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蜗杆的画法
蜗轮蜗杆绘制

蜗轮的三维造型设计:(1)蜗轮的主要参数为模数m=4,齿数z=39,传动中心距a=98,螺旋角β=11.3099°。
计算蜗轮的几何尺寸如下:d=mz=156mmβ=11..3099ha=m=4mmhf=1.2m=4.8mda=d+2ha=164mmdf=d-2hf=146.4mma=98mm(2)启动UG软件,新建一个名为WoLun.prt的文件,选择“开始”——“建模”命令,进入建模模块。
(3)以XC—ZC坐标平面作为草图平面,绘制如图所示草图。
(4)选择“插入”——“设计特征”——“回转”命令,系统弹出“回转”对话框。
如图所示,选取草图,设置回转参数,单击“确定”按钮,则创建相应的回转体。
(5)旋转当前坐标系XC轴转到ZC轴。
(6)选择“工具”——“表达式”命令,系统弹出“表达式”对话框。
建立如图所示表达式。
(7)选择“插入”——“曲线”——“规律曲线”命令,系统弹出“规律曲线”对话框。
单击“根据公式”按钮,设置X的变化规律为xt,设置Y的变化规律为yt,设置Z的变化规律为zt,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曲线绘制,其结果如图所示。
即为正侧蜗轮齿槽螺旋线。
绘制左侧螺旋线(8)选择“插入”——“曲线”——“规律曲线”对话框。
单击“根据公式”按钮,设置X的变化规律为xt,设置Y的变化规律为yyt,设置Z的变化规律为zzt,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曲线绘制,其结果如上图中间所示。
即为反侧蜗轮齿槽螺旋线。
绘制右侧螺旋线(9)选择“插入”——“曲线”——“规律曲线”对话框,要求指定基础变量,默认为t。
直接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再次弹出对话框要求指定X坐标分量的变化规律。
输入X,单击“确定”按钮,则确定规律曲线X坐标分量的变化规律,系统同时弹出对话框,要求进一步指定Y坐标分量的变化规律。
依次输入t、Y即可。
最后,单击“规律曲线”对话框的第一个按钮,指定Z坐标分量的变化规律为恒定值0。
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则生成渐开线,如图所示。
SW设计——环面蜗杆画法

SW设计——环面蜗杆画法时间:2011-03-21 11:06来源:SolidWorks作者:solidworks-叶子点击:次SolidWorks设计环面蜗杆画法标签: solidworks设计环面蜗杆画法solidworks 教育分类: solidworks教程 1. 绘制涡轮的外轮廓: 1) 以前视基准面为草绘平面开始绘制草图; 2) 以草图原点为起点绘制中心线A1; 3) 绘制圆弧,圆弧圆心在中心线上,圆弧两端端SolidWorks设计——环面蜗杆画法1. 绘制涡轮的外轮廓:1) 以前视基准面为草绘平面开始绘制草图;2) 以草图原点为起点绘制中心线A1;3) 绘制圆弧,圆弧圆心在中心线上,圆弧两端端点以中心线A1对称;4) 通过原点画一条水平中心线,这个中心线作为草图旋转实体的中心线;5) 绘制涡轮其他边线。
SW设计——环面蜗杆画法(2)时间:2011-03-21 11:06来源:SolidWorks作者:solidworks-叶子点击:次2. 旋转实体3. 在右视基准面上绘制以原点为圆心直径为30mm的圆,以这个圆绘制螺旋线(菜单插入曲线螺纹线/涡状线);4. 同样以右视基准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以原点为圆心直径为405mm的圆,并以此圆绘制涡状线(菜单2. 旋转实体3. 在右视基准面上绘制以原点为圆心直径为30mm的圆,以这个圆绘制螺旋线(菜单—插入—曲线—螺纹线/涡状线);4. 同样以右视基准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以原点为圆心直径为405mm的圆,并以此圆绘制涡状线(菜单——插入——曲线——螺纹线/涡状线);5. 绘制蜗杆螺牙轮廓“草图3”1) 以前视基准面为草绘平面绘制草图,隐藏螺旋线;2) 绘制水平中心线B1穿过原点;3) 画点D1,选择点D1与涡状线添加几何关系——穿透(在选择涡状线的时候选择靠近涡状线下端),隐藏涡状线;4) 绘制竖直中心线B2穿过点D1,标注此中心线的上端点D2到B2的竖直距离为200mm。
第11章绘制蜗杆零件图

第11 章绘制蜗杆部件图在AutoCAD 中绘制如图 11-1 所示的蜗杆部件图。
图 11-1蜗杆部件图11.1实训目的经过在 AutoCAD 中绘制部件图,掌握在 AutoCAD 中绘制标准部件图图样的基本步骤;经过二维图的绘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明,进一步复习稳固基本画图方法和编写命令。
(1)熟习轴类部件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掌握轴类部件图的构造和画法。
(3)掌握直线、圆等画图命令。
(4)掌握偏移、复制、镜像、修剪、打断、倒角等改正工具。
(5)掌握经过“特征”功能面板改正图形特色的方法。
(6)掌握平面图形中常有的协助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7)综合应用极轴追踪、对象捕获、正交等协助功能。
(8)掌握文字款式和尺寸款式的设置和标明方法。
(9)掌握图案填补的应用。
163第 11 章绘制蜗杆部件图(10)掌握块的定义和插入。
(11)掌握标题栏的绘制和应用。
11.2实训要求( 1)采纳 A3 标准图纸。
图纸幅面、图框格式及标题栏要切合国家标准GB/T17450 ~ 17453 -1998 的要求。
(2)依据图中所示的尺寸 1:1 画出部件图,标明图中的所有尺寸和技术要求。
11.3实训准备工作(1)阅读教材中有关章节内容。
(2)复习直线、圆等画图命令。
(3)复习偏移、复制、镜像、修剪、打断、倒角等编写命令。
(4)复习图层、线型、颜色等的设置和改正方法。
(5)复习极轴追踪、对象捕获、正交等功能的用法。
(6)复习图案填补的应用。
(7)复习块的定义、插入和属性等的用法。
(8)复习标明的方法和办理文字的方法。
(9)复习表格的插入方法以及文字输入。
11.4实训说明(1)轴一般用来支承传动部件和传达动力,它的形状一般来说是对称的。
本章要绘制的蜗杆与一般轴构造有一致的地方,所以绘制方法基真相同。
(2)轴类部件的构造特色。
从图 11-1 能够看出,轴类部件拥有以下特色:轴类部件为展转体,并且多为车床加工,所以主视图是轴线横放,键槽、孔等构造尽量朝前,而不用绘制左视图和俯视图。
蜗轮蜗杆设计参数

圆柱蜗轮、蜗杆设计参数选择蜗轮和蜗杆通常用于垂直交叉的两轴之间的传动(图1)。
蜗轮和蜗杆的齿向是螺旋形的,蜗轮的轮齿顶面常制成环面。
在蜗轮蜗杆传动中,蜗杆是主动件,蜗轮是从动件。
蜗杆轴向剖面类是梯形螺纹的轴向剖面,有单头和多头之分。
若为单头,则蜗杆转一圈蜗轮只转一个齿,因此可以得到较高速比。
计算速比(i)的公式如下:i=蜗杆转速n1蜗轮转速n2=蜗轮齿数z2蜗杆头数z11、蜗轮蜗杆主要参数与尺寸计算主要参数有:模数(m)、蜗杆分度圆直径(d1)、导程角(r)、中心距(a)、蜗杆头数(或线数z1)、蜗轮齿数(z2)等,根据上述参数可决定蜗杆与蜗轮的基本尺寸,其中z1、z2由传动要求选定。
(1)模数m 为设计和加工方便,规定以蜗杆轴项目数mx和蜗轮的断面模数mt 为标准模数。
对啮合的蜗轮蜗杆,其模数应相等,及标准模数m=mx=mt。
标准模数可有表A查的,需要注意的是,蜗轮蜗杆的标准模数值与齿轮的标准模数值并不相同。
表A图1图2(2)蜗杆分度圆直径d1 再制造蜗轮时,最理想的是用尺寸、形状与蜗杆完全相同的蜗轮滚刀来进行切削加工。
但由于同一模数蜗杆,其直径可以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每一种模数对应有相当数量直径不同的滚刀,才能满足蜗轮加工需求。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数目,在规定标准模数的同时,对蜗杆分度圆直径亦实行了标准化,且与m 有一定的匹配。
蜗杆分度圆直径d1与轴向模数mx之比为一标准值,称蜗杆的直径系数。
即q=蜗杆分度圆直径模数=d1m d1=mq有关标准模数m 与标准分度圆直径d1的搭配值及对应的蜗杆直径系数参照表A (3) 蜗杆导程角r 当蜗杆的q 和z1选定后,在蜗杆圆柱上的导程角即被确定。
为导程角、导程和分度圆直径的关系。
tan r=导程分度圆周长 = 蜗杆头数x 轴向齿距分度圆周长 =z1px d1π =z1πm πm q =z1q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其导程角的大小与方向应相同。
(4) 中心距a 蜗轮与蜗杆两轴中心距a 与模数m 、蜗杆直径系数q 以及蜗轮齿数z2间的关系式如下:a=d1+d22 =m q(q+z2)蜗杆各部尺寸如表B蜗轮各部尺寸如表C2、 蜗轮蜗杆的画法(1) 蜗杆的规定画法 参照图1图2 (2)蜗轮的规定画法 参照图1图2 (3)蜗轮蜗杆啮合画法 参照图1图2.。
蜗杆的画法教程

蜗杆的画法教程令狐采学1 蜗杆的建模分析下面制作如图234所示的蜗杆。
图234 蜗杆建模分析(如图235所示):(1) 创建阶梯轴。
(2) 创建轮齿。
图235 蜗杆的建模分析2 蜗杆的建模过程1.创建阶梯轴(如图236所示)图236 创建阶梯轴(1) 在工具栏内单击按钮,在新建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worm.prt,然后单击。
(2) 在工具栏内单击按钮,或者依次在主菜单内单击“插入”→“旋转”,弹出“旋转”定义操控面板,在面板内单击“位置”→ “定义”,弹出“草绘”定义对话框。
(3) 选择“TOP”面作为草绘平面,选取“RIGHT”面作为参照平面,参照方向为向“右”,单击【草绘】进入草绘环境。
(4) 绘制如图237所示的二维草图,在工具栏内单击按钮,完成草图的绘制。
在绘制此草图时,一定要绘出中心线。
中心线图237 绘制二维草图(5) 在操控板中,单击按钮,预览所创建的特征,然后单击按钮,完成特征的创建。
2.创建轮齿(1) 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螺旋扫描”→“伸出项”,出现如图238所示的属性定义对话框。
图238 “属性”菜单管理器(2) 按图238所示选择“可变的”、“穿过轴”、“右手定则”、“完成”,出现图239所示的对话框。
图239 “设置草绘平面”菜单管理器(3) 在绘图区内单击“TOP”面作为绘图平面,依次单击“正向”→ “缺省”进入绘图平面。
(4) 绘制如图240所示的扫引轨迹线,单击完成扫描轨迹。
在绘制此草图时,一定要绘出中心线。
中心线图240 绘制二维草图(5) 在操控板中,输入螺距“ 11”,并按回车键,系统进入绘制截面状态。
(6) 绘制如图241所示的二维草图,在工具栏内单击按钮,完成截面的绘制。
局部截面放大图图241 绘制二维草图(7) 在如图242所示的“伸出项:螺旋扫描”对话框中选择“预览”预览完成后的模型,然后单击“完成”完成轮齿的创建。
图242 “伸出项:螺旋扫描”对话框。
SolidWorks蜗轮蜗杆建模方法

SolidWorks蜗轮蜗杆建模方法一、蜗杆传动概述蜗杆传动由蜗杆和蜗轮组成,按蜗杆形状可分为圆柱蜗杆(图1左图)和环面蜗杆(图1右图)两种类型。
图1 蜗杆传动类型圆柱蜗杆按其螺旋面的形成方式分为阿基米德蜗杆(即普通蜗杆,标记为ZA 蜗杆)与渐开线蜗杆(ZI蜗杆)。
ZA蜗杆便于加工,应用较普遍。
其齿面为螺旋面,其轴向截面齿廓为直线,两相邻齿廓线的夹角2α= 40°。
图2 ZA蜗杆传动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ZA蜗杆传动几何尺寸计算公式(参看图2)蜗轮咽喉母圆半径:r g2 = a – d a2/2 (公式1)其中,与蜗杆齿形建模有关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蜗杆轴向齿距,蜗杆分度圆柱上的螺旋导程角γ(也称为螺旋升角)等5个参数。
如图3所示为蜗杆分度圆柱面上的螺旋线展开图,图中γ为分度圆上螺旋线的导程角(即升角),p x1为蜗杆轴向齿距,d1为蜗杆分度圆直径,s为蜗杆螺旋线的导程,z1为蜗杆螺旋线的线数。
图3 蜗杆导程角由图3可知,tanγ= s/πd1=z1 p x1/πd1s = πd1·tanγ= z1 p x1 = z1πm (公式2)二、蜗杆、蜗轮零件图如图4、图5所示为蜗杆传动互相啮合的蜗杆和蜗轮的零件图(注:图中所注蜗杆螺旋升角γ有误,应为5°42′38″)。
图4 蜗杆零件图图5 蜗轮零件图零件建模时,先按零件图创建各个特征,其中轮齿部分按齿顶圆尺寸创建齿胚,然后再切出齿形。
三、蜗杆建模1. 按蜗杆零件图(图4)创建齿胚特征,如图6所示。
图6 蜗杆齿胚2. 创建蜗杆齿形齿形由齿形截面沿螺旋线扫描切除形成,因此:1)第一步先创建螺旋线:由于采用扫描切除,所以螺旋线的圈数可以多一些,要超过蜗杆齿形部分的全长(184),故选直径Φ55圆柱的右端面画螺旋线的定义圆,直径为蜗杆的分度圆直径Φ80,如图7所示。
图7 螺旋线定义圆使用此草图创建螺旋线,根据公式2,计算得到螺旋线的螺距为25.12,其余参数见图8所示。
(完整版)蜗轮蜗杆加工图画法及图例

蜗轮蜗杆加工图画法及图例蜗杆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3.1需要在图样上标注的一般尺寸数据3.1.1齿顶圆直径d a1及其公差3.1.2分度圆直径d13.1.3齿宽b13.1.4轴(孔)径及其公差3.1.5定位面及其要求3.1.6蜗杆轮齿表面粗糙度3.2需要用表格列出的数据3.2.1蜗杆类型(ZA、ZN、ZI、ZK和ZC)3.2.2模数m3.2.3齿数Z13.2.4基本齿廓(符合GB10087时,仅注明齿形角α1),否则应以图样——轴向剖视或法向剖视详述其特征。
)注:1)对不同的蜗杆类型,应分别注明法向齿形角αn或轴向齿形角αx、刀具齿形角α0。
3.2.5齿顶高系数h a1*3.2.6螺旋方向:右或左3.2.7导程P Z3.2.8导程角γ3.2.9齿厚S1及其上下偏差(或量柱测量距M1及其偏差,或测量的弦齿厚及其偏差。
相应应注明量柱直径d M或测量弦齿高。
)3.2.10精度等级3.2.11配对蜗轮的图号及齿数Z33.2.12检验项目代号及其公差(或极限偏差)4蜗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4.1需要在图样上标注的一般尺寸数据4.1.1蜗轮顶圆直径d e2及其公差4.1.2蜗轮喉圆直径d a2及其公差4.1.3咽喉母圆半径γg24.1.4蜗轮齿宽b24.1.5孔(轴)径及公差4.1.6定位面及其要求4.1.7蜗轮中间平面与基准面的距离及公差4.1.8蜗轮轮齿表面粗糙度4.1.9咽喉母圆中心到蜗轮轴线距离4.1.10配对蜗杆分度圆直径d14.2需要用表格列出的数据4.2.1模数m4.2.2齿数Z24.2.3分度圆直径d24.2.4变位系数x24.2.5齿顶高系数h a2*4.2.6分度圆齿厚s2及其上下、偏差(或双啮中心距及其偏差,或测量的弦齿厚及其偏差,相应应注明测量弦齿高。
)注:该项数据仅用于要求互换性的传动。
对非互换性的传动可不给出该项数据,但需给出传动的侧隙值要求。
4.2.7精度等级4.2.8配对蜗杆的图号及齿数Z14.2.9检验项目的代号及公差(或极限偏差)5其他根据蜗杆、蜗轮的具体结构形状及其技术条件的要求,还应给出其他在加工和测量时所必需的数据。
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21.71:744.4:621.88GB 4459.2—1984代替GB 133—1974机械制图齿轮画法Mechanical drawingsConven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gears1984-07-11发布1985-07-01实施国家标准局发布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图样中齿轮的画法。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2203—1973《技术制图——齿轮的规定画法》。
1 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1.1轮齿部分一般按图1~7的规定绘制。
1.1.1齿顶圆和齿顶线用粗实线绘制。
1.1.2分度圆和分度线用点划线绘制。
1.1.3齿根圆和齿根线用细实线绘制,可省略不画;在剖视图中,齿根线用粗实线绘制。
1.2表示齿轮、蜗轮一般用两个视图,或者用一个视图和一个局部视图(图1~3)。
图1图2图31.3在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齿轮的轴线时,轮齿一律按不剖处理(图1、2、3、4、7)。
1.4如需表明齿形,可在图形中用粗实线画出一个或两个齿;或用适当比例的局部放大图表示(图4~7)。
图4图5图6图71.5当需要表示齿线的形状时,可用三条与齿线方向一致的细实线表示(图6、8)。
直齿则不需表示。
图81.6如需要注出齿条的长度时,可在画出齿形的图中注出,并在另一视图中用粗实线画出其范围线(图4)。
1.7圆弧齿轮的画法见图6。
2 齿轮、蜗轮、蜗杆啮合画法2.1在垂直于圆柱齿轮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啮合区内的齿顶圆均用粗实线绘制(图9a、11、12),其省略画法如图9b所示。
圆柱齿轮啮合画法外啮合图92.2在平行于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啮合区的齿顶线不需画出,节线用粗实线绘制;其他处的节线用点划线绘制(图10、14)。
图10圆锥齿轮啮合画法轴线成直角的啮合图142.3在圆柱齿轮啮合、齿轮齿条啮合和圆锥齿轮啮合的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两啮合齿轮的轴线时,在啮合区内,将一个齿轮的轮齿用粗实线绘制,另一个齿轮的轮齿被遮挡的部分用虚线绘制(图9、11、16、18);也可省略不画(图12、13、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蜗杆蜗轮的画法
1、蜗杆的画法
蜗杆一般选用一个视图,其齿顶线、齿根线和分度线的画法与圆柱齿轮相同,如图9-62所示。
图中以细实线表示的齿根线也可省略。
齿形可用局部剖视或局部放大图表示。
图9-62 蜗杆的主要尺寸和画法
2、蜗轮的画法
蜗轮的画法与圆柱齿轮相似,如图9-63所示。
(1)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中常用全剖视或半剖视,并在与其相啮合的蜗杆轴线位置画出细点画线圆和对称中心线,以标注有关尺寸和中心距。
(2)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只画出最大的顶圆和分度圆,喉圆和齿根圆省略不画。
投影为圆的视图也可用表达键槽轴孔的局部视图取代。
3、蜗杆蜗轮啮合的画法
蜗杆蜗轮啮合有画成外形图和剖视图两种形式,其画法如图9-64所示。
在蜗轮投影为圆的视图中,蜗轮的节圆与蜗杆的节线相切。
图9-63 蜗轮的画法和主要尺寸
图9-64 蜗杆蜗轮啮合画法
蜗轮蜗杆传动
蜗杆蜗轮用于两交叉轴间的传动,交叉
角一般为90°。
通常蜗杆主动,蜗轮从动,
用作减速装置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除此之
外,蜗杆传动往往具有反向自锁功能,即只
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而蜗轮不能带动蜗杆,
故它常用于起重或其它需要自锁的场合。
(蜗杆蜗轮动画演示)
◆蜗杆蜗轮的主要参数与尺寸计算
蜗杆蜗轮的主要参数有:模数m、蜗杆分度圆直径d、导程角γ、、中心距a、蜗杆头数z1、蜗轮齿数z2等,根据上述参数可决定蜗杆与蜗轮的基本尺寸,其中z1、z2由传动要求选定。
几何尺寸计算如下表所示。
◆蜗杆蜗轮的画法
蜗杆一般选用一个视图,其齿顶线、齿根线和分度线的画法与圆柱齿轮相同,如下图所示。
图中以细实线表示的齿根线也可省略。
齿形可用局部剖视或局部放大图表示。
◆蜗轮的画法
(1)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中常用全剖视或半剖视,并在与其相啮合的蜗杆线位置画出细点画线
圆和对称中心线,以标注有关尺寸和中心距。
(2)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只画出最大的顶圆和分度圆,喉圆和齿根圆省略不画。
投影为圆的视图也可用表达键槽轴孔的局部视图取代。
3.蜗杆蜗轮的啮合画法
蜗杆蜗轮啮合有画成外形图和剖视图两种形式,其画法如下图所示。
在蜗轮投影为圆的视图中,蜗轮的节圆与蜗杆的节线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