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历年真题

环境心理学历年真题
环境心理学历年真题

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即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被John Platt称为()

A. 社会矛盾

B. 社会问题

C. 社会两难

D. 个人两难

2. 据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观察的结果,划分出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四种距离()

A. Hall

B. Altman

C. Seott

D. Dean

3. 香与臭是一种()

A. 客观评价

B. 一般评价

C. 主观评价

D. 适应

4. 座位排列方式适用于师生交往比较多的活动()

A. 矩形

B. 马蹄形

C. 圆形

D. 秧田形

5. 办公室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 保护个体私密性

B. 成本低

C. 有利于员工相互监督

D. 方便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

1. 技术灾难的特点为()

A. 持续时间不一定

B. 有最低点

C. 无法预测

D. 会增加社会凝聚力

2. 冒险式操场通常会提供给儿童()

A. 泥土山

B. 单杠

C. 喷泉

D. 画笔和颜料

3. 是设计沟通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直接明了的说明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

A. 参与

B. 模型

C. 草图

D. 交流

4. 颜色的心理特征是()

A. 波长

B. 色调

C. 饱和度

D. 明度

5.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手段包括()

A. 观察

B. 自我报告

C. 档案检查

D. 描述

三、填空题

1. 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

2. 一般认为,唤醒是影响行为的和。

3. 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结点和标志。

4. 光环境的设计应具有、和三个层次。

5. 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设计都要。

6. 根据泄露的场所区分,有两种有毒泄露,一种发生在,另一种发生在。

7.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和。

8. 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

四、名词解释

1. 环境心理学:

2. 环境负荷:

3. 危机效应:

4. 个人空间:

5. 先行策略:

五、简答题

1. 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2. 简述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

3. 简述认知地图与指路地图的异同。

六、论述题

1. 什么是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2. 什么是噪音?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

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

A. 拥挤

B. 情绪

C. 噪音

D. 空气污染

2. Preiser(1973)归纳了步行街上各种因素带给步行者的影响,并把这些影响因素用

来解释()

A. 透镜模型

B. 消极情感逃离模型

C. 摩擦—一致模型

D. 平衡亲密程度模型

3. 动物园的设计可以分为代()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4. 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情境

B. 人格特点

C. 情绪

D. 密度

5. 在冒险性操场上活动居第一位的是()

A. 学前儿童

B. 学龄儿童

C. 青少年

D. 成人

二、多项选择题

1. 影响个体认知地图的因素有()

A. 对环境的熟悉程度

B. 社会阶层

C. 个体差异

D. 记忆方式

2. 光环境的设计应具有层次()

A. 明亮

B. 舒适

C. 温暖

D. 艺术感染力

3. 人类领地的功能有()

A. 保护、调整私密性

B. 减少冲突

C. 庇荫

D. 组织功能

4.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认为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

A. 一致性

B. 清晰度

C. 复杂度

D. 神秘性

5. 环境保护的随后策略包括()

A. 榜样

B. 提示

C. 反馈

D. 技术革新

三、填空题

1. 20 世纪年代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

2. 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如和。

3. 影响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和适应。

4. 减缓拥挤对被试造成的消极影响,可用三种方法,分别是、

和想象。

5. 噪音的干扰程度如何,有三个重要变量起决定作用,它们是、和知觉的可控制性。

6. 高密度对人的影响可分直接效应和效应。

7. 有研究者认为,和,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为最有效的方法。

8. 根据人们的行为规律,造成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四、名词解释

1. 实验范式

2. 认知地图:

3. 季节性情感障碍:

4. 资源保存理论:

5. 优先居住效应:

五、简答题

1. 简述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

2. 简述技术灾难的特点?

3. 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六、论述题

1. 环境心理学家应该关注环境设计中的哪些方面?

2. 从改变行为入手,有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2. 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以下那些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

A. 知觉

B. 感觉

C. 意识

D. 情

3. 音色对应的声音的物理参数为()

A. 频率

B. 频谱

C. 振幅

D. 音高

4. 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个体所需个人空间比外向的个体()

A. 小

B. 大

C. 相同

D. 无法确定

5. 国内大多数野生动物园中乘车进入动物的放养场地进行参的方式属于动物园的()

A. 第一代设计

B. 第二代设计

C. 第三代设计

D. 第四代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

6. 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括以下那些步骤()

A. 阻抗

B. 觉察到对环境失去控制

C. 消除应激

D. 习得无助

7. 有一些情境特征可以促进寻找路径,它们是()

A. 可区分性

B. 视觉接近的程度

C. 空间规划的复杂性

D. 自然性

8. 消除拥挤负性结果的调节方式有()

A. 再现

B. 想象

C. 认知重建

D. 肌肉放松

9. 操场设计通常包括以下那些形式()

A. 传统式

B. 现代式

C. 冒险式

D. 启以式

10. 在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中应该注意()

A. 安全性

B. 无障碍性

C. 经济性

D. 易操作性

三、填空题

11.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和的学科。

12. 收集数据的测量技术包括、、。

13. 环境心理学研究者汉尔森(1978)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14. 颜色的三个心理特征是、、。

15.是指人们对环境负性结果持续、一般评价。

16. 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一个重要问题是。

四、名词解释

17. 光饥饿:

18. 危机效应:

19. 个人空间:

20. 绿色锁结:

21. 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

五、简答题

22. 什么是噪音?那些因素决定了噪音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3. 简述开放式办公室的优缺点?

24. 简述认知地图和指路地图的异同。

六、论述题

25. 什么叫博物馆疲劳?试分析产生博物馆疲劳的原因,并举例说明在设计中如何避免。

26. 护士站与病房位置的设计有那些形式?你认为那种最有效?为什么?

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环境心理学常使用“假装电击”的实验范式来研究()。

A. 利他行为

B. 攻击行为

C. 人际吸引

D. 任务操作

2. 开放式办公室最大的缺点是()。

A. 成本高

B. 私密性差

C. 不易沟通

D. 不利于互相监督

3. 参观时,人们看一个展厅后,通常出门后向右转,到另一个展厅继续参观,这种现象称为()。

A. 习惯化

B. 博物馆疲劳

C. 出口偏爱

D. 定势

4. 气味不属于基本气味。()

A. 柠檬香

B. 恶臭

C. 花香

D. 松脂香

5. 听力损伤为暂时阈限改变的患者能够在噪音消除后的小时内恢复到正常阈限。()

A. 4

B. 8

C. 12

D. 16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 控制噪音的方法有()

A. 变化家具摆设

B. 在公路两侧设置绿化带

C. 采用隔音材料

D. 对噪音源严加控制

7. 人们对环境恶化程度的认知与专家预测的结果相比,可能()

A. 更高

B. 完全一样

C. 更低

D. 差不多

8. 声音的心理属性为()

A. 音高

B. 振幅

C. 响度

D. 音色

9. 动物园的设计应该考虑的双重作用是()

A. 教育

B. 限制

C. 隔离

D. 消遣

10. 能源保护的先行策略有()

A. 反馈

B. 媒体战役

C. 政策和技术革新

D. 榜样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 影响个体认知地图的因素包括环境熟悉程度、、和个体差异。

12. 有研究者将操场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

13.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一致性、复杂性、和神秘度。

14. 个人空间的测理方法可归纳为三种,分别是实验室止步距离法,和自然观察法。

15. 建筑美学可分两种:和。

16. 环境负荷有三种特性:环境信息的强度、和。

17. 观察法可以利用、、录音等手段,还可以通过观察人们行为留下的痕迹来构想人们的行为。

18. 行为局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括三个基本步骤:,以及无助感。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四分,共20分)

19. 环境心理学

20. 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

21. 堤岸效应

22. 主要领地

23. 随后策略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4. 简述自然灾害的特征

25. 简述噪音与操作关系

26. 试分析认知地图可能的错误

六、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7. 什么是拥挤?拥挤对个体行为会产生那些不利影响?

28. 设计一个健康的居室环境,应该考试那些方面的因素?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由主试选择和控制,决定着行为或心理变化的变量是()A.自变量B.因变量

C.额外变量D.控制变量

2.有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中,热队人际吸引的影响有()A.危机效应B.堤岸效应

C.位置效应D.分享效应

3.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个体所需要个人空间比外向的个体()A.小B.大

C.相同D.无法确定

4.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是()

A.感觉密度B.内部密度

C.有效密度D.可知觉密度

5.下列座位排列方式中适合于师生交往比较多的是()A.矩形B.环形

C.马蹄形D.秧田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设置指路地图遵循的原则()

A.与周围环境结果匹配B.自我指向的参照系统

C.主观建构的表征D.不能任意添加、减少、歪曲7.光环境设疑应满足下列标准()

A.对比B.照明

C.舒适D.艺术感染力

8.技术灾难的特点为()

A.持续时间不一定B.有最低点

C.无法预测D.会增加社会凝聚力

9.格局领地对个体或群体的重要性,人类领地可以分为()A.主要领地B.次级领地

C.公共领地D.私人领地

10.动物园的设计应该考虑的双重作用为()

A.教育B.限制

C.隔离D.消遣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11.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

和因素。

12.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一个经典的实验范式叫“”。

13.影响个体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以及适应。

14.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分别是、和。

15.设计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包括规划、设计、建造、以及。

16.旅游环境承载力指环境在遭到影响前所能容纳的人数。

17.随后策略包括和,也包括政策的改变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8.环境负荷理论(刺激负荷理论)

19.暂时阈限改变

20.创伤后应激障碍

21.平衡亲密程度模型

22.开放式办公室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3.设计中如何避免“博物馆疲劳”现象。

24.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25.简述环境设计的要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6.论述认知地图的获得和记忆的过程。

27举例说明促进节约能源行为的先行策略。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的学者是()

A.贝尔B.费希尔

C.普罗夏斯基D.霍拉汉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工作的主要因素的是()

A.噪音B.照明

C.房间D.办公桌的大小

3.下了选项中不属于暖色的是()

A.红色B.黄色

C.紫色D.橙色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为学习环境的)开放型教师的缺点的是()

A.噪音大B.降低学习积极性

C.无关干扰多D.死明星得不到保护5.框架优先选择模型的提出者是()

A.斯蒂芬和卡普兰B.斯蒂芬和伯林

C.卡普兰和伯林D.卡普兰和利顿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沃尔维尔的适应水平理论认为i,三种环境刺激可以在以下哪些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

A.强度B.刺激的多样性

C.刺激的时间D.刺激的模式

7.莫若比安认为环境负荷包含的环境信息方面的特性有()A.新奇性B.精确性

C.强度D.复杂性

8.噪音对人的操作的影响包括()

A.噪音呈现前的影响B.噪音呈现期的影响

C.噪音间歇期的影响D.噪音过后的影响9.人类领地的种类主要包括()

A.主要领地B.公共领地

C.私人领地D.次级领地

10.下了选项中,属于坎恩和贺氏提出的环境问题的有()A.资源问题B.社会两难问题

C.健康问题D.环境美化问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物理环境按人类干预程度的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环境和环境。

12.环境心理学根据实验条件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把变量分为变量和变量。

13.对人类认识地图的研究源于凯文林奇对的研究。

14.环境心理学把适应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叫做;把适应环境中的某种特别刺激叫做。

15.不同和不同的声音地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噪音。

16.影响个人空间的个体差异因素除了文化和种族因素之外,还有因素、因素和因素。

17.在环境心理学中,密度的两种形式分别是密度和密度。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8.时间序列设计

19.概率功能主义

20.光饥饿者

21.可防范空间

22.认知地图的维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3.技术灾难的特点有哪些?

24.举例说明气候决定论与气候概率论的异同。

25.根据泽塞尔的螺旋模型,设计周期流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6.试述个人空间和领地之间的区别。

27.请比较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环境应邀理论和生态理论在说明个人空间需要上的区别。

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分,共5分)

1.对聚会后的遗留物进行分析,以了解聚会的规模,持续时间,聚会形式,聚会的核心等行为内容,这种方法为()

A.遗迹观察法B.自我报告法

C.档案检索法D.评定量表法

1.香与臭是一种()

A.客观评价B.一般评价

C.生理评价D.主观评价

2.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

A.季节性情感障碍B.创伤后应激障碍

C.危机效应D.堤岸效应4.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得出社会交往有四种距离,其中社交距离指()

A.0~45厘米B.45~120厘米

C.1.20~3.60米D.3.60~7.60米5.国内大多数野生动物园中乘车进入动物园的放养场地进行参观的方式属于动物园的()

A.第一代设计B.第二代设计

C.第三代设计D.第四代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研究人类认知地图的几种主要方法为()

A.画草图B.图示反应

C.再认任务D.距离估计7.颜色的三个心理特性分别是()

A.波长B.色调

C.饱和度D.明度

8.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噪音的措施有()

A.设置窗帘B.窗外种植树木

C.减小窗户的大小D.选用木质家具9.按照私密性的形式,私密性的功能包括()

A.自治B.情感释放

C.自我评价D.限制信息沟通10.在自然环境特征中,游客即刻就能看到的特征有()A.神秘性B.复杂性

C.一致性D.清晰度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标准方法,只是它的自变量是其它研究中

要和的“环境因素”

12.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力减弱,称为。

13.动物领地性的功能有、保护和。

14.高密度对人的影响可分为效应和效应。

15.建筑美学可以分为两种:美学和美学。

16.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设计的要点分别是、、通风。地面选择。门和窗的设计。

17.根据领地对个人或群体的重要性,人类的领地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主要领地、和。

18.与非自然环境相比,自然环境具有以下特点:柔和、、浑然一体、和不确定,刺激强度有的变化范围。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透镜模型

20.指路地图

21.资源保存理论

22.季节性情感障碍

23.拥挤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4.简述认知地图的主要成分。

25.简述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

26.简述图书馆设计中考虑的主要环境心理学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7.举例说明噪音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28.举例说明促进节水行为的随后干预策略。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环境心理学这一名词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B.60年代初

C.70年代初D.80年代初

2.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

A.物理环境B.心理环境

C.人文环境D.社会环境

3.环境—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

A.唤醒理论B.刺激负荷理论

C.行为局限理论D.适应水平理论

4.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原意是()

A.光照过度B.体重增加

C.体重减轻D.光照不足

5.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要求迅速地做出反应和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护士站最好设计成()

A.单走廊形B.双走廊形

C.环形D.工字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环境对行为ide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

A.阻抗B.习得无助感

C.恢复控制D.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7.研究认知地图的方法有()

A.画草图B.图示反应

C.再认D.距离估计

8.在某些情境中,是否与他人在同样热的条件下,会对人际吸引产生影响。这种对人际吸引的“分享效应”可用图示表达为()

9.决定噪音干扰作用的变量主要有()

A.持续时间B.音量

C.可预测性D.知觉的可控制性10.影响灾难知觉的因素包括()

A.危机效应B.适应

C.人格差异D.堤岸效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和的科学。

12.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作为中介产生的。

13.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包括和两种。

14.光环境的设计不仅应满足照度标准,还应该满足、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

15.根据患者在噪音消除后听力能否恢复正常以及听力恢复正常所需时长的不同,听力损伤可以区分为阈限改变和阈限改变两种。

16.个人空间的功能包括非语言交流功能、功能、交往功能和功能。

17.建筑设计中往往可以利用和来减少环境造成的拥挤感。

18.办公室环境的设计出了应该考虑使用者的地位外,还应该考虑和方面的问题。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大楼综合症

20.优先居住效应

21.博物馆疲劳

22.噪音

23.旅游环境承载力

五.简答(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4.简述认知地图中常见的错误。

25.试比较动物领地性与人类领地性在功能上的异同。

26.开放式办公室具有哪些优缺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共3小题,每小题13分,共24分)

27.试以学校环境设计为例,说明环境心理学家应该关注环境设计中的哪些方面。

28.从改变行为入手,有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垃圾?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可以将其它理论并入自己体系中的是()

A.应激理论B.刺激负荷理论

C.行为局限理论D.唤醒理论

2.基本气味有()

A.二种B.四种

C.六种D.八种

3.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得出交往有四种距离,其中公众距离指()

A.0 ~ 45厘米B.45 ~120厘米

C.1.20 ~ 3.60厘米D.3.60 ~ 7.60厘米

4.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情境B.密度

C.情绪D.人格特点

5.个人即时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称为()

A.利益竞争B.延时冲突

C.风险评价D.社会两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在下列收集数据的测量技术中,属于自我报告的方法有()A.访谈法B.痕迹分析

C.档案研究D.问卷法

7.影响认知地图的因素有()

A.环境熟悉程度B.社会阶层

C.个体差异D.记忆方式

8.环境负荷,即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有三个特征,包括()A.强度B.控制性

C.新奇性D.复杂性

9.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归属感的灾难类型有()A.毒气泄漏B.地震

C.暴雨D.石棉污染

10.属于接触文化的国家有()

A.北欧B.西班牙

C.阿拉伯D.地中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相对于社会心理学强调环境,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

环境

12.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步骤: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丢失,,以及。

13.对人类的研究源于凯文·林奇对“城市的表象”研究。

14.噪音的干扰程度如何,有三个重要变量起决定作用,分别是音量、和。

15.高密度对人的影响可分为效应和效应。

16.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设计都要尽量减少和。

17.普瑞瑟(Preiser)(1973)将影响步行者的各种因素进行归纳,提出模型。

18.根据人们的行为规律,造成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19.环境问题可分为三类,包括问题、问题和健康问题。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概率功能主义

21.堤岸效应

22.实验室止步距离法

23.出口偏爱

24.随后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5.简述研究认知地图的主要方法。

26.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回答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

27.简述办公室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8.举例说明噪音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29.试述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班级:建筑学08 姓名:吴帅学号:214080227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关键词:感觉知觉环境认知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私密性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感觉、知觉与环境认知,环境认知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食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失误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活动,姿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他复杂的认知过程。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失误的属性和自身状态。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1.1 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内部感觉接触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1.2 刺激的分类 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1.3 感觉阙限和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人对客观食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粗糙的凸起。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1(附答案)

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环境心理学》复习题(一) (课程代码:05339)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A、触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吉布森是下列理论的代表及创始人【】 A、格式塔知觉理论 B、生态知觉理论 C、环境知觉理论 D、概率知觉理论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为【】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4.下列哪项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A、情绪 B、激动 C 、唤醒行为 D、兴奋 5.测量声音响度级的仪器为声级计,读数称为声级,单位是【】 A、分贝 B、阈值 C、流明 D、赫兹 6.下列哪项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A、私密性 B、个人空间 C、领域性 D、群体性 7.当人们清楚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时,或是有目的的移动时,总会选择最短路程达到,这种人类行为习性称为【】 A、识途性 B、抄近路 C、左侧通行 D、聚集效应 8.在场所评价中,一般认为,所体验到的评价反应由两部分组成。【】 A、有意识的反应、无意识的反应 B、本能反应、有意识的反应 C、分类推理、理性分析 D、本能的反应、因认知引发的情绪反应 9.人和动物在受到危险时,一般会立即折回,即具有沿原来出入路线返回的行为习性,这称之为。 【】 A、依靠性 B、兜圈子 C、归巢性 D、探索性 10.社会学家把城市居民乐于助人方面的表现称为。【】 A、善良 B、助人方面 C、亲社会行为 D、反社会行为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1.知觉定势 12.噪音 13.行为场景 14. 五“W”法

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环境心理学)

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 学生:卢启建 摘要:本文通过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学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认知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德可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优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给与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且调查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认知环境、校园内、意象、认知地图 正文: 一、对研究对象的概述 梧州学院的前身是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创立于1985年。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学院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一所多科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校园面积800多亩,现有三个校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校区、西校区和东校区。校舍面积23万多平方米,综合教学大楼、体育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处于广西高校前列。 学院占地面积将达1652亩,校舍面积将达46万平方米,另有发展预留用地1119亩。同时,梧州市人民政府还同意将梧州市体育场和梧州市游泳馆纳入《梧州学院扩建总体规划》整体建设,采取梧州市投资,梧州学

院管理,梧州市和梧州学院共用的建设模式。 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为主,适度发展法学、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学科,设有32个本科专业,还设有19个高职高专专业。建有“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二、调查方法思路: 1.资料收集:调查的前期阶段,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对学院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建筑、道路、绿化、学校历史发展······ 2.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认知情况,和进一步完善公众认知地图。 3.认知草图调查:本调查和分析主要针对梧州学院北校区,通过调查发现根本问题,并进行认知草图的意象描绘。 三、认知草图调查 1.认知草图的问卷制定,以认知地图构成五要素理论为依托,考虑到非专业性,根据被试者的意象,由相关本专业的同学协助描绘出梧州学院的认知草图,区分出校园中的道路、建筑、标志物、节点、区域、边界等元素。 2.认知草图的调查方法:统计图上面的五要素被提及的频繁率和强度,整理合成公众认知地图。 四、认知草图调查结构统计 对不同个人的认知地图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不同要素在所有个人认知地图中德出现率,并结合图例绘出反应这一统计结果的平面图。得到“公众认知地图”按照图面显示结果看,标志要素的出现率达到100%,成为公共认知地图中最主要的元素,这其中包括在校园区域范围内具备象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科学中,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环境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及知识点,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建筑与环境还有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人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建筑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在对建筑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同时还能进一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术领域,比如环境工程学、建筑学,还有城市规划学等,所以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将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建筑行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因为研究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时,都需要通过建筑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对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对相应的规律以及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应用,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人们需要的建筑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希望对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 1、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空间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认识,有助于帮助人们对生活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找到心理距离以及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异,将个人空间以及他人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空间的开敞感以及封闭感进行有效地控制。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或者是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对空间进行组织,对建筑物以及建筑群落加以科学的布置,将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对建筑的面积以及高度的问题加以调整,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环境心理的基础之上,只有设计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才能够满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最本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空间环境。 2、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形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在对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的环节中,其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人们更加容易对一些形状新奇或者是特殊的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映。由此就形成了视觉心理这一概念。在建筑形式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图形、背景或者是建筑物的线条以及工艺质量等,这些因素都会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还具有不一样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主要的客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而对视觉环境带来不同的效果。对视觉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对建筑物形式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使之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建筑形式变得更加美观。同时,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效果,

心理学专题作业1-4

心理学专题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行为环境心理学空间实例分析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日本俳句的简洁性常会将人们对于材料和细部的体验和感知的那种“自在状态”给分离出来。 建筑的触感领域是靠着触感限定的。当构成一处建筑空间的细部材料性凸现出来时,我们就打开了触感领域,我们也就强化了感受体验,投入到了心理的维度。 今天,左右着建筑“产品”的工业和商业力量倾向于使用合成材料;木窗框上要套上防水的乙烯塑料套子,金属要电镀,或者是涂上一层人工合成涂料,瓦也要用人工合成的色彩层覆盖一遍,石头上面则被弄得就像有木头肌理一般。由于使用了这些工业或是商业方法,触感就被消除或是降低了,因为材料和细部的肌理和本质被掩盖了。 我们对于建筑空间的整体性感知有赖于触感领域里的材料和细部,就像一道大餐里的味道有赖于真实食料的口感一样。想象一下,人们只能吃人造味道食物的感觉。所以,建筑中,如果失去触感,人造合成环境的幽灵就会占据上风。 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处理的一些问题.例如高密度居住区里出现日照、通风不足,嗓声增多.生活互相干扰.室外活动用地过少等现象.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又如工厂地区附近的建筑物由于空气、水、土壤会受到污染,轻者影响居民健康,重者导致居住疾病流行.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类似这样的问题已不局限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进而衍成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但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时,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适用.因此可以说建筑环境心理学大大促进了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环境设计。 当熟悉空间的环境心理以后,就可分析人们的生活空间,推断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个人空间与他人空间的交叉.空间的开敞感和封闭感等。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之际,就可以恰当地组织空间,慎重地布置建筑物或建筑群,合理地调整它们的面积、高度和距离,充分考虑和处理人和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过这样处理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心理的学术依据,而且开阔了设计视野,能从环境心理的龙度设计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方而的要求。庭院空间环境心理学设计住宅庭院是居民室外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住宅群庭院的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在设计时应结合环境心理学,综合考虑人对其生理、安全、交往、休闲与自我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所谓环境心理学,就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环境与处于其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最适化,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和循环本质。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对“实体环境”刺激能进行储存、了解、组织与重构,形成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甚至形成“环境压力”.住宅庭院空间作为一种外部空间环境,应具有归属感、领域感、私密性和实用性,进而创造出人性化、功能化的美的空间。 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古已有之,无处不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古人在家中围墙的内侧常常种植芭蕉,芭蕉无明显主干,树形舒展柔软,人不易攀爬上去,种在围墙边上,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可防止小偷爬墙而入;又如私人庭院里常见的绿色屏障既起到与其他庭院的分割作用,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在园林绿地中,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定也是一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

课程论文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使用分析 ——以神女湖公园为例 姓名:沈才梅 学号:2 学科专业:园林景观设计 年级: 2010级(1)班 任课教师:葛现玲 重庆 永川 2013年1 月 摘要 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实质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相互关系。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及概念,论述了其和公园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从功能分区、园路、植物配置、设施等方面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使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公园设计;使用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s the emerging overlapping domai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which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senti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behavior. The origin and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with park design we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park design were elaborated,including function division,park road,plant allocation,facility,etc.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sychology;;park design;application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

步行街环境心理学分析

昆明市正义路商业步行街环境心理学分析 商业文化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商业街又是一个城市中最 有活力的部分, 它不仅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 又是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和历史区。 的营商形式,既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又反映城市的形象特征、 至城市的社会观念。它在带动地区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的同时, 景观,为 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空间。 因此,为适应经济潮流, 的发展很有必要。 本文以昆明市正义路商业步行街为例,通过对商业步行街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运 用建筑环境心理 学的理论分析了调查结果。 、前提与环境 昆明市位于滇中地区,是云南省会城市,也是云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正义路 商业步行街位于昆明市区的中心,也是昆明历史上的商业中心。 90年代以后,正义路步行 商业街更加繁荣,现有各种类型的商业 100多家,既有大型的综合性百货商场如昆明百货大 楼、新大新百货、柏盛购物中心等等,又有中小型的专业性商店,如服装店、电器、数码、 小吃店等等。从2004年10月建成全步行街来, 街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很高的改善。 义路商业街文明街区正在改造,相信在不 久的将来将会有一个更好的综合环境。 二、正义路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理念 1现状分析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多功能性 ,成为一个城市最引人注目的空间。这种商 业与休闲相结合的新尝试, 使人们能在简单的购物之余体味丰富的、 多层次的社会生活, 从 而提高了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吸引力, 促进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经济发展。 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 正义路商业物业一直是商家关注的焦点。正义路商业步行街位于昆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是昆明市城市规划的中心商业区。它的规划与建设借鉴并融合了国内诸多城市商业步行街的 特色和成功经验。改造后的步行街的建成将达到云集名牌商品, 引领时尚潮流,追求人性环 境的多元化、商品味效果。同时给昆明市商业界带来了一个结构上变化与革新。 在对正义路商业步行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走访了沿路商家。我们可 以看到目前正义路商业步行街的商业结构仍以服装销售为主, 餐饮、娱乐、服务等经营比例 较低,顾客的购物功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在发展中还将进一步建设完善与生活相关的项 目,如文明街整体改造, 花鸟市场从新建设,等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要求项目。正义路商业步 行街经营将由单一的购物型向集 购物、休闲、娱乐、美食、旅游于一体 的复合业态转变,这 将使它在人们心目中日渐成为昆明市的标志之一。 商业步行街作为一个新型 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甚 也为城市增添入一道靓丽的 适时应地研究商业步行街 目前正

建筑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天津大学北洋广场调研

“学府欢乐谷” ——北洋广场活动人群特征分布和行为分布初探调研报告 U niversity’s Pleasantville ——A First Exploration and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Feature Distribution and Action of Acting Crowds in the Beiyang Square

【引言】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 巍巍学府之中,有这么一处地方,既凝重肃穆,又欢乐活泼。 这里,马寅初的目光在静静地守望。 这里,张太雷的誓言在永恒地回荡。 这里,读书少女的求知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刻苦钻研,奋发努力。 这里,北洋大学堂的历史记忆铭刻在每一个天大人的心上…… 这里,跳跃的喷泉奏出欢乐的音符,潺潺的流水流出不息的欢歌。 这里,苍翠的白杨洒下一片绿荫,娇艳的花朵绽放满地春色。 这里, 清晨的露也带着清新的味道,老人们愉快地享受着晚年时光。 这里,夜晚的风也带着音乐的律动,轮滑少年们肆意挥洒着灿烂青春…… 这里,就是天津大学校园中轴线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北洋广场。它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承载历史的厚重,而不知不觉之中,它已然成为了北洋学子甚至校外人士的活动场所, 成为了一处独一无二 北洋大学堂 马寅初塑像 张太雷塑像

的“学府欢乐谷”。 【摘要】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洋广场,作为大学校园内的广场,除了是校园空间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以外,也是学生以及学校周围居民休闲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么,北洋广场的实际使用状况是怎样的?其使用主体和活动内容在不同时间内有什么变化?人们对北洋广场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和评价?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这次调研。 As a main part of city public space, a squ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Beiyang Square, being a square in university campus, is also a main relaxation site for students and inhabitants nearby besides an important nodal point on the axile wire of the campus space. Then, what is service condition of the Beiyang Square like ? How do the use subject and the action content change ? As to the Beiyang Square, what do people expect and how do people appraise ? We begin the investigation with these questions. 【关键词】北洋广场、建筑环境心理、行为特征、时空分布Keywords: the Beiyang Square, psychology of building

建筑环境心理学 南京城市意象

南京城市意象——足下的记忆 足下的南京 南京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一个上千万市民和无数房屋的集合;或是法国梧桐下斑驳的树影;又或是夫子庙五花八门的小吃........ 城市是由人和物的各种关系共同构成的统一体,一个真实的可以被称之为城市的集合需要上述的这种可识别性(identity),这种可识别性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特点和标识,更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提供归属感的源泉。各式各样的事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城市集合,正如各种不同的要素促生了南京的城市意象。 我们小组沿着中山东路,这条可以称得上是南京城主要干道的道路,来寻找大家意识形态中的南京。 城市意象的形成 自然因素:无形因素气候条件 有形因素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植被树种 人文因素:物化因素:城市结构,凯文林奇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非物化因素:心理结构,制度,历史,语言,宗教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决定了南京城的可识别性。 a.气候因素 b.地理区位 c.历史及心理结构

d.道路系统 道路。这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然地或潜在地沿着它移动。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相联系。---------------------------------------------by 凯文林奇 同样是由古城发展而成的城市,中山东路作为南京道路的代表并不像是北京的道路那样夸张的尺度,也不想苏州老城区那样狭小,因为城市空间结构成组团式跳跃分布,因而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和出行距离,自行车作为南京的日常交通工具,自行车道随处可见。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南京道路旁的法国梧桐。不仅仅是因为那南京的气候地理条件适于法国梧桐的生长,更是因为民国时期南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法国梧桐。这些法国梧桐使人与历史,人与城市,城市与人发生关系,提醒人们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市民对南京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例如南京老城最早的主干道中山路,它联系着明故宫,总统府,中山门,新街口等重要的城市标志或区域,各种要素沿着它布置或与它相联系。 e.边界 边沿。这是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 是两个面的界线,连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 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这是横向的而不是 纵向的坐标。也许是一种屏障,当然多少会有些贯 通,但使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分隔了。它或者是 一条缝,或者是一条线,两个区域以此为联系。虽 然边沿不如道路的控制性强,但对多数人来说仍不 失为一种重要的构成特征。尤其是在把一般化的区 域联系起来时,它具有水道和城墙构成城市轮廓线 所起的同样作用。 ---------------------------------------------by凯文林奇 说到边界,即会想到内外,轮廓,隔离。而说到南京的边界,即会想到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修筑于明朝,当时作为古代军事的防御设施,历代的都城都在城墙之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早期的规划方略,南京古城墙保存的并不完整,如今,宫城、皇城、外郭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依然屹立。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当然,如今的城墙早已不是为了作抵御外敌只用,而是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而存在,甚至是城市象征。 f.区域 主要指的是城市中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 范围的。它在观察者心理中产生进入“内部”的感 受。它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是从内 部观察的,如能在外部可看到,也可作为外部的参

环境心理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6至2017学年度第1学期)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学生姓名:岳海婷 学号:201309550060 专业、班级:2013级建筑学二班任课教师:钟文琪 提交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从环境心理学分析环境对人心理情感的影响 摘要:景观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和人们的心理情感关系是越来越大了,我们也越来越喜欢观众愉快的情感体验,改善环境景观规划很大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可以让人们的审美升华,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和文化精神的享受。因此,景观环境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很好的调动人们的心理情感状态。体现在不同的景观环境氛围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不同的需求,也可以让人觉得人性化景观空间设计新的不同的感觉,和满足人的需求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艺术魅力的景观空间环境氛围和人文的需求。 关键词:景观空间环境;心理情感;影响 1研究的目的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那里的风景是赋予生命和灵魂的意图,并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空间环境景观环境来充分展示和演绎其内涵。景观设计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一些重要的部分,主要通过研究空间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尤其是情感心理学的影响。景观环境空间结构和链接的设计元素,用最直观的表达,可见性、空间感是第一步,体现了景观空间环境的物理特性;第二步是进入空间的意图,这是另一个属性的空间环境,精神和属性。这两个属性“物化”和“人性化”更好的交换。景观空间环境对材料的结构和形态变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景观设计的质量,设计服务的核心价值,关注人们的心理反应,尤其是情感反应密切相关的质量设计效果。在设计一样设计主题的工作时,因为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的心理不同,设计出的景观空间环境所表现的情感,想法,理念也是不一样的。 2城市广场景观的研究 人们在城市广场活动呈现复杂的现象,跟具情况决定是有规律的还是随机性的,很难决定。城市广场景观空间,如果表达的不是人与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那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因为它是一个函数的载体,信息的媒体,人们的行为,如果没有空间环境为背景,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下,产生是不可能的。 城市景观是一个“线”和“点”的两种类型的空间。“线”作为指导,提供交通便利,帮助人们确定方向,寻找一条道路,它包括一系列的交通路线和交通网络,如街道、人行道、步骤,一条小巷。“点”是指车辆路线和人保持距离的“节点”。城市广场的空间“点”类型是最重要,城市广场是一个三维空间想象力的创造。户外,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近大自然,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使思想、感情和智慧在开放的气氛中,可以减轻人际沟通中的情绪,消除疲劳,城市广场提供了人类在休息和户外活动的地方。 所需的空间不同的通信距离,环境条件是不同的,比如60厘米距离属于两个人之间的秘密空间,可能是身体接触,第三方通常自动离开这个范围内,以避免拥挤和焦虑。大多数情绪理论研究者认为心理情绪反应会导致相应的行为,景观空间的设计形式,质地,颜色,符号,情感,表达了景观空间和舒适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目的与否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产生相应的行为。 3居住小区景观研究 在当今日益城市化,人们渴望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其最重要的不是选择最好的建筑材料,不是高档次的设施和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是设计师使用环境和心理的交互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在不同方向,最大化的改善环境的质量,提高居住区环境的活力。尽管人们不同的年龄、性别、和身份对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行为模式,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不会改变,那就是“居民和他们的户外活动”。 居住区环境景观元素是精神文化包括环境,历史背景,特点等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互动,

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业

建筑环境心理学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 政府办公建筑设计 班级建筑xxxx 学号xx 姓名xxx

研究标题:不同建筑功能布局对人群的流线及心理的影响摘要:通过对一幢政府办公建筑的调查分析,指出在改造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分析法,以适应老百姓的环境行为要求,并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设计,以人为本 引言 办公楼作为21世纪城市中“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是城市 社会、科技、财政、经济活力的显著索引,城市的核心“象征”。纽约曼哈顿 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办公楼的大量集聚以及形成的景观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办公 楼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权力”中心场所。世界贸易中心办公大楼的被攻击,是对这一经济权力场所的反抗,从另一侧面也反应了办公楼在当代城市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出现了聚集起来办公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在 逐步的深化,办公建筑的设计也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办公建筑的建设规模和 数量都在日益扩大,现今在办公空间设计上要求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塑造出 公司的精神,有文化气息的融入,富于企业文化内涵与精神层次,以及强调高 科技等不同特点的个性化风格设计,使企业特点更鲜明,更有品味,也更具凝 聚力及亲和力。 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几乎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办公空间设计缺乏创新,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而每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却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办 公空间的设计上要有创新意识,使办公空间成为企业竞争和成长的不可或缺的 优势。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是 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 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个人空间、拥挤和 人类的关系、城市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各体是如何和环 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有较其他心理学分支 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性、灵活 性和首创性。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 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 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其他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 二、研究对象及目的 专业课程设计中的政府办公楼设计,将我设计的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它的解剖分析,功能布局与人群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及如何处理建筑空间设计与人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对办公建筑有一个大的了解,对办公建筑设计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我们活在建筑之中,建筑活在我们的手中。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关乎建筑的生与死,当一个建筑空间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时,这样的空间将不被人们所认可和使用,将难逃被毁灭或改造的命运。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体,让建筑尽可能满足人的心理和空间需求。本文将通过对已建成使用的两处建筑体进行分析,通过建筑空间行为调查来阐明建筑空间中蕴藏环境心理学知识,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帮助人们设计出实用建筑。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人环境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借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与环境的最适化,最适化是一种理想的形式,它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与循环本质,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它主要是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有答案

《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有答案《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38题,76分 1 2分 支持疗法不包括()。 A解释 B保证 C指导 D改善环境 E疏导 2 2分 父母对儿童过分溺爱放纵易造成的人格障碍是()。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分裂型人格障碍 C癔症型人格障碍 D焦虑型人格障碍 E强迫型人格障碍 3 2分 A型人格是下列哪类疾病典型的人格特点 ()

A冠心病 B支气管哮喘 C糖尿病 D消化性溃疡 E恶性肿瘤 4 2分 病人最常见、最重要的心理变化是()。 A人格变化 B意志变化 C情绪变化 D认知功能变化 E以上都不是 5 2分 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6

2分 注意的两个特征是 () A广泛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稳定性 C广泛性与稳定性 D指向性与集中性 E间接性和概括性 7 2分 下列哪项特点多见于知识分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A焦虑、紧张 B抑郁 C偏执 D恐惧 E愤怒 8 2分 心境是()。 A正性情绪 B负性情绪 C一种情感

D抑郁情绪 E一种情绪状态 9 2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符A型行为特征,() A有时间紧迫感 B待人随和 C有竞争性 D为成就努力奋斗 E醉心于工作 10 2分 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1 2分 杯弓蛇影是一种()。 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 12 2分 因工作负荷大,环境温度高,噪声较大,人际关系复杂,给心身健康带来压力的应激是()。 A日常生活应激源 B环境应激源 C职业性应激源 D内源性应激源 E沟通性应激源 13 2分 现代护理观主要体现在 () A从疾病护理转变为心身整体护理 B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心理、行为、社会 C护理对象从个体到群体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4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 境 心 理 学 调 研 报 告 园林111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在丽阳门公园的应用一.调研内容 1.调查对象:丽阳门公园及游人 2.调查方法:目测法,现场拍照、文字记录

3.调查内容:公园特定空间场所的的利用情况和游人的行为表现 4.调查目的:从空间场所的利用情况和行为表现来看游人的行为心理,对丽阳门公园空间设 计给出评价并提出对外部空间设计的一些思考 5.调查时间:2013年6月8号-6月10号 二.丽阳门公园现状及公园环境分析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 丽阳门公园地处浙江省丽水市商业区,西临丽水市最繁华的中山街,北临丽水市主干道丽阳街,南边是步行街,东边是城东路,是一块大约有15000平方米不规则四边形街头绿地。 该公园平常游人流量很大,每逢节庆日活动、赠花赏花活动这里热闹非凡,是市民们集会、游憩、散步、运动、安静凝思、陪伴家人、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所。 丽阳门公园平面地图 (二)公园景观环境分析 1)硬质景观空间场所分析 由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可以看出,中山街旁边就是处州古城墙,经历沧海桑田,见证了丽水的发展,是逝去的保家卫国的祖先们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但站在城墙上,视线多被植物和园外高大建筑所遮挡,观景效果不佳。城墙北面是公园西入口,没有大门,很开阔,外围是排列有序的石墩,阻止外来车辆的进入;南面是步行街入口,由这个小入口进入就可以看到公园内唯一的凉亭,凉亭所在周围地形平坦,植物低矮,视线较为开敞,抬头就可以看到中央公馆,而扭头钟楼就进入眼帘,这两个建筑被巧妙地借用,极大丰富了园内空间。凉亭东面是20多米长的时光隧道,这个隧道是由多个石砌菱形框架结合表面凹凸不平的石块构成。中山街入口和步行街入口,极大地承载了来自中山街行人的分流。 步行街中间还有一个半圆环形小广场结合休息长廊。对应的在丽阳街上也有一个半圆形入口,但面积较小,游人由此进入,紧接着就进入下沉式广场。中间面积最大的就是中心广场,是市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它中心的雕塑是丽水市市标:银灰色的市标是由丽水拼音首字母“L”和“S”抽象组合而成。L像是两把利剑,直刺云霄,S就成了那温柔而美丽的彩带,环绕着利剑,代表着朝气,象征着腾飞。雕塑下面是莲花基座配有水池喷泉,外围装饰着繁花色块。中心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地势上形成对比,其地面铺装一个精细光滑,一个粗糙不平。城东路入口是比较正式的大门,入口有体量较大的置石,还有石砌的弧形门廊,也是接着小广场。主要道路设置分明,但小道路在林间多而乱。 园内灯光主要有路灯、近地灯。不同场所路灯的高低和数量不同,也影响着空间的利用和游人的行为。比如,竹林间地上照明较多,主要园路边球形路灯较多,中心广场路灯较多,而下沉广场几乎没有路灯。儿童活动区照明较多,而城东路入口广场没有路灯,照明依靠城东路街边的黄色钠灯。 以上就是主要空间场所的情况。(见下图) 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 2)植物空间分析 由卫星图(结合下图)可以看出,古城墙下面植物密集主要是高大乔木结合小灌木,由中山街入口进来往公园中心走就是成片的竹林参杂着高大乔木,一直延续到城东路入口广场。中心广场的北面以及儿童活动区栽植的都是高大乔木和灌木,而中心广场南面紧接竹林,其内较大面积内没有植物隐蔽,白天光照强烈。而凉亭和时光隧道一带链接的是宽敞平坦的草坪条状绿篱带,其颜色丰富。每一个绿地块都有边界围合:西面灌木区主要是竹篱、北面主要是1米高的花池围台,而草坪地带是绿色的丝带围合。 主要硬质空间标示图 三、空间利用情况和游人的活动行为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