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
第一组:①《白洋淀纪事》:②《湘行散记》:第二组:③《猎人笔记》:④《镜花缘》: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
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
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
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①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②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1)①A;②C;③D;④B(2)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3)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
(1)“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具情节是:________ 。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________篇,原名《________》,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答案】(1)西游记;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2)10;旧事重提【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大家基本都知道,孙悟空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的,根据这个不难推断出这个文段出自《西游记》,《西游记》中受欢迎的章节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填写。
(2)《朝花夕拾》学生比较熟悉,《朝花夕拾》十篇回忆性散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琐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
故答案为:⑴西游记;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⑵10;旧事重提。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⑵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根据作品和选项内容,为作品选择相应的选项。
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________②《白洋淀纪事》________③《湘行散记》________A.澄澈纯净的山水之间,一片明朗朴野的风光,闪耀着桃源般耀眼的余晖。
B.跨越了盲聋的身体障碍与折磨,她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成为强者的永恒象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是出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篇目,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请联系这些文章,讲一讲鲁迅的成长经历。
________【答案】朝花夕拾;鲁迅不喜欢猫,并且厌恶生活中与描相似的人。
鲁迅是保姆长妈妈带大的,他们感情很深厚。
当阿长给鲁迅买来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鲁迅对她又有了新的敬意。
他小时候喜欢在百草园中玩耍,他天真,好奇心很强,热爱大自然。
后来,父母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镇吾先生求学。
《五猖会》会中鲁迅的父亲虽然强迫鲁迅背诵《鉴略》让他很扫兴,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的父亲很重视儿子的教育。
生活在这样个重视教育的封建家庭,鲁迅成长为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新知的少年。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狗·猫·鼠》作者将猫当作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资产阶级文人,作者与猫的战斗,也就是与资产阶级文人的论争。
《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
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表现他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猖会》以“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让我背《鉴略》一书,可见父亲对读书的重视。
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新知的鲁迅。
故答案为:朝花夕拾;鲁迅不喜欢猫,并且厌恶生活中与描相似的人。
鲁迅是保姆长妈妈带大的,他们感情很深厚。
当阿长给鲁迅买来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鲁迅对她又有了新的敬意。
他小时候喜欢在百草园中玩耍,他天真,好奇心很强,热爱大自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但见那——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这里边: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是,个个欢喜。
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
第一组:①《白洋淀纪事》:②《湘行散记》:第二组:③《猎人笔记》:④《镜花缘》: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
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
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
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①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②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1)①A;②C;③D;④B(2)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3)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
第一组:①《白洋淀纪事》:②《湘行散记》:第二组:③《猎人笔记》:④《镜花缘》: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
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
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
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①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②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1)①A;②C;③D;④B(2)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3)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名著导读练习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
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
他们只得都依他。
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
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
”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
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
”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
于是另开了一张方:“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
”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1)此文选自________写的《________》。
(2)联系后面的情节,这位“名医”是怎样医治他父亲的病的?(3)从行文看,你看出作者对这些“名医”持有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鲁迅;朝花夕拾(2)后来这位“名医”对父亲的病也只看钱不看病,等到病重束手无策时却推荐生手医生陈莲河来使自己脱离关系。
(3)“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
”这些句子语含讽刺,表达了鲁迅对这些人巫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极大不满和痛恨。
【解析】【分析】(1)《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以上文字出自_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人物)(2)《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每个横线上选择一篇文章即可)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答案】(1)鲁迅;长妈妈(2)A;I;D【解析】【分析】(1)所写的是《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的描写。
(2)《朝花夕拾》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狗▪猫▪鼠》,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他在日本学医时遇到藤野先生;《五猖会》是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
故答案为:⑴鲁迅、长妈妈⑵A;I;D【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
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
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冰心的《繁星》《春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自然。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
【答案】(1)母爱;童真(2)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解析】【分析】(1)《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春水》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她赞颂母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据此作答。
(2)《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借动物比喻人,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资产阶级反动文人。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据此,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故答案为:⑴母爱;童真;⑵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中注意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2.名著阅读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本段文字节选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五猖会》,父亲在要“我”背《________》,“我”却想急于看五猖会。
(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朝花夕拾;鉴略(2)文章前面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而这几段文字写了自己背书之后对看五猖会意兴阑珊,前后内容形成了对比,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分析】(1)《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从文章前面记述的是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然而父亲却要自己背诵《鉴略》才能去,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自然“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了。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朝花夕拾;鉴略;⑵文章前面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而这几段文字写了自己背书之后对看五猖会意兴阑珊,前后内容形成了对比,突出强调了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明确【甲】出自其中的《范爱农》【乙】出自其中的《五猖会》;⑵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即可作答。
3.名著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是出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篇目,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请联系这些文章,讲一讲鲁迅的成长经历。
________【答案】朝花夕拾;鲁迅不喜欢猫,并且厌恶生活中与描相似的人。
鲁迅是保姆长妈妈带大的,他们感情很深厚。
当阿长给鲁迅买来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鲁迅对她又有了新的敬意。
他小时候喜欢在百草园中玩耍,他天真,好奇心很强,热爱大自然。
后来,父母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镇吾先生求学。
《五猖会》会中鲁迅的父亲虽然强迫鲁迅背诵《鉴略》让他很扫兴,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的父亲很重视儿子的教育。
生活在这样个重视教育的封建家庭,鲁迅成长为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新知的少年。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狗·猫·鼠》作者将猫当作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资产阶级文人,作者与猫的战斗,也就是与资产阶级文人的论争。
《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
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表现他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猖会》以“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让我背《鉴略》一书,可见父亲对读书的重视。
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新知的鲁迅。
故答案为:朝花夕拾;鲁迅不喜欢猫,并且厌恶生活中与描相似的人。
鲁迅是保姆长妈妈带大的,他们感情很深厚。
当阿长给鲁迅买来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鲁迅对她又有了新的敬意。
他小时候喜欢在百草园中玩耍,他天真,好奇心很强,热爱大自然。
后来,父母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镇吾先生求学。
《五猖会》会中鲁迅的父亲虽然强迫鲁迅背诵《鉴略》让他很扫兴,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的父亲很重视儿子的教育。
生活在这样个重视教育的封建家庭,鲁迅成长为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新知的少年。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内容积累和文学常识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要了解常见的文学常识。
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但见那——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这里边: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是,个个欢喜。
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西游记》)(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两个情节。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结合文段,分析美猴王的人物形象。
(3)联系原著,概述“美猴王”这一名字的来历。
【答案】(1)石猴进洞;石猴称王(2)别的猴子都不敢跳进瀑布泉中,唯有他纵身一跃,可见他勇敢。
众猴进洞之后石猴便要他们按照约定称他为自己为王,可见他守信,有领导者才能。
(3)孙悟空在水帘洞和众猴打赌,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孙悟空第一个进入水帘洞,被众猴称为美猴王。
【解析】【分析】(1)本题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石猴”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与“石猴进洞”与“石猴称王”的两个事件。
(2)此题从“别的猴子都不敢跳进瀑布泉中,唯有他纵身一跃”等情节中概括出他的勇敢。
从石猴要他们按照约定称自己为王的情节可看出他很有领导者才能。
(3)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先是与众猴打赌,即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孙悟空果然第一个进入水帘洞,所以众猴称之为美猴王。
这就是美猴王的来历。
故答案为:⑴石猴进洞;石猴称王;⑵别的猴子都不敢跳进瀑布泉中,唯有他纵身一跃,可见他勇敢。
众猴进洞之后石猴便要他们按照约定称他为自己为王,可见他守信,有领导者才能;⑶孙悟空在水帘洞和众猴打赌,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孙悟空第一个进入水帘洞,被众猴称为美猴王。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梳理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多下功夫,对名著情节进行梳理;⑵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⑶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