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三峡》学案(共三课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案《三峡》

教案名称:《三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郦道元的《三峡》,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代地理散文的叙事特点和描写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地理知识探究、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地理知识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培养环保意识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地理散文的叙事结构和语言特色。
文章中对三峡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对三峡四季变化的描写及其美学价值。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创意写作表达个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教学准备:《三峡》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三峡及其周边地理环境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地理散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地理知识探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三峡及其周边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三峡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郦道元的生平和《三峡》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叙事节奏和情感色彩。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分析:分析散文的叙事结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地理知识探究: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三峡地理特征的理解。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三峡四季变化的描写,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散文中的描写,模拟三峡四季变化的情景,加深对自然景观变化的理解。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或故事,表达对三峡自然景观的感悟。
2. 地理知识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三峡地理特征的理解,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三峡》的主要内容、叙事结构和自然景观描写。
八年级上册《三峡》语文教案(精选3篇)

八年级上册《三峡》语文教案(精选3篇)《三峡》语文课教案设计篇一《三峡》语文课教案设计三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法学法1、教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拓展法。
2、学法:诵读、讨论、探究。
辅助教具小黑板、录音机、卡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语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
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
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2、请同学介绍作者、作品等生A: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生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
二、出示目标1、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3、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伴乐(高山流水)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韵律及情调),学生初步领略三峡之美。
2、学生自读(伴乐),自由欣赏三峡之美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
第二段读快,读出气势;第三段读慢,读出清幽;第四段略慢,读出凄美。
3、伴乐朗读竞赛(小组推荐或自荐4人,每人一段,评价、鼓励)4、学生齐读(美读)5、自读课文,理解句意(分小组疏通,教师巡视)6、集体解决疑难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理解了文意。
三峡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或者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
4.掌握课文的结构特点,学习作者以空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方法。
5.领悟课文所传达的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峡》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三峡》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优美词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峡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三峡》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本节课主要围绕第四单元的自然景观展开,选取《三峡》一文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包括:
1.阅读课文《三峡》,了解三峡的自然风貌、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词组和句子结构,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汉语词汇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表达,举例解析古汉语的修辞特色。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峡相关的自然现象或文化背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文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学案(本校公开课)

第10课《三峡》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并积累文言词语。
2.领会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3.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的雄伟、奇丽。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并积累文言词语。
2.领会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三峡》,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作者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
他酷爱自然,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著有《水经注》。
2.了解《水经注》《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合称“四大名注”。
3.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yù)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曦:(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陵:(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飞漱:(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良:(1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肃:(1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三峡的基本概况及重要性。
(2)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包括插入性段落、疑问句引导阅读等。
(3)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及板块构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适当使用阅读器具。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国家情怀和家乡情怀。
(2)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珍惜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三峡的基本概况及重要性。
2.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包括插入性段落、疑问句引导阅读等。
三、教学难点1.地球的内部结构及板块构造。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和图片讲解三峡的基本概况和地质地貌。
2.探究法:以课文中的疑问句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回答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利用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峡吗?三峡有多重要?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请你们谈一谈,发表你们的看法。
2.阅读1)快速阅读文本,了解总体内容。
2)细读文本,回答问题:(1)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是基于什么考虑的?(2)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长江第一滩、武陵天下秀’的美称。
”(第一段)这句话含有哪些意思?(4)“由于长江沿岸地区的水文条件、水土保持条件长期以来一直不太理想,大量的泥沙等物质被冲刷、淤积下来,不仅对长江的水运、水能、灌溉和调节洪水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且,洪灾产生的破坏力也大大加剧。
”(第三段)这段话表达了什么意思?3.梳理1)通过小组合作,将文章中的重要术语和概念梳理出来。
初二上册语文《三峡》课文教案(合集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三峡》课文教案(合集三篇)《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爽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宏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三峡》课文教案(合集三篇),欢迎品鉴!初二上册语文《三峡》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相识三峡。
2、驾驭重点实词,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日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会三峡的景色。
二、预习检测(3分钟)1《三峡》选自。
本文作者,他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3、给下列字注音阙嶂曦襄御泝湍啸属涧三、自主探究(一)(8分钟)默读课文,结合文__释,说明下列词语自三峡七百里于,在略无阙处毫无略无阙处通“缺”缺口重岩叠嶂像屏障似的高山自非假如亭午夜分正午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夏水襄陵冲上山陵或王命急宣有时虽乘奔御风即使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御:驾不以疾也不如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绝巘极高的山峰飞漱其间飞流冲荡良多趣味实在林寒涧肃宁静属引凄异连接不断自主探究(二):(10分钟)边读课文边结合课__释及手头工具书独立疏通课文大意。
无法解决的问题,画出注明。
翻译方法指导:“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美丽,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精确地表达出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导学案

10. 三 峡素养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
3.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4.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学法指引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1.句首发语词后、关联词语前要有停顿。
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4.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1.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文笔深峭,爱好游历,著有《水经注》四十卷。
2.背景简介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
郦道元注释《水经》,或征引古代典籍,或参以亲身探访经历,或采用一些相关的逸闻、神话、传说、歌谣,大大充实了原著的内容。
当时南北分裂,郦道元身在北方,实际并未踏足三峡地区,《三峡》一文是他在前人记述(主要是袁山松的《宜都记》和盛弘之的《荆州记》)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并翻译黑体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①①,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②,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③,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④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⑤④,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
⑤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2.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1.走近作者及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
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
《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2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 阙(quē) 溯(sù) (yǎn) 属(zhǔ)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A.沿溯阻绝(断) B.绝多生怪柏(极) C.哀转久绝(消失)7.翻译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上《三峡》学案(共三课时)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三峡(第 1 课时)主备人:陈丽颖审核人:初二授课人:陈丽颖备课时间:2017.8.30【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目标达成: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采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的方式,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阙(quē)嶂(zhàng)曦(xī)襄(xiāng)溯(sù)御(yù)涧(jiàn)(yǎn)漱(shù)湍(tuān)啸(xiào)属(zhǔ)2.作者链接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
著有《水经注》。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创境激趣】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谁能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学生:三峡)的确,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风光,今天我们将和郦道元一起再次领略三峡的风光。
(板书课题)【自学导航】1、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
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
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瞿塘峡:长江从白帝城夔门到巫山县大溪镇,横穿七岳山,形成瞿塘峡。
全长约8千米,江面狭窄,最宽处不超过150米。
巫峡:从四川省巫山县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5千米,是完整幽深的峡谷,有巫山十二峰,著名的神女峰即位于此。
西陵峡:西陵峡西起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
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
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
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峡可谓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
(一)朗读指导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朗读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理解词语1.四字短语(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3)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4)沿溯阻绝: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5)乘奔御风:骑上快马,驾着疾风。
(6)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7)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9)晴初霜旦: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
(10)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肃静。
(11)属引凄异: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12)哀转久绝: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
)3.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4.一词多义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1)自②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 )①沿溯阻绝(动词,断)(2)绝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消失)①回清倒影(清波)(3)清②清荣峻茂(清澈)5.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合作探究】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三峡工程十大世界之最【交流】1.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2.世界最大的电站。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3.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25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643万立方米,钢筋5 9.30万吨。
5.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6.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7.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8.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9.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10.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强化训练】1、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1)自②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①沿溯阻绝(动词,断)(2)绝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消失)①回清倒影(清波)(3)清②清荣峻茂(清澈)【归纳总结】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
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
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板书设计】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1)自②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①沿溯阻绝(动词,断)(2)绝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消失)①回清倒影(清波)(3)清②清荣峻茂(清澈)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三峡(第 2 课时)主备人:陈丽颖审核人:初二备课组授课人:陈丽颖备课时间:17、8、30【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目标达成: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采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的方式,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作者链接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
著有《水经注》。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
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
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瞿塘峡:长江从白帝城夔门到巫山县大溪镇,横穿七岳山,形成瞿塘峡。
全长约8千米,江面狭窄,最宽处不超过150米。
巫峡:从四川省巫山县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5千米,是完整幽深的峡谷,有巫山十二峰,著名的神女峰即位于此。
西陵峡:西陵峡西起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
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
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
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峡可谓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
【创境激趣】郦道元笔下关于三峡的山水画卷已成为历史,今朝的三峡正释放着世人瞩目的光辉,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
但是,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三峡吧!【自学导航】1、(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大意。
【交流点拨】第1段:总写三峡山的特点;第2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第3段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第4段写秋天三峡的情景。
2.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交流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
3. 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交流点拨】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船行之快,表现水势之大。
4.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交流点拨】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交流点拨】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合作探究】(二)深层探究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交流点拨】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按照先写山,后写水的顺序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2.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交流点拨】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三)语言品析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 “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