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
老规矩,行普中道,立不中门。啥意思?

"老规矩,行普中道,立不中门"是一个成语,也称为"老规矩,行得正,立不偏门"。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遵守传统的规矩,要走正路,不要走偏门。
"老规矩"指的是遵守传统的规矩和礼仪。
在我们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尊重长辈,遵从规矩,讲礼貌,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遵循这些传统规矩,不偏离正道,做事情要有底线,不能无法无天。
只有在遵守传统规矩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保持社会的秩序,保持良好的风气。
"行普中道"即是指走路时要走在路中央,不偏离。
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是要做事情要坚持中庸之道,不能偏激,不能走特殊。
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面,因此必须要站在事情的中间来进行考虑,不能偏执,不能过于偏激。
只有坚持中庸之道,才能够避免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立不中门"是说不要站在门口。
这句成语的比喻意思是不要随意站在门口,而是要走进屋子里。
这个成语寓意着要积极参与到事情中去,而不是袖手旁观。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情,而不是只是光说不练,只是只看不做。
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才能够获得成功。
"老规矩,行普中道,立不中门" 这个成语传达了我们要坚守传统的规矩,走正当的道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事情中去这样一个道理。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牢记这个成语的含义,遵循其中的道理,做一个遵纪守法、行事公正、积极主动的好公民。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而“老规矩,行普中道,立不中门”这个成语,提醒着我们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需要保持传统的规矩,坚持正道,积极参与,不偏不倚。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不同的场景下,如何应用这句成语的原则。
对老规矩进行评析

对老规矩进行评析
摘要:
1.引言:简述对老规矩的理解以及评析的背景和目的
2.老规矩的定义和作用
3.老规矩的积极影响
4.老规矩的消极影响
5.对老规矩的评价和建议
6.结论:总结全文,强调对待老规矩的态度
正文:
一、引言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我们的生活中,规矩无处不在,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老规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老规矩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老规矩进行评析,以期在理解其价值的同时,探讨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老规矩的定义和作用
1.定义:老规矩,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代代相传、历史悠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它们通常以口头传承或书面记载的形式存在,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2.作用:老规矩在传统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老规矩的积极影响
1.维护家庭和谐:老规矩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使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促进社会稳定:在传统社会,老规矩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使人们在遵守规矩的过程中,形成自觉的道德约束。
3.传承民族文化:老规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通过代代相传,传承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四、老规矩的消极影响
1.僵化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规矩可能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过分强调遵守老规矩,容易使人们的思维僵化,限制创新。
说说中国的老规矩(转)

1、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能动。
2、长辈坐在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来说夫妻要挨着。
3、有的孩子得宠,可以挨着老人,但坐椅不可高于长辈。
4、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
5、不许用筷子敲盘碗,在外边吃饭这叫骂厨子。
6、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嗒嘴,要闭上嘴嚼。
7、夹菜只许夹前面的,不许过河。
只能骑马夹,不许抬轿夹。
骑马指的夹浮头的菜,抬轿是抄底,那为下作。
8、吃烙饼不许从中间吃,咬一洞像纸钱,老人不开心。
9、筷子不许立插在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
10、吃饭时,手要扶碗,决不许一只手在桌下。
11、家有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
12、给客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必须问:给您再添点?当然,讲究的是赴宴一般不添饭。
13、递剪子时要手拿剪子尖儿,把剪刀柄让给对方。
14、上人家串门,敲门时先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急促的拍门属于报丧,本家必然不悦。
15、不许叉腿待着,不许咋咋呼呼,不许嘬牙花子,不许斜着眼看人,老话说眼斜心不正。
不许撸袖子挽裤腿,不许抖腿,所谓男抖贱女抖浪。
老话说:这些老规矩你可以不遵守,但不能被遗忘!。
对老规矩进行评析

对老规矩进行评析老规矩,是指经过长期养成并广泛遵守的规则、习俗、传统等。
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繁荣稳定的保障,也有可能成为束缚和障碍。
本文将对老规矩进行评析,探讨其背后的价值和局限性。
一、老规矩的价值老规矩出现和延续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
首先,老规矩可以提供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人们需要一定的规则来引导和调节行为,以确保社会正常运行。
老规矩作为社会共同遵循的准则,可以帮助人们相互理解和协调,维护社会秩序。
其次,老规矩能够传承文化传统和历史智慧。
它们代表着一个民族、社群或团体的智慧和价值观,通过代代相传,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老规矩还能够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感,让人们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老规矩的局限性然而,老规矩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老规矩的形成和延续可能受制于历史条件和特定环境,不一定具有普适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老规矩可能出现适应性不足的情况。
其次,老规矩有可能妨碍创新和发展。
在一些情况下,人们过于依赖老规矩,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和方式,导致创新变革的阻碍。
此外,老规矩也可能与现代价值观出现冲突,需要进行审视和调整。
三、如何评析老规矩评析老规矩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来审视老规矩。
社会在不断变迁,新的需求和挑战不断产生,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估老规矩的适用性和效果。
其次,我们需要尊重传统文化和历史智慧的积淀,但也要为新思想和新观念的传入保留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从老规矩中寻找其内在价值和智慧,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另外,我们还应兼顾老规矩带来的积极效果和可能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来评估和调整老规矩的适用性,避免其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阻碍。
同时,将老规矩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寻求二者的平衡点,使得规则的制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老规矩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
老规矩精选范文高考满分作文

老规矩精选范文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一:老规矩老规矩,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渴望一份平凡而稳定的生活,而这正是老规矩所追求的。
老规矩并非一种束缚,而是给人以自由的舞台。
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规范之中,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出最好的表现。
老规矩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种尊重和关怀他人的表现。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则,尊重他人的感受和习惯,并积极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互动。
这样不仅能够和谐融洽地相处,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老规矩也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的力量。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成就,都是建立在老一辈人的努力和坚守传统之上的。
正是因为他们遵守着一定的规范和原则,才能够走向成功的道路。
当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意味着将传统和规范抛诸脑后,而是在创新中不断向前迈进。
只有通过发扬老规矩,传递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我们才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老规矩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守和坚持的一种原则和态度。
只有在老规矩的引领下,我们才能够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与他人和谐相处,传承和发展传统。
所以,让我们把老规矩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让它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
范文二:老规矩与现代生活老规矩,在这个充斥着快节奏和开放的现代社会,看似有些陌生,但其实质仍然与我们息息相关。
老规矩,不仅是过去的一种遗留,更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对礼仪习惯的尊重,更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关怀。
就个人而言,老规矩可以激发人们的自律和自制力。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明白,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成为有价值的人,不仅需要天资聪颖和勤奋努力,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而这些习惯和规范,就是老规矩的体现,它会告诉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做到有序和高效。
只有我们能够严守老规矩,自律自制,才能够获得一个健康和富有意义的人生。
在社会交往中,老规矩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老规矩顺口溜

传统老规矩顺口溜
传统老规矩顺口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这些顺口溜通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以下是传统老规矩顺口溜的详细说明:
一、礼仪篇
客人到,泡好茶,摆果盘,搁糕点。
敬长辈,先请坐,后倒茶,稍后烟。
朋友来,热情待,不分主客,如亲人。
访亲友,先敲门,门未开,笑脸迎。
路遇人,面带笑,打招呼,点点头。
碰见老者,让先行,站一旁,显尊重。
探病时,莫送梨,探望人,莫送钟。
慰问时,带礼物,看望人,莫迟到。
探亲朋,忌晚睡,打电话,先问好。
做客时,莫空手,主人忙,莫打扰。
二、待人接物篇
求人时,称呼大,感谢人,用谢谢。
求人帮忙时,态度诚恳,语气谦和。
接受礼物时,双手接住,表示尊重。
别人自嘲时,不要附和,避免尴尬。
别人批评时,态度诚恳,虚心接受。
与人相处时,避免争吵,学会包容。
与人交流时,尊重对方,认真倾听。
与人合作时,态度积极,配合默契。
与人分享时,慷慨大方,乐于分享。
与人道别时,挥手告别,深情祝福。
三、生活篇
吃饭时,坐端正,不挑食,不剩菜。
穿衣时,注意场合,搭配好,不张扬。
行路时,遵守交规,不闯红灯。
乘电梯时,先下后上,主动礼让老人小孩孕妇。
形容老规矩的成语

形容老规矩的成语
1. “循规蹈矩”,就像是沿着规定好的轨道一直走,不会偏离半步。
小时候妈妈总跟我说,要循规蹈矩地走路,别乱跑,不然容易摔跤!
2. “墨守成规”,哎呀呀,这可真是固执地守着旧规矩不放呀!比如爷爷每天都要按时坐在那把老椅子上看报纸,真的是墨守成规啊!
3. “按部就班”,这不就是一步步按照顺序来嘛。
我们工作的时候不就得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可不能乱来呀!
4. “蹈常袭故”,一直遵循旧的那一套,不懂得改变。
爸爸做菜的步骤那可是蹈常袭故,多少年都不变!
5. “规行矩步”,就像走路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子来,不敢有一点偏差。
弟弟在学校里总是规行矩步,特别听话。
6. “一成不变”,简直就是永远都不变化呀!家里那张老沙发的位置多少年了都是一成不变!
7. “恪守不渝”,坚定地守住规矩不改变呀。
奶奶对吃饭前要洗手这个规矩一直恪守不渝呢!
我觉得老规矩有好有坏呀,有些老规矩能让我们保持秩序和传统,但有些也可能会限制我们的发展和创新呢!。
处世常识 老规矩

处世常识老规矩
处世常识和老规矩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智慧,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处理事情和应对各种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世常识和老规矩:
1.尊重他人:对待他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2.诚实守信:保持诚实和守信,建立良好的信誉。
3.言辞温和:避免使用冒犯性或攻击性的语言,保持友好和积极的沟通方式。
4.倾听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故事,表现出关心和尊重。
5.礼貌待人:用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对待他人,例如说“请”和“谢谢”。
6.谦虚低调:保持谦虚的态度,避免炫耀或自大。
7.尊重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窥探或传播他人的秘密。
8.信守承诺:如果做出承诺,务必努力履行。
9.宽容待人:对他人的错误和过失持宽容的态度,避免过度指责或抱怨。
10.感恩之心: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激之情。
这些处世常识和老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能因文化、地域和个人背景而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情境,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并以善良、诚实和尊重他人为基础,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作文题-老规矩
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出,引起社会特别是网络上的一片热议,《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也出了专版或进行报道。
赞美是“变革时代的一种传承”者有之;认为“出这种题太笼统,容易误导学生。
其实是有问题的”有之;斥之“有些陈腐”者亦有之;还有这样的微博:“重提北京老规矩引发你哪些思考?题材好,紧扣社会现实,也是我多年坚持的高考作文不能离社会现实越来越远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刚刚参加完世界语言大会一点礼仪事引发风波更觉此题好。
体裁好,显然要求考生写议论文,增加思维考察。
题目表述也好!”以笔者看,评价一个作文题须植根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上;否则,难以做出评价。
首先,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语文是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在生活中学习是基本原则。
回顾百年以来的历史,在人们的意识中“打倒”、“批判”和“破旧立新”形成定式,这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即使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也或多或少地忽视了继承。
殊不知,没有继承一切从零开始就很难有持续的发展。
回过头来再说规矩,就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整个群体共同遵守的规则;离开这些就会导无序甚至混乱。
看看今天的人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淡薄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律少见了;以人为善的修养不提了,敬老尊贤礼貌待人成为衡量他人的武器……。
连乌鸦反哺这样赡养老人的天职也出现问题。
其次,作文题《老规矩》所举之例强调的是个人修养。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
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不仅是规范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形成思想、养成习惯。
尽管过去北京人讲的规矩不一定全属于正能量,但是今天的讲规矩,建立规范、遵守规则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时代管理的需要。
今天高考北京卷提出《老规矩》让学生乃至全社会讨论,就是一种宣传、一种导向;今天全社会的热议已经收到预定的效果。
再次,《老规矩》将起到促使教育回归科学轨道的作用。
当今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多以活动代替教育、以体验代替教育、以仪式代替教育等一系列做法使得德育为首成为一句空话;主要问题是给被教育以较大的选择权。
笔者这里决不是反对以接受教育学的角度设计和实施教育,殊不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使个性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
过去人们把育人比作修理小树——要掐尖、掰查伤筋动骨是很有道理的。
今天依法施教具有强制性。
之所以造成今天教育学生难管、难教,首先是教育的决策者破了规矩。
事实上,规矩是一种文化。
任何规矩的打破是一夜之间,而规矩的建立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
今天北京通过高考作文题《老规矩》试图引导人们从上百年“打倒”、“批判”和“破旧立新”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惯性中走出来,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应该引起国人自上而下的重视和反思。
听老祖宗的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做好今天的事,去脚踏实地地去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华子孙的共同责任。
老规矩
老规矩是北京高考作文范文,北京的这些老规矩,也是中国人的老规矩。
重新审视这些老规矩,感到很亲切。
这些朴素的话语,犹如一位长辈在耳边谆谆教导。
更多关于老规矩的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北京的这些老规矩,也是中国人的老规矩。
重新审视这些老规矩,感到很亲切。
这些朴素的话语,犹如一位长辈在耳边谆谆教导。
它要求做人律己正派,谦恭有礼,忠厚传世,勤俭持家,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民族风尚在道德领域的精炼概括,是百姓自我教育的人生信条。
老规矩历史悠久,传承了几年,是儒家思想在百姓当中的另一种体现。
读书人读《论语》《孟子》《弟子规》等,老百姓读书少,但受教育的内容是一样的。
老规矩说“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弟子规》说“路遇长,疾趋揖”;老规矩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弟子规》说“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老规矩说“忠厚传世”,《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规矩说“勤俭持家”,《训俭示康》说“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老规矩是儒家思想在老百姓心中烙下的印记,处处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事。
老规矩是日常百姓安身立命的总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经典语录,规定具体而细致。
百姓读书不多或者没有读过书,但是这些老规矩口耳相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老百姓用它教育自己,也用它教育子女,规范后代的思想道德行为。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矩,才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勤俭、忠厚、礼让、仁义的优秀品格,才出现了诸多的忠臣孝子、良将勇士。
老规矩不老,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不是历史垃圾,而是和《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一样,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拿来主义”
的方法继承弘扬其中的优良传统。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些人自私卑劣,有些人贪污腐败,有些人妄自尊大,有些人浑浑噩噩,有些人一掷千金……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而道德水平却不断下滑。
老规矩在这些人眼里是陈旧的、过时的,殊不知这些老规矩是拯救他们心灵疾病的良方。
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家风是什么”栏目,许多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信待人”,“做人要朴实一点,厚道一点,要实在一些”。
这些对家风的解释,其实就是对老规矩的最好注解。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老规矩也能堪当大任。
老规矩不朽!
提到“老规矩”,现代的年轻人都会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陈旧的东西,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
所以当今社会里,“老规矩”正在不知不觉地消失,被我们渐渐淡忘。
但“老规矩”其实并不是迂腐无用的“老古董”,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每一条规矩都是无数人的生活经验总结得出的,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道理,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
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这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节,是一种尊敬长辈的表现,也是为了不让长辈担心自己出什么事情。
比如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要随便动别人家的东西,也是从小就要让小孩子懂得的礼仪。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被爸妈宠着,要什么就给什么。
所以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就经常会翻主人家的东西,好像是在自己家一样。
主人碍于面子肯定不会说孩子,但心里肯定会觉得这个小孩不懂事,同时也会觉得家长不会教育孩子。
老人经常跟我们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同时也告诫我们做人要正直。
现在的小孩子很小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韩国,也有很多“老规矩”。
比如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长辈开始吃饭后,晚辈才能开始.这是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
但是如今一些家庭中,小孩先吃,吃最好的,这一类现象也越来越多,完全没有了“长幼有序”的观念。
再比如晚辈向长辈敬酒时,晚辈要将杯举得低于长辈的杯子,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就是失礼,晚辈还应该背脸并将双手举杯而饮。
现在的职场当中,下级向上级敬酒的时候也需要遵守这些礼仪。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些“老规矩”看起来麻烦死板,但它们蕴藏的含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礼仪。
孔子说“不知礼,无一礼也”。
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这些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准则是不应该忘却的,否则我们和那些不懂得什么是礼仪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必须承认有很多的“老规矩”看起来是有些繁琐和死板,但这不是我们应该抛弃它们的理由。
相反,我们应该开动头脑,想想怎么把这些“老规矩”变成这个时代的“新潮流”,让这些宝贵的智慧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