。
陆宁樊江铃主编机械原理教材习题解答 (1-4章)

45O
c2
400
c2
3.14
第四章习题解答
P13
处于无穷远,则说明两构件1,3角速度相同
A 1 4
B 2
C
3
D
A
P13 1 4
B 2
C
3
D
两构件瞬心位于速度为零的点,而构件3是定轴转动构件,D 点速度为零,再有P13点速度为零,说明构件3瞬时角速度为 零
P24 ???
2 1 4 3 4
P24 ???
构件2与3组成移动副,角速度 永远相同,构件3平动,构件2 也平动,其瞬心位于无穷远, 与速度方向垂直。
F 3 8 2 11 1 1
F 3 4 2 5 1 1
第二章习题解答
P13
P24
P 13
P23
P12
P24
P13
4 A 1 B
3
C
2
组成移动副两构件角速度相同
2
1 3
3
1
A 1 4
2 C 3 B
A
P14 1
4
P12 C P34 3
2 B
陆宁,樊江玲主编 《机械原理》 48学时选择布置习 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解答
F 0
F 3 4 2 4 2 2
F 3 3 2 3 2 1
F 3 6 2 8 1 1
F 3 9 2 12 2 1
F 3 6 2 8 1 1
2 1 4 3 4
每个点都转动,但只要构件上的一条线段在任意位置都平 行,就是平动。与机架的瞬心在无穷远
第三章习题解答
3.2
k 1 180 36 O k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2 BC AB AC1 BC AB
3.5 机架
机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3O
Q2
Q1
45O
Q点任意选,但角度必须夹45度
c2
400
c2
3.14
第四章习题解答
谢谢观看! 2020
P24 ???
1 4
2
4 3
P24 ???
1 4
构件2与3组成移动副,角速度 永远相同,构件3平动,构件2 也平动,其瞬心位于无穷远, 与速度方向垂直。
2
4 3
每个点都转动,但只要构件上的一条线段在任意位置都平 行,就是平动。与机架的瞬心在无穷远
第三章习题解答
3.2
k 1180 36O
P12
P24
P13
4A
1
B
3C
2
组成移动副两构件角速度相同
2 1
1 3
3
A
1 4
2
C
3
B
A P14
1 4
C
3
P34
P12 2 B
P13 处于无穷远,则说明两构件1,3角速度相同
A
B
C
1
2
4
3
D
A P13
B
C
1
2
4
3
D
两构件瞬心位于速度为零的点,而构件3是定轴转动构件,D 点速度为零,再有P13点速度为零,说明构件3瞬时角速度为 零
陆宁,樊江玲主编 《机械原理》 48学时选择布置习 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解答
F 0
F 34 24 2 2
F 33 23 2 1
F 36 2811
F 39 212 2 1
F 36 2811
F 38 21111
F 34 2511
第二章习题解答
P13 P24
P13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