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试大纲
民族学复习资料

《民族学》复习第一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习惯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也有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组织。
物质文化:生产工具和技术、衣食住行精神文化:节日、风俗习惯、历法和医学、民族传统文学艺术、宗教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第一,生活文化——衣食住行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化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民族体育等第四,科技工艺文化第五,信仰和巫术文化第六,节日文化民族文化有三性:民俗性、凝聚性、稳定性、变异性第二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结构基诺族长老制——基诺族的政治制度是村社长大制。
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称为“卓巴”,次为“卓生”,前者为寨父,后者为寨母。
由特定的古老氏族最年长者充任。
他们是村社中最受尊敬的领导人,基主要职责涉及村社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方面,在调解纠纷、对外交往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瑶老制——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政治制度的功能。
瑶老制产生于原始农村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瑶老是村寨的首领,由民主选举或自然形成,一般由经验丰富、办事公道,由村民中享有威望的年长者担任。
瑶老不脱离生产劳动,无特权。
黎族合亩制——是海南岛1947年以前部分黎族特有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
“合亩”的黎语为“大伙做工”,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组成。
景颇族山官制——山官是原始农村公社分化出现的世袭贵族,分为大、中、小三类,有自己的辖区,在边区内行驶独立树立权力。
辖区内的社会成员一般分为官种、百姓和奴隶三个等级,等级界限严格,互不通婚。
山官必须出生于官种血统,实行幼子继承的世袭制。
凉山彝族家支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完全按照血缘关系并参照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及在生产中的地位,严格划分为五个等级:兹莫(土司、土舍和土目)、诺(黑彝)、曲诺(白彝)、阿加(由主人强制配婚而分居的奴隶)和呷西(单身奴隶)。
政教合一制度——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影响较广泛,西藏农奴制和新疆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社会中,都存在着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而西藏藏族政教合一制尤为典型。
民族学考试试题

民族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
1. 请解释什么是民族学。
2. 举例说明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3. 什么是文化相对主义?请简要阐述。
4. 请谈谈多元文化主义对民族学的影响。
二、选择题
1. 民族学是研究哪些内容的学问?
A. 物质文化
B. 社会结构
C. 人类行为
D. 以上都是
2. 下列哪个属于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
A. 文化决定论
B. 文化相对论
C. 文化超越论
D. 文化普遍论
3. 以下哪个学派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有所贡献?
A. 结构功能主义
B. 解释人类学
C. 文化人类学
D. 自然人类学
三、论述题
请就“文化的多元性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文化
冲突、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影响。
四、综合题
请就“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学挑战与机遇”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全球
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交流的便利性、民族认同的重塑等方面展
开论述。
以上为本次民族学考试的试题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认真作答。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2019年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大纲
民俗学部分
第一章概述
一、民俗与民俗学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四、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一、农业民俗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三、工匠民俗
四、商业与交通民俗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一、饮食民俗
二、服饰民俗
三、居住建筑民俗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一、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
二、宗族组织民俗
三、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二、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第六章人生仪礼
一、人生仪礼的性质
二、诞生仪礼
三、成年仪礼
四、婚姻仪礼
五、丧葬仪礼
第七章民俗信仰
一、信仰对象
二、信仰媒介
三、信仰表现方式
四、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民间科学技术
一、民间科学知识
二、民间工艺技术
三、民间医学
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一、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体裁和分类。
民族学专业及研究方向简要介绍

民族学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一、民族学专业及研究方向简要介绍民族学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迄今仅有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史。
该学科在欧美国家主要隶属于人类学(Anthropology),为其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在美国人类学界,大体上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相当。
我国的民族学始于20世纪初,现已被国家定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级学科。
我国的民族学主要以民族为研究对象,长期以来以国内少数民族的研究为重点,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更加成为我国各民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推动力量。
我校民族学专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质和文化两大方面,民族文化研究因此也构成着民族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等的研究写作,在某一具体的民族文化研究领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将来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的兴趣、经验和技能。
(二)中国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是我国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亦是我国开展民族学研究的最具有利条件的地区之一。
这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全面掌握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等的研究写作,在某一具体的西北民族研究领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将来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的兴趣、经验和技能。
(三)少数民族妇女研究少数民族妇女是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群体,亦是有关妇女研究的一个特殊的课题。
这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有关女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等的研究写作,在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某一具体领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将来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的兴趣、经验与技能。
(四)中国西北乡土社会研究中国西北乡土社会由于其人文和自然环境相对较为特殊,其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亦很独特。
这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乡土社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等的研究写作,在中国西北乡土社会研究的某一具体领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将来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的兴趣、经验与技能。
民族学理论重难点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体质人类学 2.民族自我中心偏见 3.田野工作 4.萨皮尔—沃夫假说 5.族群 二简答题(45 分,第 1 题为必答,后两题任选一题) 1.简述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和研究方法。 2.简述文化的概念、特点和构成。 3.简述应用人类学家的工作模式。 三论述题 结合自己阅读有关人类学著述的体会,试对历史人类学作一论述(比如,谈谈历 史人类学兴起的缘由、基本特征、概念、原则和方法,等等)。 一.名词解释(5*15 分) 1.民族志 2.文化相对论 3.生态人类学 4.利奇 5.库拉圈 二.简答题(第一题和第二题任选一题,第三题必做) 1.简述族群,民族,种族的概念,以及区别. 2.简述文化理论的轨迹. 3.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体系,研究方法. 三.论述 假如你是一位人类学家,当你在某一社区从事田野工作时,遇到当地一些违法习 俗(吸毒,械斗等),你该如何处理. 一.名词解释(民族学通论) 1.原始社会 2.口头文学 3.本尼迪克特 4.苗族 5.习惯法 二.简答第题 1.文化相对论,代表人物及观点 2.什么时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体系,范围. 一、名词解释 1.体质人类学 2.萨满教 3.BOAS 4.内在化控制 5.民族学 二、问答题 1,功能学派历史背景 理论 方法
1
1.复兴运动 2.濡化 3.集体表象 4.文化模式 5.马林诺斯基 二.问答题 1.试述柴尔德、怀特、斯图尔德、萨林斯和塞维斯新进化理论的异同? 2.法国社会学派解释社会事实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试述古典进化论理论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进化论 参与观察 小传统 人格 利奇 二.论述题 1.简述人类学作为一们学科产生的主要根据 2.论述“传播学派”的基本主张与局限 3.请用所学过的人类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并举 例说明。 一.名词解释 1.怀特 2.佩里 3.涵化 4.《菊与刀》 5.亚文化 6.文化取代 二.问答题 1.涂尔干确立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试述认识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试论新进化论与古典进化论的异同? 一.名词解释 1.民族志 2.问卷 3.产翁 4.社区 5.失范 6.交感巫术 7.百越 二.简答题 1.简述田野访谈的类别及其优缺点、相互关系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3.试论原始社会婚姻形态的演变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 人种 民族中心主义 新考古学 手势语 匮乏文化 二.问答题 1.试论述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色(或本质)、分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族学概论》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目的在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各个民族起源、发展、变迁及消亡等规律,及其各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
(三)教学内容:该门课程主要讲述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如民族的形成、民族与语言的关系、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的社会形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民族的文化;民族学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的应用。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36个课时(一学期,周2课时)(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可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
(六)选用教材:无指定教材。
二、本文第一章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教学要点:民族、种族与族群概念。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內容:本章主要讲述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概念的区分;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及其民族的分布格局。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民族的形成(2)人类的起源。
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的异同。
第二节语言与民族的关系(2)语言的产生。
语言和民族的关系;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第三节经济文化类型(2)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考核要点:识记:民族、种族、族群的概念。
理解:语言与民族的相互关系。
综合运用:分析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第二章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教学要点:民族学的源流与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任务。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民族学的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民族学的源流(2)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西方民族学流派;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030401民族学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005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030401民族学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各科初复试分数线该专业一共招收25人接受8人推免,招收统考13人,报录比大约1:6;北大社会学系也有社会学专业,北大招收人数比较少,共招收9人,包含3人推免,实际统考录取3人左右,两者分数也有差距,中央民族人类学317分,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1文化人类学建设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3人类学通论庄孔昭山西教育出版社817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考研经验:1《民族学通论》、《人类学通论》是民族学、人类学考研的重要参考书籍。
我通读了两本通论一遍之后,粗略地看一下民大历年考研真题。
有些朋友反映看完两书一遍后,依然心中没底。
我是跨专业考生,当时我也是这样,我的解决办法是,看历年真题,看题之后,对往年的真题考点有了一定认识。
知道了考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在第二遍复习时,我将民族学通论、人类学通论可能考的考点都记在笔记本上,大约记了一本半笔记本。
这个过程很繁琐,也很重要。
好处是将来复习的时候可以完全放下书本,只复习、背诵自己的笔记,事半功倍。
2、人类学理论流派在解析每年的试卷中都有比较大的分值。
考生可以先看夏建中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对各个流派的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这本书目前很难找到出版物,只有复印版)。
时间仓促的考生,可以集中精力复习《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总结资料。
资料的好处是简明扼要,十分精当。
要对每个流派的产生时间、代表人物、代表性书籍、主要观点做到了然于胸。
3当时我背诵了两遍总结资料之后,在笔记本进行了默写,对缺漏之处用红笔订正。
当时发现对社会年刊学派、特纳和利奇不熟,于是着重进行了理解记忆。
在复习资料上,将特纳和利奇归在象征主义学派上,但其实特纳与利奇也是结构功能学派论者。
2024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新闻、历史、哲学、艺术、计算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文书学、逻辑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有关民族文献资料的查询方法,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01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2蒙古语言文学03维吾尔语言文学04哈萨克语言文学05朝鲜语言文学06藏语言文学07民族语文翻译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攻读博士学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
二、专业目录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招生年份:2023年所属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所属门类名称:文学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01]中国语言文学拟招生人数:9学习形式:全日制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1语言学概论与文学理论④830现代汉语、作文三、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1 科目名称:语言学概论与文学理论I. 考察目标本大纲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概论”课程与“文学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语言学概论与文学概论均为上述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语言学考试内容涉及语言的本质、功能、演变和发展、接触、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文字、语用等,初步涉及语言研究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体系中的地位等。
文学理论考试内容涵盖文学理论性质与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活动、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等学科基础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民族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5)
学院名称(盖章):历史文化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4年9月18日
《民族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5)
一、考核要求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核评价目标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突出强化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对一些重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
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和比较,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揭示。
对既有知识进行有效迅速的归纳总结,提取知识要点,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3.注重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能够对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论断,在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和原理基础上,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
第二节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
第三节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第二节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第三章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
第二节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三节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和西周的衰亡
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三节下层民众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第四节春秋时期的文化
第五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
第二节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六章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
第一节秦帝国的建立
第二节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
第三节秦末农民起义
第七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
第二节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第八章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第一节东汉前期政治
第二节东汉社会经济
第三节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四节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军起义
第五节东汉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第一节三国鼎立
第二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第三节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四节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发展第五节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七节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
第二节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第四节农民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三节唐代的民族关系
第四节唐末农民大起义
第五节唐代的文化和社会和生活
第六节唐代的中外关系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
第一节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
第二节北宋建立和社会矛盾的发展
第三节辽、西夏及其他边疆各族与北宋的关系
第四节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
第五节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六节金朝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第七节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
第八节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经济
第九节南宋的灭亡
第十节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十一节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
第一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第二节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元朝的衰落和灭亡
第五节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节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二节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三节第三节明代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第五节第五节明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六节第六节明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
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進一步发展
第一节清军南下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第二节清代的政治
第三节统一形势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第四节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第五节清代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第六节清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七节清代中外关系和中国人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
考试参考书目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版。
张岂之、张国刚主编:《中国历史》(古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