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医学生

物理实验报告医学生

物理实验报告医学生实验目的探究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应用到医学中对眼球屈光度的研究中。

实验材料- 光箱- 透明直尺- 液体容器(水)- 直尺- 白纸实验原理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对于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表示为:![](其中,![]( 为入射角,![]( 为折射角,![]( 为空气的折射率,![]( 为水的折射率。

根据折射定律,当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到光密介质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小。

实验步骤1. 将光箱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打开光箱。

2. 在光箱的一侧放置一个液体容器,向其中注满水。

3. 在容器内放置一个透明直尺,调整其位置使其浸没在水中,并保持垂直于光线的方向。

4. 在液体容器的另一侧放置白纸,使其与透明直尺形成一个小夹角。

5. 在光箱的另一侧放置一个直尺,作为标定参考。

6. 调整透明直尺的位置,使得透过水中的光线在白纸上形成一个明显的折射现象。

7. 分别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计算出它们的正弦值。

8.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1.00为例,实验结果如下:- 入射角度(度):30,45,60,75,90- 折射角度(度):22.5,33.75,45,56.25,63.78- 入射角正弦值:0.500,0.707,0.866,0.965,1.000- 折射角正弦值:0.354,0.532,0.707,0.829,0.883实验分析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入射角正弦值与折射角正弦值的比值趋近于一个恒定的值,即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这个折射率之比对于不同的介质是一个常数,可以根据这个比值来确定介质的折射率。

在医学中,了解眼球的屈光度对于矫正视力以及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物理学实验报告5%的葡萄糖溶液

医学物理学实验报告5%的葡萄糖溶液

医学物理学实验报告5%的葡萄糖溶液实验名称:5%的葡萄糖溶液实验目的:制备5%的葡萄糖溶液,并进行医学物理学实验实验原理: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在生物体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被利用进行能量代谢和生成其他重要物质。

5%的葡萄糖溶液是在100mL的水溶液中溶解5克葡萄糖得到的。

实验步骤:1. 取一个100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清洗并烘干备用。

2. 称取5克葡萄糖,加入到容量瓶中。

3. 用去离子水将容量瓶中的葡萄糖溶解。

4. 加入去离子水至刻度线处,轻轻摇匀,得到5%的葡萄糖溶液。

实验结果:制得100mL的5%葡萄糖溶液。

实验结论:成功制备了5%的葡萄糖溶液,可以用于医学物理学实验。

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 葡萄糖难以溶解:可以加热水或使用去离子水。

2. 溶液不够清澈:可以使用滤纸或离心机使其变得清澈。

实验注意事项:1. 葡萄糖是易吸潮的,要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2. 实验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接触葡萄糖溶液。

3. 制备葡萄糖溶液要准确称量和配制。

4.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进行彻底清洗,避免对下一次实验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1. 张子健,胡婷,马丽华.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 陈宏鸣,黄薇薇,周懋轩.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王伟,张欣. 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附:实验记录表| 序号 | 葡萄糖(克) | 去离子水(mL) | 实验人员 ||------|-------------|----------------。

大学医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医学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2. 掌握医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3. 学习使用医学物理实验仪器,如超声波诊断仪、X射线成像系统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医学物理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医学物理是研究物理原理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涉及的主要原理包括:1. 超声波原理:超声波是频率高于人耳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穿透能力强、对人体组织无损害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

2. 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穿透能力强,能穿透人体组织,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3. 放射性同位素原理: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可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三、实验仪器1. 超声波诊断仪2. X射线成像系统3.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仪4.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超声波诊断实验(1)开启超声波诊断仪,调整探头频率和灵敏度。

(2)将被测物体放置于探头前,调整探头位置,观察图像。

(3)记录实验数据,如物体大小、形状等。

2. X射线成像实验(1)开启X射线成像系统,调整X射线管电压和电流。

(2)将被测物体放置于X射线照射区域,调整物体位置。

(3)拍摄X射线图像,观察图像质量。

3.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1)将放射性同位素溶液注入被测物体。

(2)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仪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分布。

(3)记录实验数据,如放射性同位素浓度、分布范围等。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如图像质量、放射性同位素浓度等。

2. 使用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实验结果分析1. 超声波诊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超声波在物体内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从而形成图像。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2. X射线成像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X射线在物体内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形成图像。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3.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放射性同位素在物体内部分布均匀,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医学生医用物理的实验报告

医学生医用物理的实验报告

医学生医用物理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医学生学习医用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医学物理的理解。

具体实验目的包括:1. 了解医学物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2. 学习常见的医学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3. 掌握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操作技巧;4. 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和药剂1. X射线机;2. 放射性核素;3. 脑电图仪;4. 磁共振成像仪;5. 超声诊断设备;6. 计算机。

实验步骤X射线影像检查1. 调整X射线机的参数,如电流、电压和曝光时间;2. 将被检查的物体放置在X射线机下,进行拍片;3. 通过荧光屏观察得到的X射线图像。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1. 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并配置示踪溶液;2. 将示踪剂注射到患者体内;3. 利用仪器测量放射性核素在患者体内的分布情况;4. 分析测量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

脑电图检查1. 将电极放置在被检查者的头皮上;2. 调整脑电图仪的参数,如采样率、增益和滤波器设置;3. 让被检查者进行一系列运动指令或休息状态;4. 通过电脑软件分析记录的脑电图信号。

磁共振成像检查1. 将被检查者放置在磁共振成像仪中;2. 调整磁共振成像仪的参数,如扫描平面、扫描时间和扫描序列;3. 进行扫描,得到图像数据;4. 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分析,获得诊断结果。

超声诊断1. 将超声探头放置在被检查者的皮肤上,并涂抹适量的凝胶;2. 调整超声诊断设备的参数,如频率和增益;3. 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4. 分析得到的超声波图像,进行病变或异常的判断。

实验结果分析1. X射线影像检查可清晰显示所检查物体的密度、形态和结构;2.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可用于分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并辅助诊断;3. 脑电图检查可以记录和分析脑电信号,为对脑功能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4.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人体结构和病变图像;5. 超声诊断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和评估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医用物理学a实验报告

医用物理学a实验报告

医用物理学a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索医用物理学中与放射治疗相关的实验操作,加深对医用物理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并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

实验装置和材料:1. 放射治疗机:用于产生和加速高能量放射线。

2. 仿生组织模型:用于模拟人体组织,测量辐射剂量分布。

3. 放射计:用于测量和记录辐射剂量。

4. 实验室安全设备:如防护手套、围裙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制定实验计划,提前了解实验安全操作要求,并戴上实验安全设备。

b. 将仿生组织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保持稳定。

2. 辐射剂量测量:a. 将放射计放置在预定位置,并设置测量模式。

b. 启动放射治疗机,使其产生和加速放射线,并在一定时间内测量辐射剂量。

c. 记录测量结果,包括剂量分布图和剂量数值。

3. 数据分析和讨论:a.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并探讨辐射剂量的分布情况。

b.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剂量差异,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

c. 探讨仿生组织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在医用物理学中的应用前景。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2. 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对实验装置和材料造成损坏。

3.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仪器的稳定,并防止外部干扰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 完成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装置和材料,彻底清除可能存在的辐射源。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医用物理学中与放射治疗相关的一些实验操作,掌握了测量辐射剂量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结果显示了辐射剂量的分布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不同实验条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仿生组织模型在医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该实验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医学超声物理实验报告(3篇)

医学超声物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超声波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 掌握超声波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习如何进行超声波成像技术操作。

4. 分析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

5. 通过实验,验证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其传播速度受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等因素影响。

在医学领域,超声波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手术等方面。

本实验主要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对人体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超声波诊断仪2. 探头3. 被测物体(如:人体模型、水槽等)4.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将探头连接到超声波诊断仪上,调整仪器参数,如:探头频率、深度等。

2. 将探头放置在被测物体表面,调整探头位置,确保探头与被测物体接触良好。

3. 开启超声波诊断仪,观察屏幕上的图像,记录图像信息。

4. 改变探头位置和角度,观察不同部位的图像,分析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

5. 对比不同被测物体的图像,验证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在人体软组织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1540m/s。

2. 通过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可以观察到不同部位的图像,如:心脏、肝脏、肾脏等。

这些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有效性较高,可用于检测多种疾病,如:肿瘤、心脏病、肝胆疾病等。

六、实验结论1. 超声波是一种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声波技术。

2. 超声波成像技术能够对人体组织进行实时、无创、高分辨率的观察和分析。

3. 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有效性较高,可用于检测多种疾病,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探头与被测物体接触良好,避免产生干扰信号。

2. 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时,要缓慢、平稳,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医用物理学实验报告心得

医用物理学实验报告心得

医用物理学实验报告心得一、实验背景医用物理学实验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医学中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物理量在医学应用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培养我们掌握仪器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本次实验包括了测量手术灯照度、X射线辐射剂量等几个实验项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了解每个实验项目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前,我们需要确保实验仪器正常工作,仪器的刻度标定准确。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并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

三、实验数据处理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通过仪器测量获得一系列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同时,还需要绘制相应的图表来直观呈现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在实验报告中,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对于与理论值相差较大的实验结果,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尝试提出改进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实验项目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在讨论部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实验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

五、实验心得体会通过参与医用物理学实验,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了解了医学领域中物理原理的应用情况,加深了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

最后,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我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六、总结医用物理学实验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实验中我们不仅要掌握仪器的操作技巧,还需要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希望今后能不断应用和拓展所学知识,为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用物理学实验报告

医用物理学实验报告

医用物理学实验报告篇一:视光应用光学实验大纲应用光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学时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2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实验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进行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

第一、通过亲手操作熟悉某些物理现象和定律,而这些物理现象和定律只靠课堂的讲解和演示是不能完全了解的;第二、系统地学习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熟悉使用常用的物理仪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第三、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达到积累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简介附:选做实验四、参考教材本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医用物理学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由学生自拟。

五、考核方式实验成绩按20分制评定。

其中实验操作10分,实验报告10分。

六、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朱利氏秤、读数显微镜、分光仪、MF-500 型万用表、交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奥氏粘度计等。

篇二:中山大学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医科课程教材使用计划表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医科课程教材使用计划表(2012年9月—2013年1月)I 八年制、七年制 ........................................................ .. (1)一、2012级临床八年制(第I学年第一学期) ....................................................... ...... 1 二、2011级临床八年制(第II学年第一学期) ....................................................... .... 1 三、2010级临床八年制(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1 四、200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1 五、2008级临床八年制(第V学年第一学期) ....................................................... ....2 六、2012级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第I学年第一学期) .............................................3 七、2011级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 3 八、2010级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 4 九、2009级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4 II、全英留学生 ........................................................ .. (5)十、2012级全英留学生(第I学年第一学期)....................................................... ... 5 十一、2011级全英留学生(第II学年第一学期) . (5)III、2012级医科各专业 ........................................................ (5)十二、2012级临床医学、眼科视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第I学年第一学期)....................................................... ........................................................... ............... 5 十三、2012级法医学专业(第I学年第一学期) ......................................................6 十四、2012级检验医学专业(第I学年第一学期)...................................................7 十五、2012级康复学专业(第I学年第一学期) ......................................................8 十六、2012级护理学专业(第I学年第一学期) ......................................................9 IV、2011级医科各专业......................................................... .. (10)十七、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 ............................................... 10 十八、2011级法医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 .. (10)十九、2011级检验医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 ................................................11 二十、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 ................................................11 二十一、2011级口腔医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 ........................................... 12 二十二、2011级康复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 .. (12)二十三、2011级护理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 ............................................... 12 V、2010级医科各专业 ........................................................ . (13)二十四、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 13 二十五、2010级眼科视光学专业(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14 二十六、2010级麻醉学专业(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15 二十七、2010级医学影像学(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15 二十八、2010级法医专业(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 (16)二十九、2010级医学检验专业(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 17 三十、2010级口腔医学专业(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18 三十一、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 18 三十二、2010级康复医学专业(四年制)(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 19 三十三、2010级护理专业(四年制)(第III学年第一学期) ...................................... 19 VI、2009级医科各专业......................................................... .. (20)三十四、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0 三十五、2009级视光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1 三十六、2009级法医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1 三十七、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2 三十八、2009级口腔医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3 三十九、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3 四十、2009级预防医学(妇幼)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3 四十一、2009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4 四十二、2009级预防医学(卫管)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4 四十三、2009级预防医学(营养)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4 四十四、2009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5 四十五、2009级麻醉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 .. (25)I 八年制、七年制一、2012级临床八年制(第I学年第一学期)二、2011级临床八年制(第II学年第一学期) 三、 2010级临床八年制(第III学年第一学期)四、200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IV学年第一学期)五、2008级临床八年制(第V学年第一学期)六、2012级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第I学年第一学期)七、2011级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第II学年第一学期)篇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增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一、人才需求的前景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医学检验专业成为当今医学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医学物理实验
开课实验室B生命科学楼113
学院生物工程院年级2012级专业班生医1班
学生姓名李莉学号********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一学期
生物工程学院制
《医学物理》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B生命科学楼113 2014年11 月20 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年级、专业、班12生医1班姓名李莉成绩
课程名称医学物理实验
实验项目
名称
人体听阈曲线的测定指导教师吴小鹰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听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了解听阈曲线的物理意义,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二、实验原理
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

通常声波的可闻频率范围为0—20000 Hz。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I 表示。

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

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它随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并没
有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响度不仅取决于声强的大小,而且还与声波的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级并不相等。

声强还必须达到某一数值才能引起人耳听觉。

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叫做听阈,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听阈不同,听阈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叫做听阈曲线。

听觉实验仪采用微电脑控制,产生的正弦信号,经衰减器送到功率放大器,
就得到最大衰减为0dB 断续、分挡可调的电功率送到耳机,经耳机将电功率转
变为同频率机械波,通过改变频率和衰减器的衰减量就可以分别测量不同人的
左、右耳对不同频率纯音的听阈值。

《医学物理》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B生命科学楼113 2014 年11月27 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年级、专业、班12生医1班姓名李莉成绩
课程名称医学物理
实验项目
名称
生物电阻抗特性测试指导教师吴小鹰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人体阻抗产生的原因,测量生物组织电阻抗的频率特性。

2. 探讨影响生物电阻抗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作用
二、实验原理
皮肤的最外层是表皮,包括角质层,其中有汗腺孔,下面是真皮及皮下组织,其中有大量血管,由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导电性较好,可模拟为纯电阻。

由于汗腺孔里有少量离子通过,所以我们把表皮模拟为漏了电的电容器,看成纯电容C和纯电阻R的并联,其表皮阻抗为:
而表皮下面的真皮和皮下组织电阻不太高,电性能象纯电阻R,所以皮肤电阻抗模拟等效电路如图 5
皮下深部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类物质和各种膜蛋白,由于脂类物质在电学上几乎绝缘,它相当于电容器的中间介质,膜蛋白产生了膜电阻R1,细胞膜产生的阻抗等效于R1、C并联电路。

膜内外组织液的阻抗等效于纯电阻R2和R3,所以皮下深部组织的阻抗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

皮下组织的阻抗同样具有容性阻抗的特性
三、使用仪器、材料
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频率可调,低频交流电,输出电压固定为 40mV)、数字万用电表、交流毫伏表(1 mV~300V)、导电电极、标准电阻(10k)、阻抗测试盒等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设备、仪器,搭建好实验装置
2. 测量生物组织的直流阻抗
用电极固定在生物组织两端上。

电源用直流稳压电源,使其输出为 5V,标准电阻 R =1.0×104 。

如图接通电路,待电路稳定三分钟后,用万用表分别测量 U组织和 U R1
3. 测量生物组织在不同频率的交流阻抗
把直流电源换成低频信号发生器。

先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衰减放在 40dB,并把输出细调逆时针调到底(使其输出信号最小),打开电源开关,预热 3 分钟以上。

用标准电阻 R =1.0×104接通电路,电路连接好后,再逐渐增大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之为 40mV,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并保持输出电压不变,分别用毫伏表测出 U 组织和 UR,根据公式计算出不同频率时组织的交流阻抗,作出 Z组织~1gf 曲线,并根据变化规律说明待测组织阻抗的频率特性。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结果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不同的频率下同样的猪肉有不同的电阻。

并随着频率的增大阻抗增大。

2)在10Ohz-3000khz 频率下,阻抗一般较稳定。

3)在 3M hz之后,阻抗急剧增加, 4M hz达到峰值,之后急剧下降
4)在5Mhz之后,阻抗比较平稳,较之前小有增加。

2 误差分析
1)猪肉长时间通电,会使组织重新排列,阻抗会变化
2)使用猪肉时间长之后,水分减少,也会影响阻抗
3)交流毫伏表的仪器误差
《医学物理》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