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考点预测文化素养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考前预测试卷模拟试题和解析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思想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答案:B解析:B。
解析: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故选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发现有中暑者时,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脱掉或解开其衣服B.外出郊游时一旦被黄蜂蜇伤,应该涂一点苏打水,来中和毒液C.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尽快找到电闸,切断电源D.发现煤气中毒者时,应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抬离现场答案:B解析:黄蜂的毒液是偏碱性的,如果被黄蜂蜇伤,应该用酸性溶液来中和,而苏打水是弱碱性溶液,故说法不正确。
3.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每()量体重一次。
A.年B.半年C.月D.季度答案:D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
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并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价,应注意幼儿口腔卫生,保护视力。
4.远程电力传输一般采用50~100万伏的高电压,其主要原因是()A.确保远程电力传输的安全B.减少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损失C.节约传输线路上的设备和材料D.减少雷电对传输线路的破坏答案:B解析:远距离输电,主要是为了克服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问题。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如克服线损,距离越远线损越大,要求电压也越高。
又可节约材料,因为载流越大,导线的截面积也大,用高压,降低了电流也降低了导线截面积。
5.某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在阅读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缺乏兴趣,在小组中不愿主动承担学习责任,总是希望搭小组的“便车”。
幼教《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

第二章科学常识
重点提示
一、中外科技开展史
(一)古今中国科学技术
1.数学
(1)年龄期间出现九九乘法。
(2)《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代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这一成果领先天下达1000年之久。
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2.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
2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24.书法
四体:真(楷)、草、隶、篆
2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26.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7.国画分类:人物、山川、花鸟
元旦: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庭燎”、放鞭炮等。5.喜事简称:花烛之喜(立室)、于归之喜(出嫁)、乔迁之喜(搬家或升官)、弄璋之喜(生男孩)、弄瓦之喜(生女孩)、弥月之喜(孩子满月)6.当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7.三公:周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西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清明前一、二日,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五: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五风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等。
2021年幼儿教资(综合素质)预测卷及答案

幼儿教资(综合素质)预测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 58分)1、中国传统的文学大家,其文章与人格必是始终如一珠联璧合,无懈可击的,才可称为“大家”。
其人生不仅要与大群人生合二为一,而且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才能与中国文化精神中“以人为本”及“天人合一思想相映照。
这是古典中国的文学大统,然而已被中国当代文学遗忘得一干二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古典中国文学的大统思想B、中国古今文学之大不同C、中国当代文学缺乏大统思想D、何为中国传统的文学大家【答案】C2、( )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A、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培养人才的体制B、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C、坚持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D、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教育政策法规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时,王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而李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
王老师与李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B、职业理念的差异C、职业能力的差D、职业认同的差异【答案】B5、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整理幼教《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

《综合素质》幼儿园《综合素质》(幼儿园)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2021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考前必考点1

上资格证《幼儿综合素养》考前必考点1
考点1教育观资料题答题要点
【幼儿园】
(1)从素养教育的内涵上看:
①素养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
②素养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开展的教育;
③素养教育是促进幼儿个性开展的教育;
④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幼儿素养教育要求教师在保教活动中从小事抓起,做到保教结合。
(3)幼儿素养教育要求以游戏为根本活动,以导为主,以教为辅,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幼儿素养教育要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要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强化幼儿适应的养成,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202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202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儿童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特别大。
若在这一时期内,对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智力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
2.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时期,儿童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
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因此,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产生性别意识,这是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
如果幼儿能够正确将自己的性别与社会要求的性别角色对应起来,他们的性心理就能够正常发展。
二、幼儿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在提高群体素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体的素质。
应该针对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
2.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水平教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进行幼儿素质教育必须将其落实到教学之中,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和游戏来进行。
4.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幼儿的素质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不管大事小事,教师都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去影响幼儿,做幼儿的楷模。
5.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只有将三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保证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考过5次)1.面向全体我们国家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幼教《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

幼教《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在幼教领域,《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的归纳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培养幼儿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首先,在幼教中,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之一。
文化素养不仅包括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更包括了道德、审美、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文化素养考点的归纳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在语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安排,让幼儿习得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
在数学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在科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艺术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再次,文化素养考点的归纳也需要考虑到道德、审美、人文等方面的培养。
在道德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审美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人文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传统文化等教学,让幼儿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
总之,幼教《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的归纳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只有教师们深入理解这些考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能够加强对文化素养的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

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未选均不得分)1.学前儿童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的道德标准是在()。
A.3岁以前B.小班C.中班D.大班2.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A.面部表情B.语调表情C.言语表情D.身段表情3.最益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B.行动操作法C.发泄法D.表扬鼓励法4.人本位的儿童观认为()。
A.儿童是家族繁衍的工具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C.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D.儿童是国家的财富5.六个月的婴儿时常发出如“妈妈”、“爸爸”等声音,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这时婴儿还能渐渐发出一些表示意愿的声音来,这说明此时的婴儿已具备()。
A.动作能力B.语言能力C.认知能力D.沟通能力6.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所有因素中,()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A.言语暗示B.情绪唤醒C.个人成败经验D.替代经验7.()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8.()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
A.诱因B.学习需要C.压力D.外部奖励9.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
A.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与生成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开放性原则10.以下几种游戏中,()属于有规则的游戏。
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体育游戏D.表演游戏11.在幼儿园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A.真诚,同理心,深切的了解B.真诚,接纳与信任,同理心C.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D.同理心,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12.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A.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B.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C.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但转折期不是必然出现的D.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是必然出现的13.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考点预测:文化素养(一)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1.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营而划分二十八个星区,用来阐明日、月、五星运营所到位置。
2.参商:惯用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3.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白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七颗亮星。
5.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恒星构成。
6.农历:国内长期采用一种老式历法,它以朔望周期来定月,用置闰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引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7.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国内古代历法重要构成某些。
古人依照太阳一年内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地面气候演变顺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数提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状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自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
9.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节日,在春分先后。
10.干支:天干地支合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序号,叫"干支纪法"。
11.纪年法:国内古代纪年法重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干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12.月亮别称:月亮是古诗文经常描写对象。
它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考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祝过去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高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关于。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习俗。
3.寒食:禁止烟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普通以为,该节与纪念屈原关于。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妇女们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天上织女乞求织布绣花技巧。
7.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人们彻夜不眠,谓之"守岁"。
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一方面发达,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顺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12.生辰八字:一种人出生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依照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种人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通惯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
14.稽首:古代拜礼,为"九拜"之一。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礼节。
由于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后来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16.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7.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重要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人物死。
(4)普通人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考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山水地理常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2.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惯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3.九州:传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上古时期划分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别称。
4.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5.海内:古代传说国内疆土四周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7.八荒:四周八方遥远地方,又称"天下"。
8.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关中:所指范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10.五岳:五大名山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11.三秦:指潼关以西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12.郡:古代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13.州:参见"郡"条。
14.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5.古称别称:南京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称广陵、维扬,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