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概论课件1(精选)
民族学pptx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民主改革(1954~1956)前的封建经济形态。其特点 是建立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政治统治权和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实行劳 役地租,并逐渐向实物地租转化,阶级关系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结构。它属 于封建领主制经济范畴,既不同于汉族地区战国到秦汉以后的封建地主制 经济,与西欧中世纪封建农奴制也有区别。
三 民族学研究方法
田野工作— 资料分析的 方法 A
资料分析方 法 B
理论构建方 法 C
3.1田野工作—资料搜集的方法:
• 定义:田野工作(Field work),又称实地调查,是民 族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 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 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 意义:田野工作对于民族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民族 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
民族学
美国、英国 德国、法国、俄罗斯
(民族、族群)
(科学)
主要是对不同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等的研究
研究重点:针对 社会和文化,针 对当代
研究方法:读社 会而不是读文献
A
B
即民族学比较多地强调对不同人群、民族的社会、文化的研究。在时 空观念和研究方法上,重点是通过对当代的社会与文化进行实地的调 查开展研究。
独龙族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残余
独龙族的婚姻状态较复杂,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婚姻 形态。由原始的"群婚"、"对偶婚"到一夫多妻以及从妻姊妹婚到非等辈婚 几种复杂的形态,这种复杂的婚姻关系也表明了家庭公社解体期的特点, 它标志着家族公社制度的结束和个体家庭的确立。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婚姻法在独龙族地区逐步地得到了贯彻,旧的 婚俗有了很大改变。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妻姊妹婚,夫兄弟婚,非等辈 婚,以及固定的家族外婚制,已经基本废弃。
民族理论课件

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
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
共民同族理论繁荣的原则。
18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贡献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 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 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 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 巨大的作用。
第2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 地位
第3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 持和完善
民族理论
2
第1节 民族区域自治及其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五、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民族理论
3
返回章目录
一、 民族区域 自治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 150个民族自治地方。 包括5个自治区,30个
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内蒙古自治区(1947
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1955年10月);广西
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
10月);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民族理论
11
——民族自治地方的名 称,除特殊情况外,按 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
上一页下一页
9
第8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二、设立民族自治机关
三、行使民族自治权
返回章目录
民族理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人民政府向中央回赠礼品
上一页下一页
10
返回章目录
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学导论(王庆仁教授)Powerpoint

•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 第一节 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
•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 第三节 直立人——真人的出现 • 第四节 智人
劳动创造说
• 恩格斯:
•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 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 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 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 身”。
劳动推动力说
• 劳动只是作为从猿到人转变 的主要推动力,并不反映事物内 部的矛盾性,显然不能说它就是 人类起源的内因。劳动只是一种 持殊的适应手段,适应方式。它 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推动古独 的内部矛盾性发展与转化。
• 导论 • 第一单元 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
识
•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 第一节 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
•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 第三节 直立人——真人的出现 • 第四节 智人
根据地史学的研究,地球大约形 成于40至50亿年前。整个地球的历史 可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大阶段。其中每个 代分为若干纪,每个纪又分为若干世。 人类起源和发展于新生代。新生代分 为第三纪(Tertiary)和第四纪 (Quatemary),新生代一般认为是距 今7000万年,其中第三纪便占了6700 万年,最后为300万年是第四纪。
第十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及其 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不平 衡性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公社 残余形态
第三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封建领主制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 第六节 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四单元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第十二章 婚姻家庭制度 第一节 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节 群婚及其家庭形式‘ 第三节 对偶制婚姻家庭 第四节 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
民族主题ppt课件

详细描述
民族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品等,而民 族音乐则包括民歌、器乐、舞蹈等。这些艺 术和音乐形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审 美观念和精神追求。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族艺 术和音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内
涵和精神世界。
2023
PART 05
民族问题与冲突
REPORTING
民族分离主义
总结词
民族分离主义是指一个民族要求 从现有国家中分离出来,成立独
详细描述
民族通常具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是一个拥有 共同认同感和凝聚力的群体。民族特点包括民族文化、民族 传统、民族性格等,这些特点在民族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逐渐 形成并得到强化。
民族的形成与演变
总结词
民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共同或同类语言、文化和风俗的认同而形 成的。
详细描述
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通常与该民族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 会背景密切相关。民族演变则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包括 文化、语言、风俗等方面的变化。
2023
PART 02
世界民族分类与分布
REPORTING
亚洲民族
总结词
亚洲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地区之 一,拥有众多具有悠久历史和文 化的民族。
详细描述
亚洲有50多个国家,其中包含汉 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5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在语言 、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多样性 。
非洲民族
总结词
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最为众多的地区之 一,各民族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 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2023
民族主题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民族概述 • 世界民族分类与分布 • 中国民族 • 民族文化与习俗 • 民族问题与冲突 • 民族团结与发展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民族学概论一、民族学通论、概论与专论1、通论:通指整个、全部的意思,如通史主要指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通论则是指某一学科全面的论述.2、概论:概指大略的意思,用于书名的主要有概观、概要、概论等。
概论简意为概括论述,比通论范围要狭小。
3、专论二、学习民族学的意义1、民族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应用民族学(人类学);本尼迪克特;“文化类型”;《菊与刀》2、学习民族学可以丰富知识结构。
3、学习民族学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可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产翁制三、学习民族学的三种途径1、经验归纳:从某些民族个别文化事项的实际观察出发,逐步扩充和综合这些民族事项,直到形成民族学的基本范畴,提出民族学的一般问题。
2、系统演绎:首先了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对象、范围、任务、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总的研究课题的一般概念,然后沿着整体的阶梯,逐渐过渡到系统地掌握研究各族文化和各种个别问题,以具体的实际材料充实研究内容。
3、历史求证与反思第一章民族学名称与定义第一节民族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一、“人类学的时代”当代人类学家克娄伯曾在其大著《人类学》一书中称当今时代是“人类学的时代”(Age of anthropology Science)。
二、人类学的定义1、词义:人类学,英文写作Anthropology,此词来自希腊文,是“anthropos”与“logos”的合拼,“anthropos”义为“人”,“logos”义为学问、学科。
从语义上看,人类学即指研究人的学问。
2、定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从语源学上讲,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这门学科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
”林惠祥:“人类学是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之科学:包括人类的起源,种族的区分,以及物质生活,社会构造,心灵反应等的原始状况之研究。
换言之,人类学便是一部‘人类自然史’,包括史前时代和有史时代,以及野蛮民族与文明民族之研究;但其重点在史前时代与野蛮民族。
课件 民族概论

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
氏族、部落
国家
民族
种族
阶级
1.民族与氏族部落
(1)联系方式不同
地缘关系、文化为纽带——血缘关系为纽带
(2)发展阶段不同:
氏族是民族的前身,民族是由氏族发展 而来的。
(3)职能特性不同:
氏族是一种有社会职能的制度。
2、民族与种族
划分标志不同
民族是从人的社会属性来划分的,标志是民族成员所共 同具有的地域、语言、文化、经济生活及心理素质; 种族是从人们的自然属性来划分,标志是人们共同具有 的肤色、毛发、面容、体格等生理特征。
概念不同
组成要素不同
所属的社会领域不同 历史作用不同
概念不同 民 族 与 宗 教 的 区 别
•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其 本质而言,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 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
•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 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 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积极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宗教文化是民 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一些宗教教义对民族发展有
促进作用。
消极作用:宗教信仰的极端化往往会导致该 民族一些成员的狭隘性和盲目的排外性。以宗教 信仰作为标志用来处理社会多方面的关系,对这 些民族的发展也不利的,甚至还会导致教派之间
和民族之间的冲突。
民 族 与 宗 教 的 区 别
组成要素不同
民 族 与 宗 教 的 区 别
• 宗教是由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 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制度等要素组成 的;
• 民族是由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 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等要素 组成的。
所属的社会领域不同 民 族 与 宗 教 的 区 别
民族理论课件第二章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民族分化,是指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 中分化出来的现象。这种分化多是因民族迁徙等 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 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民 族分化、民族组合是民族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 分,特别是在过去的民族发展历程中是一个不可 忽视的历史现象。 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 一个民族的整体或一部分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 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另一个民族的历史现 象和社会过程。
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第一节 民 族 第二节 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第三节 民族与国家
第一节
民 族
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理论 与实践
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
古希腊学者最早在《荷马史诗》中使用过 “民族”这个词(伊利亚特)
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 内部 制 约 因 素 外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间的交往
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民族素质 人口状况 宗教信仰 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
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民族的常态发展 模 式 民族的异态发展
民族的跳跃式发展
民族的类型与发展趋向 前资本主义民族
类 型
资本主义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
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中提出了他的民族定义。。
民族概念的最早使用
“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公 元前8世纪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 亚特》当中。 在中国最早使用汉文“民族”一词的 是王韬,他在《洋务在用其所长》 (1882年)一文中称:夫我中国,乃 天下之大国也,幅员辽阔,民族殷繁。
《民族学概论》课件

课程总结和问题讨论
知识回顾
• 课程中学到的重要概念 • 对不同民族的认识和理解 • 民族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思考与讨论
• 全球化对民族身份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 如何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存 • 为什么研究民族学对于现代社会很重要
《民族学概论》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民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探讨民族的多样性、相互影响 及演变过程,并引发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和讨,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2 认识民族学的重要性
了解为什么研究和理解不同民族对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3 课程目标
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民族学知识,拓宽他们的世界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民族学的定义和意义
探索人类的多样性
了解民族学如何研究和理解人 类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习俗 和社会行为。
推动文化包容和理解
认识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 异,促进和谐共存和文化交流。
拓宽人类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经验和智 慧,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族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3
起源和迁徙
探索民族形成的原因,了解民族迁徙对文 化和人类历史的影响。
社会变迁和政治因素
了解社会变迁和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民族的 形成和演变。
民族的多样性和相互影响
多元文化共存
了解不同民族如何在共享的地 理空间上和平共存,相互影响 并互相学习。
文化衍生与创新
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 流和互动如何推动新的观念、 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全球化与民族身份
思考全球化对民族身份认同和 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1 田野调查和实地研究
了解民族学家如何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来了解和研究不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