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酸碱的比重和浓度
配制酸碱溶液

(1)配制HCL和NAOH溶液时需加入蒸馏水,不需要准确量取其体积,配近似浓度,然后再标定其准确浓度!2)在标定HCL溶液时---一碳酸钠为基准物,甲基橙指示剂终点附近要将溶液加热---赶走多余的二氧化碳!0.1N HCl溶液(需要标定的标准溶液)将9毫升盐酸(比重1.19)加入到蒸馏水中,在容量瓶中稀释到一升。
标定方法(酸碱滴定)∶取0.1N碳酸钠溶液20毫升(VNa2CO3)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用本溶液滴定,指示剂用甲基橙。
临近终点时煮沸赶走CO2,冷却后继续滴定到终点(由黄色变橙色)。
记录消耗0.1N HCl 的体积VHCl。
计算: NHCL=NNa2CO3×VNa2CO3÷VHCl0.1N NaOH溶液(需要标定的标准溶液)将4克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中,在容量瓶中稀释到一升。
标定方法一(滴定HCl)∶取0.1N HCl溶液20毫升(VHCl)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用本溶液滴定,指示剂用甲基橙3滴。
滴定至黄色为终点。
记录消耗0.1N NaOH的体积VNaOH。
计算: NNaOH=NHCl×VHCl÷VNaOH标定方法二(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取0.1N 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实际浓度N酸)20毫升(V酸)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用本溶液滴定,指示剂用酚酞2滴。
滴定至淡红色为终点。
记录消耗0.1N NaOH的体积VNaOH。
计算: NNaOH=N酸×V酸÷VnaOH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称取0.2G于270~300度烧至恒重(精确到0.0002G)的基准无水碳酸钠,溶于50ML水中,加2滴甲基红-亚甲基蓝指示剂,用待标定的0.1N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姿色,同时应作空白实验,请问一下空白实验到底怎么做的?还有就是空白实验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ML ??(1)指示剂应加到10D为好,这样颜色好判断!(2)空白实验是不加碳酸钠的蒸馏水50mL。
当量浓度与摩尔浓度的换算完整版

当量浓度与摩尔浓度的换算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请问各位高手,当量浓度具体是一个怎样的定义,它的符号是否为N;1N转化为mol/l(分别以盐酸和硫酸为例如何转换);还有就是以溶液中的钠、钾离子为例,1毫克当量/升转化为毫克/升如何转换先道声谢谢!答:现在国家标准规定不使用当量浓度,过去的定义:酸(硷)当量数=酸(硷)摩尔数×一分子酸(硷)可完全解离的氢离子(氢氧根)数当量浓度(N) ——这个东西现在基本不用了,淘汰单位,但是在50年代那会的书里面还是很多的。
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
例如,1升浓盐酸中含克当量的盐酸(HCl),则浓度为。
当量浓度=溶质的克当量数/溶液体积(升1N绝对不是1mol,特殊情况才是以符号N表示,定义为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或每毫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毫克当量数。
由当量浓度的定义可知,NV(L)=克当量数;NV(mL)=毫克当量数,即任何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等于该溶液的当量浓度乘以溶液的体积(L)。
将N2V1=N2V2称为当量定律。
但是以上概念现已不能使用,而用物质的量n和含有物质的量的导出量;摩尔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等法定的量和单位代替。
不知道你到底想换算什么。
但我所以知道的就是,比如说1mol/L的H2SO4,如果换成当量浓度就应该是2N H2SO4,大概的意思就是1mol的H2SO4会有2mol的氢离子,类似的1mol/L的HCL就是1N,1mol/L的NAOH就是1N,1mol/L的CA(OH)2就是2N,这是酸碱的。
如果是氧化物或是还原物就看能得失的电子数,比如说1mol/L的K2Cr2O7的当量浓度就应该是6N,1mol/L的KMnO4的当量浓度是5N。
如果是盐类,就看能与酸或碱结合所要的H+或OH-数量,比如说NA2CO3的就是2,NAHCO3是1克当量,如氧的克当量是8,氢的是1当量浓度(N)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
化学介质特性

化学药品性质:1. 硫酸:H2SO4-无色油状液体,比重15℃时1.837(1.84)。
在30-40℃发烟;在290℃沸腾。
浓硫酸具有强烈地吸水性,因此它是优良的干燥剂。
2. 硝酸:HNO3-无色液体,比重15℃时1.526、沸点86℃。
红色发烟硝酸是红褐色、苛性极强的透明液体,在空气中猛烈发烟并吸收水份。
3. 盐酸:HCl-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在17℃时其比重为1.264(对空气而言)。
沸点为-85.2。
极易溶于水。
4. 氯化金:红色晶体,易潮解。
5. 硝酸银:AgNO3-无色菱形片状结晶,比重4.3551,208.5℃时熔融、灼热时分解。
如没有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见光不起作用,否则变黑。
易溶于水和甘油。
能溶于酒精、甲醇及异丙醇中。
几乎不溶于硝酸中。
有毒!6. 过硫酸铵:(NH4)2S2O8-无色甩时略带浅绿色的薄片结晶,溶于水。
7. 氯化亚锡:SnCl2无色半透明的结晶物质(菱形晶系)比重3.95、241℃时熔融、603.25℃时沸腾。
能溶于水、酒精、醚、丙酮、氮杂苯及醋酸乙酯中。
在空气中相当稳定。
8. 重铬酸钾:K2CrO7-橙红色无水三斜晶系的针晶或片晶,比重2.7,能溶于水。
9. 王水:无色迅速变黄的液体,腐蚀性极强,有氯的气味。
配制方法:3体积比重为1.19的盐酸与1体积比重为1.38-1.40的硝酸,加以混合而成。
10. 活性炭:黑色细致的小粒(块),其特点具有极多的孔洞。
1克活性炭的表面积约在10或1000平方米之间,这就决定了活性炭具有高度的吸附性。
11. 氯化钠:NaCl-白色正方形结晶或细小的结晶粉末,比重2. 1675,熔点800℃、沸点1440℃。
溶于水而不溶酒精。
12. 碳酸钠:Na2CO3·10H2O-无色透明的单斜晶系结晶,比重1.5;溶于水,在34℃时具有最大的溶解度。
13. 氢氧化钠:NaOH-无色结晶物质,比重2.20,在空气中很快地吸收二氧化炭及水份.潮解后变成碳酸钠。
配液的计算方法

配液的计算方法配液,中文也被称为稀释液,是指把某一种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到某种特定值,从而获得新的溶液。
它在实验室里被广泛使用,可以用来准确测定某种物质的浓度,或者用来调节溶液的温度、酸碱度等特性,并被用于医学、化学等领域。
由于涉及到微量测定,计算配液的步骤较复杂,具体的计算步骤有多种,常用的配液计算方法有常规比重法、流体密度法和容量法等。
常规比重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配液计算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是:以原液为基准,把需要分析的溶质浓度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新的液体。
一般来说,首先要测定原液的组成成分和溶质的浓度,然后确定用于调整的比例,再计算出新液体的溶质浓度。
例如,原液有100ml,其中含有50ml某种溶质,想要把其浓度降低至5ml/L时,可以用另外的稀释液与原液混合,以50:50的比例,混合后溶质浓度为5ml/L。
流体密度法是根据流体的密度来计算配液,主要原理是:流体的密度是指该流体中溶质的浓度,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流体的密度来计算溶质的浓度。
例如,某液体的密度为1.2g/ml,那么该液体就含有1.2g 某种溶质,也可以通过流体密度法确定一种溶质在某一液体中的浓度。
容量法是根据容积来计算配液,利用容量法可以计算某种溶质在某液体中的浓度。
容量法的主要原理是:将某一定体积的液体中的某种溶质的浓度以实验室标准测定,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某一容积下的溶质浓度。
例如,某种溶质在100ml的液体中的浓度为50ug/ml,则在200ml的液体中的浓度就是100ug/ml。
由于配液涉及到微量测定,计算配液的步骤较复杂,在实验中需要精确控制溶质浓度,及时检查溶液的性质,并进行准确的计算,使溶液达到最佳状态。
常规比重法、流体密度法和容量法都是常用的配液计算方法,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都有很大的优势,在实验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最合适的配液计算方法。
配液计算的过程,除了需要准确的数学计算之外,还要掌握有关的物理学知识,比如流体的密度和容积关系以及液体的浓度和溶质的比例等。
酸碱比值不一样的原因

酸碱比值不一样的原因酸碱比值是指溶液中酸和碱的浓度比。
在化学中,酸碱比值的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化学反应和性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酸碱比值不一样的原因。
一、溶液中酸碱浓度不同溶液中酸和碱的浓度不同是导致酸碱比值不一样的主要原因之一。
酸和碱是溶液中的两种常见物质,它们的浓度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质。
当溶液中酸的浓度高于碱的浓度时,酸碱比值大于1,溶液呈酸性;当溶液中碱的浓度高于酸的浓度时,酸碱比值小于1,溶液呈碱性。
而当酸和碱的浓度相等时,酸碱比值为1,溶液呈中性。
二、酸碱的性质不同酸和碱的性质不同也是酸碱比值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酸具有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具有碱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的性质不同导致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比例不同,从而使酸碱比值不一样。
例如,强酸和强碱反应时,生成的盐和水的比例相等,酸碱比值为1;而弱酸和强碱反应时,生成的盐和水的比例不相等,酸碱比值大于1。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也会对酸碱比值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酸碱比值不一样。
温度、压力、溶液的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酸碱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从而改变酸碱比值。
例如,温度升高会使酸碱反应速率增加,生成的盐和水的比例也会改变,导致酸碱比值不一样。
四、酸碱的种类和浓度不同种类的酸和碱的性质不同,浓度也不同,从而导致酸碱比值不一样。
强酸和强碱的酸碱比值一般为1,而弱酸和弱碱的酸碱比值则可能大于1或小于1。
此外,酸和碱的浓度也会影响酸碱比值。
当浓度增加时,酸碱比值一般会增加,溶液的酸性或碱性也会增强。
酸碱比值不一样的原因主要包括溶液中酸碱浓度不同、酸碱的性质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酸碱的种类和浓度。
了解酸碱比值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以及正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酸碱比值,以满足特定的化学反应要求。
实验室常用溶液及溶剂的配制

实验室常用溶液及试剂配制表一普通酸碱溶液的配制表二常用酸碱指示剂表三混合酸碱指示剂表四容量分析基准物质的干燥表五缓冲溶液的配制实验室常用试验方法2九、柠檬酸(C6H8O7·H2O)称取试样1.5g(精确到0.0002g)于三角瓶内,加入水50ml溶解,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X%(一水)= (V1-V0)×C×0.06404x m×(1-0.08566)×100X%(无水)= (V1-V0)×C×0.06404x m×100V1-----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空白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m---样品质量。
十、钙含量测定(磷酸氢钙CaHP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钙粉等)称取2g(精确到0.0002g)样品,用10ml盐酸(1+1)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溶,用移液管吸取1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5ml蔗糖溶液(25g/L),2ml三乙酸胺(1+1),1ml乙二胺(1+1),1滴孔雀绿指示液(1g/L),滴加氢氧化钾溶液(200g/L)至无色,再过量10ml,加0.1g盐酸羟胺(每加一种试剂都要摇匀),加钙黄绿素少许,在黑色背景下用0.05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呈现紫红色为滴定终点。
Ca%= C×V×0.4008x m ×100C------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m----样品质量。
(二)氟(Fˉ)含量的测定:1、标准曲线的绘制;2、试样含量的测定:称取0.5g(精确到0.0002g)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1mol/L盐酸10ml,密闭提取1h (不时摇动),避免粘于管壁,提取后加总离子强度缓冲液25ml,加水至刻度,以滤纸过滤。
当量浓度与摩尔浓度的换算

请问各位高手,当量浓度具体是一个怎样的定义,它的符号是否为N;1N转化为mol/l(分别以盐酸和硫酸为例如何转换);还有就是以溶液中的钠、钾离子为例,1毫克当量/升转化为毫克/升如何转换先道声谢谢!答:现在国家标准规定不使用当量浓度,过去的定义:酸(鹼)當量數=酸(鹼)摩尔數×一分子酸(鹼)可完全解離的氫離子(氫氧根)數当量浓度(N) ——这个东西现在基本不用了,淘汰单位,但是在50年代那会的书里面还是很多的。
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
例如,1升浓盐酸中含克当量的盐酸(HCl),则浓度为。
当量浓度=溶质的克当量数/溶液体积(升1N绝对不是1mol,特殊情况才是以符号N表示,定义为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或每毫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毫克当量数。
由当量浓度的定义可知,NV(L)=克当量数;NV(mL)=毫克当量数,即任何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等于该溶液的当量浓度乘以溶液的体积(L)。
将N2V1=N2V2称为当量定律。
但是以上概念现已不能使用,而用物质的量n和含有物质的量的导出量;摩尔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等法定的量和单位代替。
不知道你到底想换算什么。
但我所以知道的就是,比如说1mol/L的H2SO4,如果换成当量浓度就应该是2N H2SO4,大概的意思就是1mol的H2SO4会有2mol的氢离子,类似的1mol/L的HCL就是1N,1mol/L的NAOH就是1N,1mol/L 的CA(OH)2就是2N,这是酸碱的。
如果是氧化物或是还原物就看能得失的电子数,比如说1mol/L的K2Cr2O7的当量浓度就应该是6N,1mol/L的KMnO4的当量浓度是5N。
如果是盐类,就看能与酸或碱结合所要的H+或OH-数量,比如说NA2CO3的就是2,NAHCO3是1克当量,如氧的克当量是8,氢的是1当量浓度(N)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
硫酸和磷酸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相关分析讨论

硫酸和磷酸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相关分析讨论引言硫酸和磷酸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品,它们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硫酸和磷酸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在混合液中的浓度和组成也存在差异。
因此,对硫酸和磷酸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硫酸和磷酸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比重法比重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硫酸和磷酸混合液中的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混合液的体积和质量来计算其密度,从而确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缺点:只能用于测定密度较高的液体,对于密度较低的液体不适用。
此外,密度的变化还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硫酸和磷酸混合液中的酸度或碱度。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种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加入已知量的标准溶液来达到定量的目的。
优点:可以精确地测定溶液中的酸碱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溶液。
缺点:需要使用一些昂贵的试剂和仪器设备,操作比较繁琐。
此外,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杂质或者含有过多的离子物质,也可能会影响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电导率法电导率法是一种测量溶液电导率的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硫酸和磷酸混合液中的离子浓度。
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可以通过测量溶液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压值来计算其电导率,从而确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
优点:操作简便,不需要使用特殊仪器设备。
缺点:只能用于测定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对于非离子性物质不适用。
此外,电导率的变化还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硫酸和磷酸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