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关系研究

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关系研究

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关系研究房地产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居民的收入水平具有一定影响。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一、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原因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往往受到供需关系、经济政策及市场预期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供需关系是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房价通常会上涨;而当供应大于需求时,房价往往会下降。

其次,经济政策的变化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货币政策的宽松会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进而推动房价上涨;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可能抑制房地产市场需求,导致房价下跌。

最后,市场预期也是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房价的变动有一定的预期,这种预期会影响其决策行为,从而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

二、房地产市场价格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对居民收入水平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增加购房成本,对购房者的经济负担产生影响。

如果房价上涨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购房者可能需要更多的贷款,并面临较高的负债压力。

其次,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还会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当房价上涨较快时,人们可能会减少消费,尤其是高价商品的购买,以应对生活成本的增加。

另外,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增长还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会带动建筑业、家具、家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

三、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关系的因素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房价和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带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推动房价上涨。

其次,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土地供应政策、房贷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都与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有着密切的关联。

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的对比研究

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的对比研究

重庆:房 价收入比 为9.8, 远低于全 国平均水 平
三线城市及以下城市
房价收入比:相 对较低,购房压
力较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发展:相对 较慢,就业机会
较少
人口流动:人口 流出较多,购房
需求相对较小
房地产市场:市 场相对稳定,房
价波动较小
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经济发 展和就业机会
鼓励发展租赁市场,提供多样化的 住房选择,减轻居民购房压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增强居民购房能力。
加强金融监管,防止房地产泡沫, 维护金融稳定。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了解主要城市房 价收入比的现状 和变化趋势
分析房价收入比 对居民生活的影 响
探讨政府在调控 房价方面的政策 和措施
为居民提供购房 参考,提高生活 质量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政府统计数据:包括城市房价、居民收入等官方数据 房地产交易网站:获取最新的房价信息 调查问卷:收集居民收入和购房意愿等方面的数据 专家访谈:了解房地产市场的专业意见和预测
数据可视化:图表、图形、 地图等展示数据结果
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现状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北京:房 价收入比 为30,位 居全国首 位
上海:房 价收入比 为25,位 居全国第 二
广州:房 价收入比 为20,位 居全国第 三
深圳:房 价收入比 为15,位 居全国第 四
杭州:房 价收入比 为12,位 居全国第 五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城市居 民购房压力的重要指标
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存在 差异,一线城市较高,二

什么是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如何计算?

什么是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如何计算?

什么是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如何计算?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房价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房价收入比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取值范围为4-6,国际上通用的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套价的中值,除以家庭年收入的中值。

房天下为大家整理了房价收入比的概念方式与计算方式,希望为您提供帮助。

所谓房价收入比(HousingPrice-to-Income Ratio),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

以北京为例:2009年一套4环以内普通两居室新房80平米,按疯狂涨价后单价2万5千元计算,平均200万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产阶级家庭为单位买房,假设夫妇月工资为2000元,则家庭月收入达到4000元,年收入为4.8万元。

这样房价收入比则为40,比美国的10倍大了30倍,严重偏离合理的房价收入比。

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取值范围为4-6,若计算出的房价收入比高于这一范围,则认为其房价偏高,房地产可能存在泡沫,高出越多,则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越大,泡沫也就越大。

国际上通用的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套价的中值,除以家庭年收入的中值。

家庭年收入则是指全部家庭成员的年度税前收入,通常包括夫妇二人。

家庭年收入同样取中值。

在发达国家,统计家庭年收入只要看纳税记录就很清楚,但在中国情况要复杂得多........按照国际惯例,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如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

我国各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是不平衡的,中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多在六倍以上,属于房价过高的范畴,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其中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比率都超过了20甚至更高。

房价收入比是一个有严格内涵的概念,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其到底是什么情况下的房价收入比。

在西方,房价收入比有新建住宅的(新房交易)、也有旧有住宅的(二手房交易),所选取的房价是中位数价格,家庭收入是中位数收入。

商品房房价影响因素分析

商品房房价影响因素分析
地 产 价格 的 各种 因素进 行 回 归分析 . 将
㈥ ,以及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 影响 , 但 小 8随机 变量 . 表 示 模 型 中解 释 变 量 之 外
的外生变量对因变量的冲击。
2 . 数 据 的收 集
活 密切 相 关 . 而且 还 关 系到城 市 的 可 持 续 这 种 影 响 无法 具 体 计量 .因此 引 入虚 拟 变
2 0 01 21 7 0 6 8 5 9 . 6 5 3 0 9. O1 1 0 9 6 5 5 . 2 9 9. 2 1 O O . 7 3 . 1 6 1 1 0 6 2 9 8 6 7 . 4 6 3 4 4 . 1 2 9 5 5 2 1
2 0 0 2
地 产 发 展对 改 善 居 民 居 住 条 件 、 加 快 城 市
2 0 0 0 21 l 2 6 2 8 0 . 0 4 9 9 8 9 9 21 4 . 6 9 8. 5 1 O 0 . 8 2 . 9 7 3 4 8 5 2 5 1 0 4 . 9 4 9 8 4 . 1 2 7 3 0 3 1 2 0 6 3 5 4 2 5 . 1 4 3 31 . 61 8 4 4 0 2 . 3 9 7. 4 9 9 . 4 2 . 6 3 9 7 1 4 1 75 6 6 . 6 3 6 1 4 . 2 2 4 3 7 8
1 9 9 8 ~ 2 0 1 1 年 相关数据代入 E v i e ws 软件 . 形 式 为
具 体 数 据 如 下 表 Y= + p 1 X1 + p 2 ) ( 2 + p 3 x3 + p 4 X4 + p 5 x 5 + 需要 进 行 了 相 应 的 处 理 . 相 应 结论 。 所 示 B 6 X 6 + B 7 ) ( 7 + B 8 X8 + B 9 x9 + B 1 0 X1 0 + £ 关键词 : 商品 房 房 价 ; 房 价 收入 比 ; 房 其 中 d 为截 距 项 , 8 、 1 3 : … …: 分 别

房价收入比和住宅空置率的实证分析——以合肥为例

房价收入比和住宅空置率的实证分析——以合肥为例
站不住脚 !
表 1 合 肥 市 房 价 收入 比
— ~



( 房价收入 比标 准的 由来 一)
房 价 收 入 比 即 房 屋 价 格 与 年 收 入 的 比例 。 一 般 是 指 一 套 中等 水 平 住 宅 的市 场 价 格 与 中等 水 平 的 居 民家
搿粝\
22 23 24 0 0 பைடு நூலகம்0 o o o
际 情 况 , 据 住 宅 是 否 有 人 居 住 来 计 算 空 置 面 积 和 空置 率 , 时 , 空 置 面 积 与 积 压 面 积 区分 开 来 。 根 同 将
关键 词 :房价 收入 比 ;家庭年 收入 ;商 品房 空置 ;住 宅空置 率
中 图 分 类 号 :F 9 . 2 3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0 4 ( 0 6 0 — 0 3 0 17 — 5 7 2 0 ) 2 0 2 — 3
家 在 6:1以 上 , 正 落 在 4 - 真 _ 6之 间 的 国 家 很 少 , 就 也
标: 房价 收入 比和住宅 空置率。很 多学者 在运用这两个
指标 时 , 往 简单地 套 用国际标 准 。 而 产生严重 的误 往 从 导 。本 文 结 合 合 肥 市 的 实 际 情 况 。 这两 个 指 标 作 初 步 对 的探 讨 。
2 1 03 24 3l l05 2.
78 75 3
住宅 平均 售价 ( 平方米 ) 元/
25 97 l3 0. 2
8 l 60 3
庭年 收入 的 比例 。房价 收入 比一定程度 上反 映了居 民
的购 房 能 力 [ 最 早 提 出 6: 标 准 的是 香 港 大 学 专 家 ” 。 1 伯纳德 - 李诺 。 1 8 9 9年 1 O月 , 在 一 份 研 究 报 告 中说 : 他 “ 发达 国家 , 价 收入 比在 1 _5 1 间 , …在 在 房 . _. 8 5: 之 … 发 展 中 国 家 ,该 数 一 般 在 4 _ 1之 间 , 当然 也 有 例 _ 6: 外 。 ” 后 世 界 银 行 全 文 引 用 了他 的论 点 . 逐 渐 成 为 随 并 “ 际惯 例 ” 后 来 , 国 。 随着 资 料 的增 加 。 纳 德 - 诺 发 现 。 伯 李 很 多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房 价 收 入 比远 远 高

2024年全国房价收入比报告

2024年全国房价收入比报告

引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房价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需求。

然而,房价上涨速度迅猛,导致房价与收入之间的比例日益失衡。

本文将对2024年全国房价收入比进行详细分析和报告,以揭示目前中国房价收入比的状况。

一、全国平均房价和收入水平分析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24年全国平均房价为XX万元,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万元。

从整体数据来看,2024年全国平均房价较去年有所上涨,而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这显示出房价收入比在不断扩大。

二、地区房价收入比对比该报告还对全国各个地区的房价收入比进行了详细对比。

研究发现,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最为突出,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高于10倍,这意味着购房对普通居民而言几乎是件奢望。

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也较高,大多超过8倍,而三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相对较低,一般为4倍至6倍。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点城市房价收入比继续走高,城市居民面临更大的购房压力。

三、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房价收入比不断扩大的原因,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土地供应不足是关键因素之一、城市土地有限,供不应求导致土地价格迅速上涨,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其次,人口流动也对房价收入比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线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人口密度大幅增加,使得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从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第三,金融政策也对房价收入比有一定影响。

松动的信贷政策会带动房价上涨,而收紧的政策则会对房价收入比产生抑制作用。

四、房价收入比的影响和应对建议不平衡的房价收入比会带来社会经济问题,例如低收入群体购买力的下降以及贫富分化的加剧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加大土地供给,并引导合理的土地利用。

增加土地供应可以减少土地价格上涨的压力,缓解房价上涨。

其次,控制过度金融刺激,遏制房地产市场过热。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合理的信贷政策,防止炒房行为。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第一章:引言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购买房产往往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资之一。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经常会导致房价收入比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市场波动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第二章: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2.1 房价上涨引发房价收入比下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房价往往会上涨。

这导致购房成本的增加,使得房价收入比下降。

许多家庭发现,购房不再是一个经济可行的选择,因为他们的收入无法跟上房价的上涨速度。

2.2 房价下跌导致房价收入比增加与房价上涨相反,房地产市场的下跌会导致房价收入比的增加。

这种情况下,购房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就业不稳定和经济不景气,很多人无法负担得起房屋贷款。

因此,虽然房价较低,但购房需求下降,房价收入比仍然偏高。

第三章: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原因3.1 经济周期的波动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往往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经济繁荣时,人们的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导致房价上涨。

而在经济衰退时,人们的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弱,导致房价下跌。

3.2 政策调控的影响政府的政策调控也是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调整贷款利率、限制购房资格等措施可以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影响房价收入比。

第四章: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解决方案4.1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在面对房地产市场波动的时候,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房价过度波动。

例如,建立房地产市场定期报告机制,及时发布房地产市场信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减少潜在的投机行为。

4.2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例如,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补贴力度,降低购房门槛,提高购房的可负担性。

同时,鼓励开发商开发适合中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房,增加房源供应。

4.3 提高个人收入水平除了政府的干预措施外,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也是解决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房地产市场调查房价与收入的关系

房地产市场调查房价与收入的关系

房地产市场调查房价与收入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房地产市场成为了全球各地普遍关注的焦点。

房价的高涨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然而,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市场中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房地产市场中房价与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房价的高低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

房价过高会使居民的收入大部分用于购房支出,导致居民的生活负担加重。

与此同时,房价过高还会使得购房者无法承受高额的房贷压力,增加负债风险。

因此,房价与居民的收入水平成反比关系,人们的购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

其次,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还受到供需因素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供不应求的局面逐渐形成。

这种供需失衡使得房价上涨成为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因为收入水平限制了购房者的购买力,使得房价上涨的幅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因此,供需关系在房所价与收入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两者共同决定了市场的价格走势。

此外,房价与收入之间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因素和政府政策的变化都会对房价产生直接影响。

经济的繁荣与萧条、通货膨胀与紧缩,以及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实施会直接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并进而影响房价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政府的购房政策、居民消费能力的变化、房贷利率的调整等因素也会对房价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房地产市场中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

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供需、宏观经济因素和政府政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市场的价格水平。

为了确保房价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合理平衡,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引导市场价格走向合理水平,同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购房者的购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满足广大居民的住房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后的 R2
教育结构变量系数
μ^ 1
0. 2243 3
医疗机构比值系数
μ^ 2
0. 0213 3
0. 982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系数
α^ 4
- 1. 0253 3 3
人口密度比值系数
γ^ 4
0. 0113
上表的数值右上角的星号代表系数的置信水平 , 3 代表拒绝此系数为 0的概率不低于 90% , 3 3 代表拒绝此系数为 0的概率不低于 95% , 3 3 3 代表拒绝此系数为 0的概率不低于 99%。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财政支出结构 作者薛莉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赵晓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北京 100871) 许健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一 、引言
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问题 ,这一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至 今 ,但结论都不统一 。很少有学者考虑房价收入比的影响
房地产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 ,而房价收入 因素 ,大都停留在定性讨论中 。本文就房价收入比的影响
教育事业费支出比率 g2 非农人口比率 P2
科学事业支出比率 g3 产业结构变量 e2 人口自然增长率 P3 建设用地比重 CB2 医疗机构比值 CF2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比率 g4 人口密度比值 P4
四 、模型的结果与解释
在采用静态的 OLS估计中 ,得到如下的估计 :
表4
常数项 R^ 0
财政变量前的 系数
图 1 2005年不同城市房价收入比折线图 从上图可明显看出发达城市与中等城市的差距 ,发 达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集中在 4 - 6 之间 ,而中等城市的房 价收入比一般要超过 8,只有青岛低于 8,为 7. 882。 在解释变量方面 ,由于共有 14个解释变量 ,以下就社 会保障支出比率 g4 ,产业结构变量 e2 ,从业人口结构变量 p1 进行描述统计 ,得下表 :
较全面地刻画房地产市场 ,还有的认为房价收入比应该与 因素的程度进行分析 。根据可得数据 ,本文构建房价收
其他指标一起才能较完整地描述房地产市场 。第三是讨论 入比为 :
Y =房价收入比
平均房价 ×当年住宅销售面积 =人均可支配收入 ×新增从业人数 ×城市因子
×调整系数
同时 ,本文利用可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这些 数据为我国的主要大中型城市的房地产 、经济总量 、人 口 、城市建设 、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宏观数据 ,数据的时间 跨度为 2003年至 2007年 。由于部分城市的财政 、房地产 数据 2003年至 2007年不完全具有 ,结果只能收集到 2005 年全国 21个大中型城市的所有数据 ,于是利用这一数据 , 进行横截面数据处理分析 ,得到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的 静态估计 。北京 、武汉和西安三个城市的数据从 2003年 至 2007年都有详细记录 ,于是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构建面 板数据 ,进行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
3. 人口结构变量 。构建从业人口结构变量 P1 = IP1 × 1 + IP2 ×2 + IP3 ×3,其中 IP1 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口的比 率 ,同理类推 I2 与 I3 的意义 。权数 1, 2, 3 表明产业越高 级 ,赋予的权重越大 。再构建非农业人口比率 P2 ,人口自 然增长率 P3 和人口密度比值 P4 ,其中 P4 =城市每平方公 里人数 /全国同期每平方公里人数 。
下面就 2005年的数据进行如下的描述性统计 ,首先
考察同期房价收入比 ,得到
表1
房价收入比的描述统计
均值 标准差 中位数 众数 最小值 最大值
7. 347 1. 909 7. 954 5. 047 4. 663 9. 756
从上表可得在 2005年 ,以上城市的平均房价收入比 偏高 ,为 7. 347,并且城市间的差距较大 ,标准差达到 1. 909。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较大 ,反映了城市间的发 展不平衡 。其折线图如下 :
(绿地覆盖率系数
χ^ 1
)为正
。究其原因
,因为对于
小区环境的要求 ,导致绿地覆盖面积的增加 。而高档小
区的绿地覆盖面积往往很大 ,因此 ,城市绿地覆盖面积的
增加 ,体现了城市高档小区数量增加 ,从而房价提升很
多 ,形成房价收入比的上升 。城市的建设用地一般要通
过政府审批 ,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审批用地倾向于廉
春 、哈尔滨 、南京 、无锡 、厦门 、济南 、武汉 、青岛 、广州 、成
都 、西安 。数据的期限为 03 - 07年之间 ,在静态分析中采
用 2005年以上 2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 OLS回归 。在
动态的分析中采用 03 - 07年北京 、武汉 、西安的数据进行
对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 ,得到参数的动态过程 。
4
2
4
2
R t = R0t + i∑= 1αit git + i∑= 1βit eit + i∑= 1γit Pit + i∑= 1χit CB it +
i∑=2 1μitCFit +εt。
三 、数据描述
本文采集了全国 21个大中城市的数据 ,包括 :北京 、
天津 、大连 、上海 、苏州 、杭州 、宁波 、深圳 、重庆 、沈阳 、长
为了考察各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 ,了解当前状态与
4. 城市建筑变量 。构建绿地覆盖率 CB1 ,建设用地比 重 CB2。这两个变量都直接影响房价 ,与收入无关 。
5. 城市辅助设施变量 。构建教育结构变量 CF1 = S1 ×1 + S2 ×2 + S3 ×3,其中 S1 为小学数量比率 , S2 为中学 数量比率 , S3 为大学数量比率 。权重 1, 2, 3 表明对高等 教育的重视 。再构建医疗机构比值 CF2 =城市医疗机构 数 /全国同期城市平均医疗机构数 。
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 ,于是导致建设用地比重
与房价收入比的反向关系 。
城市辅助设施变量对房价收入比有拉升作用 ,但拉
升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其中教育资源的拉升比医疗机构
的拉升要大 ,体现人们对于小区学校的要求 。这也比较
符合中国的国情 ,小孩的教育就近是最方便的 ,于是宁可
高价买房在学校附近 。进一步提升了房价收入比 。
方程的离差解释了全部方差的 98. 2%。这说明模型是合
适的 。由财政变量前的系数可以得到 ,除了教育事业费
支出对于房价收入比有正的影响外 ,其他三个因素都对
房价收入比具有负向影响 ,这说明财政支出的力度越大 ,
有助于抑制房价收入比 。
经济结构变量的两个系数都是负的 ,说明经济发展
越好 ,有助于抑制房价收入比 。人口结构变量的系数都
最小值 0. 123 1. 549 1. 584
最大值 0. 435 2. 794 2. 791
其折线图如下 :
图 2 2005年不同城市社会保障支出比率折线图
图 3 2005年不同城市产业 、从业人口结构变量折线图
从以上解释变量的描述统计看来 ,也大致可看出发达城市与中等城市的差距 。当然 ,以上的解释变量并没有包括全
1. 财政变量 。根据可得数据 ,构建如下四个财政变 量 : g1 :抚恤与社会福利救济支出比率 ; g2 :教育事业费支 出比率 ; g3 :科学事业费支出率 ; g4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比 率。
17
薛莉苇 赵晓军 许 健 :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分析
2. 经济发展变量 。构建 GDP增长率 e1 和产业结构 变量 e2 = I1 ×1 + I2 ×2 + I3 ×3, 其中 I1 为第一产业占 GDP的比重 ,同理类推 I2 与 I3 的意义 。数值 1, 2, 3代表 对不同产业赋予的权重 。
综上所述 ,可构建如下的线性计量模型进行全国同
期数据的静态分析 :
4
2
4
2
2
R = R0 + i∑= 1αi gi + i∑= 1βi ei + i∑=1γi Pi + i∑= 1χiCB i + i∑= 1μi CFi
+ε,
如进行重点城市的动态分析 ,将以上模型每个字母
下标上时间 t就可以了 ,即 :
接下来的行文安排如下 :在第二节中分析房价收入比的 影响因素 ;在第三节中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第四节进行
回归分析并解释回归结果 ;第五节给出本文的主要结论。
二 、房价收入比的影响因素
考虑到房价收入比本身就作为房价与收入的比值出 现 ,我们将排除房价和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根据可得 数据 ,将影响因素分为 :财政变量 、经济结构变量 、人口结 构变量 、城市建筑变量 、城市辅助设施变量共五大类 。
是正的 ,说明人口结构变量对于房价收入比有拉升的作

。尤其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系数
γ^ 3
,达到了
1.
022。可
以看出 ,我国的人口负担越大 ,对于住房需求旺盛 ,而人
口增加导致房价的上升速度要高于收入增加的速度 ,进
而导致高的房价收入比 。
城市建筑变量的系数一个
(建设用地比重系数
χ^ 2
)为

,一个
构、城市建设、城市辅助设施 ,其中每一大类影响因素又分为若干指标。实证的分析分为 21大中城市横截面数据的 静态回归分析 ,和 3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动态回归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房价收入比一般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 , 与城市辅助设施呈正相关 ,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有正有负 ;同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种影响因素都会在不同 程度上变化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强 ,城市辅助设施的影响因素虽然也在增强 ,但幅度不大。
表2
社会保障比率 、产业结构变量 、从业人口结构变量的描述统计
变量名称 社会保障支出比率
产业结构变量 从业人口结构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