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浅层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记录表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起点坐标 X: Y: Z:第页/总页注:M= L×cosβ; h= L×sinβ;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用+号,反之用-号。
测手:记录人:计算人:检查人:组长:年月日音像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页 / 共页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地质观察点记录表第页 / 共页1、矿区名称: 2、点号: m 3、位置:4、观察点性质:5、路线地质:6、地质描述:7、接触关系及产状:8、矿化现象:9、标本及照相登记:10、地貌及水文地质:素描图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号:第页/总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坑道、钻孔概况表注:长度单位:m;方位及坡度:°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矿区名称钻孔号第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回次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样品签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角度单位:°,真厚度=轴夹角的正弦值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采样登记表项目(矿区)名称剖面编号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kg,岩心直径:cm。
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质量验收报告矿区钻孔单位矿区技术负责矿区行政负责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机长地质员水文地质员年月日.化探样品野外加工登记表工区(所)加工者:第页/总页样品管理组长:年月日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工区(所)组合者:第页/总页样品管理组长:图幅名称:年月日化探样品送样单1/5 万图幅号:第批第页合计件袋日期技术负责人:注:送样单一式三份,分别由采样组、分队及大队保存。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学号: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前言………………………………………………..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化…………………………二折射波法地震勘探………………………………..2.1数据采集………………………………………2.2数据处理………………………………………2.3结果解释………………………………………三反射波法地震勘探………………………………..3.1数据采集………………………………………3.2数据处理………………………………………3.3结果解释……………………………………….四实习总结……………………………………………一 前 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
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所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安排在《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意在使同学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学以致用。
同时能够熟悉并掌握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成果解释的流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实践了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含了两种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际步骤,其具体流程如下:(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流程图)场地测量设计施工方案 现场仪器调试数据采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处理 数据成图图件分析与解释数据不合理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划1.3.1工区概况黄岛区是山东省青岛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又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约为2220.1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139.26万。
浅层地震勘探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成绩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序言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第五章数据处理5.1反射波数据处理5.1.1 原始记录5.1.2 道均衡5.1.3 一维滤波5.1.4 二维滤波5.1.5 抽道集5.1.6 速度分析5.1.7 动校正5.1.8 水平叠加5.1.9 混波5.1.10 时深转换5.1.11 数据输出5.2 折射波数据处理第六章解释推断第七章结论与建议第八章报告附图第一章序言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
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VISTA。
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章: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2.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1、学习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
2、学习和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3、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起点坐标 X: Y: Z:第页/总页注:M= L×cosβ; h= L×sinβ;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用+号,反之用-号。
测手:记录人: 计算人: 检查人:组长:年月日音像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 页 / 共页记录人:日期: 年月日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地质观察点记录表第页 / 共页1、矿区名称: 2、点号: m3、位置:4、观察点性质:5、路线地质:6、地质描述:7、接触关系及产状:8、矿化现象:9、标本及照相登记:10、地貌及水文地质:素描图记录人: 日期:年月日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号:第页/总页记录人: 日期检查人: 日期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坑道、钻孔概况表注:长度单位:m;方位及坡度:°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矿区名称钻孔号第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钻孔回次记录表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样品签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注:长度单位:m,角度单位:°,真厚度=轴夹角的正弦值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采样登记表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kg,岩心直径:cm。
记录人: 日期检查人:日期矿区钻孔单位矿区技术负责矿区行政负责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机长地质员水文地质员年月日.化探样品野外加工登记表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工区(所)组合者:第页/总页样品管理组长:图幅名称:年月日化探样品送样单1/5 万图幅号:第批第页合计件袋日期技术负责人:注:送样单一式三份,分别由采样组、分队及大队保存。
标本登记表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地表及槽、井、坑探样品签、标本签槽、井、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填表人: 日期审核人:日期矿区岩(矿)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项目(矿区)名称第页 / 总页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岩矿石名称封蜡排水法(方法一) 塑封排水法(方法二)主要元素划分结果干样重量(P1)封蜡样体积(V)封蜡样重量(P2)蜡比重(d)小体重(XT)塑封样重量(P)塑封样体积(V)小体重(XT)注:重量单位为g,体积单位为cm3,封蜡小体重XT=P1;塑封小体重XT=P÷V(塑封样时应尽量选择重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而薄的塑料袋)采样人:日期:检查人:日期:矿区岩(矿)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t,体积单位:m3,体积V=L1×L2×h方法二使用的薄膜应选择薄而结实的塑料薄膜。
工程地质、地灾野外调查记录表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表C.1~表C.12给出了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
表C.1 一般观测点记录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图幅编号:28表C.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表29表C.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表(续)录: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0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31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32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3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34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续1)35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续2)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6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37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38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39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40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41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野外调查定点情况说明,是否为前期调查监测预警点,防治管理措施建议,以往工作程度,资料来源等;是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物探等;样品号照片编号录: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42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相伴生的地裂缝不填此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43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续1)44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续2)补充性描述:野外调查定点情况说明,是否为前期调查监测预警点,防治管理措施建议,以往工作程度,资料来源等;是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物探等;样品号照片编号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45表C.8 工程地质钻探班报表46表C.9 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表47表C.10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48表C.11 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集记录表49表C.12 浅井记录表50。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 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2、使用Geogiga 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三、实验原理3.1 地球物理条件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
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
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
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XXXXXXX 学校实验报告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
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
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起点坐标X:Y:Z:第页/总页注:M=L×cosβ;h=L×sinβ;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用+号,反之用-号。
测手:记录人:计算人:检查人:组长:年月日^音像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页/ 共页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地质观察点记录表第页/ 共页1、矿区名称:2、点号:m3、位置:4、观察点性质:5、路线地质:6、地质描述:7、接触关系及产状:8、矿化现象:9、标本及照相登记:10、地貌及水文地质:素描图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号:第页/总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坑道、钻孔概况表注:长度单位:m;方位及坡度:°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钻孔回次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样品签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注:长度单位:m,角度单位:°,真厚度=轴夹角的正弦值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采样登记表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kg,岩心直径:cm。
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矿区钻孔单位矿区技术负责矿区行政负责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机长地质员水文地质员年月日.化探样品野外加工登记表工区(所)加工者:第页/总页样品管理组长:年月日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化探样品送样单注:送样单一式三份,分别由采样组、分队及大队保存。
标本登记表地表及槽、井、坑探样品签、标本签槽、井、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矿区岩(矿)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岩矿石名称封蜡排水法(方法一)塑封排水法(方法二)主要元素划分结果干样重量(P1)封蜡样体积(V)封蜡样重量(P2)蜡比重(d)小体重(XT)塑封样重量(P)塑封样体积(V)小体重(XT)注:重量单位为g,体积单位为cm3,封蜡小体重XT=P1()d P PV1 2--;塑封小体重XT=P÷V(塑封样时应尽量选择重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而薄的塑料袋)采样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项目(矿区)名称第页/ 总页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t,体积单位:m,体积V=L1×L2×h方法二使用的薄膜应选择薄而结实的塑料薄膜。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word版本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测手:记录人:计算人:检查人:组长:年月日音像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页 / 共页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地质观察点记录表第页 / 共页1、矿区名称: 2、点号:m3、位置:4、观察点性质:5、路线地质:6、地质描述:7、接触关系及产状:8、矿化现象:9、标本及照相登记:10、地貌及水文地质:素描图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号:第页/总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坑道、钻孔概况表注:长度单位:m;方位及坡度:°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矿区名称钻孔号第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矿区年月日第页共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回次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样品签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角度单位:°,真厚度=轴夹角的正弦值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采样登记表项目(矿区)名称剖面编号工程编号第页注:长度单位:m ,重量单位:kg ,岩心直径:cm 。
记录人: 日期 检查人: 日期钻孔质量验收报告矿区钻孔单 位矿区技术负责 矿区行政负责地 质 组 长 探 矿 组 长水文地质组长 机 长地 质 员水文地质员年 月 日 .化探样品野外加工登记表工区(所)加工者:第页/总页样品管理组长:年月日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工区(所)组合者:第页/总页样品管理组长:图幅名称:年月日化探样品送样单1/5 万图幅号:第批第页合计件袋日期技术负责人:注:送样单一式三份,分别由采样组、分队及大队保存。
标本登记表项目(矿区)名称第页 / 总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地表及槽、井、坑探样品签、标本签槽、井、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编号第页填表人:日期审核人:日期矿区岩(矿)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项目(矿区)名称第页 / 总页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岩矿石名称封蜡排水法(方法一)塑封排水法(方法二)主要元素划分结果干样重量(P1)封蜡样体积(V)封蜡样重量(P2)蜡比重(d)小体重(XT)塑封样重量(P)塑封样体积(V)小体重(XT)注:重量单位为g,体积单位为cm3,封蜡小体重XT=P1()d P PV1 2--;塑封小体重XT=P÷V(塑封样时应尽量选择重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而薄的塑料袋)采样人:日期:检查人:日期:矿区岩(矿)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项目(矿区)名称第页 / 总页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t,体积单位:m3,体积V=L1×L2×h方法二使用的薄膜应选择薄而结实的塑料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